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2阍 竹子研究汇刊 v01 2】.NO.2 Apri].2 0 0 2 z 0 0 2年4月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邱尔发 。 黄宝龙 洪 伟 郑郁善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南平,353001;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谭与环境学院.南京,21 0037 摘 要 从良种繁育、结构控制、环境控制3个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1 5年来对笋用丰产林研究的 状况,探讨了笋用林培育的研究方向.为笋用林的丰产、优质、高效培育研究提供依据。 美键词 笋用林;培育;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健康,饮食结构向绿色食品的素食 结构转向。竹笋作为天然的保健食品,它含有糖、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矿质营养元素、维生索 A、B、c及20种氨基酸,能够促进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减少中毒症和肠癌的发生, 因此竹笋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山珍”。而作为笋用竹林的丰产培育也因为其显著的 经济效益而倍受重视。目前,竹笋作为商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如中国每年生产竹笋 100万t左右,日本年产竹笋l 2~15万t。按人口消耗竹笋量看,逐年提高.1 955~1 960年:1.2 kg/人;l971~l 980年;2.47kg/人;l 98l~l 991上升为3.08kg/人.可见竹笋的消费在逐年增 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竹林是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时竹子又是一个有别于林木的特殊群体。其繁殖或造林主 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有“独木成林”之说,并且竹子生长速度快,经营周期短,个体一旦长 成,其直径和竹高将几乎不增加。正是由于竹子的特殊性,竹林的培育也有别于一般林木培育。 然而作为笋用丰产竹林,由于其经营以竹笋为主要经济产品,目的是获得最大产量的优质竹 笋。在经营过程中,每年由于大量的竹笋被移出利用,消耗的养分远远大于材用竹林,所以,笋 用丰产林的经营叉与一般竹林的经营有所不同,探讨其研究现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 义。本文旨在探讨近十几年来国内外丰产笋用竹林经营现状,为今后的优质、丰产和高效培育 提供理论依据。 1 国内研究现状 1.1优良笋用竹种选育及繁殖的研究 竹子主要进行无性繁殖,没有常年开花,竹子的有性杂交育种较为困难,报导相对较少。目 前主要是在前70~80年代,张光楚等对毛竹、青皮竹、撑篱竹、车筒竹、吊丝竹和麻竹等竹种的 开花特性及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并进行人工授粉,培育种子。根据杂种后代所表现的竹 笋可食性及材用指标,筛选出4个优良品种,即撑篙×麻竹(青皮)1号、撑篙×麻竹2 号、青 收稿日期 2001 07 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邱尔发等 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1l 皮×麻竹4号和吊丝×麻竹5号等品种,开创了竹类杂交育种的先锋。 在良种的引种选择上,我国各地主要进行大量优良笋用竹种的引种和筛选,选出近20个 优良笋用竹种。并率先开展毛竹种源试验。从全国各地收集种源,以无性繁殖方式建立试验林・ 对不同种源竹笋营养成分进行测定,评价和筛选优良笋用毛竹种源。 在良种繁殖上研究,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90年代以前,我国普遍采用母竹移栽、竹鞭繁 殖、枝条扦插和埋秆等无性繁殖方法,只有到9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在我国逐 渐重视,开始对竹子进行离体培养,以种子、种胚茎段、顶叶等组织或器官作为培养材料,成功 地进行培养,并分析离体培养的难易程度。 1.2笋用丰产林结构控制 竹林的结构是竹材丰产的重要因子,它包括水平、垂直和年龄结构3个要素 但是,在丰产 笋用林中,一般进行集约化纯林经营,所以水平和垂直结构主要体现在密度控制 1.2,1笋用林密度 密度的控制分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由于竹子种类较多,形态变化较大,依竹子在地上分 布的状态分散生竹、混生竹和丛生竹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竹子,地下茎生长方式不同,其密度 也必然不同。依据竹子的特性、经营集约程度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认为丛生竹种由于地下茎节 间短缩,不能在土中作长距离蔓延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及加快成林速度.栽植密度要比散 生竹大。一般地,散、混生竹母竹移栽林密度在370~1 350株/hm ,丛生竹为5∞~900株/ hm ,具体确定,依据各竹种的大小及特性而定。 1.2.2年龄结构 笋用林竹的留养主要是为以后竹林的发笋提供母竹及养分,所以,应保留发笋能力强的壮 龄竹,其竹林群体年龄结构比材用林小。另外,笋用林年龄结构的控制因竹种而异,但概括地 说,丛生竹的母竹年龄要小于散、混生竹年龄。丛生竹留竹年龄为1~3年,一般其比例为2:2 :1;散、混生竹的年龄结构研究认为,毛竹留I~】、『度竹,比例为3:3:3:l或1:1:1:1, 或者留I~Ⅲ度,比例为3.5:3.5:3。早竹、雷竹等小经竹留1~5年生,比例为25 :25 :25 :20 :5 。 