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瞄技喇业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探析

袁艺洲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30074)

摘要#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种相加是利用不断发展的 现代信息技术为各个传统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相加是现代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 果,在这种背景下,民族地区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人才问题,是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建设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旅游人才、电商人才和文化产业人才3 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民族地区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提出了牵 头,推动“互联网+”式联合办学、“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和线上线下双线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互联网+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 issn. 1672-2272. 2018. 03. 019

民族地区也应当响应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号召, 以大数据为核心,智慧旅游为创新模式,整合整个地区 的旅游资源,打造面向市场的综合性旅游信息服务平 台,满足产业发展与游客的多样性需求。1!. 2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需求

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了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越来 越多的业务和宣传依赖于互联网,民族地区要想发展 旅游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以往,互联网人才需求 日益突出。

(1)

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 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 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 游时代自助游客和散客占旅游人口的88=,对旅游公 共服务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是民族地区要满足大量的 自助游客与散客的各异需求,就必须尽快实现旅游个 性化,即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借助大数据下丰富的信 息为不同游客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因此一批有创新 思维的个性化服务人才能旨在信息来源扩充、信息成本 降低的时代,用优秀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为游客定 制合适的服务。

(2)

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在“互联网+

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应 用等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新兴的 旅业引进大量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〇引言

自2015年十二届全国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

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社会各行各业 都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如何融入这个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建设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而相关人才的紧缺也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 因素。如何解决人才问题,这是“互联网+”背景下民 族地区建设思考的问题。1

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现代信息社会转型的 必然结果,在这种背景下,民族地区各方面人才的培养 也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1.1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需求 1.1.1

区 旅 业

根据在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 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全国(A级 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智 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定、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全覆 盖,在全国打造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2017年3月5日,总理李克强在报告 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其关键在于让旅游由原 来单独的一个行业,逐渐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 方向迈进,通过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个性化服务人才。2016年,总理李克

作者简介:袁艺洲(1993-),女,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 收稿日期!018-02-01

66

科技创业月刊

2018年第3期

互联网+ ”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探析创业人才与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旅游国 际化也是新的发展趋势,旅游服务的标准、旅游产品的 开发也应当相应地国际化,民族地区要跟上国际化的 大趋势,急需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人才来开发相 应水准的旅游产品与提供配套服务。

(3)新媒体人才。在旅业,它通过构建虚拟社 群,在社群中凝聚一批稳定长期的群体,相互分享旅游 经验、传递旅游信息,从而影响大家的倾向与选择,具 有高互动性、精准定位、快速传播的特点。在这种形势 下,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借助新媒体营销宣传是必不可 少的。

例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量身定制“最美 德宏”移动互联网城市云名片,该产品命名为“德宏旅 游”,通过全景体验,用户可以实现网上虚拟旅游,在前 往景区之前可以快速了解该地点的周边环境与配套设 施情况,实现旅游决策辅助和线路自主规划。因此,民 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 及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宣传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1.2

民族地区电商人才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为38 024亿元,同比增长10. 3=,但在新业 态方面,一季度全国晚上零售额10 251亿元,同比增长 27. 8=,其中,实物商品晚上零售额8 241亿元,同比增 长25. 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 6=。 “互联网+ ”背景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 人们的消费需求,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民族地区 也应与时代接轨促进电商发展。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市 场虽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民族地区大量存在 人口结构规模参差不齐、物流体系不健全、信息网络不 完善的问题,给民族地区电商发展带来极大障碍。要 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抓好人才培养。1.2.2 民族地区电商人才需求

(1)创业型电商人才。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经 济的传统发展道路相对封闭,多局限于本区域内部,营 销手段、生产方式也多沿袭传统方式。“互联网+”作 为新兴的商业模式,与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融合需要 相应的变革和创新。需要创业型电商人才,运用互联 网思维,提高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运营和管理水平,构 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新的经营服务模 式,促进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水平提升。创业型电商人 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相关专业技能,并有一定的资 源整合能力能能够因地制宜地围绕民族地区旅游产品、 特色文化产业、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创业。

在此方面成功的范例有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其就始终把电商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攻坚 的重要抓手。建立了线上“村头”、线下武陵生活馆、51.2! 民族地区电商行业

大体系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互联网+三农”电商发展 模式。特别是自主开发的“村头”平台,专注“乡村土货 +民族旅游”的核心特色。2017年9月18日全球电 子商务大会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 — 2017》,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首次将秀山模式列为全国农 村电商十大模式之一,目前已推广运用到全国10个省 市86个区县,并重点覆盖了重庆及武陵山区大部分区 县。

(2) 技 型

。 技

展的

要条件,在民族地区电商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技术包括 图片处理、页面设计、网站建设维护、网络处理等。在 大数据时代,更应该前瞻性地配备相关数据分析人员, 对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预测、产品推广、地区宣传都有 巨大作用,丰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是“互联网+ ”时代 电商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调查,截至2016年3月, 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52. 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 率58.1 =,排在最后的为云南、贵州、甘肃等少数民族 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网络基础设 施、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技术型电商人才非 常缺乏,对此的重视也不够。

