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教师成长 j; 0霉 l 囝 评价 G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徐恒山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围绕课堂教学我们要探索尝试一系 教学改革 列的改革,如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化结果为过程的课堂教学、研究性课堂教学、追逐知识前沿的课堂教学等。 关键词:课堂时代在发展、思想在流变,教育、必然要做出相应的 变革,在文化多元、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 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而在美国情形完全不同。美国 的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学生在走进教室的时候,就 已经带着满脑子的问题了。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时候, 有意识地通过情景的设置、提出疑问、找出破绽等方式去 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以知识为导向的学习是被动的 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把“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 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能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在课堂上好奇、思考、辨析、研究 发现问题为主的问题式教学;把重视学生掌握既成知识、 的教学,改变为重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教学,这样的课 的魅力,把以解决问题为主的知识性教学,改变为以不断 学习,学生处于等待标准答案,缺乏积极思考的状态;以 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主动学习,没有标准答案,得到答案 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让 问题成为教学的纽带,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二、化结果为过程的课堂教学 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真正促进学生的成 长。围绕着课堂教学我们要探索尝试以下改革。 一、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 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也就是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的 要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进行问题性教学。可以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画圆 想象的例子,一位老师在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 小朋友这个圆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孩子们说出了20 教学。当今世界,知识迅速膨胀,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 社会观念、生活情境日益变化,医院、银行、邮局、商 店、影院等重要性越来越下降,而数字技术、网络世界正 在攻城掠地,有效地利用媒体技术寻找知识,已成为现代 多种答案,有的说是苹果,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烧饼, 有的说是老师的眼睛……老师又到小学、中学去问学生们 相同的题目,答案的数目却越来越少。到了一所大学,老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大学生们这是什么。结果两分 人的基本素养。比如,神探福尔摩斯给人的感觉是无所不 知无所不能,他的助手华生对他的知识产生兴趣,对他的 知识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让人惊讶,福尔摩斯对文学、哲 学、天文学一无所知,对政治学认识非常浅薄,但他对化 学、解剖学有精深的研究,对惊险文学和恐怖事件深知底细、 了解甚多。助手问他:“你的知识如此有限,为何你却能无 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老师只好请班长带头,班 长迟疑地说,这大概是一个零吧!是年级越高的学生越没 有想象力吗?不是,是经过多年的传统教育,他们坚信教 师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在揣摩 老师的答案是什么,所以不敢贸然回答,不愿当众出丑。 这说明他们已经习惯接受教师的答案,而不是向老师的答 所不通、料事如神?”神探打开酒柜说:“我的酒不多,也 不高级,但你想喝什么酒,我马上就能找到,我知道酒放 在什么地方。很多人酒很多,但放得杂乱,所以很难找到。” 这说明,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找到有限的知识,当知识不够 案挑战。另一个例子是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家长格外重视孩 子的教育问题,教育观念却不同。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放 学回家后第一句话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没 有?”而在以色列的家庭里,第一一句话是:“你今天在学校 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向老师提问题,而老师没 有回答出来,那是孩子和家长最得意的事情。而中国家长 时能够及时补充,解决问题就会游刃有余。 三、研究-眭课堂教学 首先要清楚两个概念:教学意识和课程意识。长期以 来我们只有课程意识,而缺乏教学意识,更多考虑的是将 教学内容如何完整教授给学生。各个专业的课程种类、教 材内容、课时数全部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教师要改是不 可能的。更何况教育者的认识也不一样,有的人强调抽象的, 有的人强调应用的,有的人强调知识的本身,有的人强调 肯定会批评孩子:“你逞什么能?” 我们的教育是尽量去除问题,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 学生:“都听瞳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都齐声回答:“没 掌握知识的方法。 蒙古矗有.职教版07/2014 管理.簟 评价 JiAOS! 8 iAN(':i教师成长 这里所谓的“研究”,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 觉察到问题,形成某种假设;其次,让学生通过实验、调查、 或者通过文献、网络等,去验证或推翻假设;再次,让学生 行论证,怎样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二,研究性课堂教学常常 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所以研究性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有终身 学习的理念。第三,研究性课堂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 把实验、调查或查找文献的过程、得到的数据、信息及其收 获等写成报告或形成课业;最后,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 某种建议。