1.3生境控制研究 生境包括竹林生长的理化环境和生物环境,其控制途径主要通过适地适竹、探翻垦复及施 肥等措施实现。 1.3,1适地适竹 丰产笋用林孕育竹笋消耗的养分量大,其所要求的立地条件较严格,造林时普遍选择土壤 疏松、深厚和微酸性的低山缓坡或山谷平地的林地较适宜。但是。不同竹种间对立地条件的要 求有所不同,如高节竹、角竹、红哺鸡竹等竹种耐旱、耐瘠薄的性能较早竹、雷竹、乌哺鸡、黄甜 竹等多个种好,所以,在笋用林培育时.可实行多竹种搭配。实现适地适竹经营。 1.3.2垦复、障杂草 垦复一方面清除杂灌草,减少无益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散、混生竹林地下系统影响大,可 以促进竹鞭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物理状况.从而显著地促进胸径增粗和竹壁增厚。对不同垦 复措施研究认为.毛竹林垦复深度以20cm为好,但在山脚缓坡等土层深厚.生长较好的竹林, 以25cm深度为好.时间以7月最佳.8月次之,9月最差{周文伟对毛竹鞭研究认为}垦复深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 竹子研究汇刊 21卷 45cm时,林地鞭段数最多.而垦复深度为1 5cm时,影响竹鞭分布的深度,易产生浮鞭,不同深 度垦复对鞭径粗度影响不大,能使竹鞭节间长度和单条鞭长度明显增加.减少跳鞭。当前,垦 复、清除杂灌等措施,在散、混生竹林中已广泛采用.特别是在低产林改造中,取得显著的效益。 1.3.3疆盖技术研究 笋用林的覆盖技术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丰产措施已在雷竹、早竹等竹种上进行了试 验研究.覆盖地明显增加地温.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改变竹子内循环.从而促进笋芽的萌 动,提前出笋始期,并且能延长笋期.增加笋的产量。在覆盖材料上.胡超宗等以竹叶、谷糠、竹 叶加谷糠、竹刨花、稻草、麦秆等对早竹研究认为.各种材料都能提早发笋和延长笋期.但以竹 叶与谷糠增温效果较好。 然而.覆盖由于提高地温.提早竹林发笋,改变竹子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分布.打破竹子本来 的生长节律,从而出现了负面效应,导致林地衰退,笋产量下降,并产生开花现象。试验结果表 明,覆盖时间越长,开花越严重,覆盖3年或3年以上竹林.11 的立竹出现开花。 1.3.4施肥技术研究 养分供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浓度与林木生长量、产量有密切的关 系,要使植物达到高产,树体营养元素浓度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与适当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调, 林木将会失去生理平衡 植物生长量是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强度和它们之间的平衡这两个变数 的函数。 竹林的施肥是竹林丰产培育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在生产实践的应用早于一般林木的培 育;50年代,人们已开始凭借经验施肥,只是很少作系统的研究。近十几年来,竹子资源丰富的 国家十分重视生林施肥。80年代以来,对竹林施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 索,为生产实践提供施肥技术及依据。 (1)竹林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与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及吸收速度相关密切。就一般林木而言, 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基肥和追肥,其中.追肥又分撒施、条施、沟施、灌溉施肥和根外追肥等方法, 但对竹林,由于其鞭根系统及竹腔为空心的特殊性.出现了伐桩施肥、注射施肥等的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看.竹林施肥各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对竹林发笋.成竹率及直径生长等方面 都有促进作用.但具体哪种方法较好,不同的研究有不同意见。郑郁善等采用注射法施肥取得 明显效果;裘福庚等用示踪原子法比较施肥方法认为.毛竹伐桩施肥吸收率是根际施肥的10 ~22倍;陈植誉对毛竹进行伐桩内腔施肥认为.该法能有效防止肥料挥发,有利于竹鞭吸收和 多萌芽、出大芽,且施肥1次.肥效持续4年{郭志伟也认为伐桩施肥省力高效。但是,夏小英等 通过陡坡免耕施肥认为,开水平沟、竹根和竹眉沟施3种方法无显著差异}对根外施氮肥研究 表明.施肥后当天,叶片全氮含量明显提高,说明竹叶吸收肥料速度快。 从以上研究可知,伐桩施肥较多学者认为是有效的,但无论何种方法,施肥对竹林出笋长 竹普遍有效。 (2)施肥种类、配比及作用。凡是施在土壤中或植物体上,能够供给植物养分和改善土壤性 质的物质,都叫肥料。按肥料的性质将肥料分为无机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其中,无机肥一 般又分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等等。 在施肥种类研究上,不同种类肥料新造竹林新竹产量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施肥总量 对产量影响最大。在成材竹林中,陈存及等认为施用双氰胺渣对毛竹笋、竹生长有咀显促进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邱尔发等 笋用竹林培育研究现状 13 用。在施用方式上,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增产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效果好・ 而单施尿素,比单施复合肥在出笋数量、成竹数和成竹率上均高于施复合肥。