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l2期 西部探矿工程 1 ・岩土工程・ 载体桩的受力机理分析 曹平华 ,张育铠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载体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型,正在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分析载体桩在轴向荷载作用 下桩身摩阻力与端阻力的分布来分析研究其受力机理。 关键词:载体桩;应变;轴向力;摩阻力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7)12—0001—04 载体桩自诞生以来,由于其相对一般传统的夯扩 桩等相似桩型,具有造价低、质量易控制、承载力高、生 态环保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但是,作为一 种以改善地基承载力来提高桩身承载力的新桩型,与 传统的以改善桩端或桩身来提高承载力的桩型在受力 机理方面是否相似,缺少相关的研究资料,这使载体桩 在运用推广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运用 桩身内力测试的方法研究载体桩在轴向力作用下,其 摩阻力和端阻力的关系,对载体桩在不同地质情况下 的运用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1载体桩的基本原理 干硬性混凝土 填充料 传统基桩为了增加单桩承载力一般都是通过特定 的工艺增加桩侧面积或桩端面积。载体桩突破了传统 的桩基础和地基处理观念,避软就硬,即避开浅部软弱 松散的土层,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质较好的土层作为 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锤冲击成 孔,对周围土体进行挤密加固,当沉管达到设计标高 时,对桩端进行连续填料、夯实、挤密等操作,以三击贯 影响土体 图1载体桩剖面示意图 混凝土,相当于把桩身分成若干个lm长的单元进行研 究)间绝对长度,在实际工作中,桩身应变的测定是与静 载荷试验同步进行,在试验桩未加荷前,可以测得桩身 任何lm间的绝对长度,当给桩身施加轴向外力时,桩身 会产生压缩变形,只要反复测得这一位置的长度,其差 值即为这lm桩身在相应的轴向力作用下的应变昭 ]。 人度作为控制指标,再填以干硬性混凝土,使桩端以下 深度3~5m、直径为2~3m区域约10rn3土体得到最有 效的加固挤密,形成自上而下的干硬性混凝土、填充 料、挤密土体和影响土体组成的复合载体,然后再放置 钢筋笼、灌注混凝土[1]。见图1。 2内力测试方法 本次试验的内力测试是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内 力测试方法——线性监测。在灌注桩身混凝土前在桩 身内部预埋一根测管,测管中每隔lm安装一个测环,用 根专用探头测量2个测环之间的混凝土(即lm长的 一桩身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下,其桩身的弹性模 量E是一恒量(桩身材料均匀),当在桩顶施加一轴向力 后,桩身会产生应变,此时桩身的弹性模量E也会发生 定的变化。在不同的轴向力的作用下,桩身产生的应 一变各不相同,其弹性模量E也会随之改变,由此,我们可 以建立弹性模量E与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收稿日期:2017—04—25修回日期:2017-o6—12 第一作者简介:曹平华(1975一),男(汉族),江西九江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桩基检测、工程物探与物探勘查工作。 2 西部探矿工程 2017年第l2期 E=f(e1 间的混凝土,一般长为lm)的弹性模量值E。 依据弹性模量的定义,我们知道: (1) 根据测试的每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每米的应变量, 根据式(1),可很容易得到桩身每段(即2个测环之 可绘制成应变曲线图,当桩身材料均匀时,测得的应变 自上而下应当是递减的,不应有明显的高应变和低应变 段(点),如在原始应变曲线中有一些不太明显的高(低) E=詈: 可得到: Qf=EfX£fxA (2) (3) 应变值,是因桩身材料强度不均匀造成的。桩身某处若 其应变值高,表明在轴向力作用下,该处桩身的压缩量 大,很可能是在混凝土浇注时,该处混凝土强度比其它 部位稍低,反之,应变值低则表明该处混凝土强度稍高。 式中: 、£ ——桩身各段的轴向力及应变; E ——桩身各段的弹性模量; A——桩身横截面积。 可求出桩身各段(每米桩身的上下面)的轴向力Qf。 根据: - r一一:— Qi一7c.D・ h +I (4)I .J一 式中: 一桩身直径; ——每段桩身的长度,一般取值为lm。 可求得桩侧单位摩阻力的大小。 3工程实例 江西省某多层建筑,其基础拟采用载体,由于载体桩 在南方使用较少,为了积累载体桩在环鄱阳湖地区承载 力的经验,也是给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依据,在工程桩施工 前打3根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为了精确计算基桩在此地 质条件下阻力和端阻力的分布情况,我公司选了2根试桩 进行内力测试,内力测试使用的仪器是瑞士产的滑动测 微计。现就其中一根试桩的测试隋况简述如下: (1)试桩概况:载体桩,桩长17.35m,桩径500mm,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估极限承载力为2700,--, 3300kN,静载荷试验采锚桩反力装置,锚桩提供的反力 预计超过3800kN,内力测试与静载荷试验同步进行,试 验加载至3000kN时,沉降能达到相对稳定,且沉降量未 超过规范要求,在加下一级荷载(3300kN)过程中,桩顶 沉降出现陡降段,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 降量的5倍,且沉降量超过规范要求,终止加载。 (2)地质情况:共分3层,①层素填土(O.8m);②层 粉质粘土(13.2m);③层漂(卵)石(5.7m,未揭穿)。 (3)Ng试结果分析:在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在桩身 埋设了一条测管,测管中每隔lm安装一测环。内力测 试工作是与静载荷试验同步进行,在加荷前(即桩身轴 向力为0kN时),测读两测环间的绝对长度,在每级荷 载稳定后再测读两测环间的长度,其值与初始之差即 为该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这样便可得到各级荷载作 用下,整个桩身每lm长度混凝土的应变。 为了便于对数据进行合理化分析,需对实测数据 进行光滑处理 ]。光滑处理后曲线见图2。 回归应变(1O一6) 10O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舍 一 聪 囊 图2回归应变 取各级荷载回归曲线(即经光滑处理后的实测应 变曲线)零点处的应变、桩径及桩顶处的轴向荷载,依 据式(2),建立弹性模量与轴向荷载、桩身截面积和应 变之间的关系,在这关系式中,桩身截面积是一固定 值,可以很容易得到不同的应变(即各级荷载作用下产 生的应变)时的桩身的弹性模量。 根据式(1),我们知道弹性模量(E)与应变(e)是线性 关系,根据上述的不同应变所对应的弹性模量值,利用线 性回归方程,可得到弹l生模量与应变的关系曲线表达式。 Ef=一0.0094ef+31.712 (5) 根据式(5)可计算出桩身各段(1m)在相应应变状态 2017年第12期 西部探矿工程 冒一聒撑 O 2 4 6 8 O 2 4 6 3 8 下的弹性模量值E,再应用式(3)可计算出各级荷载作用 下桩身各段轴向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 出,随着桩的深度增加,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作用在桩身 各段的轴向力一直在减小,减小值即为摩阻力,但减少的 速率不同。在桩的中部偏上部位,轴向力减少的速度最 快,在桩的下部,轴向力减少得很慢,说明试桩在轴向力 作用下,随着深度的不同,其摩阻力分布也不完全相同, 摩阻力(kPa) 总体而言,桩身上半部承担的摩阻力较大,下半部较小, 在接近桩底部位,由于桩端力的发挥,摩阻力很小。 轴向力(kN) 500 l000 l500 2000 2500 3000 3500 冒 藤 图4试桩摩阻力 3000 2500 Z 。。o 盛 密1500 幅 主mo 世 硇500 0 图3试桩轴向力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桩顶载荷(kN) 根据式(4),可计算出桩侧各段单位摩阻力的大 小。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桩侧单位 摩阻分布,在桩的上部,摩阻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 图5桩顶荷载与摩阻力及端阻力关系曲线 加,在桩的下部,摩阻力随着桩的深度增加而减小。 由式(3)计算出的桩身各段轴向力中最后一段的 值即可认为是桩端承载力,桩最前一段轴向力的值减 去桩端承力即为桩身摩阻力,由此可计算出试桩在各 级荷载作用下端阻力与摩阻力值。见图5。由图5可 以看出,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桩端承载力在不断增 加,摩阻力的增加却不明显,摩阻力占总阻力的比例在 不断减少,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端阻力占总阻力的比 例为2O%,大大高于相同地质条下同类型的夯扩桩。 4结论 由于载体桩将地基处理与基桩础施工相结合,提高 了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在不改变桩径、不增加混凝土 桩头的情况下,大大地提高了载体桩的极限承载力。由 上述试验结果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可以得出,在相同的 条件下,载体桩的承载力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基桩,而 且载体桩承载力的提高主要是表现在端承力上,即载体 桩的承载力主要为端承力。在实际工程中,我们一般是 把桩型与载体桩相近的夯扩桩当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 擦桩,而桩长不是太长的载体桩,在设计中,因摩阻力占 总阻力的比例较低,可不考虑其摩阻力,基本可以把夯 扩桩认为是端承桩。 (下转第7页) 2017年第12期 西部探矿工程 7 岩治理中得到推广使用。 4.3危岩防治新技术——生态坝 方法中引入了如无人机、Calra等先进技术,使治理更高 效、经济,但如何将数值计算与具体勘察防治技术相结 合,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岩进行量化处理,依然是研究 21世纪以后,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和 生态保护,而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体现了治理与环保 中最大的难题,今后的研究中,应具体隋况具体分析,累 积经验,得到—个具体的、可行的、经济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结合的理念,通过就地取材做砌体,加以填土,再覆盖 植被,抵御危岩的冲击,种植的植被随着不断生长,把 土体固紧,达到更大的抵挡效果,最后坝体形成防护体 系,既消除了危岩的危害,也美化了环境。 [11 陈洪凯,杨红梅,叶四桥,】等.危岩防治原理【M】.北京:地震出 5危岩研究的展望 版社,2006. 综上所述,国内的危岩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体 [2】王波.四川省巴中地区某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 系,各地方的危岩治理,缺乏一个可参考的、成熟的依 灾害与环境保护,2016,27(4):56—58. 据,又随着山区建设越来越多,危岩的治理势在必行, [3J钟明生.针对工程中危岩体失稳的物理分析与解析办法 [J].2017,43(1):76-77. 不可草率。 [4]王玉锁,李俊杰,李正辉,冯高飞,吴浩,何俊男.落石冲击力评 (1)关于危岩的分类。现有的分类系统地分为滑 定的离散元颗粒流数值模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1): 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坠落式危岩3类 ],但依然具有 22—29. 局限性,具体的危岩往往更为复杂,现有的破坏模式分 [5 Pot5]yondy D 0,Cundall P A.A Bonded—particle Model for Rock 类不能比较普遍地反映危岩的破坏情况,今后应总结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Mining Sciences, 经验,不断细化危岩的破坏模式。 2004,41(8):1329—1364. (2)关于稳定性计算方法。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 [6]何潇,赵鹏,杜春兰,王建力,李清.基于PFC2D数值模拟座滑 方法主要有经历分析法、可靠度分析法、比较识别法, 危岩破坏过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6(6):167—17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值分析、有限元 【7】杜岩,谢谟文,蒋宇静,等.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的滑坡安全评价 新方法[J].工程科学学报,2015,37(9):1 l 18-1 123. 分析等新型方法,相对于传统分析方法更为科学精细, [8]林国庆.三维借光扫描技术在铁路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J]. 进一步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2):143—145. (3)关于危岩勘察治理方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勘察 [9 陈洪凯,9】杨红梅,王林峰,叶四桥.危岩崩塌演化理论及应用 治理,专家既引入了薄层削方的新技术,又在传统的治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上接第3页) [5】陈尚桥.用滑动测微计实测桩的荷载传递函数[J].岩石力学 载体桩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桩型,由其施 与工程学报,2005,24(7):1267—1271. 工工艺决定了其拥有质量易控制、造价低、生态环保等 特点,通过以上的内力分析也可表明,承载力高是载体 Analysis on Tress Mechanism of Ram-Compacted Piles 桩的另一大特点,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桩型。 CAO Ping—hua,ZHANG Yu—kai 参考文献: (No.5 Geological Team ofJiangxi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11] 王罗春,周飞梅.建筑垃圾作复合载体夯扩桩填料加固软土 ExplorationBureau,JiuifangJiangxi 332000,China) 地基的工艺[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22(1):79—83. 【2】曹平华.基桩应变监测中的线法监测原理及运用[J】.物探与 Abstract:The laln-compacted piles ale gradually spreading 化探,2006,30(1):92-94.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a new pile style.The paper tries to alia- 【3]李光煜,黄粤.岩土工程应变监测中的线法原理及便携式系 lyze the tress mechanism of the rain—compacted piles through the 列仪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1):99—109.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 and resistance under hte axial loading. [4]朱国甫,李光煜.确定桩侧摩阻力曲线的约束样条拟合方法 Key words:rain-compacted piles;strain;axial loading;frictional [J].岩土力学,1994,15(3):卜8.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