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练笔”,精彩你的课堂

来源:华佗小知识


“小练笔”,精彩你的课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让“小练笔”走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它打开了学生“阅读”与“表达”的通道,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在情感浓烈处练笔

“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循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悲愤交加,最终抛弃了个人的耻辱,发愤写成史记的故事。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了一番深入品读、感悟后,学生纷纷为司马迁的不幸遭遇而愤慨,为他在厄运中坚持理想、矢志不渝地完成辉煌巨著《史记》的精神而感动。此时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深刻,内心感受如此丰富,正处于“欲一吐而为快”的兴奋状态中,我抓住这个契机,巧妙地加以了引导:“同学们,读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们拿出笔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吧!”学生纷纷挥笔疾书,有的三言两语,有的洋洋洒洒,有两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磨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怕的,谁也不想经受,一开始我也不例外,可当我

读完了你的事迹后,我深深地懂得了惧怕磨难的人就是懦夫。我要做勇者,去寻求成功,哪怕用生命来交换。在一个虚度年华的平庸者和一个只活了几十年的成功者中,我宁愿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我深深地懂得了磨难是任何生物最好的训练场,是一个大魔法师,它能够帮助意志坚定的人实现美好的愿望。”(周家瑞)

“司马迁,我真佩服你,你在精神上忍受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流芳千古的名句不正是用来歌颂你的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而在于闪耀,正是《史记》这部巨著照耀了你忍辱负重的生命。让我们看清了你英勇的一面,看清了你大义凛然的一面……“(张翔)

学生们富有哲理的表达着实让我惊叹不已,此时的小练笔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合理的宣泄,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美妙的生命体验,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关注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感场中,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当然,要想提高小练笔的质量,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与课文“亲密接触”,合理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二、在课文空白处练笔

中国的国画中有留白艺术,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的情节上稍有跳跃,有的叙述上有所省略,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自由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在大海中永生》第三小节中这样写到:“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段话句式工整,情感浓厚,饱含着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满腔热爱。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已经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深入了解,在舒缓而动情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得非十分动情。这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设计了如下的“小练笔”:

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时,祖国人民会说“——:———”;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时,澳门、香港的同胞会说:“—————”;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时,台湾同胞会说:“————”;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时,外国友人会说:“————

”。

我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舒缓动情的音乐,课前广博的积累和深刻的课堂感悟激起了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在学生的笔下自由地流淌出来,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在仿写中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它们或者句式工整,或者语言优美,或者结构独特,

如果教者能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实现课文写作方法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

《爱如茉莉》的最后一段这样写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它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也呼应了课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该段,然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真爱,不仅有爱情,还有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如果你要打一个比方,你会把它比作什么?”并相机出示:“爱如————,————,————。”学生在静思默想中纷纷写下了自己爱的感言:

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钱力)

爱如阳光,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张翔)

爱如泉水,滋润别人,也滋润自己。(袁荣林)

……

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而且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成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训练

某些课文构段方式典型,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这种构段方式,遇到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练笔要求,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

《秦兵马俑》一课中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以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写写自己熟悉的某处景观。学生既学会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又发展了语言,一举多得。

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训练

《早》的第三小节描写了“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段中运用了很多方位词,如: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等等,使得描写更清晰,更富有条理。这种典型的描写方法值得借鉴,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教室、书房等熟悉的处所,学生有章可循,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小练笔”,因其贴近课堂、形式多变、方法多样而成为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途径。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课文语言、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