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科技信息 坝代离职教胄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搽析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李楠 [摘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为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职 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既是加快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在新形势下加快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 质的迫切需要。本文从辽宁老工业基地背景出发,指出当前辽宁省高职院校应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 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突 出。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职业教育的 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二是技术结构的状态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 构。作为职业教育则应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变化、技 术结构的要求建立与之适应的层次结构,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各类应 保产业,使其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辽宁省高等院校应该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调整,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 构升级的变化趋势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定专业 的结构与规模,适时地在存量和增量上对专业结构做出调整,彻底解决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设置专业还 应考虑人才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辽宁经济 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发展职业 教育,要面向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 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之后,国务院决定“推动公办职业学 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近期,《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职业教育的深 化改革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在所有教育门类中,职业技术教育是和产 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转移的重要途 径。所以,建设一支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区 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这就必然要求二者协同发展。 二、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高职教育在与区域经济互动中,结合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地解 放思想、与时俱进。要紧跟经济发展要求,坚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 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调整,对学校办 学和人才培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原 则,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特色办学为宗旨,以市场需求设专 业,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社会、企业、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 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高职教育在与区域经济互动中,要结合产业、行业的结构调整要 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为突破口,以学校实践教学为核心,以为社 会和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 的,注重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推 广,促进学校与企业互驱互动,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环 境和氛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发展。 3、高职教育在与区域经济互动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要注 重高职教育特点和功能的发挥,构建低碳型高职教育模式,强化服务区 域经济的意识,走集约化办学之路。在构建低碳型高职教育模式中,进 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社会低碳排放的思想观念,提高构建低碳型高 职教育的认识和意义,整合和调整区域中现有的高职教育资源,在区域 发展中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等方面的资源,进行低碳型、集团化办学。 4、高职教育要根据本区域经济中产业、行业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高 职教育的规律和特色,在国际教育的大视角和背景下,树立办学的国际 意识。要学会运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参照和借鉴国外高职教 育的质量标准、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和运营机制。高职 院校通过国际办学,把先进理念、教学方式和运营机制引进来,消化吸 收,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出创新、共赢、有中国特色的 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更好、更快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辽宁省高职院校应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改进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教育类型,其 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结构与层次结构都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 的联系。而地方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随着 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不断推进,辽宁经济从各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以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 为宗旨,辽宁高职院校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着手实行。 1、根据辽宁的产业结构,合理设置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 未来几年,辽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强省的方针,以高 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支撑,加快现代化进程。集中优 势资源,建设软件、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改造和优化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 汽车产业,加快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壮大环 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业设置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 前培养所需人才,做好人才准备。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面对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态势,辽宁高职院校必须继续加强重 点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为进一步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奠 定坚实的基础。优先发展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息息 相关的学科,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 制造、信息科学等重点高新技术学科;在已有的特色学科方向的基础 上,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拓展和培育新的特色学科;改变 学科单一的现状,不断增加学科点的数量和结构,提高学科的层次和水 平。 3、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学科梯队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任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 度重视。各高职院校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把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 队、带动行业进步作为学科建设的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多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重点引进和培养学科 专业紧缺师资。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 围绕特色学科的方向,组建以名师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和学科梯队。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选送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专职进修提高 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 4、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 质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将“定制化”思想运用于人才培养,采用 “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适用型人才是很好的探索与实 践。所谓“定制式培养”,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差异性培养人才的一 种新型教育方式。即由学校调研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并按照 社会的要求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社会定制培养其所需要的 人才。“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辽宁高职院校针对老工业基地的 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高素质适用型创新人才,提高毕业生 就业率的必要选择。缩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 距,做到人才“无缝式”链接和“零距离”上岗,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拓 宽了人才培养途径,真正解决了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的分割问题,做到 人才“适销对路”。从表面上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深层次 来说,它是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的。 四、结语 职业教育在与区域经济良I生互动中要积极应对后危机时期我国产 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 想,与时俱进,及时地对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才能 更好更快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宁陵.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I].职教探索与 研究.2006(3).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0. [3]严雪怡.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I].机械职业教育, 2001(10). [4]姚奇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8. [5]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6. ・-——2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