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5期 2017年5月 硅 酸 盐 通 报 Vo1.36 No.5 May,20l7 BULLETIN 0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明明 ,王社良 ,张世民 ,张(1.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博 710055) 710123;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摘要:为了研究矿物掺合料对RAC界面性能的改善效果,对174组522个活性矿物增强RAC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 验,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在不同掺量和体积率下对RAC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 煤灰FA对RAC立方体的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比较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随减水剂Ps掺量的增加,其降幅增大,随硅粉sF含量的增加,相应降幅随之降低,但对于轴心抗压强度、劈拉强度 和抗折强度,增强效果较为明显。随FA、PS和sF含量的变化,峰值应变随之降低,而弹性模量随FA、PS含量的增 加而增加。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强度比;高效减水剂;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U528.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25(2017)05—1505-07 Effect of Mineral Admix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AC Activity ZHANG Ming—ming ,WANG She—liang ,ZHANG Shi—min ,ZHANG Bo。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ijing University,Xihn 710123,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ih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ineral admix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C interface improvements, the 174 groups of 522 active mineral enhanced RAC mechanics performance test,analyzed the mineral admixture under different content and volume rat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AC and changed rul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y ash(FA)on the early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AC cube is larger,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the cube,the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show different degrees of reduc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reducing agent(PS) and silica fume(SF),the decline increases.But the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enhancement effect is more obvious.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FA,PS and SF levels,the peak strain decreases.However,the elastic modulu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A and PS. Key words:recycled concrete;intensity ratio;super plasticity;mechanical property 引 言 再生混凝土(RAC)是将拆迁废弃的、有一定服役年限的混凝土再利用而成的新混凝土,主要通过破碎、 基金项目:西京学院校基金(XJ1601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88,51008245,51678480);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项目 (11JS059,12JS055);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013SZS01.Z02,2013SZS01-KO1);陕西省攻关项目(2014K06-34) 作者简介:张明明(1987一),男,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结构智能振动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王社良,教授,博导. 1506 专题论文 硅酸盐通报 第36卷 筛分、清洗等步骤做成再生粗骨料,结合合适的配合比搅拌而成 。高性能混凝土(HPC)良好的强度、耐久 性、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是适量的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和掺加超细活性矿物料。汪振双等 对钢纤维 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进行了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研究。