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未完成的幻想曲

未完成的幻想曲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完成的幻想曲

作者:刘思宇

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8期

[摘 要]

《d小调幻想曲》(k397/385g)是莫扎特一首未完成的作品。这首作品在技巧上呈现“简单”,在音乐上却极具戏剧性和浪漫性。笔者在这里对作品进行音乐分析,诠释其未完成的缘由。

[关键词]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作品分析;未完成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19)08-0108-02

1781年,25岁的莫扎特定居维也纳。他与冯·斯维腾男爵相识后定期前往男爵家参加音乐活动,并定期为音乐会创作和演奏钢琴协奏曲。 在男爵收藏的大量乐谱中,莫扎特获取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他一度专注于研究和亨德尔的作品并达到痴迷状态,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许多作品,例如运用对位和复调的作曲技法。莫扎特生命的最后10年是辉煌的创作时期,正如舒曼所说,“莫扎特就是音乐”。由于英年早逝,他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片段(Fragment),其中《d小调幻想曲》作品号为K397,就是未完成的作品之一(德国骑熊士出版社的新版《莫扎特》中附有关于未完成的注释)。[2] 一、《d小调幻想曲》作品分析 (一)《d小调幻想曲》体裁

幻想曲是一种乐曲形式,最初属于即兴创作的音乐体裁。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幻想曲常作为键盘乐器的前奏曲,并搭配快速变换的赋格曲(Fuge)而存在。莫扎特创作的《d小调幻想曲》就运用了这一种创作手法。他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充分发挥了自由的想象力,结合其在歌剧与钢琴协奏曲方面的音乐特质,即调性与和声的色彩变幻、音乐力度与速度的巧妙转换、主题部分与华彩乐句戏剧化转折等音乐元素,成就了这样一首近乎完美的幻想曲。 (二)曲式结构及音乐要点分析

《d小调幻想曲》全曲共107个小节,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Andante(引子 1-11小节);第二部分:Adagio (主体 12-54小节-ABA’);第三部分:Allegretto (D大调,55-107小节)。

第一部分:引子(1-11小节),d小调,行板,2/2拍。1-6小节是三连音音型的分解和弦式琶音。它带给我们一种浪漫、忧郁且连绵起伏的氛围,这可能是莫扎特抒发对巴洛克音乐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灵感知。7-8小节使用缩短的分解和弦式音型,和声从S6过渡到DDVII7 。最后引子结束在11小节d小调属音上,它营造出一种期待感,而休止符上的延长音记号,又放大了这种紧张期待的感觉。

第二部分:主体(Adagio 12-54小节),d小调,慢板,2/2拍,分为三个部分,即ABA’。A部分(12-28小節)12-15小节中左手使用简单的伴奏织体,编织出一个悲伤的情景来衬托右手歌唱性的旋律,仿佛一个人在倾诉,两个八分音符的小连奏宛如倾诉者在抽泣。20-22小节,右手13次e的不断重复,伴随着左手低音八度下行,就像倾诉者在不停地向命运呐喊。23-28小节中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小连奏,伴随左手的双音音型向上级进,情感表达越来越激烈,经过crescendo-forte-piano,停止在第28小节(整个小节是带延长音记号的休止小节),音乐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莫扎特在幻想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和他对音符的运用一样富有戏剧性。B部分(29-44小节)中的29-33小节,主题材料再次呈现。34小节和44小节中有两个Presto 的段落,它们没有任何小节线或节奏标记,这意味着应该以一种自由洒脱的形式演奏,这些部分被称为华彩(cadenzas)。34小节是华彩I,44小节是华彩II,华彩II遵循着华彩I相似的运动轨迹,但其长度是华彩I的两倍。从第29小节之后,每一个主题材料的出现都被一个快速、炫技式的华彩乐段分开,华彩乐段充当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作为一个辉煌的、自由的华彩乐段,它在下一个主题材料再次出现之前延长了前一个主题的结尾,给人一种以“狂风暴雨后,雨过天晴”的平静之感。

A’部分(45-54小节)是A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在d小调的属七和弦,准备进入D大调,和声色彩也即将转变。

第三部分:Allegretto(55-107小节),D大调,小快板,2/4拍。大调阳光、明亮的色彩与前两个部分忧郁的小调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这里是典型的、纯粹的“莫扎特”的快乐,然而,这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快乐,对笔者个人来说,它并不能完全解决慢板部分带来的痛苦。快板部分标注的音乐表情符号dolce是作曲家希望在这里呈现的一种甜美、快乐的感觉。70-85小节,左手使用“阿尔贝蒂低音”的伴奏织体,呈现出更快乐、活泼的感觉。尾声部分之前出现了另一个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小华彩乐段。第87-107小节是尾声部分,D大调。87-91小节延用55-58小节的主题,第一次“尝试性”的结束是在D大调的属七和弦(97小节)上。98-101小节继续延用55-59小节的主题,但是较其低了一个八度的音区,并用pp 的力度来表现。105-107小节,和声以T-D-T-D7-T交替变化进行,最终以一种“‘主’战胜‘属’”,凯旋的感觉结束在了D大调的主和弦上。

二、《d小调幻想曲》未完成的缘由

之所以称《d小调幻想曲》为未完成的作品,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幻想曲体裁形式来说,《d小调幻想曲》应该搭配一个赋格曲,而不是只存在一个的幻想曲。在莫扎特新版中《d小调幻想曲》的标题为“Fantasie in d (Fragment)”,标题说明了它仅是幻想曲的片段。这可能是莫扎特出于某种原因没来得及创作赋格曲;第二,从结尾的构成形式来说,莫扎特新版中第97小节结尾处用* 和括号标注,并配有以下注释:“莫扎特创作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尾终止在97小节,98-107小节是补充的结尾,可能是由A.E.穆勒添加的。”[2]这也说明了《d小调幻想曲》是莫扎特未完成的作品。实际上《d小调幻想曲》是莫扎特去世后发现并出版的,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人们没有料到莫扎特本人其实并没有创作该作品的最后10小节(98-107小节)。直到1944年,这一观点受到了学者Paul Hirsch的质疑。他在文章“A Mozart Problem”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这个结局也许就是由穆勒(莫扎特的崇拜者-圣托马斯大教堂的主教)添加的。[3]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音乐家的共识。所以才有了后人们对未完成进行的推论。

为什么穆勒要添加后10小节?我们可以认为“莫扎特的结尾”终止在第97小节的属七和弦上,它没有遵循“属-主”的解决,让听众产生了继续期待、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许是莫扎特本人纠结如何结束或者就是莫扎特的“故意”之作。而穆勒添加完成的结尾则终止在了D大调的主和弦上,符合了当时“属-主”的作曲手法,似乎自然结束。但他的结尾也被一些学者认为非常仓促,不予接受。

在笔者目前收集的影音资料里,有一个结尾的演绎彰显个性,即日本女钢琴家内田光子的音乐会演奏版本。内田在“莫扎特的结尾”,也就是97小节的延长音记号之后,又回到了开头的行板,内容上稍微有所改动。她曾在专访中解释,这种“结尾”是参照莫扎特《c小调幻想曲》作品475结尾的形式完成的。[4]诚然,不论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是否完成,它的美是毋庸置疑的。它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是不可估量的。 结 语

本篇文章旨在追溯历史背景,理解钢琴文献,并就《d小调幻想曲》这首作品的音乐、结尾以及未完成的缘由进行了分析,希望给予学习者一些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