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设

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设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建设(互联网管理舆情管理论文)

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而网络舆情反过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主渠道。网络新媒体技术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高度互动性极易引发线上、线下群体性运动。必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建设,加快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规范网络媒体管理。

加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行政监管

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行政控制与监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由于网络是一种电子媒介,因此目前主流的归类方法是把网络归属于传统广播电视的管理之列。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采用这种归类方法:美国由联邦通信委员会管理网络;法国通过检索终端Minitel系统管理网络;澳大利亚由广播局负责调查与制定网络管理的各种规定;新加坡由广播局管理网络的内容,加上执照分类制度、内容事后审查等。从对突发事件网络的管理归属上可以看到,各国均是按照其传统媒介管理的惯例,以传统媒介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具体的网络特点来进行突发事件网络的行政监管。

目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行政监管,主要集中在网络内容传播监管领域,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四类:接入监管部门(工信部门与工商部门),安全管制部门(门与部门),内容管制部门(和地方的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宣传办公室),其他有关部门(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和广电部门)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行政监管应采取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多管齐下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在导向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把关与技术控制相结合来进行。目前网络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对网络信源的控制、对网络链接的管理、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对网络交互的关注、对行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在网络资源控制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网络宽频的审批权进行严格的行政控制;非媒体网站发布网络信息同样要经各级新闻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以此来非媒体网站进入可能造成的信息混乱,从而达到统一的目的。

强化互联网行业自律的规范与约束

美国的网络行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组织作为与行业沟通的平台,在确保其业内成员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不断倡导行业实行自律,确保行业的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美国计算机协会制定了网络伦理的准则,提出“希望其成员避免伤害他人、公正且不采取歧视行为、尊重知识产权”等内容。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摩西十诫”,它提出网民不应使用计算机网络去伤害他人、不应盗用他人的智力成果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美国行业组织建立的自律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保持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英国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理念是“监督而非监控”。英国网络舆情管理主要通过建立于1996年9月的网络服务商行业自律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来实行。这个半官方组织在英国贸工部、内务部和英国城市署的支持下开展日常工作,基金会会同其他行业组织制定网络运营商自律规范。加拿大授权对网络信息实行“自我规制”,将负面的网络信息分为两类:非法信息与攻击性信息。前者以法律为依据,按法律来制裁;后者则依赖用户与行业自律解决。日本总务省邀请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企业以及消费者代表组成自律组织,自律组织正常运行后,退出,完全由自律组织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监督并强

化行业自律。

我们应该学习并借鉴国外行业自律中有力的措施,搭建起互联网行业与有效沟通的桥梁,使整个行业自觉规范自我约束。中国互联网协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行业组织,还包括全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信息协会等。目前,我国有一定数量的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例如,中国互联网协会2002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2003年发布的《互联息服务自律公约》,2004发布的《互联网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规范》,2006年发布的《文明上网自律公约》;2010年1月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在京签署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等。

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行业组织运作的成功经验,如定期对组织成员的网站中的信息进行抽查,制定行业规范,检查成员对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受理公众投诉建议等。提升行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壮大行业组织。倡导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来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言行。在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下,互联网企业要对其网站上的言论负一定责任,尤其是可能煽动民众情绪的言论,未经证实就予以发布、转载要承担信用风险。投资者可根据信用评价体系评价出的结果选择信用好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可根据信用评价体系评价出的结果对信用差互联网企业进行惩责。

注重发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技术的保障与支撑功能

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数据传递系统,网络信息传递是在高科技技术平台支持下的传播活动。网络舆情控制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对网络进行分级与过滤。分级制度是将网络内容分成不同的级别,浏览器按分类系统所设定的类目进行。最常见的是设置过滤词,通过过滤词的设置阻挡有关内容的进入。

目前,美国计算机界对网络舆情方面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对内容进行分级和过滤,其作用类似“电子守门人”。麻省理工学院推动了互联网内容筛选平台(PICS)技术标准协议,完整定义了网络分级的检索方式,通常订立阻止用户访问的“互联网网址清单”以实现不良信息的过滤和筛选。日本十分重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建立起了技术先进、功能全面、响应迅捷的防灾信息化系统。

德国建立了一个内外分离、集中处理、便捷高效的危机信息平台,即德国突发事件规划信息系统(简称deNIS)。该系统主要有两个彼此的子系统构成:deNISⅠ和deNISⅡ。deNISⅠ提供大量链接的数据库,访问者可以获得关于危机反应、民防和危机预防的重要信息,转移潜在危险的可能性、预防的方法、行为准则和关于获取人员与物资帮助的信息。deNISⅡ整合了所有相关的数据设备,建立了统一的服务中心。deNISⅡ系统只对那些授权的用户群体开放,联邦机构、的内政部门、危机控制部门、非的援救机构和例如欧盟这样的国际机构可以直接进入deNISⅡ。deNISⅡ致力于特大危险和巨灾的管理和信息流的支持,机构间的沟通也超越了国家的界限。

我国应注重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应用。要加强网络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社会信息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物理安全程度,如终端安全、通信线路的安全等;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密码、防火墙、数字签名、身份识别、内容审查、入侵检测等;提高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产品的国产化,最大限度地使用国产安全技术产品,出口安全技术,对国外安全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和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在管理控制领域的应用程度。开发信息加密技术,建立安全等级评估机制和机构,确立安全等级标准,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培养民众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要加强网络监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及时有效地监控网络的热点和进程。重视网络舆情搜索分析技术,进行多层次的网络监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此外还包括治理网上有害信息的内容过滤技术,识别图片和

音视频等的多媒体信息智能识别技术,以及对非法信息进行处置的信息控制阻断技术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