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随着大容量光伏电站的并网运行,其输出功率的随机波动会给电网带来影响,甚至会危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做好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非常重要。

标签:光伏发电;组成;控制

1、前言

随着光伏电能价格的逐年下降,光伏电池发电容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其对配电网综合负荷的影响也日益凸现。

2、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分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大致分成五部分。

2.1光伏电池组

光伏电池组在光伏效应作用下将光能转化成直流电能。

2.2蓄电池组

当光照不足或负载过大时,蓄电池组可以释放之前储存的电能。

2.3控制器

系统运行中根据负载电源要求,控制电池组电能输出,确保发电系统输出的最大功率。

2.4逆变器

逆变器主要用于将直流电转化成负载需要的交流电。

2.5DC-DC变换装置

变换装置保证大范围变化情况下输出的高压直流电稳定,通过控制回路中的功率器件,实现直流电升压成为高压直流电。

3、PV数字仿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

3.1PV的反应原理

简单地说,PV的反应原理是可把光伏电池看成1个光电二极管。光能是以

适当能量水平的光子存在的,光子打击在晶体硅上会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于内建静电场的作用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离开势垒区,造成P区电势升高,N区电势降低,P-N结两端因此形成1个光生电势,这就是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在P-N结开路的情况下,其两端建立光生电势差,即开路电压,将P-N结与外电路接通,就会有电流流过电路。P-N结的作用类似电源,接上外电路即可向外部输出能量。

3.2PV并网模式

PV系统唯一的缺点是受气候条件,温度等因素影响,只有白天有阳光时才才工作,夜间光伏电池基本上量输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用由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蓄电池,直流(DC)-直流变换器,DC-交流变换器,脉冲调制(PWM),并网逆变单元等部分构成的PV系统供电。

3.3PV数字仿真模型

光伏电池有4种类型,即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非晶硅电池。其中,多晶硅电池也可定义为由几层单晶硅电池组成的电池。本文以单晶硅电池为例进行研究,将光伏电池的等值电路模型分为3种。第1种是简单电路模型,其不考虑光伏电池的损耗,即不考虑任何电阻,该模型有利于理论研究,适用于复杂的PV系统仿真;第2种是只考虑光伏电池并联电阻的模型,其精度稍高,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第3种是既考虑并联电阻,又考虑串联电阻的较精确的仿真模型。

4、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系统

离网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系统由光伏阵列、MPPT控制器、PWM脉冲触发信号模块、DC/DCConverter和蓄电池组构成,本文中,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中的光伏阵列由8个光伏组件以串4并2的方式组成,MPPT控制器由电导增量法控制,DC/DCConverter选用Boost电路。

4.1电导增量法原理

MPPT控制手段通过改变电池外部负载特性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目前MPPT控制的实现方法较多,其中包括电导增量法、“上山法”、定电压跟踪法和扰动观察法等,本文采用电导增量法。电导增量法直接关注功率的变化,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被用来计算电导和电导的增量。控制原理为对电导(GG=IPV/VPV)和增量电导(ΔGG=dIPV/dVPV)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决定电池电压的增减,使得系统工作在MPP,在MPP处功率的导数为0(dPPV/dVPV=0)

4.2Boost升压电路

通过改变DC/DCConverter中功率开关管控制信号(PWM)的导通率(占空

比),可以光伏电池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文献[1]中,作者对升压式变换器与降压式变换器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升压式变换器比降压式变换器效率高,而且降压式变换器对占空比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升压式变换器的能量效率可以随占空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文选择升压(Boost)电路实现光伏电池的MPPT。Boost电路实现升压原理为:当开关管IGBT导通时,输入电压对电感L进行充电,电感电流上升,二极管截至,电容C向负载供电。当IGBT关断时,电感L放电电流减小,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左负右正迫使二极管导通,输入电压和电感两端电压叠加导致输出端端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实现升压效果。

4.3系统仿真及分析

仿真采用变步长算法ode45(Dormand-Prince),仿真时间设为0.5s,最大步长为0.01在不同温度和光强条件下,系统能较好的跟踪并输出最大功率。在0~0.2s期间,光照强度从600W/m2上升到800W/m2,而环境温度维持25℃不变时,系统发出的功率增加;在0.15~0.3s期间,光照强度不变,而环境温度从25℃上升到60℃时,系统发出的功率减少;在0.3~0.4s期间,光照强度不变,而环境温度从60℃下降到30℃时,系统发出的功率增加;在0.35~0.5s期间,光照强度从1000W/m2下降到500W/m2,而環境温度维持不变时,系统发出的功率减少。从以上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基于电导增量法的MPPT控制算法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温度下最大功率点的寻优,并且能快速响应短时间内光强、温度的变化,跟踪精度高、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发电系统的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该项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也将更加完善,推动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培春,葛宝明,毕大强.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39(3):29—33

[2]杨惠,孙向东,钟彦儒,等.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27(4):456—4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