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美国外交重点介绍

当代美国外交重点介绍

来源:华佗小知识
当代美国外交复习题

1、名词解释(21个)

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

“天定命运论”是19 世纪40年代美国产生的一种扩张主义思潮。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即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其对新的统治和主宰是一种天意的安排,种族优越论和扩张是其思想核心。“天定命运”有三层含义:一、美国建国的必然性。二、美国领土扩张的合法性。三、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天定命运论”迎合了当时美国国内进行领土扩张的需要,在美国盛极一时,成为早期美国的主流思想,迄今仍影响着美国外交的走向。 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自由国际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大战略思想。它深受威尔逊理想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

孤立主义不是真正的孤立和闭关自守, 而有着特殊的内涵。首先, 这项的实施只针对欧洲。第二, 所谓孤立! 是指在政治和军事上远离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之间的纠纷, 而在经济上继续与各大洲保持正常的贸易往来;第三, 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 不为任何国家承担义务。这一的提出和实施符合当时美国的国家利益, 为以后美国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孤立主义的最大作用在于为美国崛起提供了所需的国际空间。 新孤立主义neo-isolationism(P10)

新孤立主义是由美国最早提出的,它指的是美国从1990年开始的孤立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大辩论,其中心思想是:美国便是一切,一切便是美国。代表人物帕特里克•布坎南在1992年的大选中打起孤立主义的旗号,反对向海外派兵,反对对外经济援助,反对大量向美国移民,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凡事都要“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 遏制Containment

遏制战略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7年3月, 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威慑Deterrence(P81)

威慑是一种通过让对手意识到武力行动的成本和代价大于利益,从而使对方国家停止使用武力的战略,它是美事力量的主要意图。【威慑可“软”可“硬”。“软”威慑主要针对敌人的心理防线和认知体系,使敌产生心理恐慌和认识上的混乱】 选择性接触 Selective contact (engagement)

选择性接触战略主张有选择地介入冲突, 以有限的资源和现有的能力完成一些关键性任务。该战略要求将美国政治力量和物质资源首先投人到那些生死攸关和极为重要的利益之中, 同时寄希望于其他一些重要利益至少能部分地得以实现。 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P11)

新保守主义是政治思想、动向及运动的一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从先前的自由派观点转向保守目标和方法的美国意识形态。美国总统里根和小布什在执政期间均推崇“新保守主义”,它的鲜明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现代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已经超载,主张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

新干涉主义 Neo-interventionism “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推行其全球战略的过程中频频使用的一种理论武器和极力推广的国际政治新思维。它利用联合国集体安全,以捍卫“人道主义”、“保护”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借口,在“合法性”的外衣下任意干涉他国的主权事务。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干预的滥用,是“霸权主义”在当代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新干涉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今后国际关系以及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布什主义

布什主义,是指911事件后布什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布什主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发制人,二是单边主义,三是霸权。除了\"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轴心\"、\"无赖国家\"、\"非友即敌\"等,也构成了美对外的主要元素。 相互确保摧毁

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是美国核战略的一种,灵活反应战略的组成部分。它指美苏双方均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对方首先实施核打击后,己方仍能生存下来,并具备完全摧毁对方的核报复能力。因此,任何一方发动核袭击,肯定会遭到报复性回击。只要保持这种\"稳定的恐怖和平\",就可威慑双方都不敢发动战略核袭击,避免核战争。否则,美苏双方就有可能同归于尽。

低强度冲突 Low Intensity Conflict

低强度冲突是敌对国家或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对抗。它低于常规战争,高于日常的国家间的和平竞争,通常是由原则和意识形态的竞争延伸形成的冲突。低强度冲突包括从活动到武装的使用等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情报和军事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秘密行动 Covert action

秘密行动是美国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的特殊手段,主要是通过CIA的各种秘密活动来影响一国内部政权的稳定,已达到削弱及至推翻其政权的目的,如秘密支持军事政变,支持反等。美国在海外采取的,旨在反对外国、军用设施及个人的秘密活动,其手段为直接影响政治事件的结果。