(3) 电商运营人才。运营是电商的标配岗位,也是连接产品和电商的重要节点。民族地区一个合格、优 秀的电商运营,首先需要懂得电商数据能能够准确地搜 集相关数据,包括民众对改地区该民族的了解,该民族 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的普及等。同时要具备数据分析 能力,需要知道这个数据和这个数据的变化意味着什 么;其次,要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特色产 品能能够充分地从中挖掘商业价值;第三,要能“跨界”, 必须理解各个平台的模式能能够把控各个流量渠道和 流量来源。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工具和客户服务技能 等, 民 地区

量最大的

部分。

1.3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才需求 1.3.1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

养文化 业

少 民 文化的丰

富性和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传 承和发展,才不会走向濒临灭绝的窘境是我们亟待解 决的问题。需要让它们充分地融人民众的生活之中, 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自己 认同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宣传推 广尽可能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例如广西壮族 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将铜鼓文化融人了当地民众的 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习俗的一部分,同时建立旅游文 化体验区,让游客在体验风情旅游的同时也学习铜鼓 艺术,实现铜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必然的将 由线下转至线上,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互联网+文 化”的各种服务,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NO. 3 2018 67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

瞄技釗yyf」___________________互联网十”背景下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探析

1. 3. 2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才需求

(1)

民针对目前所出现的“互联网+ ”行业,进行了相 应研究,并根据互联网的变化以及当下各个行业中互 联网应用情况,为文化产业将来的发展做了全面调查 分析,文化服务平台得到升级,通过互联网激发文化消 费意愿。在文化产业的10个行业类别中,以“互联网 + ”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5 年,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 10!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 头,2015年,所占比重为17.2=,比2014年提高0!个 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 电子商务崛起,传统商业模式渐渐没落,新的商业形式 不断更替;文化产业中隐性知识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却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深入对接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 ”理念,实现校 企资源共享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以企业需求为原则培 养人才,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综合实践能力,共同推 进 民 地 区 业 转 型 。2&线上线下双线培养

民 地 区

养 能 仅 高 校 , 在 养 方

文创复合型人才。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业面临转型,智慧景区、全域旅游将传统旅游业。

百分点。“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民族 文化产品的创造、地区的信息通讯、经济统计与电子商 务的融合极为重要,需要尽快建立起具备创新意识,同 时又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才队伍。

(2)

民族文化传承人才。“互联网+ ”背景下,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融和碰撞,对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各地 都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保留这些民族文化知识,但 是许多民族文化都只能体现为一种“活文化”,例如侗 族大歌、苗族飞歌等,仅仅保留一些影像资料并不能等 同于真正的传承。因此要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必须 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更是要与时间赛跑,加快传 承人的培养速度。

$

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对策

2.1

牵头,推动“互联网+ ”式联合办学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仅仅依靠自身

力量建设综合培养中心是比较困难的,而运用“互联网 + ”条件,实现同一区域的合作办学则不失为一种新的 方式。这样的集中联合办学可在牵头、优惠 扶持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研究计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行业 需求,并给予相关企业和教育机构充分的支持。而相 关教育机构在实际进行中,首先保证有专业能力过硬 的师资队伍,并制定出合适地区发展的具体培养目标; 其次,将同一地区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培养出具 备较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2 “互联网+ ”背景下的校企合作

“互联网+ ”背景下,民族地区需要的是有创新精 神、与实际相结合的人才。校企合作、与校企之间 的合作,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产学结合是培养

68

科技创业月刊

2018年第3期

可采用双线培养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教学。 将原有传统行业从业人员转型为“互联网+ ”人才,是 培训的主要目的。培训的主要渠道包括长期与短期的 集中技能培训或分散的网络在线培训,培训形式可采

用讲座或操作指导的方式。

3

结语

教育资源的整合、培养效率的提升,都是民族地区 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在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人才 培养离不开互联网思维,离不开“互联网+ ”。无论是 旅游人才、电商人才还是文化人才的培养,无论是采用 政

业 作

, 资 源 共 、 线 作 等

“互联网+ ”模式都将是其显著特征。

参考文献

1 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商业

经济,2015(10).2 拿什么迎接大众旅游时代[N].光明日报,2016-03-31 .3 俞N.分析“互联网+ ”背景下旅游人才需求趋势[J].旅游管 理研究,2016(11).4 陈国雄.温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彳圣与实践[J]温州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 程丽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在人才培养[N]山西日报, 2015-04-28.6 赖玲玲,何晓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人才培养分析[J].物流 工程与管理,2016(12).7 郑志来互联网+ ”视角下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问题与路 後选择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7(1).8 梁杨帆互联网+”时代下的广西民族艺术传承与创新—— 以广西铜鼓艺术为例[J].大众科技,2016 (6).9 李林津,李婧榕.广西“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後 [J]区域经济,2017(17).

(责任编辑要毅)

经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