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誊 民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 (盐城师范学院韩益凤 江苏盐城224001) 摘要:伴随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学校内班级和学生会等正式组织功能出 现了弱化趋势。相比之下高校学生社团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等方面的功能优势不断凸显。本文以公民社会的视野分析了新时期对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重新定位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公民社会背景下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 关键词:公民社会 学生社团 潜在功能 伴随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社 会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学校内班级和学生会等正式组织在密切联 系学生、管理学生等方面的功能出现了弱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之 下,由学生自发组织建立并广泛活动于校园内外的学生社团以一 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 的非正式群体的高校学生社团,其合理定位应该是部分具有共同 爱好、兴趣、观点或某方面有共同追求的大学生,自发建立起来 的、既有特定目标又有一定规范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 织”,是社会非盈利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公民社 会的重要力量。 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当公民社会 理论在我国兴起之后,公识、公民责任等观念逐渐融人人们 的日常生活。为着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而勤奋学习的青年大学生 学生社团的新定位突出强调社团的创建动机已不仅是为了爱 好和兴趣,还是为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不仅有“互益 性”目标,也有“公益性”的取向;虽然,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内 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的属性没有改变,但它已经成为了公民社会组 织的重要一员,学生社团的影响已跨越校园,走向社会。应该说, 这样的定位不久符合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而且还有利于提升社 团的“合法性”和社会认同度,从而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外部 可以借由学生社团提供的优越环境,在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 中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好准 备。 公民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的重新定位 一、环境,利于学校、社会对社团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导向,更好的 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成才铸就公民素养的潜在功能。 二、公民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 1、传统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组织形式的科学定位,不仅取决于该组织的内部结构及 特性,还必须能够顺应外部环境的发展要求。笔者综合十年来各 学科有关学生社团的界定发现,在传统定位中,学生社团被看作 只是“学生为共同兴趣和爱好而聚合在一起的自发性、非正式组 织”。这~定位仅仅是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某些性质作了客观性的 描述,未能深刻揭示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更对提升学校、社会 对学生社团的认可度、关注度无意。相反地将学生社团置于一个 被动和无足轻重的“鸡肋”位置之上。 根据《辞海》的解释,功能是与结构相对的概念,指有特定 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和能力。相应地,本文所指的“潜在功能”指的是由社团的内部 结构特点决定的、并在满足外部需要方面所应该具有的积极特性 和能力。是可能的或理应当有的、但不一定己经发挥的功能,或 者叫“应然功能”,而非“实然功能”,是系统分析和逻辑推理的 结果。本文的主旨就是要找出学生社团的“应然功能”为“实然 功能”的发挥指引方向。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就隐藏在学 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势头来看,无论从社团创建的自 发性、组织运作的自主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还是从其活动空 间的开放性、覆盖领域的广阔性、受益群体的广泛性等方面,都 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定位的新特点。当前我国公民社会正在兴 起,公民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也对高校学生 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学生社团进行 新的定位研究。 2、基于公民社会背景下的重新定位 生、学校、社会对她的需求背后,满足不同主体需求的过程,就 是其功能发挥过程;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体现在她的特点上, 以及与其他组织形式相对的比较优势上,发挥其特点与优势的过 程,也是其功能实现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至 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校内外资源,补偿高校扩招后教育资源不足,以 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今年出现的NG0(非营利组 织或非组织)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笔者认为,作为学生中 满足学生需求多元化的功能。 高校扩招后教育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管理和后勤服 和家长都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细致观察,循序渐进。作为家长 和教师应做到“平常心中的认真,理性下的热爱”,用教育的爱 来对孩子进行清醒、睿智的回应。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智力测验需慎行。无 活动中探索、发现,在活动中成长,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多种智力 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儿童成为“完整”的儿童。 参考文献: 论是对幼儿的智力进行评估还是培养,成人都应该怀着积极的心 态,多给孩子正面的期望和鼓励。幼儿的智力是一种实践的智 慧,而不仅仅是一种知性的思考。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测 验和评估时应该为幼儿设置真实、具体的情境和活动,让幼儿在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本禹.心理测验.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邵小佩.成功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天津:天津市教 科院学报,2003.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lON 187 坝代教胄 务人员相对数量的减少,教学、实验、实习、学生生活的场所、 教育实效性的功能。 设备、设施的严重不足;教育经费医乏等。而扩招后不仅学生的 各类需求的总量增多,还出现了多层次性、多元化等特点。学生 社团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部门、企业和其他 民间组织的资金,从校外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人士、学者、 活动家等来校讲学、做报告、演讲等,为广大有着不同需求、怀 着不同参与社团动机的学生在校内接受教育、熏陶,创造了条 件。同时,还组织社团成员走出校园,到社会的相关领域进行广 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 技术教育,轻人文精神的培植;重传授,轻实践;重传承,轻创 新;重“学会”,轻“会学”。