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生态建设视角下的景宁县经济发展措施

基于生态建设视角下的景宁县经济发展措施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4期 基于生态建设视角下的景宁县经济发展措施 陈发鑫 (in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浙江景宁323500) 摘要从强化生态建设组织保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方面总结了案宁县经济发展的措施,以促进景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措施;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4—0384—01 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 数民族自治县;是飞云江、瓯江两江之源,浙江省天然的绿 色生态屏障;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10年,积极启动省级 生态县创建工作。同步启动了国家绿色能源县、省级森林城 市创建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浙江省景宁县立足生态资源 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的推动力,积极创新生 态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好绿色家园和全省生 态屏障,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 价中,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排名从2005年的1 163位上 升到2009年的902位,民族自治县排名也从28位上升到 15位。2009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8%,化学需 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5.3%和3.5%。生态环境质量连续 保持全国第5位。 1强化生态建设组织保障 结合实施“135”工程以及“驻乡进村、组团服务”,积极 探索建立“项目化服务、合约化管理、协助化发展”的“立体 型”农村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 发展变化。不断深化“感恩的真情、和谐的乡情、奋进的激 情”三情教育活动,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感恩于党、感恩于 、感恩于生态,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 设,探索出欠发达山区民族县科学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景宁畲族自治县积极推进绿色GD 考核探索和实践, 淡化乡镇部门考核中的GDP比重,对生态建设实行一票否 决,着重对低碳产业培育、转型升级、环保、百姓得实惠等方 面进行考核,落实“一产抓提升、二产抓飞地、三产抓旅游”的 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使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 源”。实现资源与产业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第一产业突出“绿 色有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先后出台~系列农 业产业,每年以2 000多万元的投入力度扶持茶叶、笋 竹、食用菌、高山花卉、高山蔬菜、山茶油、中药材等七大特色 生态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建区域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 地15个,面积逾3 333.33 hm 。同时,全力控制传统支柱产 业——香菇产业的规模,每年投入200万元开展食用菌新型 原材料研究,完成“茭白叶茎栽培黑木耳生态循环综合利用 项目”。每年节约木材2万m,,使阔叶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 第二产业实施“内优外拓、内外并举”,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生 态工业发展。借助、市在丽水市区划出的约4 km2 作者简介 陈发鑫(1965一),男,浙江景宁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 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0—12—27 384 土地建设丽景民族工业园,将发展工业的重心逐步向“飞 地”转移,为县内留出生态环境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推动县 内工业企业向王金蝉工业区块、城北110区块和东坑、澄照 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块集聚,不断转型升级,减轻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另外,景宁县还结合“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 设,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培养 生态伦理观,增强生态文化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内外结合加强生态基础设施的“补课”力度 对外借助民族优势,全面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对 接,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仅2009年,省级部门 共为景宁县落实资金57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7个,其中70 个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县内则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融资 能力,保证了生态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建成城市污水处理 厂,完成污水处理管网23 km,实际日处理污水4 400 t。完成 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日最大处理垃圾量达100 to建成空气 质量自动监测站和环境监控中心,8家企业建成在线监测系 统,19个乡镇建成了垃圾处理设施,8个乡镇所在地建成了 污水处理设施。85%的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独 创的“三格式+人工湿地”生态改厕技术由国家爱卫会推荐 向全国推广。同时,全力推进生态建设相关项目建设,如推 进了25个下山移民安置点建设,使14 731名群众走出大 山。集中全县力量,分期全力推进一系列事关生态文明建设 的创建工作。继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后, 2010年全县又启动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并同步启动国 家绿色能源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推动生态建设上 新台阶。同时还加强源头保护,建设生态屏障,全力建设瓯 江、飞云江源头生态屏障,积极开展省级生态公益林扩面工 作。截至2010年11月底,新扩增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3.53 万hm。,使全县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8-4万hm ,占全县 林业用地面积的53%,每年享受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 金120多万元,使全县3万多林农受益。 4积极培育畲族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历来是景宁县的闪亮“名片”,它赋予了景宁生态 文明建设更高的要求和更为神圣的使命。近年来,县委、县 在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 同时,始终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大力加 强生态建设,努力实施节能减排、育林护绿等措施,全县 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保持全国第5位。该县成功创建了国 家AAAA级景区大均“畲乡之窗”;省级风景名胜区“云中大 涤”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复评。荣获“中国国 (下转第389页) 于诗雯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讨——以广东省佛冈县为例 的新增需求,按预测新增用地需求968.2 hmz来计算,整理 可以看作是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相互结合的 潜力达到1 150.5 hm ,超出新增18.8%;在规划远期目标年 一个产物,规范土地整理,特别是土地流转规范化运行.需 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可以达到1 758.5 hmz,可以 要有完善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本文基于佛冈县城乡建设 满足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1 043.3 hm2,供给率达168.6%。 