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小吃的生存发展之道
国内名小吃一般都是老字号、老牌子,难免会沾上些老气。老气点也没什么,如果管理“有道”,还可以成为品牌的一个卖点;反之,如果管理者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自恃自己牌子老、自以为品牌硬,依然抱着“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营销观念,那就大大不妙了,必将导致几百年的老牌子在竞争中陷入日益萎缩的困境,只能靠吃老本作“垂死挣扎”,最终关门大吉。比如,在国内名小吃的大本营——成都,近年来在洋品牌和本土新崛起品牌的夹击下,很多名小吃先是自恃自己的牌子老、以为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对于可能面临的残酷竞争无动于衷,待到危机真正来临,再想求变求新时,已经回天乏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牌子砸在自己手里;广东也是名小吃云集之地,但近年来许多老字号的美食也陷入了困境,整体不断萎缩,有的濒临消失重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城市改建、束缚等原因,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字号名小吃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线与记忆,如今只剩下丘二馆、吴抄手等少数还在坚守。
无数事例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内名小吃要重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得创新。那该怎么创新?
首先,要创新企业的运营。一位餐饮业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地说,老字号与洋品牌和一些新崛起的品牌相比,之所以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根本原因还是它的问题,这些老字号的旧有机制,已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餐饮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又非常激烈,在国内现有平台上重塑名小吃品牌,一定要注重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运作。同时:老字号名小吃企业在进行市场化创新运作中,还得打破大锅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现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给老品牌注入时尚元素,让名小吃吃出“新时代”味道,使老品牌的传统与现代流行时尚有机融合。这样,老字号名小吃才会具有闯市场的活力。
其次,要创新产品的品种类型。名小吃的创立,靠的是“绝活”,但百年前是“绝活”,百年后就不一定还是“绝活”。市场经济不认资历,企业发展全凭实力,老品牌如果还是靠着简单的工艺和单一的产品“闯天下”,倚老卖老,缺乏创新意识,是难以在竞争中胜出的。为打破这种不利形势,天津桂发祥集团以“秉承百年基业,追求创新卓越”作为奋斗目标,投资组建了仪器技术开发区中心,形成“生产一代、储存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为主导产品确立了开发方向,实现了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保值期,降低了其麻花产品中的油含量,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做足了功课;同时提出了“立足天津市场,覆盖全国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口号,打破了区域,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诚信双赢的合作关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逐渐实现了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出口海外的战略目标。
再次,要创新品牌的文化内涵。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品牌文化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但绝对是最持久的。名小吃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使消费者在精神上认同品牌,最终
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消费者一旦有了品牌忠诚,便很难发生“品牌转换”行为,名小吃也就赢得了稳定的客户群,即占领了消费者市场。比如,狗不理集团在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坚持挖掘“狗不理”包子和菜品的文化,对内做足包子文章,对外做活消费市场。他们根据历史上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化典故,发掘出多种具有浓厚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统包子,通过一个典故折射出历史的深刻内涵,使消费者“品一口一个故事,尝一味一段风情”,以品牌文化在竞争中取胜,为消费者带来享受,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