公共外交 Public Diplomacy

公共外交是为了有助于达成本国对外利益与目的,提高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加深其他国家对本国的理解,通过与国外的个人及组织建立联系、保持对话、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等形式而进行相关活动。

美国公共外交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宣传、传播文化、促进彼此了解、为执政者建言献策。而宣传通常都被视为公共外交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公共外交还有为执政者建言献策的功能。

自由国际经济秩序 Libera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在国际关系中,自由国际经济秩序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建立。它由超国家机构组成,如世贸组织。它主张消除阻碍贸易发展的规定。它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新重商主义 Neo-mercantilist

新重商主义是指美国出现的一种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以减少逆差的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对外贸易中逆差额不断扩大,于是美国国内一些人将经济衰退、就业下降

等社会敏感问题都归结于贸易逆差,鼓动出台、干预贸易,希望在经济上以各种理由减少进口,在政治上利用贸易逆差迫使对方国家货币升值,从而实现国家干预下减少逆差、扩大出口的目的。

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 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提倡各民族之间文化平等、互相渗透、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思潮。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理论, 又是一种政治行动计划, 旨在为美国各社会群体, 尤其是弱势文化群体争取政治承认和社会平等, 使他/她们的文化话语权和政治立场主张体现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元文化主义以文化平等为口号, 以政治和社会平等为目标,以主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与所有其他不同社会文化群体的平等性为基本要义。主张各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承认, 使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社会。

民主资本主义 Democratic capitalism

民主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民主,是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它支持民主来管理自由的市场经济。

美国自由主义者认为民主与资本主义在国内有时冲突,但在国外是一致的。 CNN效应 CNN Effect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Cable News Net-work)

1991 年海湾战争爆发时,全世界的观众都领略到了CNN 推出的有关战争情况的“24 小时实时新闻”(real-time 24-hour news)电视节目。此后, CNN 的地位在国际上不断提高,它不仅成为人们观看和了解世界动态的主要窗口,还是影响和决定国际事件中媒体议程的领袖。毫无疑问,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国际政治、外交活动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凡在国际事件中新闻媒体能够对构成影响的案例,就会被称为“CNN 效应”但在媒体与的相互作用中,并非总是媒体牵着的鼻子走,相反,通常是牵着媒体的鼻子走。 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军工复合体是美国部分特殊的经济利益部门与相关的国家公共权力部分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利益集团。美国的军控是其重点影响的对象。军工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对外的形式是多样的。以自己的雄厚经济实力使更多与自己政见相同或相近的人进入政权体系是影响国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软权力 Soft Power

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表现为这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动员力等。 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意义上的软实力,包括一国的制度、文化、价值观等。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软”、“硬”两种实力的平衡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文化制度的较量也是竞争的重要方面。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其军事、经济硬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无人能望其项背,软实力也是维持其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 2、简答题(17个)

美国外交追求哪些目标?

“免于的自由、商业利益和促进美国理念和理想”是美国外交永恒的目标。 和平与繁荣,稳定与安全,民主与防御是美国追求的经久不变的价值与利益。 美国实现外交目的的手段通常有哪些?

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美国两个世纪以来实现其外交目标的两种相互竞争的战略手段。 影响美国外交因素的来源有哪些? 外部根源(External Sources)、社会根源(Societal Sources)、根源(Governmental Sources)、

角色根源(Role Sources)、个人根源(Individual Sources) 1. 外部根源(External Sources):指国际体系的属性和组成国际体系的民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特征与行为。外部环境通过影响决策者的心理认知来对美国外交产生影响。 2. 社会根源(Societal Sources):指塑造美国对外部世界态度的国内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特征。由于美国外交深深植根于其历史和文化,因此,社会因素的影响力很强。 3. 根源(Governmental Sources):指对决策者的外交选择构成或鼓励的结构的方方面面。变量很可能更多的是对美国对外行动和反应速度构成制约,而不是提高变革和迅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根源(Role Sources):职位对其占据者行为的影响。角色概念在大型官僚组织内部习惯性制定的外交种类也是有用的。 5. 个人根源(Individual Sources):指决策者的性格(技能、个性、信仰、经历、心理倾向等因素)影响其决策行为。若领导人享有相当高的受欢迎的人气,则易导致他们要么维持要么改变既定以迎合公众偏好。