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制度分析,为顺利 还可以看出,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盘活大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遵循的原则。 量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土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总结运行中遇 地利用空间结构、缓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建设用地需求 到的法律法规障碍,为完善“挂钩”的运行和推广。加快 不足的矛盾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特别是 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审批、实施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保障 和后期管理工作规范化,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全国范围推广,也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奠定良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根据规划目标年 好的基础。 的农村人口数量和人均用地标准测算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 4参考文献 力,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有计划、有目标地 【1]朱雪欣.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J].国土 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13—14. 进行整理,尽力做到因地制宜,符合佛冈县当地的客观条件 [2】王红梅.商品粮生产基地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以及经济实力,来满足发展建设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阁。 f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结语 [3]郗静,曹明明,雷敏.城市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规模研究——以西安 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298—30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基本思想是农村集体建设用 |4]宋伟,陈百明,杨红,等.我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 地取得是依照规划,合法取得的,需要和集体自愿的基础 资源与区划,2008,29(3):126. 【5】郑伟元.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 上,可依法、依程序转为国家所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6):4—10. (上接第384页) 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培育力度,把景宁县建设成华东地区 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称 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借助丽景民族工业园这一发 号。环敕木山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西汇民族风情度假 展工业经济的崭新平台,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工业;突出民族 村2个建设项目已启动。惠明茶产业蓬勃发展,畲族编织、 生态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充分挖掘畲族风情和生态文化,推 服饰、工艺品、畲医畲药等产业发展逐渐壮大。借助“中国畲 动炉西峡、望东洋等重点景区建设,打造长三角地区独树一 乡三月三”节庆品牌,形成畲乡节日经济,通过举办系列节 帜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构建天蓝水碧的 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欢聚畲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体系[41。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 5发展生态体系 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构筑全省的绿色生态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提出了“要提高 障,努力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的全国领先地位,不断提高建设 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环境保护力 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水平。三是全力构筑风情独特的生态 度,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要求,为今后 文化体系。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发展、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fJ-21。“十二五”时期,浙江 文化品牌开发等方面着手,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 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育和发展畲族文化产业,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 置,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 6参考文献 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以建“绿色畲乡”、造 【1】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秀美山川的丰硕成果,推动景宁县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2】张桥飞,秦迪.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J.当代生态农业,2006, 15(1):5-8.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31。 [3】杨秀军.力口快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63- 致力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环境、人文优势,把生 61. [4王振字.4]关于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科学, 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生产力。加大茶叶、笋竹、花卉 2004(6):56-57. (上接第386页) 满实现。 4结语 5参考文献 基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大量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农村土地被征用将不可避免。但由于征用制度不健全,在土 [2】项连,刘晓迪.浅谈土地管理中土地征用的问题[J】_中国科技纵横, 2010(21):275. 地征用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与时俱进, [3]陈锡文.准确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EB/OL].[2008—11—04]. 针对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加以规 http://politics.people.COII1.cn/GB/1026,8277158.htm1. 范,从法律上加以约束,规范征用程序,提高补偿金,并使安 『4]黄征学.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06 (5):13—15,12.. 置方式多元化,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合 [5]谢小松.关于农村无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EB/OL].[2006—10— 法权益,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促进农村 19].http://www.yxjjw.gov.crdRead News.asp?News ID=639. 【6】陈小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M】.北京:中国 经济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使国家的公共利益得到圆 大学出版社,2004. 3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