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思路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思路

来源:华佗小知识
广会科学 2012年第4期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思路 李思敏 [提要]人民币的跨境运用始于贸易结算,目前已逐步拓展至投融资领域,取得较快进展,在企 业规避汇率风险、银行拓展业务领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现阶段,人民币跨境运用的制度体系已基 本建立。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地位的下降,为扩大人民币的跨境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金融环 境。在国内企业管理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贸易及跨境投融 资未来将有空前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跨境人民币结算 [中图分类号]F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l14X(2012)04—0038—08 人民币的跨境运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九十年代初期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兴 起,到2003年、2004年、澳门地区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再到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试点的启动以及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的扩大,人民币“走出去”步伐 明显加快。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设计,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运用从贸易结算开始, 逐步拓展至投融资领域,部分国家甚至已将人民币作为储备手段。展望未来,美元、欧元等主要 国际货币地位的下降和弱化,为扩大人民币的跨境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而随着人民 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国内企业规避、管理汇率风险的意识和需求将明显上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算以及跨境投融资以人民币开展将在市场的推动下取得进一步发展。 一、人民币跨境运用的框架和制度体系 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本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安排、银行 资金清算和头寸平补、银行跨境调运现钞以及货币合作、汇率挂牌等配套。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安排 2009年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市及上海市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经过三年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业务范围也由试点初期的货物贸 易逐步拓展至服务贸易等其他经常项目以及部分资本项目交易,近期,国家取消了出口试点企业 38 管理制度,意味着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放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 际交易流量的标准分类①,目前境内居民跨境交易以人民币结算的业务主要涉及表1列举的几大 类。为进一步说明资本项目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展,表2以IMF对国际投资头寸存量的标准分类 为依据,列举了当前具体的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 表1 根据IMF国际交易流量的标准分类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 贷方 借方 进口 1、经常账户 A.货物和服务 a.货物 出口 b.服务 B.收益 C.经常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A.资本账户 B.金融账户 a.直接投资 b.证券投资 C.其他投资 表2根据IMF国际投资头寸存量的标准分类的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 餐产 务 1.1股票和投资基金股份 (1)人民币ODI 负债业务 (1)人民币FDI 1、直接投资 1.2债务工具 (2)人民币境外放款 (1)人民币股东贷款、 (2)借用人民币外债 (2)境内机构赴海外发行人民 币股票 2.1股票和投资基金股 (1)温州个人对外投资 (1)RQFII、 份 试点 2、证券投资 (1)境内机构赴海外发行人民 2.2债务证券 (1)国际开发机构在境 币债券 内发行熊猫债 (2)三类机构投资于银行间债 券市场 3、衍生金融 工具和员工 股权 4.1其他股权 (1)境内银行人民币同 业存放境外 (1)境外银行在境内银行的同 业存款 4.2货币和存款 4、(2)境内企业出口人民 (2)非居民机构人民币NRA账 户存款 (3)非居民个人存款 其他投资 币收入存放境外 4.3贷款 (1)境内银行向境外发 放人民币跨境项目贷款 39 4.4保险、养老金和标 (1)境外银行人民币跨 (1)境内银行人民币对 准化担保计划 境担保 外担保 4.5贸易信贷和预付款 (1)境内银行贸易融资形成的 形成对 ̄l-z-民币资产 (人民币对外负债 2)企业人民币预付货 (2)企业人民币预收货款 款 (1)境内银行贸易融资 4.6其他应 应付账户 (1)人民币延期收款 4.7特别提款权 (1)人民币延期付款 5、储备资产 (二)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和银行头寸平补安排 目前,跨境人民币资金的清算基本依靠现有的国内人民币支付体系,形成以港澳清算行渠道 和代理账户行渠道为主、其他结算渠道为辅的清算模式。一是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渠道。中国 银行()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作为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加入人民银行大额支 付系统,通过该系统与境内银行传递清算信息,并通过为其开立的人民币结算账户与境内银行清 算跨境人民币资金。二是境内代理账户行渠道。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银行可以与境外银行签 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为其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境内代理银行与境外参加行通过SWIFT 传递清算信息,并利用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清算跨境人民币资金。此外,境外机构还可以在境内 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直接通过境内银行行内清算系统和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完成 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清算。边境地区银行可以互开边贸结算账户划拨资金,个人还可使用现金或者 银行卡等其他支付工具进行跨境人民币资金的结算。 港澳清算行以及境内代理银行因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兑换、购售等业务形成的人民币多头 或空头头寸,可以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平补,购售额度实行每日双向轧差管理。 (三)银行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的安排 一是港澳人民币现钞调运安排。根据人民银行与中银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分别签订的清 算协议,港中银和澳中银在人民银行深圳、珠海中银支行办理人民币现钞存取,承担人民币现钞 在与深圳、澳门与珠海之间的运送,并负责与各参加行之间的人民币现钞收付。为保证港澳 地区的人民币现钞供应,2007年建立了第一个境外人民币发行基金代保管库——中银 代保管库。2010年7月,人民币现钞开始通过中银进行清算。二是陆地邻国人民币现 钞调运安排。人民银行与毗邻国家银行签订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 业银行可在海关备案后跨境调运两国本币现钞。三是非接壤国家现钞调运安排。2009年4月, 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在菲律宾开办人民币业务,中行马尼拉分行在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开立人 民币账户,通过的代保管库调运现钞。 (四)其他配套业务制度安排 一是双边本币互换。