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郑大期末抗震简答

郑大期末抗震简答

来源:华佗小知识
1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与联系?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个度量。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城区。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只有一个,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地震烈度。距离震中近,地震烈度就搞,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低。 2 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计算高度不超过40cm,结构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结构的地震反应。

3, 砌体结构中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怎么确定的?

楼、唔该自重,活荷载组合值(活荷载的一般)及上、下各半层的墙体、构造柱质量之和。 4 在多层砌体房屋中,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如何在各道墙之间分配?

刚性楼盖:按照各抗震横墙的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给各墙体。 柔性楼盖:安歌横墙的所承担的上部重力荷载比例给各墙体

中等刚度楼盖:采用刚性楼盖和柔性楼盖分配方法的平均值计算地震剪力。 5 为什么罕遇地震结构反应分析时,不考虑板与钢梁的共同作用? 考虑到此时楼板和钢梁的连接可能遭到破坏。 6 什么叫隔震?隔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隔震,是通过某种隔震装置将地整动与结构隔开,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又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括哪几个层次?其内涵和关系如何?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上述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2 在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如何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 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安多余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曾在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以实现小震不坏;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实现大震不倒;采取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以实现中震可修。

3 什么叫鞭鞘效应?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如何考虑鞭鞘效应?

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高度突然变小,使得局部突出的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加剧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鞭鞘效应。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作用在小建筑上的地震作用需要乘以增大系数3,该增大效应不向建筑主体传递。

4 多层砌体结构为什么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设置的基本原则?

构造柱设置可以部分的提高墙体的抗震强度更重要的事构造柱与圈梁形成封闭的框架约束,明显增加了房屋的变形能力,在墙体开裂后,墙体的散落,使开裂的墙体以其塑性变形、华裔和摩擦消耗地震能量,承担一定的竖向压力以及水平地震作用,保证房屋不倒塌。设置原则: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注:2,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与墙体有拉结:3,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形成封闭的框架体系: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5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思想?

要实现“大震不倒”的设计目的,要求结构具有较大的延性,使结构在保持一定承载能力的条件下,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强柱弱梁”型结构是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内,结构有充分的塑性内力重分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耗能较大;“强剪弱弯”可以防止过早产生脆性破坏。

.1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个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我国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最低位一度,最高为十二度,由于同义词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近,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越远,烈度也越低,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2影响土层液化的因素有哪些?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的粘粒含量;土层的深度;地下水位深度;地质烈度等。 3试举二例说明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意义? 结构抗震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大震不倒”,要抵御地震的多次冲击,必须要设置多道抗震放线。例如,在框架结构中采用“强柱弱梁”型的结构设计,就是为了使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并以其塑性铰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以减轻柱的震害;在砌体结构总,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是承重墙体裂而不倒,也形成了多道抗震防线。

4 多层砌体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有几种?抗震设计时如何选择?

多层砌体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共同承重;抗震设计时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其次考虑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避免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5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框架柱的主要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

强剪弱弯,在弯曲破坏前不发生剪切破坏,是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

加强柱端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1 简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依据?

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2 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又哪些?

震动大小(2)土成分(3)土的渗透性(4)土的密度(5)应力状态。 3 简述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一阶段,按多遇地震的地面运动参数,进行结构弹性阶段的抗震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的地震作用,进行两方面的验算:一是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二是结构层间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二阶段,按罕遇地震的地面运动参数,进行结构非线性分析,检验结构层间弹塑性变形是否满足规范容许值要求。 4,什么是“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的一个原则,要求框架节点两侧的框架梁先于框架柱形成塑性铰。 1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

众值烈度时的地震为小震,属于第一水准烈度;中震属于第二水准烈度;大震属于第三水准烈度。

2 为满足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哪些规定?

①确定计算简图 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播途径;②宜有多道设防;③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力;④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刚度和强度分布,采取必要结构措施等。 3 下列符号的含义是什么?Kij ,Cij Tg αmax

kij 使指点j 产生单位位移而质点i 保持不动时,在质点i 处施加的水平力,②cij 使指点j 产生单位速度而质点i 保持不动时,在质点i 处产生的阻尼力,③Tg 特征周期,④α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的方法。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阵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 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 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1 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的薄弱层或部位?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 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ξy 为最小或相对较小的楼层往往率先屈服并出现较大的弹塑层间位移,其他各层层间位移相对较小且接近弹性反应的计算结果,ξy 相对愈小,弹塑性位移侧相对愈大,这一塑性变形集中的楼层为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部位。 2 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填充墙的震害;(5)抗震墙的震害。 3 何为“多道防震防线”?

(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2)抗震结构体系应由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