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七讲11123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提高

第十一章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生活中。

制冷循环的目的:是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作为代价。 根据所消耗的能量形式不同,一般可将逆循环分为两大类: ① 消耗机械能的压缩式制冷循环。

包括: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② 消耗热能的制冷循环。

包括: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并分析提高其经济性的途径。

第一节 制冷剂及p-h图

制冷剂是制冷装置的工质,主要是低沸点物质。蒸汽压缩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主要是氟里昂和液氨。

常用的氟利昂有:氟利昂12(CF2Cl2)、氟利昂22(CHF2Cl)、氟利昂134a(C2H2F4)、氨等。物理性质见表11-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存在汽-液相变,为了计算制冷循环中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状态参数,需要查找制冷剂的饱和蒸汽表和过热蒸汽表。

但是,工程上更多的是应用制冷剂的压-焓图(p-h图)进行分析。 p-h图是根据制冷剂蒸汽性质表绘制的。

p-h图是以logp为纵坐标、以h为横坐标建立的半对数坐标图。 如图11-1所示。

说明:① 采用logp为坐标,可以使压力从0.001~0.01Mpa,从0.01~0.1Mpa,从0.1~1Mpa所占的坐标高度相同,使低压区图线面积增大,读数更准确。

② 因为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用的工作压力范围都远低于临界压力,所以工程上使用的p-h图都没有绘制较高压力部分。

p-h图分析:全图共有六条线、三个区(未饱和液体区、湿蒸汽区、过热蒸汽区)和一个点临界点C)。

(1)等压线:笔直于纵坐标的直线;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等焓线:笔直于横坐标的直线;

(3)等温线:① 在未饱和液体区内为笔直线。原因是对饱和液体进行绝热压缩时,耗能极少,焓值基本不变;压力升高,温度也基本不变。

② 在湿蒸汽区内就是饱和温度的等压线(水平线)。

③ 在过热蒸汽区内,对应饱和压力的等温线略向焓值增大的方向倾斜,并很快趋于笔直。原因是过热蒸汽的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焓值也接近于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总之,p-h图上某一温度的等温线为一条折线。

(4)等干度线:是湿蒸汽区相同干度点的连线,是一簇向下发散的曲线。 (5)等熵线:等熵线及可逆绝热压缩(或膨胀)过程线。

因为制冷剂可逆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焓值增大,所以p-h图上等温线为向右上方伸展的曲线。

(6)等比容线:p-h图上的等比容线,斜率也为正值,随压力的升,等熵线在图上的弯曲程度小,而比容线的弯曲大。

对各种制冷剂均可会出相应的p-h图。书末附有氟利昂12、和氟利昂22和氟利昂的p-h图。

第二节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采用低沸点工质(大气压力下,ts<00C),利用工质在定温定压下吸热和放热的相变特性,实现定温吸热和放热,从而获得较大的制冷量和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循环。

一、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组成:压缩机、冷凝器、热力膨胀阀(节流阀)、蒸发器(冷库)。装置示意图如图11-2所示。

工作原理:

① 制冷剂的干饱和蒸汽在压缩机中绝热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成为过饱和蒸汽; ② 进入冷凝器后在定压下被冷却为干饱和蒸汽,然后在定温定压条件下,凝结为饱和液体;

③ 经节流阀,进行绝热节流,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并有少量液体汽化;

④ 进入蒸发器,在定压定温下吸热,制冷剂液体全部变为干饱和蒸汽,同时达到制冷的目的;

⑤ 最后,干饱和蒸汽再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当不考虑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时,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称为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

注意:① 实际制冷循环中,由于存在传热温差,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吸热温度总是低于冷却对象的温度,制冷剂在冷凝器凝结放热的温度总是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

② 为了提高循环经济和安全性,膨胀阀前的制冷剂通常为过冷液体,温度低于冷凝温度;进入压缩机的通常为过热蒸汽,温度高于蒸发温度。

③ 实际制冷装置通常还包括储液器、回热器、干燥器等辅助设备。 二、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T-s图和p-h图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T-s图和p-h图如图11-3所示。 分析:

1-2过程为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 压缩机压缩1kg工质时消耗环境的比轴功为

Wc=h2-h1

2-3过程为制冷剂在冷凝器(冷凝介质为水或空气)中的定压冷却过程。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先被定压冷却成饱和蒸汽,再被进一步定压冷凝为饱和液体。

1kg制冷剂流经冷凝器时放出的热量为

q1=h2-h3

3-4过程为制冷剂在热力膨胀阀中的绝热节流过程。

在p-h图上,节流前后焓值相等,但不是定焓过程。因为制冷剂内部为非准静态过程,所以绝热节流不可逆,节流后熵值增大(在p-h图和T-s图上用虚线表示)。

4-1过程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定压、定温汽化过程。

由于湿蒸汽区的定压过程同时又是定温过程,所以在p-h图上为水平线。 1kg制冷剂吸收的热量(单位质量制冷量)为

q2=h1-h4

注意:① 由于绝热节流不可逆,T-s图上过程中态的熵值s4大于s4/,熵值增大会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减少,减少量相当于T-s图上面积4/4cd4/。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②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功量和热量都可以用p-h图上横坐标焓的差值来表示,所以用p-h图分析比T-s图更方便。

三、制冷系数ε

蒸汽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第三节 提高制冷循环经济性的途径

一、影响制冷系数的因素分析

制冷系数:是制冷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是效果(制冷量)与代价(耗功)的比值。

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

(1)增大制冷量q2和降低耗功w可以增大制冷系数。由图11-3可知,降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或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可以提高制冷系数。

应注意:①冷凝温度取决与冷却介质(空气或水)的温度,不能随意降低。一般而言,在允许选择冷却介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低的介质温度。

如,冰箱应尽量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冷凝温度应高于冷却介质50C ~70C。 ② 蒸发温度受冷却对象温度要求的限制,也不能随意升高。在制冷对象允许的前提下,取较高的蒸发温度有利于提高制冷系数,一般蒸发温度比冷库温度低50C ~70C。

(2)使冷凝器出口、状态为3的饱和液体继续在定压下冷却放热,使饱和液体过冷。

如图11-4所示。将状态点3的饱和液体冷却到未饱和液体点3/,然后进行绝热节流过程3/-4/。这样循环消耗净功不变仍为h2-h1,但制冷量q2=h1-h4/比原来增大了,既提高了制冷系数。

结论:过冷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就越大。

但是,过冷温度也受冷却介质温度的限制,不可能随意降低。实际中多数制冷装置都设有回热器,使冷凝器出来的液体与经蒸发器汽化后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前者增大过冷度以提高制冷系数,后者增大过热度以保证干压。

二、降低循环不可逆因素及提高制冷系数的途径 (1)尽量使实际循环接近逆向卡诺循环; (2)尽量减小冷剂在冷库和冷凝器中的传热温差;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按实际要求调节冷剂的蒸发温度而不使其过低;

(4)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冷凝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 (5)使冷凝后的饱和液体过冷成为饱和液体。

讲解P111-例11-1和例11-2.。练习对附图2和附图3的使用 小结:理解制冷剂的p-h掌握提高制冷系数的方法和途

p3/3习题:P113-1、3

2

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4/41h图114过冷度对的影响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图和T-s图,

径。

此文档是由网可编辑版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