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主题:童话故事。
统领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字词识写。
1.1认识39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3个词语。1.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1.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1.4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2.深入学习课文内容,阅读理解文本。
2.1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2.2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2.3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2.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3.书面表达,练习编写童话故事,学习修改方法3.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3.2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能给习作加题目。
4.阅读童话故事,快乐读书吧
4.1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
了解故事内容。
4.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4.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内容教学要点
◎认识39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3
字词识写
个词语。
◎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语言积累◎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
◎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
阅读理解
出相应的语气。
◎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书面表达
◎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能给习作加题目。
◎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3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快乐读书吧◎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核心任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
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想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
任务一:阅读文本。通过4篇童话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利用“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任务二: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试着”一词,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一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过高要求。
任务三:“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的篇目,要注意其价值取向。建议先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关于”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解读。
第二,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此外,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也要与一篇篇生动的童话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可将”交流平台”的教学提前,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基本特点,为习作编写童话做好铺垫;习作有”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的要求,语文园地安排有修改符号的学习,可将两者的教学进行整合。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10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之“字词识写”与“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第二、三、四、五、六、七课时完成目标二“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之“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第八、九课时完成目标三“习作训练”之“编写童话故事”’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第十课时完成目标四“快乐读书吧”。
第一课【内容段落】时段落一,“整体感知”之“积累字词”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侧重目标】目标1、目标2.1。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1、2.1。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任务1:积累字词。认真读本单元的课文,读不准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完成以下作业:
本单元中,我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有写的字有有
,我会提醒大家注意
。任务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完成如下表格。
课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我打算带大家读一读;最想带着大家写一;我最不能理解的词语
题人物故事经过发现共同特点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梳理,我发现二、交互学习段落一【小组合学1】围绕先学任务1,通过小组研讨、展示评析,学生能完成:1.读准字音:“明晃晃,喷香、烛光、旅行、缩成一团”等词语。
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答、应、骨处”。2.正确书写:火柴
围裙
火焰
旅行
救命
流泪
暖和
赶紧
来得及
3.正确理解:一骨碌明晃晃哆哆嗦嗦服务细嚼慢咽争先恐后诱人
“整体感知”之“积累字词”〖当堂练习〗挣喷骨zhèng(挣钱)zhēng(挣扎)pèn(喷香)pēn(喷出)gǔ(骨头)gū(花骨朵儿)
几答稍jī(几乎)jǐ(几个)dā(答应)dá(回答)shào(稍息)shāo(稍微)
晃应处huǎng(晃眼)huàng(晃动)yìng(应答)yīng(应该)chǔ(处罚)chù(到处)
段落一【小组合学2】“整体感知”之“梳理文本内容”围绕先学任务2,通过小组研讨、展示评析,学生能梳理并发现:
1.从“人物”(主人公)和“故事经过”(注意起因、经过和结果)两个角度对梳理的内容进行讨论。2.观察②的表格,归纳发现。课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题人物故事经过发现共同特点卖火柴的小女孩①本组课文,每个故事都充满丰富的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异的幻象;《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②四篇课文有个特点:动物和人一样,有思想、会说话,有的想象不一定是真的,这是我们这个单元要学的童话故事。【深化研讨】研讨问题:本单元都是“童话故事”,编排了四篇文本,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出示单元提示,通过思考、全班研讨,学生能明晰本单元的学习任务:12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积极主动阅读童话故事,感受阅读的快乐。改习作。3三、后续学习1.抄写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作业。
第【内容段落】二、三课时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段落二,体会童话故事中的想象——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
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侧重目标】目标2.1,2.2,2.4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2.1,2.2,2.4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任务1:读句子,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了。.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任务2:整体感知后,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初步的理解填一填。
一双(一双(一张(
)的小手)的小脚一个()的小脸)的小女孩
二、交互学习段落二体会“阅读理解文本”:
——“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小组合学1】围绕先学任务1,读一读句子,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小组合学2】一双(一双(一张(
)的小手)的小脚一个()的小脸)的小女孩”的填写,鼓励多种)的小女孩
填写时,可简单说明填写的依据。对“一个(填法,如:可怜、悲惨、孤单、美丽、穷苦、善良。
【深化研讨】(可怜
)的女孩:学生关注词语,感受“可怜”。
片段一: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片段二: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片段三: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片段四: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小组合学3】围绕先学任务2,通过小组研讨、展示评析,学生学习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愿望。
质疑: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了,可是为什么嘴角带着微笑呢?预设:小女孩死前曾经看到过许多美丽的幻象。
让我们走进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想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深化研讨】学生概括提炼出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然后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通过朗读感受幻象的神奇,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渴望。让学生掌握学法后,自主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后续学习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作业。2.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第【内容段落】四课时默读《那一定会很好》,段落二,体会童话故事中的想象——能说出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侧重目标】目标1.1,2.2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1.1,2.1,2.2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任务一:反馈预习单:读课文词语
