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育才 校 小学 年二年级 级 主备人 学科 单元 语文 第一 单元 版本 课题 苏教版 识字 教学 总课时 课型 6课时 新授 上(下)下册 册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好,但有两级分化的情况。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培尖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 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39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85个,另外的105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2)形近偏旁比较。(3)特殊偏旁的认识。 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5篇。有些课文内容与春天的物候有关;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参与备课人简评(加黑加粗) 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培养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90个生字。
(2)掌握11个常用偏旁,正确书写、默写285个生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2)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
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3)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的言语交际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4)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2、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反馈。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4、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怎样
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 6、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所需教学时间初步估计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2课时 识字 8课 24课时 课文 24课 72课时 综合练习 8个 24课时 周次 1 教 学 内 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识字 2 1 2 2 2 3 4 3 练习1 课文 1.古诗两首 4 2.蚕姑娘 3.月亮湾 5 4.快乐的节日 2 2 2 3 2 2 2 课时 2 练习2 5.雨后 3 2 6.谁的本领大 6 7.蜗牛的奖杯 2 8.狐假虎威 7 练习3 2 3 2 2 2 2 3 2 9.母亲的恩情 8 10.沉香救母(一) 11. 沉香救母(二) 12.木兰从军 9 练习4 识字 2 5 11 6 2 7 8 13 练习5 3 2 2 课文 13.学棋 14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6.“闪光的金子” 15 练习6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6 18.鸟岛 19.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17 练习7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8 22.云房子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 19 练习8 20 期末复习及考试 3 3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 指导看图。
1.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 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查字典比赛。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 读音 你的字典的页码 组词 拜 墓 端 团
四、 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
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
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
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
下学的?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二、 指导看图。 1. 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 交流讨论: ⑴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 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4. 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5.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 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起迄时2月25 日——3月 4日 间 使用课 时 累计使用课 14时 课时 教材简析 ●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识字1、2、3、4,练习1。识字1、2是词串识字,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便于记忆。识字3、4是形近偏旁的比较,每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上栏列表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栏足次以印证。下面的图意在帮助学生看图识字。 教学目标 ● “双基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1个偏旁、1个多音字。 2.认真观察图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认识一种新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之间的互相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 情意目标 了解春节等传统的节日的民俗民情,感受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30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 教学难点 1.区别形近偏旁。
课文(基训)教学进度安排 篇 目 名 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课 时 2 2 2 2 起讫月日 辅 助 活 动、读 物 识字4 练习1
2 4
识 字 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一、 看图读韵文。 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1. 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 2. 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参与备课人简评(加黑
加粗)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四、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饺 拜 扫 墓 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读生字卡片。 2. 听写词语:
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1. 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 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五、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端 团 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 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
⑵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识 字 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 指导看图
1. 图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伐 鸬鹚 画廊 三、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学生打开书。
2. 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 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 出示:
bi feng ying 碧 水 秀 峰 倒 影 对 歌 榕 树 壮 乡 bi luo tuo jia 象 鼻 骆 驼 笔 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Lang 竹 伐 鸬 鹚 画 廊 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⑺齐读生字词。
四、 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 出示: 碧 峰 影 鼻
3.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 学生描红记字。 5. 教师范写。
6.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 作业设计
1. 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 扩词:
碧 ( ) ( ) ( )
峰 ( ) ( ) ( ) 影 ( ) ( ) ( ) 鼻 ( ) (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 指导学生写字。 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 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 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 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导游”。
四、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 出示: 骆 驼 架 廊
4. 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 学生描红记字。 6. 教师范写。
骆 、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7.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 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架 驾
( )驶 笔( ) ( )势 劳( ) 峰 锋
山( ) 秀( ) 刀( ) 笔( )
2. 写出下列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中山陵 黄山 漓江 故宫 西湖 长城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⑴暑假里 妈妈带我去桂林旅行
⑵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⑶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