孙培金认为,最佳 配合施肥以氯化铵、钙镁磷肥、氯化钾、厩肥、鸡粪配合使用较理想;安黔宁等认为,无机肥对竹 林发笋长竹的影响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顾小平等认为,施肥对竹林增产作用,N>K> P。在微肥研究上,楼一平等研究认为,毛竹林施用硝酶稀土比铜、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效果 显著,较大浓度微量元素肥料对发笋和成竹产生不利影响,微生物肥的施用目前正在广泛的研 究。据研究,施用EM能使贫瘠的土壤将变得疏松、肥沃,并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但是,在各元素肥为配比上.研究结果大相径庭,有人认为,N:P K:Si的比例为10:5 :6:6为好}徐昌棠认为,N P:K应为4:3:1最佳;汪奎宏等认为,N:P:K为5:2:3 增产效果最好;黄当龄认为,N:P:K以2:1:1对毛竹发笋数量组最好;戴启惠对粉单竹纸 浆林研究认为,N:P:K以5:1:1为好。这可能与各试验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关。 在各肥料作用上普遍认为,竹林施肥以氮肥最有效,而磷、钾肥效与土壤的氮素含量有关 当氮素含量较低时,施更有效;较高时,施磷肥效果较好,并且增施氮肥,可提前竹笋出土,笋期 较长,而增施磷肥,则发笋推迟。但顾小平等人研究认为,氮钾之间有一定交互作用,而氮磷和 磷钾交互作用不明显。 从以上研究可看出,因为各元素之间存在一定交互作用.施肥应氮肥为主.根据林地土壤 配合其它肥料进行混合施肥效果较好。 (3)施肥时间与次数、施肥法。施肥时间、次数、施肥量与竹林培育目标,肥效等因素有关。 但是由于当前竹林经营水平及财力、物力等关系,生产实践中经常忽视这一技术环节,从而使 竹林施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竹林施肥的时问,次数及施肥量是根据与竹种生物学特性及培育目标而确定。目前集约经 营水平也较高,栽培面积最大的为毛竹,在9~12月孕笋形成冬笋.3月底至5月初出笋即春 笋 一般经营的竹林.1年施肥2次,在孕笋年9~10月或竹笋春季出土前1个月施肥,每hm 施氮60kg、磷20kg、钾30kg;笋用林除每年开沟施人厩肥6~8t/hm 或菜饼1~2t/hm 外,还 应每年9~10月或2~3月施复合肥,其中,氮50kg/hm ,磷30kg/hm .钾10kg/hm ;笋材两 用材每年至少施氮50kg/hm 、磷60kg/hm 、钾30kg/hm 。何元荪等认为,毛竹春笋高产早出 的施肥应1年4次,第1次在6月初施引鞭肥,每hm。施用猪粪9O。00kg、尿素600kg、过磷酸 钙l 500kg、氯化钾450kg、有机硅450kg以及石灰1 500kg;第2次在9月施催芽肥,每hm。施 用人尿l5 000kg以及尿素600kg;第3次施肥在l1月施孕笋肥,每hm 施尿素600kg、过磷酸 钙450kg、氯化钾450kg、硅肥300kg以及石灰450kg;第4次在l 2月施增温肥,每hm。施猪泥 90 000kg,过磷酸钙300kg。沈雪荣认为,早竹的施肥应1年施肥4次,每hm 施尿素l 5。0~ 1 800kg、氯化钾375~450kg以及钙镁磷3∞~375kg (4)施肥研究设计方法。过去,施肥研究主要凭借当前生产实践的经验,随意确定施肥的种 类、方法及数量.没有科学的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科学的施肥研究设计方 法逐渐受到重视。目前采用较多的为,效应函数法,即根据试验结果与不同肥料的施肥量建立 了函数关系,从而推算出各种肥料的最佳施肥量及肥产配方。其次.营养诊断法在竹林施肥中 研究也逐渐开展。洪顺山比较了临界值法诊断和DRIS诊断法在毛竹营养诊断的优缺点认为, DRIS诊断法更清楚地表达养分的需求顺序,较少受地理区域和立竹结构的影响,但在某些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竹子研究汇刊 21卷 分相对不足或过量时,DRIS法可能出现误诊.所以.在诊断时两种方法并用以提高确诊率。另 外,配方施肥法目前广为采用,它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林木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 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N、P、K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 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具体又分养分平衡法.测土施肥法,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 (5)施肥经济效益研究。竹林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竹林持续丰产.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汪 奎宏等施用氮、磷、钾配合施肥进行4年的研究,采用边际法分析认为.N;P:K为5:2:0 时经济效果最好,边际投人产出比达1;16.06,但当N;P:K为5:1:7时,出现亏损.投人 产出比为1:一9.58。严伍明的研究也认为,合理的氮、磷、钾比例比不施肥的竹林每亩收益增 加1O7.1 。由此可知,只有科学施肥才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盲目施肥将可能出现亏损。 2 国外笋用竹研究现状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不少的竹子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但大部分竹子尚处于野生状态, 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以笋为培育目标的竹林.主要有日本、印度、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从目 前的研究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竹子繁育上,国外研究手段较先进,除了采用传统的移栽母竹、竹鞭、枝条插外.主要是 较早采用生物技术方法进行离体培养 Alexander M.P.