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ABAQUS的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研究

基于ABAQUS的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I基础工程设计 lE, neering Des ofthe Ground 【文章编号】1007.9467(2010)06—0092—03 基于ABAQ U S的变刚度布桩 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研究 ■宋小娟,张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 【摘要】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复合地基的沉降分 较密的桩。在基础荷载较小的区域稀疏布桩。根据现 布和变形影响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在荷载较大的核心筒区密 有的研究成果,复合地基筏下均匀布桩,其承载力验 集布桩而在荷载较小的边角区稀疏布桩或不布桩,能有效的 减少基础沉降差,同时减少基桩工程量。 算和沉降估算可采用规范方法。而筏下变刚度布桩 【关键词】复合地基;变刚度;数值模拟;沉降 复合地基的基础沉降分布、沉降影响范围、桩土荷载 【中图分类号】TU441 .7 【文献标志码】A 分担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大型通用有限元 The Study ofSettlement Characters on Composite 软件ABAQUS为工具,建立筏下变刚度布桩复 合地基模型,对其沉降性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 Piled rafl Foundation Based on ABAQUS 析,总结变化规律,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SONG Xiao-juan,ZHANG Yin [Abastract]The behaviors of composite piled foundation with 2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variablestiffnessarestudiedinthispaperbyFEM,suchassettlement 为了对比筏下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的减沉加固 pattem,effect scope.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the diferential 效果,同时进行天然地基支撑筏板(模型A)、核心筒 settlement and volume ofpiles can be reduced efifciently when the 下局部布桩复合地基(模型B)和变桩距满堂布桩复 raftispiledmoreinhighloadmgzoneandlessinlowloadingzoneor 合地基(模型C)的沉降计算,进行对比分析。模型A not. [Key words]composite foundation;variable stifnfess;simulation; 为天然地基,筏下无布桩;模型B仅在核心筒区域局 settlement 部布桩,布桩l6根;模型C在整个筏板下进行变桩 距满堂布桩。 1引言 模型C分析对象为筏板下变刚度布桩复合地 在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地基处理中,常采用 基,计算模型桩的平面布置见图1。 CFG桩等刚性桩[1】。对于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的结 本模型模拟复合地基共有52根桩,筏板长×宽× 构形式,如框一简结构,其筏下地基处理可采用变刚 厚为26.6mx26.6mxO.5m。图1所示,中心框为核心 度布桩[21。即在基础荷载较大的核心简区域,筏下布 筒区桩布置较密,往外依次为内区和边区布桩依次 -・_●‘‘t.●・●。 ..・・●。。.I_・●‘ ..・●● 。t..●●‘。-..●●。 ..-.● …。・●‘._‘●・●’・..I.●‘-●。・● ‘t-.-● …・‘●_・●・・●‘・●‘・._._●‘・..-l●‘・ ●・・●・・_.・・..・・.-_・..・・..・・‘・・..・・.‘・・ [31黄凯,应宏伟,谢康和.深基坑圈梁与支护桩的相互作用分 学,1999,20(2):76-8O. 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3):481—486 [81朱彦鹏,褚玲,王志豪,等.考虑圈梁空间效应的支护桩计算 【4】王建军,石东山,黄强.深基坑支护工程冠梁内力现场试验 [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27(3):78—80. 研究【J】.建筑科学,2006,22(4):43—46. 【收稿日期]2010—03.29 [51朱彦鹏,褚玲.压项圈梁和支护桩的空间协同作用的分析 [J].工业建筑,2001,3l(3):18-19,34. [61吴雄志,白金杰,贾志刚,等.桩锚支护体系贯梁水平位移实 作者简介 验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25(4):4—6. 末捷(1969~),男,安徽怀远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工程 【7】高印立.考虑圈梁空间效应支护桩的简化计算『J】.岩十力 设计与研究及其管理,(电子信箱)songiiesz@163.tom。 92 图1模型c桩布置图 渐疏。模型加载时,分核心区、内区、边区、角区施加 大小不同荷载,最大总荷载为6000kN。为了减少计 算机计算强度,利用对称性原理取实际模型的1/4进 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有限元计算模型平面如图2所示。 