章文娇等 对混杂纤维掺量下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力 学性能影响研究。陈欣等 对矿物掺和料下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王静等 j 对橡胶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杜婷 通过试验对绿色高性能RAC的基本性能和微观 结构进行了研究。刘数华 对比了普通RAC和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HP—RAC)的取代率对混凝土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王章夫等 通过XRD、SEM微观测试方法,研 究了通过纳米SiO 和CaCO 、水玻璃等纳米材料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HP.RAC强度。曹明莉等 对再 生混凝土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改善RAC界面微结构是改善RAC性能较有成效的办法之一,而 通过添加适量高效减水剂、活性超细粉是HPC.RAC的主要制备方法。 鉴于矿物掺合料对RAC界面性能的改善,本章对174组522个试件通过掺加活性矿物超细粉的方法对 RAC的力学性能的增强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在不同掺量和体积率下力学性能和变形性 能的变化规律。 2 试 验 2.1试验材料 (1)水泥:本试验采用的水泥为秦岭牌32.5R级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Tab.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2)再生粗骨料:采用服役年限为l5年的废弃混凝土制备而成(RA—I),其性能指标见表2。 表2骨料物理性能指标 Tab.2 Physical performance indexes of aggregate 31.5 26 5 l9 16 9.5 4.75 2.36 0.0 4.1 13.7 22.3 O.O 4.1 l7.8 0.O 3.1 l9.4 O.O 3.1 22.5 40.1 79.6 99.7 99.9 36.1 24.4 l2.4 4.6 58.6 83.0 95.4 l00 39.5 20.1 O.3 (4)粉煤灰(Fly ash,FA):采用渭河电厂Ⅱ级粉煤灰,其主要性能见表4。 (5)硅粉(sF):采用陕西霖源微硅粉有限公司生产的硅粉,物理性能指标见表5。 (6)高效减水剂(PS):采用CL—PCE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见表6。 表5硅粉物理性能指标 2.2配合比设计 分别考虑粉煤灰(FA)、高效减水剂(Ps)、微硅粉(sF)不同掺量情况下对RAC性能的影响,RAC的配合 比如表7所示。 表7 RAC的配合比 3 结果与讨论 3.1粉煤灰对RAC的影响 3.1.1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采用渭河电厂生产的II级粉煤灰,其含量15%、20%和25%时,对RAC抗压、劈拉及抗折性能的影 响,其试验结果与RA—I制备的RAC对比,如图1(a)一(b)所示。 由图1(a)可知,与未掺加FA相比,其立方体抗压强度随FA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棱柱体抗压强度、劈 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却随之增加,尤其对于抗折强度增幅较为明显,强度增量如表8所示。 表8 FA增强RAC增率 Tab.8 Fly ash enhanced RAC rate 1508 专题论文 硅酸盐通报 第36卷 lI礴星星 毒 1 l,l l l 【S 譬qH 1 l O O O 如 ∞=2 m∞∞ 黔 图1粉煤灰(FA)对RAC强度影响(a)强度归一化;(b)强度比 Fig.1 Fly ash a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RAG(a)intensity of the normalized;(b)strength ratio 3 3 3 3 3 3 3 2 2 2 对于强度比,由图1(b)可知,随着FA含量的增加相比普通RAC增加23.8%、18.6%和25.8%,其范围 ∞强 舛 ∞勰 在0.97~1.0之间。由此可见,随着掺加粉煤灰的增加,值相比普通混凝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和随着 FA增加却变化并不明显,基本在0.1~0.15之间缓慢增长,而在0.1左右,几乎与水平轴平行。 o一 再h嗣长—詈竹 3.1.2变形性能的影响 ●1 O 0 0 0 O O 0 O 0 0 O 9 8 7 6 5 4 3 2●O 等 1 O O 0 0 0 O 0 0 O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领域最常用的材料,在选用时必须注意其变形性能的影响,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 衡量变形性能最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能,是研究结构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依据。本试验中,采用HJ.100混凝 土应变仪来对试件的轴向变形进行测量,纵向压缩变形值的测量仪器安装在试件中部标距100 mlYl范围内。 对试件加载的初期要先进行预加载从而消除应力集中的影响。由于受试验条件和安全因素的影响,试验只 测得本构关系的上升段如图2(b)所示,取 =e/e ,Y=o-/L,采用无量纲坐标,作为横坐标,作为纵坐标,采 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其拟合结果如式(1)。 Y= +B +C +D (1) 其中 、B、C、D均为与粉煤灰掺量有关的系数。 