对美国外交来讲,20世纪30年代的两大教训是什么? ①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民族主义变成了衡量标准,一国建立起的保护本国经济的关税制度终将遭到别国报复。美国认识到经济民族主义是阻碍世界和平的主要原因。因此,二战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并建立了世界关贸总协定。 ②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的绥靖失败,二战爆发后,罗斯福为支持西方民主而放弃了孤立主义。

威尔逊理想主义(Wilsonian idealism)的内容及评价

①内容:呼吁公开外交,海洋自由,消除贸易壁垒,自主决定权,总裁军,放弃国际政治权力平衡体系。②评价:理想主义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对外之一。理想主义的实质是建立以美国领导的新的世界秩序,从而取代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后来变成了描述强调国际主义和道德主义甚至是扩张主义的术语。 关于冷战起源的竞争性假设有哪些? ①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这是基本现实主义视角提出的。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强争霸的局面,美苏均处于国际统治集团的顶端,这使得双方存在利益的竞争。②意识形态的不相容(ideological incompatibilities),即相互轻视对方的政治体系和生活方式,基于自由主义视角。二战时,美苏拥有共同敌人,但当他们的共同利益消失后,意识形态成为区分敌友的主要方式。③误解(misperception),基于建构主义。主要是双方对对方动机的误解。美苏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在二战前就已经存在,在二战后逐渐扩大。 关于冷战结束的竞争性假设有哪些?

①现实主义视角:核武器在冷战的“长期和平”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激进的遏制迫使苏联屈服。美国的核竞赛有助于拖垮苏联的计划经济。特别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即战略防御计划,使戈尔巴乔夫确信苏联不能同美国竞争。从这个观点来说,权力在引起冷战的结束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②自由主义视角:苏联自身固有的政治、经济弊端,使得他们不能控制好一个帝国的外部以及保持国内的主义统治。当初苏联领导人确信他们是社会主义主义运动的先锋,这一运动最终会在西方世界获得胜利。这为苏联与美国发生地缘战略冲突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框架。只有当苏联领导人自己否认这一框架——就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才有可能结束冷战。

杜勒斯围绕哪三个概念重塑遏制战略?

①杜勒斯试图用三概念重塑遏制策略:反转,边缘,和大规模的报复,这一切都显示了核武器的感知效用为强制外交工具。②反转确定了目标:反对主义的传播产生的被动遏制,

相反,通过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反转'铁幕。杜勒斯承诺,美国将实践反转,不只是承诺而是采用“所有必要的手段来保护东欧的。”③边缘试图利用美国的战略优势实现其外交的目标。④大规模的报复成为决定说服美国的敌人的战略方针,它既愿意又能实施它的威胁。贴上新的标签以区别杜鲁门战略,大规模re - taliation是等值核武器战略旨在通过威胁大规模杀伤性以承受代价给予苏联领导人认为他们大多数人口和军事价值/工业中心以最大威慑。

简述美国冷战时期战略学说(doctrine)的演变

①在美国的原子能垄断阶段的战略学说(1945-1949年),指强制:他们不会被用来打击而是强迫别人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核武器成为了强制性外交手段,是说服力的最终方式。②核优势条件下的战略学说(1949-1969):反转、边缘、大规模报复③在转型阶段的战略学说(1961年至1992年)从强制到威慑;第二次打击能力毁灭的相互保证毁灭;从摧毁民间目标的核攻击到针对军事力量;SALT;NUTs④从战斗到防御:弹道导弹防御(BMD)、战区导弹防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入到了战略学说的一个新的时代。克林顿的战略学说:核战争将被延长,总统应该有一个备选方案可以被选择,在谈判发生时有限的核交流可能允许暂停对峙。⑤军备控制”与“”,从“SALT”到“START”,“战略防御”与“武器控制”进入到了新时期。 简述美国经济援助的目的、形式与项目

