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重点及技术处理
作者:赵润山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是铁路建设的头等大事,在路基和桥梁之间设置过渡段,可以使轨道刚度变化减缓,降低线路振动频率,保证列车平稳顺畅运行。本文详细阐述了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重点及技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铁路是指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圈或城市带,规划和修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城际铁路作为高铁建设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多线并行的城市群城际铁路交通,实现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和配合,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方式,是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改善城市群内旅客运输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当前,我国已有京津、沪宁、宁杭、合宁、京唐、长江三角洲城际铁路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城际铁路的发展与建设是十分重视的。以合(合肥)宁(南京)城际铁路为例,整条线路中桥以上桥梁达20余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及影响原因
安全、平稳、舒适、快速是城际铁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影响这些因素的原因则取决于构成铁路系统各个方面的高品质、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其中,铁路线路的稳定、平顺和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铁路线路的构成是由不同特点和性质的结构物构成,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以合肥至南京城际铁路为例,其工程中的康河坝特大桥便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段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1、路基变形是导致沉降差的主要原因
铁路工程中桥梁是刚性结构,路基是柔性结构(合宁铁路路基土质属膨胀土,特性更突出),两者之间的刚度差异比较大,导致路基与桥梁的沉降不一致,在两者连接处附近容易产生沉降差。而往往由于过渡段位置的特殊性,碾压质量难于控制,常常达不到密实度的要求,
即使密实度达到了施工设计时的要求,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不论是重力的作用还是外力的作用,都会使填料产生一定的变形,不但会引起过渡段之间的沉降差,还会引起轨道刚度的变化,导致列车与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影响列车在运行时的平稳性,甚至危害行车安全。
2、路基排水不畅是导致沉降差的重要原因
因为路桥过渡段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过渡段填筑、碾压的施工过程中,填料密实度很难到达施工设计时的标准,因此在路桥过渡段处常会有细小的裂隙,这些细小的裂隙被雨水或地表水的渗透后,经过列车的反复荷载运行,容易导致过渡段区域内翻浆现象的发生,使轨道摆动悬空,路基变形下沉,致使沉降差加大,从而导致轨道轨面上的变化,影响列车运行时的安全。
3、施工技术原因
一般路段的施工大部分是路基先成形,过渡段的填土施工安排在施工工期的尾部。一方面为了赶工期,填料的压实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使填料本身出现过大的沉降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桥头路基位置特殊,桥台背后填料往往会由于作业面狭窄而压实机械压实不到位,压实质量下降。在城际铁路建设过程中,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合格与否,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工程的高质量,才能为列车的运行提供强大的保障,使列车安全、平稳、可靠地运行。 二、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处理
铁路线路是由上面的轨道结构和下面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物所组成,而路桥过渡段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优先对桥梁、路基和过渡段进行施工建设,使其有一定的静止稳定时间,防止列车运营后过渡段沉降变形现象的发生。
1、在铁路路桥过渡段进行施工建筑时,由于过渡段区域内的地基竖向硬度会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沉降差影响列车安全、快速的运行。所以,路桥过渡段区域内的地基土不但要满足铺设轨道让列车安全运行的要求,还要对地基土的硬度提出要求。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与桥台和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建筑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2、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在对其地基土的硬度进行验收后才可进行填筑施工,选择填筑材料至关重要。在选择填筑材料时,为了保证路桥过渡段施工后沉降可以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对于一般的地基土,应填筑强度高、变形小的粗颗粒配料。现在城际铁路主要采用级配碎石,此种材料质量可靠,容易控制,在分层填筑时只要厚度适度,再按照较高的压实标准,比
较容易密实,不但可以减小路基本身的压缩性,保证过渡段刚度和变形的均匀过渡,而且工后产生的沉降差不会太大。
3、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的过渡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级配碎石过渡段或二次填料过渡段形式。
4、对于较软的地基土,首先要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之后可以选择轻型填料进行填筑,这是为了减小填料本身的压缩性,减少对地基的竖向加载作用和对桥台的水平压力。
5、在进行填筑时还要做好过渡段内排水设施的设计,包括横向排水和纵向排水,防止在施工工程中雨水和地表水的流入,对于已有的积水要挖掘排水沟或用水泵进行排水。在路桥过渡段进行填筑之前,还应该在原地基土上挖掘设置排水渠或泄水孔。具体的方法是,在对地基土进行加固和一些必要的处理后,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黏土土拱,并在土拱上挖一条双向坡度的地沟,然后在全范围内铺上一层隔水材料,在地沟周围设置有小孔的可进行排水的塑料管,这些排水管的出口应全部在地基之外,并且远离地基,防止地基因为积水而下沉,导致地基变形,在设置好排水管之后,在排水管的四周填筑颗粒较大、渗水性好的砂石材料,直至基床表层地面,处理好排水问题。
6、在过渡段填筑材料填筑以后,要有选择性地选择机械进行碾压。如果过渡段区域内施工空间比较大,可以选择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在施工时,要先静压,碾压时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在直线地段进行碾压时,要从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在曲线地段进行碾压时,要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碾压。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可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碾压,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可采用片石填充的方法,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压实。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核心与重点,如果哪一个步骤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的失败,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路桥过渡段施工时,一定要把每一个步骤做到最好,过硬的技术才能带来高质量和高品质。
三、质量保证措施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从料源开始严格控制填料,保证填料质量,杜绝不合填料进场。加强料源填料的检测频率,控制填料的稳定性。明确人员的职责与分工,保證现场管理到位。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暂行办法》,编制路基试验段工艺试验作业指导书,下发到作业班组,组织参与试验段施工人员学习领会,指导现场施工。 结语
铁路路桥过渡段对线路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针对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不但要根据该部位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找到一套适合我国的施工技术与方法,以保证列车安全、平稳、高速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国萍,李玉辉.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J].职大学报.2007(02). [2]徐郁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04.
[3]巢云中.沥青路面压实度控制分析与对策[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4]中铁三局,西南交大.京沪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实施工程中间试验研究报告[C].太原:中铁三局,2001.
[5]杨广庆,刘树山,刘田明.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M].中国铁道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