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安徽示范高中一模)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1~2题。
1.该省可能是( ) A.安徽省 C.陕西省
B.广东省 D.河北省
2.该省1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 ) 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 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 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 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108.87°E,35.20°N),结合我国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正确。第2题,该省1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是因为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部迁移。A正确。
答案:1.C 2.A
(2016·泰安期末)读我国四个省(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比较表,完成3~4题。
项目 地区 甲 乙 丙
粮食产量(百万吨) 水稻 4 18 3.5 小麦 0.2 7 23 玉米 15 2.5 13 人均粮食(吨/人) 人均耕地(公顷/人) 0.8 0.5 0.5 0.18 0.06 0.08 1
丁 全国 13 0.1 —— 0.7 0.2 0.4 0.04 0.03 3.与表中甲、乙、丙对应的省(市)分别是( ) A.江苏、山东、广东 C.吉林、江苏、山东
B.北京、吉林、江苏 D.广东、北京、吉林
4.与全国相比,丁地区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 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B.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 D.人口增长较快
解析:第3题,读表格,甲省人均粮食、人均耕地较高,说明地广人稀,应在东北地区;粮食中玉米产量最高,是我国的吉林省。乙省水稻产量最高,人均粮食、耕地较少,应位于我国江淮地区,可能是江苏省。丙省小麦产量最高,玉米产量较高,应位于北方暖温带地区,对应是山东省。第4题,读表格,丁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能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小、产量低,A对、B错。表中数据不能显示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情况,C、D错。
答案:3.C 4.A
(2016·河南洛阳二模)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5~6题。
5.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B.内河航运 D.公路运输
6.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受冻
解析:第5题,图示线路主要在陆地上,要不断地停留、迁徙,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
2
优势,最适宜蜂农“追花夺蜜”。第6题,4~6月蜂农主要在华北地区,此时正值华北春旱时节,有可能遇到干旱,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蜜源。
答案:5.D 6.C
(2016·广东六校联考)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其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下图是我国制造业在各省区内部县级尺度基尼系数的省区差异。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表明( ) A.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制造业在西部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D.制造业在东部沿海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8.下列原因能直接导致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偏高的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交通网络密度高 ③市场化程度高 ④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第7题,我国西部省区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较高,因此制造业在西部有较高的集聚水平。第8题,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网络密度高导致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分散,而市场化程度高,对资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高会导致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集中。
答案:7.B 8.D
(2016·北京海淀区期末)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读图,回答9~11题。
3
9.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 ) 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10.兰新高速铁路建设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D.地形崎岖,地震多发 11.兰新高速铁路建成后( ) ①实现了甘、藏、新三省区的铁路贯通 ②减轻了兰新线的压力
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 ④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9题,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的速度快、效率高,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建设投入较大,运费高。第10题,兰新高速铁路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因为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戈壁广布、风沙严重成为兰新高铁建设的主要障碍。第11题, 兰新高铁的建成实现了甘肃、青海和之间的快速运输,故排除①。
答案:9.D 10.B 11.D 二、综合题
12.(2016·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局部地区≥10 ℃等积温线分布图。
4
材料二 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水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12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20%,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当地农民浇灌稻田依旧普遍采用传统“深水淹灌”方式。
(1)简析包头、唐山两地积温的差异。 (2)分析山西陈醋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分析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会对河套平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解析:(1)注意审题“简析差异”,首先要回答差异,然后要说明导致差异的原因,可以运用影响气温的因素,再结合图中信息回答。(2)材料中提及“已有3 000年的生产历史、闻名全国”反映陈醋市场广阔,还要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原料优质。(3)“深水淹灌”一方面会浪费水资源,另一方面在干旱半干旱区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答案:(1)包头积温小于唐山。包头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包头远离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较小;包头海拔高,获得热量少。
(2)纬度较高,红高粱生长周期长;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红高粱有机质积累;生产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
(3)该地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稻种植耗水量大,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13.(2016·湖南衡阳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包括我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材料三 “环渤海地区略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5
环渤海地区略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
(2)比较天津、济南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
(3)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通车。该铁路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做除了可节省土地外,还有何好处?
(4)调查发现,来自欧美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以上两区域投资建厂,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解析:(1)构筑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从降低区际协调成本、发挥上海的辐射功能、合理布局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方面来阐述。(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河流等。(3)架桥的好处一是减少占用土地,二是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4)欧美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两区域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是两区域在交通、人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优势。
答案:(1)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的成本与难度;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2)天津是沿海港口城市,济南是内陆铁路枢纽城市。都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
(3)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4)主要是由于两区域的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状况较好,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符合欧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层次的需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