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11年第12期
在东南亚、中亚地区,人民币已成为仅次
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硬通货”。目前与我国
缅旬、老挝和泰国北方,边境贸易接壤的越南、
成交额中用人民币结算已达90%以上,人民币在老挝东北三省可完全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能够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人民币在越南已实现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与中国贸易和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有人民币流
对人通。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
民币基本不加以,据新加坡金融管理部门2008年统计,经常进出新加坡资本市场的人民币在500亿元以上⑩。
在与我国西部和东北部接壤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中亚国家、蒙古、俄罗斯和朝鲜,人民币已实现全流通。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人民币,而巴基斯坦从2003年起成为第五个将人民币用于出口结算的国家。在我国与朝鲜、蒙古等国家的边境贸易中90%用人民币结算,目前,蒙古
2005国家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人民币储蓄业务。
年,俄罗斯与中国签定《关于边境地区银行间
,边境地区内的中俄两国银行贸易结算协议》
可以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付款,2007年在远东地区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率已上
訛輯
升到30%輥。
在拉美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银行2009年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
訛輰
规模达700亿元人民币輥。阿根廷银行的将此协议比喻为阿根廷的“安全气囊”,认为人民币的保障有助于阿根廷巩固自身的金融地位,阿根廷与我国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意味着阿根廷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阿根廷的使用,降低中国与阿根廷贸易活动中面临的美元汇率波动风险,有效地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范围。
二、当前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障碍因素分析
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今年以来扩张迅速,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中结算总规模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不相称。
国出口企业实力不强、境外人民币资金缺乏金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管融投资避险工具、
与不健全,以及中国资本市场不开放、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滞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等等因素构成了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障碍,导致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进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1.中国出口企业实力不强,在选择结算货
以何种货币币时没有话语权。在对外贸易中,
进行结算,关系到交易双方的汇兑成本、汇率风险等利益问题,由贸易结算货币的变动所带来的财务成本是交易双方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贸易结算中货币选择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交易双方定价权的较量。
最后的贸易结算币种选择,必然是倾向于定价能力更强的交易参与者,而定价能力较弱的交易者将承担更多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从我国跨境进出口贸易方式来看,2010年,加
訛輱輥
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8.9%,为了减少财务成本与汇兑损失,境外企业倾向于
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障碍与对策分析●刘文娟
摘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始于2009
年,如今只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从个
但由于人民币跨境别城市的试点推广至全国。
贸易结算的微观基础不扎实、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以及境外人民币资金缺乏回流渠道等等因素,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如何运用制度安排化解人民币结算中遇到的难题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76-03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暑,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自治区的企业可以发
黑龙江、自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
治区、维吾尔自治区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此次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扩大至全国,是落实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家用”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展迅猛,已从港澳向全球扩展
回顾这两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2009年4月,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2009年7月6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其后紧接着出台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试点方案,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
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外地域由港澳、
区;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配套改策,允许境外银行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2011年1月
《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试点管理办法》,至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现了从个别城市的试点推广至全国。
伴随着的层层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最初的清淡后,急速升温,快速扩张。自第一次扩大试点范围至20个省市的出台仅仅5个月的时间,我国出口货物
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从365家增至6.7万家①,2010年二季度结算金额仅为486.5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元,但到2010年三季度,
总额达到1265亿元,比二季度上升160%②;2011年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万亿元;超进2010年全年业务总量的70%,而从试点之初至2011年4月末全国累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481亿元③。比较最早试点的20个省市人民币累计
北京、上海三地占比接近70%,结算量,广东、
其中广东占比34%,北京23%,上海12%,另
而比较境外国家有山东和江苏两地占比5%,
地区人民币累计结算量,占了68.5%,新
④
加坡占比6.7%。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基地,广东地区的结算业务量最为惊人,
广东全省累计发生跨境截至2011年3月底,
金额3330亿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7万笔,⑤
元,占全国总结算量的30%。汇丰银行2011年5月的一项针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的调查显示,在未来半年最受贸易企业青睐的五种结算货币将依次为美元、欧
人民币、英镑和日元。新兴市场对这一趋元、
势的形成起到主要作用,在东南亚地区,计划使用人民币的受访企业达16%,超过计划使
);中东地区的受访企用英镑的受访企业(3%
业中,13%表示未来半年内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高于计划使用英镑的企业
⑥);而在北美地区等成熟市场,人民币(10%