2011年,我国先后与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 国和巴基斯坦等6个国家的货币当局签署互换协议,与韩国央行、金管局续签互换协议并将 额度提升至3600亿和4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2年2月末,我国已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 当局签署总额达14362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二是双边本币结算协议。目前,我国已 与老挝、越南等7个国家和地区④签订边贸本币结算协议,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订了一般贸易 本币结算协定。三是人民币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挂牌。在云南、广西、、山东推出泰 铢、基普、越南盾、坚戈、韩元等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银行柜台的挂牌,推出人民币对泰铢银 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五)人民币跨境运用的监督管理 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监管形成以RCPMIS ̄信息报送制度为核心、以人民银行、商务、海关、 国税和外管联网共享为平台、以交易真实性审核为手段的宏观和微观并重的管理框架,有效防范 业务风险。具体监管制度的设计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本币优先原则,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 币,作为发钞国,国家具有全方面监测和防控风险的优势及多种手段。二是市场运作原则。扩大 人民币的跨境运用是一个市场主导、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尊重市场、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基 础上,着力培育、发掘市场需求。三是事后监管原则。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为基本目标,放松、淡化事前审批,强调事后监管,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人民币跨境运用的发展现状与取得成效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交易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 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办理流程简单,资金到帐时间快、周期短,交易的便利 性得到了优化。人民币跨境收支无需经过结售汇环节,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减 少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据部分办理业务的企业反映,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2个点 左右的综合成本。据人民银行总行披露的数据,2011年全国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倍,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1.56万亿元,约占同期货物贸易总 额的6.6%,较2010年上升4.4个百分点。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我国境内企业节约了近 416亿元人民币的成本。其中,广东的企业体会更为深刻,201 1年全省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 6513亿元,约占全国31.3%。 (二)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取得突破进展,人民币流出去与回流渠道不断顺畅 一是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全面开展。2011年,全国共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 201.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907.2亿元。其中,广东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占全 国32.5%,居各省(市、区)首位。二是境外人民币资金境内金融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境外 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截至2011年12月 末,共有5l家境外机构获准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除港澳清算行、境外央行、境外人民币业务 参加行等三类机构外,还扩展到国际开发机构、主权财富基金和中国人寿等中资金融机构的 公司。2011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访港后,批准了200亿元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 (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的额度,2012年,又新增500亿额度,有力拓宽了人民币资金回流 的渠道。 (三)人民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在海外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截至2011年末,与我国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往来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181个,业务范 围覆盖全球近80%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与、新加坡、、澳门、日本、德国、越南资 金收付量位居前列,人民币“走出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跨境人民币资金已基本在全 球范围内实现高效划拨。例如,截至2011年底,广东已清算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中,以港澳清算 行模式办理的占79.7%;以代理账户行模式办理的占13.7%;以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结算账户 4l 模式办理的占6.6%。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据SWIFT统计,2011年人民币 支付总规模排名全球第l7位左右。与此同时,货币互换协议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2011年至 2012年1月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进行了互换协议操作。 菲律宾、尼日利亚、瑞士、挪威、智利等国家已经或准备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四)配套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开拓了新的业务空间 人民币跨境运用的推进,推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与境外同业的互动合作,加快了金融产品和服 务创新步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在开展传统国际结算业务的同时,金 融机构还可以为境外参加行提供代理清算、人民币购售和账户融资服务,为境外机构提供非居民 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等服务。截至2011年末,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1188个人 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其中在广东备案的账户179个;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非居民人民币结算账户 4212个,其中在广东备案的账户1592个。2011年,广东办理人民币购售业务473笔,共计 144.3亿元;办理人民币跨境账户融资业务4.17亿元;办理人民币贸易融资金额1.15亿元;办 理人民币跨境拆借36亿元。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国内银行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有效拓 展了业务领域、提升了国际化经营水平。 (五)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雏形初步显现 目前,只要不涉及人民币资金回流,港澳地区在遵守当地金融监管规定前提下可自由开展人 民币业务。的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可为任何企业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为客户提供人民币投 资产品、向客户提供人民币贷款等;企业和个人拥有的人民币账户转账、提现不受;企 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所得资金可汇到内地也可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等等。