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关于帮助孩子制定居家学习计划的内容,有不少家长提出了一些问题,甚至对我提出的方法存在质疑。 那么,今天我在这里,就挑4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作一些更多的补充说明。还是需要事先声明,今天的所有问题,讨论的对象仍然是小学生群体,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 问题1:成年人的工作规则能随便套用在小孩子身上吗?小孩子哪有那么强的自制力呢? 首先,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约束和管教,其实是都有一些口头上约定的。 比如,“先把作业写了,写不完作业不要玩手机”“每天只能玩2个小时手机啊,不准多玩”等等。 其次,奖励、惩罚不够明确,或者只有惩罚,没有奖励。 比如,“你好好学,期末考好了,爸妈这儿肯定奖励你”“你不好好写作业,动画片就别看哈”等等。 以上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就是,家长跟孩子定规矩的时候太模糊、太笼统,如何奖励和惩罚也一样不清晰,并且口头约定很容易忘记或者事后反悔。就别说是小孩忘记了,时间一长,连家长自己都忘记当时是咋说的了。所以,我才会再三地强调,书面化约定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育引导孩子时,只要做到制度够具体,计划够科学,奖惩够明确,执行够坚决,那么即使是3岁的孩子,他也是能够理解的,就更别说是小学生了。 问题2: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为什么不以天做计划呢?孩子那么小,周计划能自己安排好吗? 首先,目前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都是10后了。现在绝大多数的10后孩子,自主意识出现得都比较早,个性化需求也都比较明显,这点一定要清楚。 不用说是小学生了,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一部分小朋友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追求了。具体例子我就不说了,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所以,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给孩子制定计划时,非常有必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一周的总量定好,至于每天怎么安排,由他自行决定。毕竟,这是在家里独自学习,而不是在学校
的集体环境里学习。 比如,孩子周二状态不好,全天才学了不到2个小时;但是他周三状态很好,一天学了6个多小时,总体一周下来,计划还是如期完成了,我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其次,对孩子而言,刚开始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只要事先按我说的把每周的学习总量制定好了,奖惩制度明确了,就没问题。 如果第一周孩子就没规划好,计划没有按时完成,那么家长必须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惩罚措施坚决执行,比如,计划只完成了一半,那么下周的智能手机每天使用时长减至半小时。并且,下周的学习计划继续执行,他还得把上周未完成的任务补起来,那么相当于由于自己的偷懒,给下周的自己增加了学习量。 只要是智商正常的孩子,都会反思得出结论:“这周偷懒了,下周任务还得加倍,手机也玩不成了,实在不划算,所以还是别偷懒了。” 问题3:你说的方法感觉好复杂,我们家长又不懂教学,怎么知道每周到底安排多少才算合理? 首先,参考依据我说过了,主要是《教师教学用书》和一些有详细讲解的教辅书,比如,人教社的《教材解读》。 有条件的可以买来这两类书,稍微看一下,很快就能知道每周每门课学多少合适。有家长跟我说“这感觉太复杂,工程太大了,觉得自己弄不了。”可实际上,只要家长稍微有点耐心,每天稍微花点时间,再慢,也一周之内肯定做完所有计划了。 一来,做上一两周的计划,后面熟悉了之后就快了;二来,前期辛苦几天,计划一旦形成,以后就不用天天催促孩子、念叨孩子了,只需要每周末验收检查一下就好了,这是个先费力、后省力的过程。 其次,可以先试验1~2周,后期再不断调整,也是完全可以的。 前期刚开始运行周计划的时候,一方面家长不熟悉教材,另一方面也不熟悉自家孩子的知识接受能力,先粗略地、大致地定上1~2周的计划,先跟孩子说这是试行阶段。 最多两周之后,根据孩子的行为反馈,就可以知道每周大致定多少学习量是最合适
的。接着在后面的周计划中,可以进行改进和调整,让计划中的每周学习总量更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 问题4:你说孩子计划完成得好可以让他自由使用手机,那万一给了手机以后就玩得收不住怎么办? 首先我要再次强调的是,一定是超额完成周计划时,才允许孩子在下一周自由使用手机或电脑。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解读》等书制定出的周计划,这只是一个最低的保底学习要求。 也就是说,按时完成最低要求的计划,并不能证明孩子有多强的自制力。所以,我才建议各位家长,尽量要求孩子连续超额完成学习任务时,再许诺孩子自由支配手机的使用。 如果出现第一周、第二周超额完成计划,而第三周自己没控制好未完成计划,那么第四周就必须要取消孩子的手机自由使用权。所以,在前期,家长肯定还是要从旁监督的。只不过,在周计划和奖惩制度形成之后,就不用天天碎碎念了,每周末监督检查一下就好。 总之,如果家长能按照我说的思路制定出周计划和奖惩制度,并做好监督,最终严格执行的话,孩子一定会慢慢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并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在习惯逐渐养成后,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让他自己去按照这个思路去制定计划,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 我讲所有这些关于居家学习的理念,其核心思路,还是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出发,让孩子通过这一套制度,深刻地体会到“自由一定是有边界的”“人不能绝对地、无地自由”,“越自律、越自由”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