而“素质教育”就是在与“专业教 育”针锋相对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 “全人”,其具体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因 此,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从培养目标上进行变革,还要求从教 学内容、方式、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整。如:要加大人文学 科的内容;增加实验和实践性环节。要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生 泛的调查、研究、服务等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 间、展示平台和实现舞台,超越了教师的教学,延伸了课堂的空 间,满足了学生学习以外的包括归属、交往、实现等方面的需要。 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中对学生的有效组织和动员.对社团成员富 于特色的管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也弥补了学生工作师资队伍相 活空间,让学生不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共处,学会 做人。而社团的特点正是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内容、 途径等方面形成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且由于内容、形式等均 来源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组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构建 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校内其他组 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目前,社团的该功能已得到了很好的显 对缺乏,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活化、创新性等。 虽然目前学生社团的整合力量还有限,但从北京大学著名的山鹰 社、中山大学广播台的成功运作中可以得到启示,社团在整合校 内外资源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第二,发挥组织优势,弥补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下学生正式 组织功能弱化的功能。 现,不少学校都把学生社团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来建设,并 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了学分制中。随着学校对社团投入的加大和 社团自身建设的加强,该项功能将在促进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过 程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后勤社会化后,不少学生宿舍搬离校园,有些学生还采取走 读。同时,学分制下采取的选课自由、弹性学制等,使学生流动 性大且难以统一,学生流向趋于分散,使学生原来对于班级、院 第五,弥补我国公民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志愿精神不足等 问题,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的功能。 系的归属感弱化。班委、学生会等正式组织也随之失去了原有的 凝聚力、号召力,其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服务功能只能是鞭长 莫及。而学生社团相对于一般的正式组织,内部氛围更民主、思 想言论更自由、同学关系更平等、活动内容和方式更贴近不同个 体的不同需求,再加上加入社团的志愿性、目标的趋同性等,使 各类学生社团对于性格各异、个性突出的学生来说,更有凝聚力 和控制力,她的服务更富人性化。而且随着高校改革的深 在前面已经提到,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意 识普遍较弱,公民参与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在教育、志愿服 务、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主体性意识有待加强等,是中国公 民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高校学生社团,由于其成员均是年富 力强的青年人,他们满腔热血,有着强烈的要在为社会奉献中实 现个人价值的追求,所以正好可以补充富有公益心的志愿者的缺 乏。同时,他们都是有着广泛专业背景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其 参与公民社会的现有或潜在能力和水平均较高,并且从目前的发 展趋势看,社团在对校园外的教育、志愿服务、弱势群体保护等 方面做的工作成效明显,并已成为公民社会组织在这些领域的中 入,如学分制下的校际“学分互认”、“高校联合体”等,学校的 界限也将趋模糊,而“物以类聚”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将会更 加突出,社团的组织优势将能得到更淋漓的体现。 第三,民主参与,广泛沟通,有效互动,维护和促进收费制 下学生消费主体权益,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的功能。 学生缴费上学,有得到公平的教育和学习机会的权利,有获 坚力量。高校学生环保社团蓬勃发展的势头,更让我们看到了她 在为壮大和推动公民社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功能。此外,现在在 校的社团成员,非常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 取相当的高质教学和优良服务的权益。随着学生权益意识的加 强,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个体有限的力量通过群体的集 合,对学校提供的服务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反馈,把学生的呼 声有效地反映出去,并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或形式,与学校、教 师达成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而社团因其成员具有广泛性、 “慈善心”的新富阶层,这对培植公民社会组织的后继力量,同 样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一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高战群.论校园文化【M】.1990. 非盈利部门视界【M】 民间性等特点,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呼声,更好的代表广泛的民 意,并能以其合法性的身份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等进行民 主的参与。更有可能与校方达成沟通并产生互动,从而反馈民 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群体的权益。需要指出的是,该功能的出发 点并不是对抗学校,因为学生社团的目标与学校的“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服务、让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受高校“以学生为 【3】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JJ、薛惠.公民社会的诞生[M】.上海三联书社,2004. 【5】季爱民.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U】.华中 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O4l 【6李红亚.6]从公民社会理论看 ̄2-R.教育的构成U】.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5(19 l 【7】.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U】.扬州大学学报,2000(03 l 【8】罗成翼.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U].思想教育研究, 2003(O5 l口 本”的理念转变相对滞后的影响,当前,国内学生社团在这方面 的功能还发挥得不够。而在我国的、以及西方发达国 家,学生社团在这方面的功能却是其功能主要方面。因此有理由 相信,随着高校治理民主化、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学生权益 意识的加强,学生社团的这一潜在功能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第四,拓展和丰富高校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和内容,增强素质 188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lSE EDUCAT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