2011年,市 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06亿元,并实现了境内首家非金融企业在港直接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 2011年末,与内地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占同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总额的64%; 人民币存款5885亿元,同比增长87%,占当地银行机构存款总额的10%左右,人民币在已 成为继港币和美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 这个过程中,广东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通过密切粤港、粤澳金融合作,有力支持 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和澳门人民币业务发展。截至2011年末,粤港、粤澳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 量9029亿元和329亿元,分别占广东结算总量的85.1%和3.1%。两地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强合 作,探索开展了多类创新业务。办理了第一笔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第一笔借 用人民币外债,第一笔人民币股权转让款,第一笔人民币境外放款;合和公路基建公司在港 发行首笔海外人民币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增资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建设;、澳门特区 还以人民币出资投人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 三、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暴露了美元单方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弱化了美元的霸 主地位;2009年欧债危机的蔓延使欧元的稳定性受到严峻考验;而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实 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导致日元在国际储备中不断减少。这几大国际主要货币近年来在国际货 币体系中地位的下降,给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和金融环境。近年来,国际 社会对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形成共识、对增强发展中国家金融话语权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但 42 人民币走出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短期看,“美元本位”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欧元、英镑、13 元在国际结算及国际交易中的地位仍将保持领先。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定价权的缺乏以及对国 际结算货币选择的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都将制约人民币走出去的速度和规模。 (二)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了市场,加大 了对外交流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大国际贸易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外向型经济发达,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 9135亿美元,约占全国25%,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约占全国19%。国家“十二五”规划 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各级地方也将此项工作作为事关产 业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 础。也要看到,尽管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转型、产 能过剩、内需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广东作为传统的外经贸大省,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的压力相对更大。加工贸易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争取到本币结算的利益,对推动跨境 人民币业务长远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三)金融和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是连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桥梁。2011年以 来,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明显加快。2011年6月,人民币启动了二次汇改,2012 年4月,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扩大至1%,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民币资 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在逐步推进。跨境金融投资渠道持续放宽,温州试点了个人对外投资,QFII 的额度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结汇管理也进一步简化和放松。这些基础金融机构的改 革,为扩大人民币的跨境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从目前业务推进的速度看,一方面管制 的放松增加了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市场改革与完善目前仍 滞后于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发展的需求。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广交会企业的抽样调查,八成境 外客商不接受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货币。在资本项目开放以 前,人民币作为融资工具、储备货币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手段的潜力也难 以充分发挥。 四、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前景展望和推进思路 (一)继续做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规模 跨境结算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开端和主要职能之一,结算规模对于进一步发展其他跨境人民 币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总量还比较小。从日元国际 化经验看,日元在日本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占比最高曾达40%,而日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也 才5%。2011年人民币的贸易结算量占中国进出口的比重仅6.6%,远低于日元当年的发展水 平。实践表明,只有贸易结算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才会衍生出更多的投融资需求,才能更好推动 资金跨境良性循环,才能出现更多的业务突破口。因此,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交易量和使用量、继 续做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思 路之一。要通过做实经常项目业务、有序推进资本项目交易人民币结算,不断发展人民币国际支 付手段职能、提升人民币国际结算货币中的地位,夯实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 43 (二)统筹协调基础金融设施建设和金融制度改革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不仅是金融业务的创新,也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制度改革。它涉及到方方 面面的、制度以及设施的建设。业务推进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项配套改革的同步发展。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清算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完善是其中两个重要内容。长远看,现行完全 依赖国内人民币支付系统的跨境人民币清算模式无法满足业务规模的发展需求,应借鉴美元清算 系统CHIPS发展经验,择机开发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二是一些具体配套的出台和 完善。