2loo 2000 19o0 1800 癸 曼1700 意1600 l500 l400 1300 量 专 ; 耄 图2 FA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a)峰值应变和弹性模;(b)应力一应变曲线(上升段) Fig.2 Fly ash a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C de ̄nation (a)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b)stress—strain cHrve(rise) 图2(a)为粉煤灰(FA)对RAC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其中,图(a)左竖轴实线为峰值应变,随着FA含量 的增加,对应峰值应变降低,而图(a)右竖轴为弹性模量,相比未掺加FA的RAC,随着FA含量的增加,对应 峰值应变随之增加。由此可知,FA随着掺量的增加RAC峰值应变降低且降幅较大,而弹性模量相对略有增 长。 3.2高效减水剂PS对RAC的影响 3.2.1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效减水剂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外加剂,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增加流动性,单独掺 第5期 张明明等: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509 和减水剂对于混凝土的力学影响比较小,鉴于已经掺和FA的再生混凝土性能,本文选择在FA掺量20%的 基础上,减水剂(Ps)掺量分别为1%、2%和3%时,研究RAC力学性能的变化。 与未添加FA和减水剂PS的RAC普通相比,试验归一化结果和强度比如图3(a)~(b)所示。由图3 (a)可知,随着PS掺量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在掺量为2%时降幅最大,达到12.43%,而PS含量在1%和 日 嚼叠量Q暑Jo茸sll墨二 3%时,降幅分别为6.2%和10.5%。而相应和相比普通RAC均有所增长,其中Ps对抗折强度的增长较为 明显,增幅分别为23.6%、22.7%和21.5%,而相对增幅在3.4%~11.4%。但PS掺量在1%和2%时,略有 降低,最大降幅为5.11%最小降幅还不到0.3%,而在掺量为3%时RAC的增加了9.8%左右。 1.2O 1.15 2 l O 9 8 L1O E】 tio目2hl1.O5 1.oo O.95 o售鲁萝∞ O.90 l l 0 O O 0 O O O 0 O O O.85 图3高效减水剂(PS)对RAC强度影响(a)强度归一化;(b)强度比 Fig.3 Super plasticity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RAC(a)the intensity of the normalized;(b)sfength ratio 对于强度比,其结果如图3(b)所示,略低于0.1,而在0.14~0.15范围且未有明显增幅,曲线较为平缓。 但随着Ps掺量的增加,由于降低而增加,使得相对较大。掺加Ps后,RAC在0.96~0.99。 3.2.2变形性能的影响 Ps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到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和应力一应变上升段曲线如图 4(a)一(b)所示。拟合原理同掺和FA的RAC原理相同,拟合数据如表9(其中 。、B 、C 、D。与Ps掺量有 关): 20o0 l・O l900 O・9 l80o 0.8 0.7 1700 目 0.6 皇1600 0.5 意1500 0.4 140o 0.3 2 l30o O.1 12o0 0 0 n1 0.2 0 3 0。4 0 5 n6 0 7 0,8 0.9】.0 £o 图4 PS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a)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b)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 Fig.4 Super plasticity e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C deformation (a)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b)stress-strain curves(rise) 表9 RAC应力应变上升段曲线拟合系数 Tab.9 Fitting curve of RAC stress and strain rise curve 7 6 5 4luxlPa 15l0 专题论文 硅酸盐通报 第36卷 如图4(a)所示,随着Ps掺量的增加,峰值应变不断减少,当含量超过2%达3%时,峰值应变却随之增 加。而弹性模量随着Ps掺量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 3.3微硅粉SF对RAC的影响 3.3.1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对gJo口 q1 0暑 a u1 {{{O 0 ∞" ∞:2 m ∞ ∞ 由于硅粉粒径仅为0.1—0.15 m,且其中富含SiO:等活性物质,而RAC界面水泥石中Ca(OH) 能与 之反应生成胶凝材料C—S—H,能明显改善界面结构,且其较小的粒径使得水泥浆体的空隙率降低,改变了 RAC中的孔结构,使得其内部更加致密。基于此,为了研究sF对RAC性能的影响,通过30组90个试件对 其抗压性能、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变形性能和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试验。对比未掺加sF的RAC,其结果如 图5(a)~(b)所示。 0口8 甚d占∞ ,ll1 O O O 0 O O O 0 0 O l O 3 21 O 9 8 7 6 5 4 3 2图5微硅粉(S ’)对RAC强度影响(a)强度归一化;(b)强度比 Fig.5 Silica fu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RAC(a)intensity ofthe normalized;(b)strength ratio 图5(a)表明,掺加sF的RAC,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均低于普通RAC,但降幅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 少,sF掺量为4%时,RAC的要低于普通RAC约9.58%,但含量为10%时的RAC,其低于普通RAC约5.06%。 