二、交互学习段落二“整体感知”之“梳理文本内容”体会“童话故事中的想象”: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小组合学1】1.默读思考,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大致体会其人生态度。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展开思考,边默读边圈出表示主人公变化阶段的关键词语”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了解它从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大致脉络;反馈后用箭头把这5个词语串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说一说主人公的生命经历了哪些阶段。
段落二“阅读理解文本”之“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小组合学2】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大致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引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关注主人公在每一段历程中的愿望,以及如何实现了愿望。可借助学习单自己学习,并按学习单练习复述故事。比如,种子想站起来,于是努力生长;树想跑动,后来被做成手推车;手推车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椅子;椅子想休息,后来
被做成了木地板。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及生活经验,想象主人公在每一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尤其要想象它4次内心独白中反复说出”那一定会很好”时的心情,再模仿它的口吻说一说,从而大致体会它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它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深化研讨】引导学生借助此前制作的主人公生命历程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提示学生,此时的讲述要比前面的讲述更为细致,要描述一下主人公在每段历程中的愿望及愿望实现的情况,还可以加人自己体会到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讲故事的语气要符合课文平静、温馨的基调。
三、后续学习种子最后又变成一棵树后会有什么样的心愿?指名说一说。
第五、六课【内容段落】时细读《在牛肚子里旅行》,段落二,体会童话故事中的想象——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侧重目标】目标1.1,2.1,2.4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2.3,2.4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任务一:认读课文词语
旅行流泪
咱们
偷偷
答应
牙齿
吞咽细嚼慢咽
胃部
悲哀
笑眯眯一骨碌嚼东西蹭来蹭去
注重识记“齿、嚼、吞、胃、咽”这5个生字。可以整组识记。它们都和吃东西有关,”嚼”是用“牙齿”咬的,”吞”和”咽”是把东西吃下去,吞到肚子里其实就是到”胃”里。
任务二:学习本课多音字:答,应,骨,几
在”回答、应答、答案”等词语中读da(二声);”应”在”应该、应当、应有尽有”
等词语中读ying,在”回应、应变、应对”等词语中读Ying;”骨”在”骨头、骨折、骨架”等词语中读gu(三声),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gü(一声);”几”在”几乎”等词语中读,在”几个人、几本书”等词语中读ji(三声)。
二、交互学习段落二“整体感知”之“梳理文本内容”【小组合学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课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旅行”一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旅行”与自己的理解是否一样。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至六自然段写了青头和红头玩耍的情形,第七至十八自然段讲述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十九、二十自然段写了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合学2】围绕学生不懂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以及它是怎样在青头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
(1)了解牛反刍的知识,画”旅行路线图”。
段落二“阅读理解文本”之“体会心情”【小组合学3】(2)体会人物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文中红头和青头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①读出红头心情的变化。
红头说的话表现了它从紧张、害怕、绝望到感激的心情变化过程。这些句子大多通过提示语表明了人物的心情,要注意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有的句子,要注意标点的提示作用,比如,”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省略号表示话语的停顿,要读得断断续续,读出红头绝望的心情。
②读出青头心情的变化。
青头的话表现了它从着急、惊讶到镇定、沉着的心情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
关键词,体会青头的心情变化。
在初步体会青头和红头心情变化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深化研讨】(3)找出相关词句,体会青头和红头的友情。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从青头和红头紧紧相拥的动作,感受它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然后,可借助课后第二题,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现了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
三、后续学习1.引导学生先借助路线图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试着讲述故事。2.完成相应练习。
第七课【内容段落】时默读《一块奶酪》,段落二,体会童话故事中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侧重目标】目标1.1,2.2,2.4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1.1,2.2,2.4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1.认读词语:宣布
稍息
读准多音字:处禁
诱人犹豫稍
舔一下跺脚
犯罪聚集
禁令毅力
处罚
“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u(三声),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chu(四声)。”稍”在”稍微”等词语中读shao(一声),在”稍息”等词语中读shao(四声),禁;禁止读第四声,不禁读第一声。二、交互学习段落二“阅读文本”之“对人物作出简单评价”【小组合学1】学生默读课文,紧扣课题”一块奶酪”,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合学2】1.默读课文,梳理故事大意。
根据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的问题默读课文。默读之后,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大意:课文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运粮食的事;再让学生思考: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根据交流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梳理蚂蚁队长的主要的行为,如宣布禁令、发现了一块奶酪、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接下来,引导学生借助图表,说说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奶酪渣刚掉下时,他想吃但内心七上八下;大家牵挂奶酪渣不走开时,他很恼火;支开小蚂蚁后,他犹豫不决;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时,他内心很坚定。最后,让学生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在前面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加人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化研讨】自主感悟,交流对蚂蚁队长的看法。
根据学习提示,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简单地评价蚂蚁队长,要求说明理由。
可在了解课文大意后,先让学生简要地说说自己是不是喜欢蚂蚁队长,无论是说喜欢还是不喜欢,教师都要予以尊重。然后,让持各种观点的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词句,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以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比如,表示喜欢蚂蚁队长的学生,可以通过蚂蚁队长发布指令的词句,体会到他纪律严明、一视同仁;从他想吃奶酪又犹豫不决的词句,看出他对奶酪的渴望,但又有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威严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普通蚂蚁的心;从蚂蚁队长让小蚂蚁吃奶酪渣的词句,看出他对弱小同伴的关心。又如,表示不喜欢蚂蚁队长的学生,可以从他发布指令的词句,感觉到他过于威严,不够亲切。总之,在交流看法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三、后续学习1.复述故事2.完成相应练习
第八、九、十课【内容段落】时段落三——书面表达,练习编写童话故事,学习修改方法
【侧重目标】目标3.1,3.2
【评价任务】完成“小组合学1”“小组合学2”,评估目标2.1,2.2
【学习过程】一、先行学习重温童话故事,激发习作兴趣,童话故事的特点
二、交互学习段落三——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小组合学1】依托教材提供的词语,打开习作思路
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第一个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第二、三个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小组合学2】细化指导,把故事写清楚具体可以分3步展开。
1.首先,可让学生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想写的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间?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地点?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把故事写得更有趣一点儿。用问题提示法,引导学生继续编童话: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3.至于给习作加题目,要求不宜高,只要学生的题目与习作内容有关联,不跑题即可,但要提醒学生题目居中书写。
【深化研讨】尝试修改习作,分享习作成果1.让学生尝试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进行习作修改。
2.教师可以出示一篇学生习作,先让学生读读这篇习作,说说有哪些地方不通顺,教师相机运用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示范修改。
3.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尝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三、后续学习习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习作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