⑴自二战结束到2004年美国向其他国家提供近35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巨额援助不及国内烟酒或商业娱乐消费额,约80%经援用于购买美国产品或服务 ⑵目的:维护美全和人道救助

⑶形式:①国际开发署(AID)的三个援助项目:经济援助基金(ESF)、发展援助、食品换和平(扩大美国农产品出口帮助受援国战胜饥荒、营养不良和鼓励发展经济)②通过多边借贷机构实现,经济援助的目标与意图与时俱进

⑷项目:①马歇尔计划②朝鲜战争爆发后,颁布“相互安全法”,经济援助从战后恢复到遏制主义③1961外援法,创立AID④越战结束后发展援助从社会基础项目转向满足基本的人道需要,即缓解贫困。⑤到70年代末,安全重新成为首要动因:创造瓦解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条件⑥老布什:随着冷战结束,经援强调对东欧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转型的支持

⑸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援下降的原因:安全指导思想改变、削减开支、民调反对;要求改革经援管理机构的配置;保守智库呼吁取消外援作为外交手段;但并非所有人如此。调整后的经援目标:民主、市场、人道、冲突议程。小布什经济援助的双层途径:第一层:维和、问题、人道救济、人道关怀;第二层:经济和社会发展、民主支持与促进。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对国际格局(权力分配)有哪些竞争性的看法? 单极假说、单极-多极体系(一超多强)、三明治体系(多层次相互依赖)。三大集团的地缘经济模式,多极均势的复兴文明冲突模式;和平区/动力区模式,地球村模式 美国外交信仰体系包括哪四个方面?

①国际主义者:支持美国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赞同缓和与冲突战略相结合。 ②孤立主义者:反对所有形式的国际参与,即使是暗含的

③主张遏制的强硬派:把主义作为对美国的威胁、反对与苏联缓和关系,并授受干预的倾向

④主张接触的融合派:强调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苏联的缓和,并拒绝承认美国有能力承担单边主义,在世界行动的姿态。

强硬派与融合派的分歧使总统难以指望获得国内公众的广泛支持。 经济制裁的本质、有效性及牺牲者

①本质:的,通过或终止目标国的日常经济联系,从而在经济上对目标国或社会进行剥夺与的行动。介于温和与暴力之间的一种外交手段。

②有效性:在很多情况下,制裁会帮助者或是暴君将臣民召集起来抵御共同的敌人,因此大部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单方面的经济制裁在改变一国行为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没有共同的联合阵线,贸易制裁只能伤害实施制裁的国家。当许多国家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施制裁时,制裁往往很有效。

③牺牲者:a发起国的公众、单个公司或行业;b受制裁国的民众、企业;c受制裁国的政治领导人通常能免于制裁,特别是在国家。 温伯格关于美事干预的六条原则

① 武力只在国家关键利益受威胁时才能使用 ②打击目标明确 ③ 确保成功

④ 国会支持使用武力 ⑤ 美国民众的支持

⑥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美国对总统与国会分享外交权做了怎样的规定?

授予总统行政大权,并授予总统总司令、首席谈判人和首席外交官的角色。然而,在规定范围内总统的权力是有限的。总统拥有重要的机遇,但没有明确的权力来领导。国会拥有立法权,使其能够制定法律并进行拨款。这种总体上的立法权和“财政权”使得国会拥有无限的权力以影响对外关系的走向。国会可提供普通防御、宣布战争、招募、保留海军、制定和海陆常规条例及组织、武装、训练、使用民兵,以削弱总统的战争权。 规定参议院在条约签订以及大使和其它行政部门的人事任命上有“建议与同意”权,总统的外交权受到了。国会将控制国际贸易和移民,定义并打击海盗,“使所有的法律在执行上述权利时都成为必要的与合理的”。 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包括哪些原则和价值观?

个人自由、人生而平等、司法程序正当、自主决定、企业自主经营、天赋、多数和少数人的利益、言论自由、联邦制、权力分立、平等参与公众事务、律法主义 美国设立NSC的目的何在?NSC一般包括哪些成员?

