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李文秀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设备、传热与传热设备以及蒸摘 要:

馏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各种单元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的计算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等,因此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针对当前各大院校在化工原理课程授课中的共性问题,笔者建议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加快其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全国各大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着力扭转人才培养方向,

加快本科应用型人才体系的创新和实践步伐,包括化工原理等一系列工科课程也正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来加快课程教学改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加快化工教学改革就是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市场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学科知识置于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已经

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伟大跨越[1]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和个性化,专业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中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知识教育的倾向,学科教育的同质化使得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间接加剧了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观众的社会问题。而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成为了时代的强烈呼唤以及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转变以往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偏差,寓学科知识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之中,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和技术为中心,注重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课程授课模式也从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进行转变,注重校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真正发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的本体作用。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对当前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整体性变革,具体涉及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定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乃至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变革。2.1 课程目标定位变革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本科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2]。课程定位和目标对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教学实施等各方面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化工原理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定位和目标入手,从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来重新明晰化工原理课程定位问题,要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将这一理念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2.2 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核心要素,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质量[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改革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化工原理课程应选取哪些内容,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有效确定,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要紧跟化工产业发展,着眼于化工产业和化工实际操作发展中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新载体等等,要将化工原理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及新工艺以及对学生就业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引入教材中,更加具有地来更新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着力加强对化工原理课程内容

作者简介:

李文秀(1970-),男,内蒙古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煤化工方向。的重组,着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实践中可以探索模块化的课程

模式,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一定的模块,着力构建化工原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与此同时,还必须花大力气来调整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问题,在保证学生对于化工原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积极联合行业专家等联合进行教材研发,有效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卓有成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2.3 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最终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来说还是要靠课程教学实施,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要重视对课程教学实施进行变革,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化工原理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创新,教师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突破以往的传统方式,着力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相一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可以积极尝试注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参与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可以灵活运用各类现代化的新媒体技术等来开展实验仿真等,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双方不仅要加强在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等等各方面的合作,更要在合作制定课程培养方案等过程中将行业标准、培养方式等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同时也要在教学团队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组建包括化工原理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在内的应用型教学团队,从而尽可能地使得学生掌握化工原理方面的最新和最前沿的技术动态。2.4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的重要抓手[4]。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来加快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加快对化工原理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力求课程评价体系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评价以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评价、企业人员参与评价等等,着力构建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评价内容的标准化建设,在评价过程中应着重将行业标准引入评价内容体系中,保证化工原理课程评价的实效性。3 总结

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着力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优化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努力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于化工类人才的实际需要,努力服务于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 王云飞,杨晨霞,段毅文.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改革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43(01):69-70.

[2] 童汉清,于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J].价值

工程,2012,31(07):213-215.

[3] 郭靖.基于OTS教学工厂基础上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矿业

大学银川学院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43(10):70-71.[4] 刘娜,吕海燕,王淑琼.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18(04):106-107.

143

“前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