尚未进入前三名,但与英镑的使用比例相差不大。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全部贸易结算额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2.5%上升为5%~6%的水平,而2012年这一比例将有望达
⑦
到10%。渣打银行预计到201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将达到等值1万亿美元的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模,年复合增长率为67%;
算业务量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5%~20%⑧。
近年来,在非洲、东南亚、中亚和拉美地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迅速扩大。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非洲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南非标准银行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随着人民币国标化的稳步推进,到2015年,的中非贸易中至少有40%,即1000亿美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数字接近2010年全年的中非贸易总额,而同期至少有100亿美元⑨的中非投资也将以人民币结算。渣打银行是首家为中国试点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服务的国际银行之一,也是非洲地区最早提供人民币结算的银行,在渣打银行分布的14个非洲国家中,除了安哥拉以外,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13个国家都能使用人民币结算。
—76—
《经济师》2011年第12期
在进出口环节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因此,企业占比较高的加工贸易挤压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空间。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
(市)民银行对我国进出口额排名前18位的省
1121家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价权方面处于弱势,完全没
輲訛
,定价能力弱有定价权的企业数量约占10%輥
訛輳輥訛輴輥
的企业占47.4%,只剩下40%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而这部分企业中有相当的数量是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通常是其母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分别国全部进出口贸易、
訛輵輥
占53.8%、54.7%和52.9%,我国对外贸易是外商投资企业主导下的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除非是将资金用于中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动力并不强。
2.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中,国际大宗商品占比太高。从我国跨境进出口贸易结构看,出口以国内产能相对过剩、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为主,进口则以国内短缺的资源型产品为主。这种贸易结构,导致中国在选择结算货币时处
大宗商品在中国的进于被动地位。一直以来,輥輶訛
口贸易中占比为40%上下波动,随着国际市
铁矿石、粮食、黄金、稀有金属等商品场原油、
的价格上涨和进口数量增加,其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在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一般使用美元标价,并且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这意味着,在我国总体的进口贸易中约40%的部分将首先被确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只有其余部分才有可能使用人民币结算。
3.境外人民币资金缺乏金融投资避险工具和回流渠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境外企业会对持有的人民币产生保值增值需求,由于我国尚未全面开放资本账户,资金可运用途径相对较少,增加了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头寸的成本和风险。在境外人民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自我循环平衡远作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除了进口内地商品和服务以及存放银行之外,并无其他合法运用的渠道。由于我国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和以人民币为标的金融工具非常缺乏,一旦人民币出现大的波动,对冲工具的缺失会使企业无法对冲汇率风险。没有以人民币为标的金融投资产品,谁也不敢长期
境外人士持有人民币很难持有人民币。当前,
像持有美元、欧元那样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加上我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流回境内渠道不畅,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难以满足,这是导致境外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
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表现为进口贸易支付人民币多,而出口贸易收回人民币少。2011年一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出口结算202.3亿元,进口结算2853.7亿元,后者为前
輥輷訛
者的14.1倍;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195.9亿元,进口结算351.3亿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合计,经常项目出口结算398.2亿元,进口结算3205.0亿元,后者是前者的8訛輮輦
倍;实际收付总额2584.7亿元,其中实收
訛輯
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1∶5輦。2011年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
其中实收1037.8亿元,收付总额4090.3亿元,
訛輰
收付比1∶2.9輦。这样,2011实付3052.5亿元,
年上半年经常项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收1430.3亿元,实付5244.7亿元,实付高于实收
訛輱輦
的差额为3814.4亿元。比例数据表明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严重,导致人民币国际化预期收益不能全部实现。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减轻庞大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压力。但现在不但没有减少美元外汇储备,反而以较快速度增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境外热钱跨境套利操作造成。从国际货币市场看,目前人民币是一个稳定货币,汇率风险预期明确,人民币是处于升值通道的货币,大家更愿意手中持有人民币;同时,外国出口商发现,与中国内地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存在溢价。这些公司便接受中国进口商的人民币付款,然后以更具有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从而在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获取高额利润。
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管与尚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真实性不健全。目前,
审核难度加大,外汇局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真实性审核范围中对于以人民币结算的一般贸易没有提及。且由于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介于多个管理部门之间,具体哪个部门在哪个环节审核贸易的真实性都没有统一的规定。相应地,货物流与资金流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也难以保证,导致国际热钱可能借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渠道跨境流动、引发金融风险。这也影响境外企业对持有人民币的担心。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会形成境外人民币债权,当这种债权达到一定规模后,海外持有债权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银行在海外的信誉,宏观的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水平。当前,对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金融监管制度
海关仍不健全,尚未不完善,如事后监督、
报关,防范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资金相互混出口退税以及对跨境人民币流动资金监管淆、
不力等问题,也是构成阻碍跨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