图2模型C有限元计算平面图 为了既满足计算精度,又节省计算时问。计算模 型土体底部刚性边界设在离地表面3倍桩长处, 轴、】,轴侧向计算边界取在离板边界4B处。模型底 部为固定支撑,对称面上采用对称支撑,其余周边为 竖向活动支撑,上边界为自由边界_3J。本文采用八节 点的六面体减缩积分单元,即C3D8R单元。计算模 型网格划分如图3所示。桩和筏板的情况见图4。 图3有限元计算模型网格划分 图4筏板与桩 本文采用总应力法进行分析计算;桩体和筏板 均为线弹性体;土体为连续的弹塑性体,符合 Dmcker.Prager模型,计算上层简化为单一土层,各 材料的基准参数见表1;桩土界面采用面.面摩擦接 触,接触面的摩擦类型为库伦摩擦。利用initial 摹 出 墨望 Er ̄neering Design D,‰Groundl conditions进行土体整体初始地应力平衡。在后续分 析步中用modelchange杀死桩孔位置土单元,并加 入桩体。 表1材料基准参数 计算土层 1 800 10 0.4 15 36.5 筏板 2 500 2.55xl04 0.17 一 CFG桩 2 500 2.55x10 O.17 一 一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基础荷载沉降特性 数值计算中,各模型均分为7级加载,对筏板分 为中心点,板轴线1/4点,筏边中点和角点四个特征 点进行沉降测试。计算结果基础荷载与各特征点的 沉降关系如图5所示。 g瞰/ 进 基础荷载P/kN 0 0 1000 加 2000 加 ∞ 3000 ∞ 4000 5000 6000 7000 a模型A 基础荷载P/kN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Ooo 。 { 5 登 s 2。 25 b模型B 基础荷载P/kN 0 1600 2000 3Ooo 40oo 5Ooo 6000 7000 O 昌2 4 进6 嚣e 塞 o 12 l4 c模型C 图5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 93 guvq逝翳僻霉 O 2 4 6 8 从图5中可以看出: 筏外间距X/m 5 1o 15 1)同一基础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筏板中心 点的沉降最大,角点的沉降最小,其余点的沉降介于 两者之间。各点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基本相似。基础 沉降总体上呈现为蝶形特征。 2)在7级荷载下,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A的沉 一~ 降最大值为35.32mm,复合地基模型B和复合地基 模型C的沉降最大值分别为19.88mm、I 1.92mm,仅 为天然地基的56.29%和33.75%,复合地基沉降量 随筏下布桩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3)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A的最大沉降差为 22.88mm,复合地基模型B和复合地基模型C的最 大沉降差分别为7.92mm和8.38mm,仅为天然地基 的34.60%和36.O 65%。对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区域 目要 世蟮 窝 l 2 3 4 布置相对较密的桩,而对上部结构荷载较小的区域 布置相对较稀疏的桩,将更有效地减小基础的沉降 差。 3.2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周边地基土变形 筏下群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对筏板周边地表沉降 的影响范围值得关注。本文各计算模型基础筏板外 围地表沉降如图6所示。 筏外间距X/m 5 1o 15 2o a模型A 筏外间距X/m 5 l0 15 b模型B c模型C 图6筏板基础外围地基沉降 从图6中看出: 1)不同荷载水平下,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外围的地 表沉降随与筏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大致相 同,只是地表沉降的数值随荷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2)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布桩的复合地基筏 板基础水平影响范围与趋势大致相同,但天然地 基筏板对周边的沉降量影响明显大于复合地基基 础。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和变刚度布桩复 合地基沉降性状的数值仿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层建筑复合地基筏下布桩对周边的影响比 天然地基筏板基础对周边的影响小。 2)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区域局部加密布桩、在上 部结构荷载较小区域稀疏布桩或不布桩,可以充分 发挥基桩承载能力,更有效的减少基础沉降差。 【参考文献】 【l】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 [21张武,高文生.变刚度布桩复合地基模型实验研究[J].岩土工 程学报,2009,31(6):905—910. [31朱奎,徐日庆,等.刚一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有限元分析 [J].岩土力学,2008,29(4):937—942. 【收稿日期12o10.03.08 ∞ ∞ 鼬嘲介 宋小娟(1982 ̄),女,安徽蚌埠人,硕士,从事地基处理方面 的研究.(电子信箱)songxiao-uanl9@126.tom。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项目子项(2008BAJ08B01 l-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