顺畅进出口报关、退税各个环节,进一步简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审批,完善境外机构境内 人民币结算账户的管理,研究解决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的问题等等,便利具体业务办理。三是资 本项目可兑换的协调推进。从本质上讲,推动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与实现资本项目开放一定程度 具有类似效果,例如RQFII与QFII基本上是一样的。应在宏观稳定允许的程度内,协调推进资 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在允许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略为超前试验的基础上,两者应尽量保持同步 发展。 (三)坚持市场主导和商业可持续运作的推进模式 扩大人民币的跨境运用主要取决于它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发展思路上应坚持市场主导的原 则,探索商业化的可持续的有效运作模式。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的前提下,、银行、企业 等有关各方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发展业务。银行、企业作为直接 的市场参与者,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基于自身经营的考虑和成本收益的权衡。从企业来讲, 应克服使用外币计价结算的惯性,积极与境外客商争取人民币结算的价格条款。从银行来讲,主 要是加强开发配套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中、外资等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在跨境人民币 业务发展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和合适的定位,实现改善盈利结构、多元化收入来源。从来讲, 市场主导不是放任市场,而是要发掘、培育市场。需要做好宣传和解释,为企业提供贴 身服务;加强市场调研,完善配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在探索商业化运作的推进模 式上有更多作为。Et元国际化时实施了黑字环流计划,有专项基金向境外日本货物进口商提供日 元买方信贷。人民币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由牵头设立相关商业基金,以人民币资金专门用于 支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发展。 (四)加强与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密切结合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需与经济改革的方向相结合。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应发挥人民 币更大作用。研究表明,出口国出口商品差异化程度高的容易采用本币结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贸易多采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我国国内企业普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产业链下游,出口产品 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出口目的地多为欧美发达国家地区,议价、定价能力低,争取有利的计 价货币难度较大。因此,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要结合外经贸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提升企业议价定价能力。鼓励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签订合同并支付结算,研究激励机制和措施,在 涉外经贸的行政审批和统计公布中,探讨以人民币作为计值参考等等。 人民币“走出去”还应与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发展结合起来。截至2011年末,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600.7亿美元,涉及境外132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 发展有助于我国境外投资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有利于境外投资企业做大做强,相应 地,境外投资企业也是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美元、日元的国际化发展经验 看,都伴随着本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国际结算规 模,也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拓展海外市场,应结合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推动境内银行跨境项目贷 款业务进展,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经营,为企业和人民币走出去担当纽带桥梁。 (五)发挥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辐射作用和平台效应 人民币尚未实现可兑换,跨境资本流动还存在一定。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看,扩大人 民币跨境使用,客观上要求境外形成相对发达的离岸市场。而且,离岸业务的发展也为境外非居 民持有、运用、交易人民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目前,已经明确建设人民币离岸 中心的地位,要在支持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丰富人民币离岸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跨境流 通量、做大人民币离岸交易量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先行先试。推动符合条件的国内法人金融结构和企业在发行人民币 债券,推动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股票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限额投资境内人民币市 场试点等等。在人民币登陆港澳较为顺利的基础上,规划人民币从港澳走向东南亚等其他海外地 区的途径及推进策略;在注重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同时,考虑引导境内金融机构发展在岸 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并加强对新加坡、伦敦等其他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的跟踪监测,统筹境外人 民币市场协调发展。 ①Statistics Department INTERNA Ⅱ0NAL MONETARY FUND:BALANCEOFPAYMENTS AND INTERNATIONAL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第l13页。 ③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朝鲜 和哈萨克斯坦。 INVEsTMENT POslTloN MANUAL.Sixth Edition (BPM6),New York:Pre—publication Draft,December 2008,Appendix 9.Standard Components and Selected Other Items; ④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全面采集各类 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监测分析人民 币跨境流动情况,防范有关风险。 ②胡晓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实务》, 参考文献: [1]李东荣:《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问题与思路》,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9期。 [2]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北 京:《中国金融》,2008-q- ̄,10期。 [3]李靖: 《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 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4]李思敏:《顺应市场需求全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 作者简介: 李思敏,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高 级经济师。 广州510120 [责任编辑潘莉] 币结算试点工作》,北京:《金融电子化》,2010年第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