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8月第4期 高教论坛 Aug.2008.No.4 Higher Education Forum ・研究与探索・ 从软实力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梁海彬 (广西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摘 要:高校是传承、引领、创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指出搞好校园文 化建设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在总结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或建议,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9719(2008)04—0182—04 高校软实力源于高校综合校力.是高校综合校 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 的发展定位、雄厚的人才资源、一流的学科专业、完 “软实力”原属一个国际政治术语,最早是由哈 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 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将行为国家实力分为软硬 两方面。硬实力是指以人口、经济、军事和资源为主 的有形的物质力;软实力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 善的教学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先进的校园文化 等,是高校软实力的基本建设要素。高校软实力反 映了一所高校理想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一所高校的 现状与发展潜力。高校软实力的提高离不开校园文 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因此, 无形的精神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 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声望 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其实.软实力的思 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主要反映在道家哲学之中,如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守柔 日强”。“尚柔”智慧与倡导“软实力”思想,其理一 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 问题,也将在高校软实力的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也,实质皆为崇尚柔性力量。通俗说来,“硬实力”就 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则是指蕴 含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精神力量。 一、文化软实力与校园文化建设 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发展,既需要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文化的重要 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文化软实力并强 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具体到学校,学校的综合实 力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建设是必要的,它 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一所学校来说, 并不是有了漂亮的高楼大厦,有了先进的设备设施, 有了与众不同的名称、标识、象征等硬实力就能在竞 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长期立足,而其最重要的是要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Ⅲ高校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校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当前高校软 实力的具体内涵,归结高校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诸 拥有优质的软件。一所高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和 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当今高校的竞争, 说到底是学校软实力的较量。高校软实力是一种特 殊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精神、治学理念、传统特色、规 多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切实肩负 起文化育人、继承文化、培养人才、引领社会、创建和 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 章制度、校风学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学校软 实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的“文化力”!提升 高校软实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搞好校园文化建 收稿日期:2008-03—16 作者简介:梁海彬(1956一)。男。广西贵港人,讲师,研究方向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 18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体现。在高校校园里,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发挥 着它的广泛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综合现象。当 布置和校园文化传播设施等。当前,许多高校都在 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投人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从 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人手,优化自然环境和育人 环境,为实现高校的办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在环境文化的继承性、现代性、和谐性、独特性等方 面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前,各高等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都正在进行 深人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还应看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仍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在部分高校,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还不 够全面、准确,对校园文化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人到 位,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还不够系统、科学, 具体表现在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认识而引不起 (一)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受者,传承 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或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为完成 上级交给的任务按部就班.不思改革创新,忽视建立 本校特色;将其他地方的建设情况生搬硬套嫁接过 来.没有考虑自身文化背景、环境特点;或停留在美 化环境、治理校园的浅层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钱财搞 绿化、硬化、房屋更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盲目追 求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仅仅 停留在物质文化的层面.使校园文化的建设流于形 式。在许多高校里.我们只看见一座座相继拔地而 起的实验楼、艺术馆.却不见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 师生素质的提高。 (二)校园文化的整体性不强 搞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不能有轻有 重.不能有所偏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整 体性出发.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办出学校 的特色。但是.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忽视了 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 的层面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 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制功能、导向功 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 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 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 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 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 (三)制度文化不够健全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 的,为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循的主流物质与精神 成果,体现着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当 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除了需要继续完善各项规章 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要定 期检查,使校园制度文化既有其名,又有其实。 (四)物质环境文化缺乏创新 校园环境文化也称物质环境,它是校园文化中 表层的、显性的和外在的“文化载体”的集合。现在 许多高校彻底摆脱了创办之初的简陋和寄人篱下的 尴尬局面。学校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 筑及布局、校园绿化美化、文化景点设置、内部陈设 者.文化是育人的重要保障.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 设,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1.注重大学生的精神培养:加强文化建设.是一 所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要以“严谨,求实,自 强,创新”的精神,培育师生。加强师生的德育建设 年,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奋好学,奋发向 上,敢于创新,与时惧进等文化。要做到与学生交往 的“三心”教育理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 要采取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方法,要具备爱心.诚 心.耐心。这“三心”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不可少 的。 2.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要开展有实际意义.高品 位的.内容丰富的,形式新颖的.学术专题报告等活 动。特别应邀请一专家和教授进行讲座.让我们学 到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最新的信息.思想得 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得到升华.神经得到刺 激。要选择优秀校友的人生历程和感悟.创业历程 和成就.进行一个专题报告会.会让学生受到震撼. 从而奋力前进。 3.学校应该多开些大会: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 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仪式等活动。并 且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大会,该表彰的表彰, 该批评的批评。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来鼓励学生勤 奋向上,求实创新。 4.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合理布局教学楼,完善 教学和体育设施 优化学习环境,丰富图书馆的书 籍和资料。尽量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要加强校 刊,快讯,校园广播,宣传栏,信息栏等力度,在校园 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5.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学习观至关重要。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对个体 知识,学习现象的和经验的直观认识。其发展经历 了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的顺序,但学习观的各个 维度的变化不是同步的。这是由于大学生所学的专’ 业,课堂教学以及学校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学习 观对学习的动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创建和谐 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有相应影响。