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____) ③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____) 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1 / 6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席而啖菱。 啖:______ (2)欲以去热也。 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 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下列字词。
(1)恭____________ (2)囊__________ (3)博学____________ (4)练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囊萤夜读 ____________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_____________ (2)以照书 _______________ 以夜继日你 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私拟作/群鹤舞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②遽契其舟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3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
[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
A.冬天的一天 B.冬天 C.像冬天的日子。 D.寒冷的天气。 [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树,是大树。 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 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 D.这棵大树是松树。 [3]想一想,写一写。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
9.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竞走:_______________(2)信然: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4 / 6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猫 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 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 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 不敢复出(________)
[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12.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⑤。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
①若:如果。②物:指人和事。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③譬如:好比。④瞳子:瞳孔。⑤明:看见。
[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______) A.品尝看戏 B.曾经玩耍
5 / 6
(2)人语之日(______) A.对……说 徐儒子 B.说话的 [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二)凿壁偷光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 佣作:被雇佣劳作。 [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到) 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过) C.主人怪(奇怪的) D.遂成大学(终于)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翻译下列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匡衡克服困难,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真实,不可信。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