三、运用制度安排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快速发展
1.准许外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对华直接投资,化解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付失衡。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根本制—贸易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要使跨约——
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量”做大,并能减轻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的程度,必须开放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准许外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对中国
商务部2011年8月22日发布直接投资。
《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对到中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浓厚兴趣,中国已成为吸引世界投资者的热土。商务部的《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提高了美欧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接受程
●经济研究
度,进而通过提高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来减少国内美元存量增长,缓解外汇储备管理
2011年1-5月,我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压力。
訛輲
同比上涨23.4%輦,外商直额达480.28亿美元,
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是我国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新领域,它在创造了人民币使用的机会和途径的同时,减缓了居高不下的外汇占款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把握货币总量投放的可控性。
2.大力推进特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一个
开放的金融市场允许资本相对自由流动,健全、
但中国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投资渠道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当前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关键。特区以其天然的地
先进的业务雄厚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制度缘、
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理想之地。目前包括现金流通、结算系统、信贷、证券及衍生产品在内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体系架构已经具备。特区的金融市场基础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十分重要,一旦特区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受益于特区与东盟各国和欧美各国经济往来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迅速加快,从而间接地实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由于是目前人民币存款最多的地区,港币与银行体系又于内地金融体系,而与内地经济联系越密切,人民币与港币之间自由兑换的要求就越强烈,事实上已在发挥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
3.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定价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强的一方通常能够迫使对方接受对自己有利的结算货币。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中国企业总体上实力不强、市场地位虚弱、没有选择结算货币的话语权。为此我们要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让境外人民币持
更高端的产品。由有者在中国能够买到更多、
于生产周期长,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承受的汇率风险更多,他们对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望更为强烈,而他们的市场业绩又将反过来决定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成败得失,中国先进制造业和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仍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
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主,产业层次偏低、
值低。中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应顺应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
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获得在国际贸通过高端、
易谈判桌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以先进制造业带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
4.扩大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大宗商品交易,减少从发达国家市场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鉴于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制造业基地和来料加工基地,这就需要消耗大
—77—
●经济研究
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而我国周边国家大多是自然资源丰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我国贸易结构有一定互补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经济率先崛起,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进一
根据2008年商业部统计数据,在我国步加强。
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超千亿的七大贸易国中,亚
亚洲国家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洲就有五个。訛輳輦
的53.3%。由于近年来我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交易量快速提高,在我国五大类进口产品中,大部分由东南亚国家提供,自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已经进口了大量东盟产品,主要是上游产品,持续的贸易逆差使中国内地成为东盟的债务国,在美元持续疲软,人民币则币值稳定,并具有一定升值空间的趋势下,人民币在亚洲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应该利用人民币的影响力扩大与东盟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大宗商品交易,减少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5.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疏导人民币境外流通渠道。在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设中,除了做好最为基础性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渠道的人民币回流外,还要充分发展包括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的人民币金融市场,使人民币成为境外资产的储备和投资工具。一是扩大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渠道。目前在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应该扩大发债主体,使发债主体多元化;增加发行地点,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在境外不同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引导人民币回流国内,同时还要
基础建设扩大发行品种,发行包括金融债券、
债、普通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在内的多种形
式金融产品。二是推进人民币QFII渠道。在我国尚不能完全放开资本管制的阶段,允许境外主体将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通过QFII渠道进入境内资本市场,可以扩大境外人民币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被接受程
三是启动国际板股票市场交易。首先要引度。
