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排水、照明、用电及管线、出碴运输、通风防尘布置
7.9.1排水
西山隧道采用人字坡,因采用单口掘进,进口段上坡段采用自然坡排水,进入变坡里程后采用抽排。洞口生产场地和生活场地设立相连的排水沟,集中排入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至指定地点。
7.9.2照明
隧道内成洞部分照明采用220V,60~100瓦普通白炽灯泡,灯距6~10米。工作面的大面积照明采用36V以下电压照明灯,分左右两侧投射,使光照均匀,工作面上需经常移动的灯具,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由低压变压器变成24-36伏供局部照明。有水地段照明采用防水灯头和灯罩。
为节约能源也可采用其它新光源照明,如荧光灯、卤钨灯或高压钠灯等。 7.9.3用电
隧道动力线和照明线在隧道的一侧布置。所有线路设计合理并具有合适绝缘,牢固地固定在隧道壁上,并且不受隧道爆破影响而损坏。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有专人进行检查、维修、调整,保证所有的动力线都保持在最佳的绝缘和安全状态,36V以上的供电设备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有接地保护。
洞内电气设备的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电器(气)设备外露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遮拦或防护罩;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位设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7.9.4管线布置
洞内三管两线悬挂在隧道两侧边墙上,通风管采用直径为φ1000mm拉链式软风管,施工高压风管采用直径为φ150mm钢管,施工高压水管采用φ80mm钢管。
隧道三管二线布置如下图。
隧道内三管二线布置示意图 7.9.5出碴运输
隧道出碴采用人力配合机械清装运,出碴时采取相应的洒水降尘措施。 7.9.6施工通风
博奥路西山隧道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机采用轴流通风机,在隧道口配置一套2×55KW射流风机,通风管采用Φ1000软式拉链帆布风管,每节20m长。
通风机<20m≥15m
隧道施工通风示意图
7.9.7隧道防尘
(1)通风防尘,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隧道的掘进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的条件来确定,一般隧道长度不能超过150米,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强行将洞内的粉尘压出。合理调整隧道供风风速,根据以往经验,当风速达到1.5~3.0m/s时,作业面粉尘浓度可降到最小,一般认为是最佳风速;风速再大,则将使沉降的粉尘产生二次飞扬。
(2)钻爆作业必须使用湿式凿岩机,控制粉尘飞扬,使其含粉浓度降低到6—10毫克/立方米。初期支护时必须采用湿喷法,控制好粉尘飞扬,粉尘及浓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3)喷射混凝土优先选用粉尘较小的湿喷工艺。
(4)密闭尘源,使粉尘与操作人员隔离,将产生粉尘设备与地点密闭起来,尽量缩小扬尘面积,减少或隔绝粉尘与空气接触,防止机械设备震动影响使粉尘扩散。
(5)喷雾、洒水,一是喷雾,它利用喷雾设备将水用高压风喷射出来,使爆破后产生的粉尘和水珠凝结在一起,随水珠降落下来,从而得到降尘效果。二是洒水,爆破后碴堆中,岩石及附近支撑上存有粉尘,喷雾只能湿润,喷洒在碴堆及工作面周围,将粉尘湿润,而不致因装碴和扒碴或通风使其四处飞扬。
(6)搞好个人防护,在洞内作业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7)洞内外施工便道要经常洒水湿润,保证路面不起浮尘。装运土方、渣土等易飞扬的材料时,装载前一般应洒水降尘,防止飞尘。
(8)渣土运输车辆应当使用专用车辆,渣土装载的最高面必须低于车厢板上边缘10cm,不得岩土撒漏。没有清洗洁净的渣土运输车辆不准出场。
(9)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尾气排放应符合向标准,禁止使用在运行过程中“冒黑烟”的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