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北京各区高三二模小说阅读汇编及答案详解

2020北京各区高三二模小说阅读汇编及答案详解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0北京各区高三二模小说阅读汇编及答案详解

一、 试题部分

海淀区20200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糨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彷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不时在桌子上磕一磕。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头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 有的版本作‘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字很重要。”

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们也视而不见。江昉写完板书,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

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缅公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截,坠落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

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点燃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雷鸣,响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

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

“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17.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 叫座:上座率很高,受欢迎 ..

B.随即是肃静 肃静:严肃,安静 ..

C.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 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难过 ..

D.碧初也已泪光莹然 莹然:晶莹,明亮 ..

1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

B.文中通过描写“急雪”烘托了孟嵋在与庄无因对话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C.缝手套的细节表现了碧初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女儿的理解,亦有不舍。

D.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19.有人说“教育是国之命脉,先生是教育之魂魄”,小说中的江昉就是这样的先生,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丰台区202006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文,完成16~20题。(共22分)

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

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

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能可使奶妈妈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

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

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这会子又是因姑娘住的园子,不好因省钱令人去监管。你们想想这话,若果真交与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不敢,天天与小姑娘们就吵不清。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了气。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平儿忙道:“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像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

[节选自《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

16. 下列对选文内容及《红楼梦》中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王熙凤患病需要长时间治疗调养,王夫人暂让李纨、探春两人协理荣国府琐碎之事,后又因园中人多,恐失于管理,特请薛宝钗参与理家。

B.选文中“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一句所写的“才刚学里的八两”,指探春在理家过程中所免除的宝玉、贾环、贾兰等三人的学堂公费。

C.选文叙写探春理家之事,形象鲜明;之后的“抄检大观园”情节又展示了探春面对王熙凤、王善保家的搜检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

D.从探春理家前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情节可知,贾府过年依然讲究排场,但从贾珍、贾蓉与来进贡的乌庄头的交谈中已透露贾府经济的窘迫。

17.下列对选文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

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

18.从选文看,平儿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19.文中画线句写探春“不免又流下泪来”,结合选文内容及《红楼梦》其他相关内容,说说探春流泪的主要原因。(4分)

20.读者普遍认为,王夫人为料理家务所挑选的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等三人可谓最佳搭档。请从人物身份、性格等方面,结合选文内容及《红楼梦》其他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6分)

密云区202006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8-21题。

暮 鼓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见到夕阳,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在这条破旧的路上向前望去,灰色路面上,纵横交错、蜿蜒的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黄昏已是尾声,这使他看上去仿佛躺倒在路边的一截枯树冷不丁站起来开始行走,有点愣头愣脑,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他穿着一件辨不清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老派的四个明兜更给他的行走增添几分累赘,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脚上的鞋不跟脚,使他的步子发出踏啦踏啦的响声,加上铁锨的刺拉声,

把这条黄昏以后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

天已经大黑了。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疙疙瘩瘩的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找个暗处,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她固执地想着

自己的错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母子,他们仍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小说)

18.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题目“暮鼓”意蕴深刻,既指夜晚时会所的鼓声,又暗示了 “我”和打工母亲的晚年的悲惨生活。

B.小说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她”眼中“老头”的邋遢,这是先抑后扬的手法。

C.小说中外来农民工母子间的相互惦记、关心等美好的瞬间,让读者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D.结尾处现实的“鼓声”与“她”的“心跳声”合二为一,说明1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纵横交错、蜿蜒的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

——写出了道路被破坏的严重

B.看上去仿佛躺倒在路边的一截枯树冷不丁站起来开始行走

——写出了老农民工的身体瘦削

C.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

——写出了路灯骤然亮起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D.那疙疙瘩瘩的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写出了“老头”年老体弱和生活艰辛

20.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鼓声”触发了“她”内心的悸动。

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

21.小说中写到:“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答案部分

海淀区高202006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3分)C

18.(3分)B

19.(6分)答案要点:

①学术功底扎实;②教学魅力独特;③有传统士大夫安贫乐道的风范;④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形象特点概括1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答案 :

心理变化:由对打胜仗的渴望,对抗战长期没有胜利的埋怨、烦闷;到有了从军的想法;到最后坚定了从军的决心。

原因:①孟嵋听到同学“打胜仗”的小声哼唱,引发了她的心理活动;

②孟嵋受到江昉先生授课内容的影响,与庄无因关于国难当头青年人社会责任的讨论,推动了她的心理变化;

③孟嵋听到父亲送别参军学生后的感喟,坚定了她从军报国的心理。

【评分标准】概括心理变化3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心理变化原因3分。意思对即可。

丰台区202006答案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6. C (3分)【解析】“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错,文中探春积极应对,

敢于斗争。

17.B (3分)【解析】探春比惜春年龄大。

18.答案示例:(1)作为凤姐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平儿善于维护凤姐形象和尊严,为凤姐

争脸。如“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等语句就充

分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结合平儿与探春的对话分析) (3分) (2)平儿辞令巧妙。如:“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是什么作的……”等语句就说明了这一性格特点。(结合平儿与探春相关对话,宝钗的相关评价分析)

(3分)(3)精明细致。“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

等语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结合平儿与探春对话分析)(3分)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3分,“性格特点”1分,“结合事例分析”2分。答及2个

要点即给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9. 答案 :(1)探春内心的隐痛在于,因为其庶出的地位,没有几人拿她当贾府的小姐看,当探春听了平儿的话,不免感叹平儿的情义,伤心落泪。(2分)(2)庶出的地位现实使她苦恼、逃避、挣扎,而庶母赵姨娘生性糊涂,素日惹是生非,借女儿理家之机生事,令探春难堪,自身没人疼没人顾,伤心落泪。(2分)

【评分标准】2个要点,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 :(1)李纨是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就其身份来说是理家的最佳人选;但就其性格来讲,“尚德不尚才”,宽厚善良,往往管不了下人。(2分)而探春虽为贾府小姐,实为庶出,又是未出阁的姑娘,就其身份来讲,不如李纨正统;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机敏聪慧,秉性刚强,富有才干,就其性格和能力来讲,适合理家。(2分)薛宝钗作为荣国府的亲戚,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就其身份来讲,参与理家不妥;但其富有理性,思虑周密,能够“施小惠全大体”(2分)这样“贤”宝钗与“敏”探春互补,共同与长嫂李纨密切合作,成为协理荣国府的最佳搭档。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2分。“结合身份分析”1分,“结合性格或能力分析”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密云区202006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3分)A

19.(3分)C

20.(6分)答案 :这句话描写了母子争让大胡萝卜的情景, 作者用“挡了挡”“抢”“先咬”等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细节描写(动作描写),(2分) 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舐犊情深,同时他们吃着胡萝卜,甘之如饴,除了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之外,更表现出在逆境中的坚忍顽强和坦然乐观的精神。(4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

21.(6分)答案略。

【评分标准】联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阐释2分,联系现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