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案
课题《狼》 课型:讲授
学习目标:
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学习重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学法指津:
解释文言字词时,可用“前后加字组词”的方法,阅读时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反复朗读,揣摩语言,在细细的品味中认识狼的本性和屠户的机智勇敢。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缀( ) 窘( ) 苫( ) 蔽( )弛( ) 眈( ) 瞑( ) 隧( )尻( ) 黠( ) 2、参照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顾野有麦场( ) 目似暝 ( ) 意暇甚 ( )狼亦黠矣(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眈眈相向( )一狼洞其中( ) .....
屠乃奔倚其下( )屠暴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自后断其股( )一狼径去( ) 盖以诱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 4.本文有一个通假字,请按规范写出来。
5.文学常识填空。
《狼》选自 ,这部书是 写的, 作者字 ,一字 ,别号 。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代著名的 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是指 。 6.疏通文意.
7..写出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预习反馈,展示预习交流成果。 (三)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2.默读课文思考:
①文章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②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③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3.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四)能力提升
1.用“/”为下面句子画出正确的朗读停顿。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古汉语有一词多义现象,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止有剩骨 ( ) .久之( ) 止增笑耳( ) ..之
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恐前后受其敌( ) ..其 故 奔倚其下( ) .
问其故( ) 一狼洞其中( ) ..
(3)请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恐前后受其敌( ) .一狼洞其中( ) .
又数刀毙之(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一狼得骨止( ) .其一犬坐于前(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
(五)拓展延伸:
狼(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①)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②),则死狼也。仰首(③),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
1、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①、②、③三处,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2、解释下烈加点词语及句子。 ①有屠人,货肉归。 .②既走,又从之。 .
③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④直十余金,屠小裕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作者认为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狼(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盈寸,遂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涨如牛,股直不能曲,口张不能合。遂缚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一亦可用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② 顾无计可以死之。 .③ 以吹豕之法吹之。 .④ 股直不能曲。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无计可以死之。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3、本文是《狼三则》的第三则,与课文《狼》相比,两文的相同点是哪些?不同点有哪些?
4、本文给人告诫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