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坛 张芸铭,王萍:浅议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浅议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张芸铭,王(成都理工大学萍 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愈演愈烈,文化软实力成为较受重视的竞争手段。文 化软实力的根本在于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少数民族文 化,因而少数民族文化如何继承以及怎样发展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的考察中, 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研究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51—0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社会中,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不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神话或想象性资源,在新时期以来 断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本民族的语言,这是少数 不断浮现于受众的阅读和视听空间”。 少数民族文化自身 民族文化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文字的传承对于文化研究 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认同,使得它需要其他介质帮助其搭 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建一个平台去完成传承的使命。影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的形式,都可能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 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首选。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 理解方面的误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或图片记录 不仅描绘了青藏高原的秀丽风光,更向观众展示了藏民族的 的载体可能会慢慢老化,甚至可能会存在遗失、损坏等问题。民俗风情。影片通过一场战争来讴歌藏族人民维护国家统 因此,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升华民族情感的同 二、影像记录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 时,以影像传播的方式传达出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对 渠道 遥远而神秘的藏民族有了直观的了解。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 一、以文字、音像、视频的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核心,同时也是这个民族 面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只有活态 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繁荣与否制约着民族的发展,文化 传承才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可 在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谓千姿百态,魅力十足,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 “博物馆”式的记录确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实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及传承起到过积 与传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 极作用。但文化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存与生 意义”。∞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 活中形成的产物,即便是口与口的传播中都有可能造成理解 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 上的偏差。影像的记录因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就好比是砖 提供了可能。通过影像资料,人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少数 瓦,共同垒起来便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因而少数民族文 民族文化,避免前人的思维定式。这种“原生态”的记录为 化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拓宽了思路,民族文化的传播显得更加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下,少数民族同 全面而客观。 胞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盲目追求经济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数民族人口涌向 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却在逐渐流失,文化的传 都市,留在本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越来越稀缺,而外 承成了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少数民族 来者对少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存在着文化上的隔阂。从这个意 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仍面临二难困境:一方面如果加快 义上来说,“活态”传承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十分重要。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链,必然会加剧 就好比一个人学习一门语言,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起来会 生态与传统文化不可持续的危机;另一方面,如果放慢发展 很吃力,但如果他身临其境,主动来听、说这门语言,那么 经济与工业化的速度,又会加大与较发展地区的差距,难以 很快他就可以成功。其实,文化的传播也是如此,人们一般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④无数少数民族的 更容易接受的是活灵活现的事物,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死知 优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正在面临即将失 识”。例如纪录片《云朵上的民族》,就用影像的形式展现 语的困境。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 了羌族神秘的祭祀文化。片中真实记录了羌族的“夹儒节”,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 在纪录片的镜头下,无论是祭山会还是羊皮鼓、羌戏、特技 化。反向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 表演等,都以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状态展现出来。特别是在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积淀着该民族深厚的历史 展现羌族舞蹈和羌族戏剧的过程中,运动镜头的使用为少数 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 民族艺术的传神再现增添了魅力。 “动与(下接第266页) ・251・ 《戏剧之家》2015年第04(下)期 总第200期 离与交响乐接触等等一些培养观众的措施。由此可见, 注释:培养观众亦是交响乐团经营与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 ①卞祖善.2010中国内地交响乐团的回眸 艺术评 部分。 论.2006(3). 总之,在现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以上城市乐团在 ( ( 王艳莉.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的职 经营与管理上都做出了行之有效探索,它们的成功经验 业化历程田 艺术研究,2014(8). 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甚至是推而广之。第一,确定基础管 ④乐团交响乐队为何走向谷底卟音乐世界, 理如:确定一年的排练及演出计划,按岗定人,公开考 1989(12). 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薪资发放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⑤⑥乐团只是一块招牌了U】.音乐世界, 第二,实行双轨制,艺术总监与团长共同管理,以防一 1994(10). 人独揽大权,肆意管理。第三,成立理事会和艺术委员 ⑦肖燕,赵红薇.贵阳交响乐团冲破束缚人才 会确保乐团经费的稳定。第四,加强与其他乐团的交流 纷至沓来【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08htm htm,2012-3- 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五,通过市场演 /xwzx/2012-03/23/content24944622. 奏等活动培养观众、改善中国城市交响乐团的生存环境 23/2015-4-2.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些地方性乐团现今的经营与管 ⑧李广,王秀英.从“厦门爱乐”职业乐团 理模式虽趋于完善并向职业化乐团学习、借鉴,但在发 发展之路Ⅱ]'职业时空,2005(20). ——展上仍有着一定的阻碍。除去定项阻碍乐团发展因素, 缺资金、缺人才及缺陷等问题,还有着更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不确定因素:观众。如若筹备一场音乐会没有良好的观 【1】赵晓红,胡楠.工部局乐队及其对上海的影响叽. 众听赏,在音乐会进行时,时有观众拿出手机拍摄、小 文化艺术研究,2011(4). 声交谈、来回走动及身高虽达到入场标准的儿童传来的 [2】王艳莉.略论2O世纪上半叶中国管弦乐团的职业 8). 哭闹声等等不定项因素,那么前期耗费的财力、物力、 化历程 艺术研究,2014(人力,为了在现场展现的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就不能被 [3】崔成泉,徐良瑛.深圳交响乐团改革发展的“米” 人们很好的接纳。 字解读[EB/Oq.http://news.a ̄1.1l1.com/langmanzhu 669-3341545.shtm1.2008一O3—24/2015—4—2. (上接第251页) 静的关系是纪录片镜头语言艺术中重要的标志,运动镜头可 化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深度挖掘, 以使纪录片更好、更直接地向客观事实所靠近。”④于是, 尽量避免理解上的误区和变相的毁坏,使少数民族文化的 在拍摄祭祀山神的场面时,纪录片镜头的运动模式对羌戏、 “活态”传承得以真正实现。 萨朗舞、羊皮鼓舞、特技表演等进行了富有生气的展示。有 时候利用摄像机的运动镜头来完成对环境的介绍或对动作 注释: 和节奏的展示;有时候又运用摇臂和升降镜头来全面呈现羌 ①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U】. 1). 族舞蹈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在原汁原味地展现一个民族古 民族艺术,2009(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方面,纪录片确实不失为一种 ②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以“央视春晚”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行之有效的方式。 ③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Ⅱ].广东 三、 对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濒临困境。 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④[美]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Rabiger).纪录片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原生态民歌,消亡的速 M】.何苏六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度也越来越快,有的甚至是整个品种的灭绝。产生于人们日 作完全手册[ 常劳作的东北森林号子、嘉陵江号子,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 2005.⑤罗兰.现代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Ⅱ].中国传媒科 改变,现在会唱的也屈指可数了。因此,以一种旁观者的姿 态来真实记录少数民族文化,还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 技.2013(8).目前值得大力推进的文化传承策略。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身处 作者简介:张芸铭,成都理工大学20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现代社会的人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口耳相传、文字记录等一 王萍,成都 ̄ALY-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副教授。 系列传统的传播方式上,而应该发挥视觉传播优势,拓展民 族文化交流途径。“视觉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能够帮助 4—201 5年度大学生课外科 传播图片语言的局限,开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的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201途径。”@因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既需要利用影视媒介, 技作品立项课题“影像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 也需要借助网络推广。在传播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 承研究”(2014KL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