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30
科目名称:语文学科及教学综合基础
第1部分 目标与基本要求
熟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概念内涵、基本原理,对语文学科史以及前沿研究热点有所了解,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学理性剖析、阐释,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与要求,进行颇有新意的教学设计。能把握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识,对古代汉语的文体、语法、修辞、文化等知识亦能内化于心,比较流畅地句读、翻译、欣赏相关文言语篇。
第2部分 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语文课程标准
1.熟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
2.熟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基本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及要求。
3.熟谙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能进行较有深意和新意的文本解读。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了解语文课程的含义、特点与价值。
2.熟谙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3.熟谙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基本理念、内容结构。
4.知晓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
5.理解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6.知晓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7.知晓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方法与策略。8.知晓阅读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
1
9.知晓写作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
10.懂得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方法、过程与设计。11.懂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过程、设计、组织与指导。12.了解语文学习评价、语文教师评价、语文考试的基本知识。13.熟谙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14.熟谙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的关系。15.了解语文学习方式、方法与习惯。16.熟谙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特点及指导。17.知晓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8.了解语文说课、评课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9.知晓中国古代语文课程、教材与教学。20.了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及其语文教育论著。 21.了解中国现代语文课程、教材与教学。 22.了解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及其语文教育论著。
23.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与要求,进行颇有新意的教学设计。三、现代汉语
1.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了解语音的三个属性、语音四要素、语音单位、音变等相关概念。
2.了解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知晓普通话音节声韵配合的基本规律。
3.正确拼写汉字的读音,能指出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并分别组词,分辨形似字,改正错别字。
4.了解单纯词、合成词、联绵词、义项、义素、同音词、语义场、同义词、多义词及其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概念。
5.了解常见的句法失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多余、句式杂糅;能改正病句并说明理由。
6.了解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拈连、摹绘、反复、夸张、衬托、对比、对偶、排比、双关、借代、反语、婉曲、移就、通感;能指出句中所用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四、古代汉语
1.能句读、翻译或赏析选本中的所有文言语篇。
2
2.了解下述概念: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实词、虚词、双声叠韵、近体诗的格律。
3.了解“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能通过字形分析本义。
4.了解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了解特殊的语法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基本要求
熟谙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学理性剖析、阐释,并提出相应教育对策。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与要求,进行颇有新意的教学设计。能比较流畅地句读、阅读、翻译、欣赏相关文言语篇。
二、命题说明
1.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题型与分值
①名词解释5小题左右,约40分。②简答题2题,约40分。
③论述题(含文本解读、教学设计),1-2题,约70分。三、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2018年版。
3.张中原,徐林祥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版。
5.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全四册),中华书局,2018年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