因此,大学应该将 学生的学习观不能忽视。 】8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主要从校园的物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本形式的制度的建立相对容 易,真正的困难在于人们在内心里真正树立规则意 识。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文本制度的 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方面人手。 1.创建审美化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学校的物质文化,包含物质的文化即表层物质 文化和关于物质的文化即深层物质文化。学校物质 条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表层物质文 化;而关于物质的文化,实际上就是创造、认识、利用 建立,更要注意把文本制度的建立过程变成学校成 员逐渐确立规则至上精神和遵守规则意识的过程和 实践规则与体现规则的过程。在制订规章制度时, 应在条文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和态 和对待物质环境和条件的方式、态度和价值观等。 前一种文化重要,但后一种更为重要。校园物质文 化环境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精神文明 建设的外在反映。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是持续不断 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 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 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 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 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 设计和创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园布局、建筑 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 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 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人手,建设校园文化。我国 古代著名书院以及当今一些著名的大学,大多依山 傍水,建于环境优雅之处,原因就在于以自然美的景 观来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所以应重 视校容校貌的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文化景观的 建设,通过自然山水、花草树木、橱窗宣传栏、书写和 张贴名言警句等,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使学生得到潜 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养成泺观、进取的精神。建设 高校特色的物质文化.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 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这 些文化可集中反映建校以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 优秀校友、或有过重要贡献的人,校园内还应增加名 人石雕、刻上带有文化意义的文字等,众所周知,民 族英雄的雕塑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著名科 学家的雕像能使人对知识的力量产生无限的遐想。 4-人志士的雕像能激励学生有正气、行正义之事。 学海扬帆象征式的雕塑激励学生不断振奋向上,勤 奋读书。雕塑因蕴含有群体公认的道德价值观而倍 受教育家的推崇,学校作为育人场所更应善用这一 素材。还有校徽、校标、校歌、信封、文稿纸、提袋、校 服、画册、学报、教材、光盘、校园网、学校产业的产品 的标识、交通与实训工具上的标识等都应该印上无 声的文化。 2.创建科学化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制度文化分为制度的文化即表层制度文 化和关于制度的文化即深层制度文化。所谓表层制 度文化是指以文本、书面文字、电子文档等形式呈现 出来的制度;深层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对制度的创建 和遵守的态度价值等。评价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 否有效及有效程度,既要看表层制度文化的内容是 否公正与是否以人为本、形式是否完备和周全,也要 看人们对待制度的方式和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比 较而言,当前许多高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中 184 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 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 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在执行奖励处罚时,也要注 意文化的情素。 3.创建感召化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建设在保证物质条件得到基本供给的同 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创新教师和学生的精神 世界的建设上来,使人的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 展、丰盈。创建感召化、现代化的校园精神文化要注 重弘扬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观念.比如: (1)强调“以人为本”。 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忽视人和人 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 不能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学校管理归根到底 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 本。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人、为 了人、尊重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 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 面。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师生、尊 重师生、依靠师生。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 目的,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 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 需要。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只有 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教师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 展。 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是多途径的,没有固有的 模式。只要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关注教师的利益,维 护学生的权益,遵循教育的规律,那么以人为本就会 成为现实。 (2)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坚持科学精 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 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 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 础.是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人”,在于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我们并不否认教育的 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 功利性。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它的非功利性、教育 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 仰。信念的确立,道德修养的增强,精神境界的升 华,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等等,这些非功利性的 功能是更为重要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校园 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近代科学技术 上的发现、发明及其广泛运用,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产生出巨大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 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物质生活与 备水平等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 的过程,我们应把其纳人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予 以高度重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它健康繁荣 地发展下去。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营造 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全体师生建立起积 极的思维模式、健康的行为模式、高效的工作方式、 友善的交往模式,也就是期待着学校文化本身成为 一种改造人的精神、性格、气质、习惯的强大教育力 精神生活等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当前高等院校学生 的人文素质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要继续实施 “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开 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 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 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的关系。 量。先进文化一旦形成.贝U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必定给学校注入蓬勃的生机 与活力。学校坚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始终坚信,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 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 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 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地 提升学校“软实力”。进而反作用于“硬实力”,最终达 到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以上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 面阐述了怎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其实. 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 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 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 [1]魏金陵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山 东学报.2007.12. Eel熊晓武.提升学校软实力打造学校硬品牌[J].江西教育. 2007.儿. (责任编辑:吴声)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ulture by Enhancing Soft Power L1ANG Hai—bin (Guangxi Political Science&Law Institute.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Given that college creates the base of passing innovating and leading culture。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improving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enhancing college soft power.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resent problems,it also finds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nnov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on campus and to build a better college culture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s. Key words:soft power of Chinese cuhure,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college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