目的:对于有关的国内、国际和军事的整合,向总统提出建议。 法定成员: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

法定顾问:情报局主任和参谋长联席会议。 由于总统可以指定任何他需要的人参与委员会,所以其他人员也经常参与,这取决待讨论的问题和总统的偏好。 3 论述题(5个)

论述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外交的方式及限度

途径:直接游说、间接游说、示威、影响选举、法律诉讼

限度:1)出于的考虑,外交不易受国内压力的影响。利益集团对国内的影响较外交大。

2)在危机时期,由于总统的权力变大,所以受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小。 3)利益集团对非安全问题施加很大的影响。

4)影响随着问题不同而有差异;重要性越小的问题,利益集团的影响愈大。

5)利益集团最有效影响的途径是通过国会。 当国会在外交中的利益增加时,利益集团的积极性和影响也随之增加。

6)利益集团的影响在选举年会有所增加。

7)影响的范围越小,利益集团对的影响力就越大。

8)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是相对的。相比利益集团影响而言,更乐于操纵利益集团。

9)单一利益的利益集团影响最大。 10)利益集团经常试图去影响公众而非影响本身,但公众很少会乐意接受利益集团的操纵

11)利益集团有时会寻求维持现状,相对而言,阻止改变比影响更容易。 有人认为美国总统既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又受到的掣肘最多?你是如何理解美国总统权力悖论的?

最有权势:1)总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总司令,并且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经济的领导者。 2)全球政治观念的流行度常常与美国对美国总统造成的影响有关。 3)总统式管理使总统能迅速应对出现的挑战。 4)和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竞争和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有助于对总统在对外制定上的显要地位进行推定。 5)总统在国内问题中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取得国会对自己偏爱的方案的支持。相反,在对外事务中,那些总统相信能保护国家的总是能够得到支持。

掣肘:1)越战之后,由于国会大力强调自己的外交,总统显要地位假设受到了质疑。冷战的终结,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国会坚持激进主义,以及其他外交行动都对总统领导提出了挑战。

2) “冷战的终结改变了总统的地位——将他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 降低到一个和国内问题作斗争的政治领导者的级别。”

试从逻辑与事例两方面论证美国对他国经济制裁的本质、目的和有效性 ⑴本质:

经济制裁作为一种外交工具,旨在实现若干彼此并不排斥的外交,军事或政治目的。经济制裁本质上并不服务于经济,而是旨在引起被制裁国的经济正常预期出现混乱,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⑵目的:

①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沙国家,中国朝鲜等国的制裁。再利用经济援助巩固西方阵营和反对第三世界的同时,美国大量运用经济制裁打击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成立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中国朝鲜实施全方面的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冻结国家以及国民在美资产。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从1960年一直持续至今,是上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制裁之一。

②维护。苏联解体以后,非传统安全因素越来越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首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和运载工具的扩散,其次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再就是毒品犯罪。应对这些挑战,经济制裁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1995年,美国发现伊朗和俄罗斯开始进行核交易,为了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国加强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③满足国内利益集团以及选民的需求。美国的利益集团种类复杂,经常在利益驱使下对国会施压。1997年美国国会在宗教组织压力下通过《1997年宗教法》,明确提出要以徒为由,对古巴,老挝,朝鲜等实施经济制裁。

④改变目标国的其他。实施经济制裁传递三种信号,对于目标国,表明制裁国不能容忍其相关行为的态度,对于盟国,表明需要其实际行为的支持,对于国内民众,表明将捍卫国家的根本利益。 ⑶有效性:

①只有当被制裁国的经济损失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时才能算真正奏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金融制裁在内的经济制裁案,在很多情况下被制裁国由于经济制裁所造成的