等率先利用竹胚进行培养获得成功。 以后,利用原生质、器官组织、体细胞、愈伤组织和茎尖等繁材料培养在竹属(gambusa)、麻竹 属(Dendrocalamus)和刚竹属(Phyllostachs)等笋用竹种土获得成功。另外,Shirgurkar M.V. 等利用液体培养诱导竹鞭形成。这说明国外在竹子的离体繁育上远远领先我国。 但是,在笋用林造林及经营技术上.国外研究报道较少。在造林上,印度学者Patti V.C.等 研究了不同株行距对氮吸收的影响,在干旱地区Nonhare,B.P.等采用双沟种植法造林,增强 保水性能;Khedkar,U.H.等采用炼苗方法造林,提高抗性 日本学者野中重之研究认为毛竹 笋用林母竹立竹数以1 300~2 000株/hm 为宜,留竹时间应选在竹林出笋最盛期的前10天 开始,母竹年龄15年生为好。 在施肥技术上,国外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野中重之认为施肥方法应采用全面撤施为好; 但角仓寿雄认为利用挖笋留下的坑施肥更合理;印度学者Prasad,G.K.等利用固氮细菌、微 量元素、NPK及VAM(vesicular arbuseularmycorrhizas)进行施肥研究认为,所有的施肥处理 对生长量都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肥料在不同的时期作用太小不同;Lakshmana A.C认为肥 料种类使用尿素和磷肥比用NPK复合肥效果好。 3探讨及展望 全世界竹种资源丰富,共有70多属,1 200多种.但真正作为笋用竹种开发利用的不足20 种,许多优良笋用竹种尚处于野生状态,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规划,系统研究,开发和选择优良 笋用竹种以进一步利用资源:在优良笋用竹品种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笋用竹品种的改良、 繁育方面的研究;竹林施肥研究上,经常存在施肥量不足,施肥不及时和没有进行充分的土壤 养分诊断等问题。 (下转第31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何奇江等毛竹笋用林冬笋覆盖试验初报 Research on Bamboo Shoots of Winter in Bamboo and Bamboo—shoot Forest He Qijiang ̄Vang Kuihong Weng Fujin Wu Rong {Forestry Research Insfi ̄uee 1n Zhejiang Province.Hartgzhou.310023) Abstract To increase the output of bamboo shoots of winter in bamboo and bamboo.shoot forests,we use covering(with straw attd bamboo leaves)and raising—temperature technology to the research bamboo for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will increase the output.such as in the research ground,it reaches to 1 1 9.4, .but the influeneo to the bamb00 shoots of spring is not obvious.After the careful analysis.w get the best effect:;by using straws with 20 cm and scraps Of bamboo with 20 cm,up to l 86.3 output is 2.57 times l ̄ore than input. Key words Pubescens;Bamboo shoot of winter;Covering The economic effect is visible.since (上接第l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竹笋的要求不仅仅津现在数量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竹笋品 质。而目前有关培育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如竹笋形态指标、主要的营养成分指标以 及品味指标等方面。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在笋品质提高上加强研究,引导笋用林培育向丰产、优 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Present Status on Research of Bamboo Shoot Forest at Home and Abroad Qiu Erfa Hong Wei Zheng Yushang (Forest ry Co[1ege・Fujian Agrieutture and Forestry Unive rsity.Nanping.35300 Huang Baolong fC [ege of Forestr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fy University.Nanjing.21 0037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hout bamboo shoot forest from breeding.structural contro[and hereditary control in recently 1 5 years,makes an approach to research direction『,1r the future.and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yield. good quality and high—power bamboo shoot forest cuhure. Key words Bamboo shoot forest;Cult ure;Present stat L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