如我院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经常是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所以 研究性学习,同样能促进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 习惯、综合应用知识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 四、追逐知识前沿的课堂教学 英方教师和外审人员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 积极主动性,尽量减少教师授课时间,增加学生发言时间, 评估证据,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使学 丹麦哥本哈根量子力学研究所诺贝尔奖获得者波尔讲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每个学生自己负责准备 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自己知道的内容、自己搞清楚的问 题从来不讲,讲的都是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听其讲课的 人接触到的问题都是学科最前沿的。无独有偶,数学家华 生主动参加到课程中来。通过英方授课计划与中方授课计划 比较(见附表),可以看出英方课程的讲授完全遵照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循环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充分激 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传统的被考核转变为自我搜集证明 资料自我考核。 中英授课计划对照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以50分 英方授课计划 (以50分 中方授课计划 钟为例) 钟为例) 5 知识点回顾 5 知识点回顾 5 课程内容、结构概括 5 关键知识点、技能点描述 40 新知识点讲授 lO 激发学生引入新信息新知识点 15 小组活动: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5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自己掌握 的知识点 5 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5 回顾、复习所 学内容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 把自己的儿子带去读小学五年级。由于美国的教育自由随便, 只鼓励不纠错,他担心这样学习不到什么东西,想把孩子送 回来读书。一年后的一天,一件事让他改变了看法。孩子回 家后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大得难以说清 楚,他只好硬着头皮讲了一通,孩子不满意。接下来一个星期, 孩子去图书馆、上网、与同学电话交流、邀请朋友商讨,一 周后打出了一份报告,论述文化有17种定义,可贵的是孩 子并不满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是一个民族适应形势 变化的能力,适应形势变化,文化就能生存、就能发展,不 适应变化文化就会消亡。我们可以看出,这份报告有文献收 集和整理,有自己的假设,有研究计划,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恰恰是一个生动的研究性课程。 可见研究性课堂教学并不是高不可攀,事实上研究性课 堂教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注意它。通过上述案例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做比较,可以发现研究性课堂教学有这样一 些特点:第一,研究性课堂教学是开放的,非标准答案的。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有开放的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寻求 “答案”的切人点,怎样形成假设,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进 蒙士矗酋・职教版07/2014 罗庚,的学生杨乐教授在回忆恩师的文章中提到,在读研 究生期间,他印象最深的是华老“挂黑板”的一次教学, 华罗庚在证明一个题目时发现有漏洞,他没有回避,站在 黑板前思考了一节课,直到把问题解决了才走下讲台。数 学家陈景润在一次数学课上,听到老师讲授哥德猜想 之谜,老师说这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现在没有人能 够摘取,陈景润受到了激发,立志研究数论,最终他的“陈 氏定理”对哥德猜想做出了最佳证明。这表明学生在 没有预期答案的情况下,思维的竞技状态达到了最高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科前沿不了解,对学科动态没兴趣、不 熟悉,这是非常可怕的。在今天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 有选择性地学习恐怕是最要紧的;选择最有价值的、最创 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教师在坚持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坚守教师 职业的根本要求。 第一,教师要模范地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高等学 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其中人才 培养是中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 工作。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指向, 这是学校的根本秩序,也是教师职业的固有逻辑。优秀的教 师要沉下心来,把精力、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中,放在知识创 新上,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第二,教师要捍卫自身的尊严。教师的尊严来自学识魅 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是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感,教师 必须刻苦钻研、终身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育人的本领;人格魅力是 教师要担当责任,对事业忠诚,具有执著的精神。 第三,教师要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 学精神引领社会、引领未来。大学具有自由探究和敢于批判 的文化和精神,有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道德的文化和精神。 教师置身于大学的文化精神氛围之中,既要守护又要传承, 不仅教师代代相传,还要通过课堂传承到学生中去。 发达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师教育改革,各种新 的改革措施完善,还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善于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 效的分析和比较,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找到突破口,为我国 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