2015赛迪微观第4期-“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15年5月26日 第4期 总第4期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15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注定无法平静。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聚焦下,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关注与扶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此举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 1 -
一、“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的战略蓝图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5年,“中国制造2025”概念将从领导企业向中小企业以及从高端制造业向传统制造业迅速传播。中国制造企业将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战略蓝图,打造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制造。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上,制造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一体化等特征;产业组织方式上,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等特点;商业模式上,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此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提出,有利于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2 -
二、生产模式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趋势的显现,我国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企业需通过智能制造积极面对市场挑战。例如海尔在佛山工厂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海尔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并不是为了迎合制造业的大趋势,而是内在驱动力使然,为了提升竞争实力,海尔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的生产模式,根据消费需求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传递;而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这两方面大数据信息流最终通过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设备交汇,由智能制造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调整、控制开展智能制造过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母机融合后,最终形成新一代互联的智能制造体系以替代传统的生产体系。
- 3 -
三、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面对以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引领的智能化制造新趋势,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的必然选择。当前,制造企业的竞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两化”深度融合在促进制造企业生产柔性化、市场反应敏捷化、经营管理精细化和绿色化,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方面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两化”深度融合是提升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自主对策,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两化”融合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设备管理、环保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将在制造企业全面展开。2015年,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加大了对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的需求;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也加大了对智能、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这些都为智能制造技术和智
- 4 -
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大大促进了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四、“互联网+”成为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互联网+”已成为是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引擎。一是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智能服务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二是推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智能管理成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
“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智能服务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制造业自身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如发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为开拓市场、发展服务业提供物质保障,成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实现智能服务。
“互联网+”推动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智能管理成为制造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通过利用互联网,制造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智能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特征。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公司管理结合起来,紧密围绕公司战略
- 5 -
与管控目标,固化公司管控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运作,帮助公司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增加管理透明度。
五、“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传统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根基 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根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试点示范,建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搭建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使制造业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更加明显。制造业领域缺乏行业性的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企业在跨系统、跨平台集成应用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有的甚至需要推倒重来。例如,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缺失,导致设备不能兼容;企业内部一些信息系统也因缺失统一标准导致集成困难。因此对政府而言,应当牵头组织行业联盟、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协商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为智能制造的建设奠定稳固的根基,促进传统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制造。
本文作者:北京赛迪经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谢建华 联系方式:0086-10-88558666/9015 电子邮件:service@ccidjinglue.com - 6 -
封三
(广告)
- 7 -
编 辑 部:北京赛迪经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邮政编码:联 系 人:赵妍联系电话:传 真:网 址:电子邮件:关注微博:
66号赛迪大厦9层100048 陈静 0086-10-88558666/9015 0086-10-88559009 www.ccidjinglue.com service@ccidconsulting.com http://weibo.com/ccidjinglue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