损失一般不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超过5%。

②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在损害被制裁者的同时也会伤及自身。美国的制裁给美国公司、工人和农民也带来了巨大损失。以1995年为例,美国经济制裁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仅出口方面就达到15亿至20亿美元,造成国内20万人失业。这使得制裁在美国国内备受争议,国内人民和利益集团的不满情绪是美国制裁效果不明显的内在因素 ③经济制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被制裁国,改变其目标的目的。自伊朗核问题白热化以来,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层层加码,,以期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甚至改变伊朗政权性质。目前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达到了最低目标,即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认真参与对话,但难以实现“防扩散”的中级目标和“政权更迭”的高级目标。在奥巴马任期内,动武选项已基本被排除,除制裁外美国并没有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改弦更张的更好手段。因而即使效果有限,美国仍将继续依赖制裁手段对伊朗施压 ④经济制裁好的结果是解决国际争端获得短暂的和平,同时埋下冲突的祸根;坏的一面是引发的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大量普通民众沦为被制裁国的“替罪羊”,而使得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面临着越来越多严峻的挑战。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是冷战后历时最长(1990-2003年)、范围最广、人道灾难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制裁。阶段是从1990年8月2日到1991年1月17日,这一阶段的制裁目的是为了敦促萨达姆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兵,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拥护;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2月28日到2003年5月22日,这一时期制裁的表面理由是检查并清除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实际上美国只是为了要削弱萨达姆的政治经济实力,推翻其在伊拉克的统治。造成了伊拉克国内民不聊生,社会生活严重破坏,从制裁前的富裕国家水平一下子退到了前工业化时代。由于食物缺乏和医药卫生供应严重不足,而导致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妇女、老人、儿童等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论述国会影响美国外交的途径和局限性 途径:

①影响和媒体,制造声势。国会的一举一动都是美国媒体的焦点,因此国会可以借机渲染,制造声势,影响美国的外交。比如1999年12月,众议院改革委员会关于黄建南政治捐款案举行的听证会,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最终毫无结果,但对中美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②对条约提出建议,制约行政决策。美国签订的国际条约或者双边协定,需要参议院的批准,外委会把关。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所以夭折,参议院赫尔姆斯起到重要作用。 ③直接参与外交活动,提出外交人员任命建议,影响外交人员的选择倾向。如1980年对里根总统提出黑格出任国务卿拖延任命

④会拥有立法权。作为一个立法机构,国会影响公共最强有力的手段是立法,国会通过对总统所寻求的立法内容进行修正或者附加条件来影响外交,1979年国会通过《与关系法》,当时美国国会不满于卡特为满足同中国建交的条件而断绝同的外交关系的决定,于是通过新的《关系法》来维持美台关系。

⑤监督行政部门。它可以通过举行听证会,要求行政出席作证,或者提交有关报告等形式形成监督。1998年国会设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所谓中国窃取美国导弹技术的问题,其最终公布的考克斯报告,对中国威胁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克林顿形成很大压力,直接影响中美之间的科技合作。 局限性:

①受到国内利益集团与选区选民利益的巨大影响,国会难以从全局出发平衡内外利益需求。因此,他们对外交事务的兴趣,也多局限于同这些局部利益有关的问题,如本州的对外贸易、非法移民问题、跨境走私贩毒等等

②美国国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为议员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在选民和党派争斗中的政治立场,而不是自己的言行造成了什么样的外交后果。 ③国会权力极度分散阻碍了它有效的参与外交,决策速度迟缓,不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比较美国应对新世纪挑战的三大战略:选择性接触、新孤立主义、新保守主义的异同点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界定美国的利益、美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都强调美国应单方面行动。

①首要战略是一些人基于美国“唯一的超级力量”的地位提出的,主张通过单边行动来实现美国外交的目标和利益。进入新世纪,美国面临多个威胁,这一战略可使其巩固地位,但是这种单方行动可能会使其它国际组织,如联合国,面临同期的安全挑战。

②新孤立主义与首要战略一样,注重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权力地位,它主张美国:1.减少对国际组织的财政义务,这使得这一战略比首要战略更加节约开支;2.减少海外军事干预避免帝国主义的过度扩张;3.专注国内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退出海外干预。 ③选择性接触战略介于首要战略和新孤立主义之间,其目的是直接影响大国的战争倾向,主要集中关注欧亚的和平、稳定、开放。该战略注重的利益:a防止对美国本土的打击;b防止大国之间的战争和欧亚大国间竞赛;c稳定油价d保证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循序e促进民主和对尊重的传播;f保护全球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