对于棱柱体抗压强度. ,随着sF含量的增加其值逐渐降低,但基本超过普通RAC,最大增幅达30.5%。对 于劈拉强度. ,sF含量为4%、6%和10%时均高于普通RAC,尤其在4%时增幅达39%左右,但随sF掺量 的增加对应却随之降低,尤其在8%时略低于普通RAC约1.8%。最后,对于抗折强度,sF的掺加对于有着 明显的增加,随着SF的增加,对应强度增幅在5.93%~30.7%范围。由此亦可见,SF对RAC的增强较为明 显。 sF对RAC强度比的影响如图5(b)所示,其中和添加sF前后变化并不明显,其中在0.08~0.12范围浮 动,而在0.12~0.16之间变化,但对于,随着sF掺量的增加,该比值随之降低,但相比未添加sF的RAC仍 较大,尤其在掺量4%时达到1.18,而随sF含量的增大,该比值在0.79~0.93。 与粉煤灰FA相比,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强再生混凝土RAC的棱柱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 抗拉强度,但是对于立方体抗压强度则小于普通再生混凝土RAC,差别之处在于硅粉sF粒径小,矿物活性 强,在极少掺量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弥补再生混凝土RAC中的微裂缝与微孔隙,而粉煤灰FA则需要的掺 量很大。 3.3.2变形性能的影响 sF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6(a)~(b)所示。由图6(a)可以看出,其峰值应变和弹性 模量与sF含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图(b)为表10拟合出的曲线(其中A:、B 、C:、D 为与sF掺量相关): 表10 RAC应力应变上升段曲线拟合系数 Tab.10 Fitting curve of RAC stress and strain rise curve 第5期 张明明等: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51 l 对于峰值应变,当sF含量在0%一4%范围内时,随着s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6%~10%范围内时,随 着含量的增加,峰值应变亦降低;而在4%~6%范围内时,随着s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弹性模量,sF含 量在6%~8%范围内随之增加,而O%~6%和8%一10%范围内随着s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图6 SF对RAC变形性能的影响(a)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b)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 Fig.6 Silica fume e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C deformation(a)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b)stress-strian CUl'Ve(rise) 图6(b)为应力-应变(上升段)曲线,掺加sF前后,在范围内切线模量几乎相同,随着应力的增加,掺加 sF的RAC的应变低于普通RAC,对应的切线模量亦随之减小。然而,对于sF含量为6%时,其曲线却与未 掺加sF的RAC几乎重合,在相同应力时,对应的应变要大于其余几种掺量的RAC.SF。 4 结 论 (1)粉煤灰FA对RAC的早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使得立方体抗压强度均随掺量的增加,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然而,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其降幅增大,而随sF含量的增加,相应降幅随之降低。但对于 轴心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增强效果较为明显。其中棱柱体抗压强度最大增幅达30.5%,劈拉强 度达39%,而抗折强度30.7%。 (2)随着掺加粉煤灰、减水剂和微硅粉的增加,值相比普通混凝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加幅度在0.79 1.00之间,而和随着矿物掺合料的增加却变化并不明显。 (3)随FA、PS和sF含量的变化,峰值应变随之降低,而弹性模量随FA、P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 幅达19.1%,而随sF含量的增加,除含量在8%时增加外,其余均有所降低,其中最大降幅20.2%。 —参考文献 [1] 肖建庄.再生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汪振双,谭晓倩.钢纤维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35(4):1184-1187. [3]章文娇,鲍成成,孔祥清,等.混杂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13):106—112 [4] 陈[5]王[6] 杜欣,郑建岚.矿物掺和料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2):246-252. 静,石元,陈爱玖.橡胶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4(4):74-77. 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及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7]刘数华.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2):262-266. [8]王章夫,张津践,詹树林,等.再生骨料界面纳米强化技术的微观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39(2):409-414. [9] 曹明莉,张会霞,许玲,等.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28(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