进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境外企业,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提高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接受意愿,制定鼓励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国际板股票市场,形成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良性循环机制。
6.要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最为迫切的一项工作就是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度和环境。由于税务及海关方面的具体操作办法未能及时出台,增加了国内进出口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手续的难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积极性,使试点初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缓慢。因此,海关和税务部门要尽快完善操作办法,健全相关制度。海关应加强全国联网协作,在保证贸易真实性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报关工作效率。税务部门应根据报关单和有关结算证件及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人民银行应会同其他部门,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规模;逐步提高境内代理银行对境外结算银行的
融资限额、境外结算银行在人民币购售限额、
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人民币的限额、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限额,鼓励境内结算银行扩大人民币贸易融资,包括对国内出口商的卖方信货和对国外进口商的买方信货,并给予性
《经济师》2011年第12期
优惠利率支持。
●●●●●●●●●●●●●●●●●●●●参考文献:
①⑤中国人民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明显,进口支付结算远超出口[N].经济参考报,2011.7.6
②③余彦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或至新加坡[N].晶报,2011.1.11
④⑥⑦⑧北京青年报记者.跨境贸易人民
2011.7.4结算迅速增长[N].北京青年报,
⑨輥訛韦冬泽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加速輰
发展[DB/OL.]http://finace.people.com.cn/GB15604049
⑩訛輯輥姚晓东,孙獗.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影响与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研究[J].经济社会比较,2011(3)
訛輱輥訛輵輥章文贡,黄诗欣.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上铺开了点上还要扎实[N].第一财经日报,2011.8.31
訛輲輥輥訛訛輳輴輥訛輶輥徐奇渊.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对人民币的启示[J].金融评论,2010(3)
訛輷輥輦訛訛輮輯輦訛輰輦訛輱輦梅育新.化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N.]中国证券报,2011.9.13
訛輲輦上海商报记者.外商可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N].上海商报,2011.6.23
訛輳輦周兆函.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J].铜陵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刘文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西方经济学广西南宁530022)(责编:若佳)
(上接第75页)
ECM模型可得出房地产价格对个人住房贷款所占贷款总额比重影响的短期弹性,可看出在短期弹性系数小于长期,说明在长期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7.格兰杰因果检验。从上面的长期因果性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从房地产价格到个人住房贷款比重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则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成为房地产价
因此可以判断,在长期均衡水平上,房地产价格和个人住房贷格的原因。
款比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五、结论综述
1.结论概述。由所得数据可知,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时候,房地产价格每上涨1%,个人住房贷款所占贷款总额的百分比也相应增加0.96%(百分比的百分比)。可见房价与银行信贷风险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房地产投资风险与银行资产安全的关联性密切。关系。可知,
个人住房贷款所占贷款总额比重还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成正相关关系,和贷款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房地产价格、经济增长和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
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风险之间在长期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通过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和银行的房产信贷供给而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总量,而房地产信贷会在长期内影响房地产的价格。房地产价格波动在短期内对银行贷款发放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主要是在长期内对银行房产贷款产生影响。可能由于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已经趋于理性,房地产价格周期受房地产投资周期的影响,与其变化具有一致性,依存关系明显。房地产价格变化对于银行信贷的变化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
2.建议。目前,房地产信贷膨胀引起的需求拉动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地产信贷所占比例太大,导致房价升高,进一步导致银行资产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就此问题,除去实行可变利率抵押贷款方式,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些惯用手法以
房地产融资渠道、住房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建议。外,从银行信贷规划、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来源,需要做好规划,使得银行贷款的比重维持在一个适时适当的程度内。银行信贷规划需要有节制地房地产贷款的额度,并根据房价的变化及时做出房地产信贷额比重的调整。在两者之间,需要货币当局构建一个桥梁,通过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来提示房地产企业,投资房地产的个人以及银行注意二者的关联。
抑制银行贷款大量进入房地产业的现象,则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分散风险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不能任由银行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例持续飙升。遏制贷款资金的大量涌入。
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问题,除了常规的房价以外,在住房保障体系上有所完善才能对房价的飙涨从根本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注释:
①廖湘岳,戴红菊.商业银行贷款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11):91~96.
张珈.银行信贷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②刘荣茂,
例[J].经济与金融,2008(5):30-33.
③张敏,张洪.我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J].集体2009(7):102~103.经济,
④崔光灿.房地产信贷、价格及市场供求关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8(12):42~47.
⑤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7(2):40~45.
⑥薛磊.房地产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社会科学版),2006(4):33~37.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北京100044)
(责编:廉靖)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