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课型:古典诗词 课题:苏轼词两首2课时
编写人:刘哲 编写时间:2014.5.20 第14周 审核人 班组 姓名 师评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2、朗读节奏 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小序中交代了哪些信息,根据提示填写。
时间: 地点: 环境: 事件: 人物: 感觉: “故”点明: 【合作探究】
1、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
2、词的上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态度?
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诗人怎样的感触来?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仅仅是对雨过天晴之后自然美景的一种感慨吗?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6、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那么学完这首词,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课堂检测】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注:①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 (ling)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是诗人以孙权自比。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匈奴不敢进犯。后因报功状上多报了六颗首级,被削职判刑。冯唐指出文帝赏罚不当,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派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魏尚为云中守。节,使者所持的用竹做成的符信。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诗人以魏尚自比,是说,什么时候派人赦免我的过错,使我得到重用呢?③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此词是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之作。苏轼的原配妻子王弗,性情温顺,善事翁姑,敏静而颇知诗书,对苏轼察言、知人都有很大帮助,婚后伉俪之情甚笃。不幸的是,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27岁便于都城汴京溘然长逝。第二年六月,葬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此后,诗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北轩徙,居无定所,无法静下心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所做,此时王弗已故去整整十年,诗人于正月二十日夜,与王弗梦中相逢,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词作。
1、这两首词的词牌是 ,题目分别是 、 。
2、第一首词的上阕通过 、 两种表达方式,描绘出 场面;下阕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形象的 描写,塑造了一个 形象,表达自己 的雄心壮志,整首词着一 字贯穿全文,意境壮伟,笔力雄豪,撼人心魄,大有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从词的风格上来讲,属 。
3、第二首词从风格上讲当属 。上片叙写现实,表达 。下片记述梦境,“小轩窗,正梳妆”是通过 描写
来刻画妻子的形象,描绘出一帧窗前梳妆的日常生活图景,以此表达自己 ,“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表达了 的深挚情感。最后三句,是诗人梦醒后的感慨,“明月夜,短松冈”,采用了 ,描绘出千里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渲染出一种 的意境,蕴涵着夫妻之间无尽的哀伤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