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案3篇
《赵州桥》教案 篇1
一、导课
1、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发达,如高楼大厦,桥梁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现代化的桥梁。
(看现代化的桥梁建筑)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雄伟、美丽建设者非常的聪明、能干)
2、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李春,不但设计还亲自参加建造了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时出示李春的头像)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新授
1、自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⑵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
2、检查:
⑴词语:
赵县
隋朝
石匠
砌成
桥墩
创举
坚固
智慧
横跨
创举
近义词:
反义词:
⑵课文。抽生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着,有没有读错的。
⑶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板书坚固、美观)课文哪部分在写坚固,哪部分在写美观?(第二自然段在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在写美观)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的优点呢?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⑵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①上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②洞顶上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
⑶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①帮助理解:
这种设计指。它的好处,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②(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③既又是什么关系呢?(并列)
换成既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又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意思不变。
④造句。
⑷朗读: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带着崇敬之情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⑸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先抓住重点词创举,然后再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元提示,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找出这些词句,想一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下节课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4、做个讲解员向在坐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世界文明的赵州桥。
《赵州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
前置作业
自学成才:
1、自读课文1-3遍,完成圈、划、标、读(圈生字、划生词、标音节、读生词)
2、会读本课课文,试着背诵课文2-3自然段。
3、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找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在书上用横线标记出来,并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桥)由此过渡到桥上来。
2、说说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桥?由此导出《赵州桥》一文。
二、读文感知
1、看一段本篇课文朗读欣赏,想想赵州桥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自读课文,重读2、3自然段,想想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
三、合作愉快
1、读了课文,这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有哪些特点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2、小组汇报
A、雄伟
⑴小组汇报: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
⑵随机指导: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字数起到了突出雄伟的作用。
B、坚固
小组汇报:减少流水对桥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
C、美观
⑴小组汇报
⑵质疑:为什么所有的龙都像活了一样。
⑶情境描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还知道哪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设计一条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桥,并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并加以介绍。
《赵州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__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