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通风方式的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特长隧道通风方式的分析 王 滔 (广东省南粤交通仁博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新博管理处,广东惠州516820) 【摘要】 文章以博深高速公路石鼓特长隧道为实际案例,从隧道内一氧化碳、烟雾允许浓度、汽车尾 气排放量等因素分析隧道需风量,依据需风量对隧道各通风方案进行比选,进而选择最优的通风方案。 【关键词】 隧道通风;烟雾允许浓度;纵向通风 【中图分类号】U453.5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是指单洞长度大于3 000 m的隧道, 特长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大型构造物,在隧道内如何保障行 车安全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面前的课题。隧道机械通风,作 行车车速 /(km・h ) 【文献标志码】B 表2 VI允许浓度取值 100 80 60 50 40 30 10 为保障隧道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 视。本文将结合博深高速石鼓特长隧道的实际案例,从建设 及运营的角度,比较几种通风方式的优劣。 博深高速地处广东珠三角地区,连接惠州市博罗县与深 VI允许浓度 /m一1 O.0o65 O.007O O.oo75 0.0080 0.oo85 0.o09O 0.0lO 3隧道换气频率的确定 隧道换气频率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以下 简称为《规范》)(JTJ026.1—1999)取值,换气频率取4次/h。 圳市龙岗区,石鼓特长隧道全长3 974 m,隧道北端高,南端 低,纵坡约2%。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1—1999),以及结合通车后车流量、行车速度核算 需风量,石鼓隧道需安装风机。下面从隧道内一氧化碳、烟 4汽车污染物排放参数的确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尾气排放 量下降很快。根据有关资料,1995年时,我国汽车污染物排 放量一般为:汽油车c0基准排放量为0.O1 m /(km・veh), 柴油车烟雾排放量一般为2.5 m /(km・veh),与现在《规 范》的取值基本一致。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我国汽油 车CO排放量为0.007 m /(km・veh)低于设计《规范》中取 值(0.01 m /(km・veh))。实验表明,目前我国大型柴油车 雾允许浓度、汽车尾气排放量等因素来分析需风量,以及根 据需风量选择最优的通风方案。 1 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取值 一氧化碳允许浓度见表I。 表1一氧化碳允许浓度 行车车速/(km・h ) 10o 80 CO允许浓度/ppm 60 50 40 30 10 烟雾排放量一般为2.0 m /(km・veh),该值比《规范》中的 取值(2.5 m /(km・wh))低20%。 250 225 2()0 2oo 175 150 75 不考虑全隧道按1O~30 km行车速度行车。当隧道内 5需风量计算 日均交通量预测见表3。 表3日均交通量预测 的行驶车速低于4O km/h时,必须通过监控系统控制进入隧 道的车辆数量,以保证车辆以较为合理的车流密度进入隧 道,避免出现隧道内CO浓度超标。当隧道出现阻塞时(阻 ,埠 2011 2015 41739 2020 60161 2030 77740 2035 85631 塞工况定义:隧道内1 km按10 km/h行车+剩余隧道长度 按40 km/h行车),按10 km/h行车的隧道段CO浓度短时间 内允许达到300 ppm(20 min内),在此期间通过监控设施, 经过人工干预不允许后续车辆进入隧道。 预测日均 25490 交通量/台 经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占日平均交通量的12%,方向 不均匀系数为51%。 2烟雾(VI)允许浓度的确定 隧道烟雾透过率影响隧道的能见度,‘进而影响行车的安 全,同时烟雾浓度较大时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O26.1—1999)以及国外 相关规范,PIARC相关规定综合考虑,石鼓隧道采用烟雾浓 度允许值如表2,以保证隧道内行驶车速100 km/h有足够的 安全性要求。 由以上参数测算出石鼓隧道右线的需风量为439.2 m /s,左线的需风量为1 111.8 m /s。 6隧道通风方案的比选 隧道运营通风若按远期设计投资建设,往往会造成初期 [定稿日期]20l5—04—10 [作者简介]王滔(1983~),男,本科,工程师,从事高速 公路机电施工管理。 四川建筑第35卷3期2035.6 使用过程中,通风设备的闲置。由于我国目前对汽车尾气排 放量的变化趋势仍难以准确把握。因此,隧道运营通风设备 的选用和配置应充分考虑到近、远期相结合和分期实施的可 能性,尽量采用国内成熟产品和维护保养方便的设备。 风才能满足规范中的要求。结合地质条件与地形条件来看, 在左线隧道设置斜井一处,采用单斜井分段送排式纵向通 风,能满足通风要求。 (2)方案二: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 在左线隧道设置竖井一处,将整个隧道通风分为2个段 根据石鼓隧道的需风量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环保等 因素,近期隧道通风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它的初期机电 投资和建成后的营运费用在机械通风方式中是最节省的,射 流风机多组分级控制可实现适应各种工况条件的要求。 由石鼓隧道远期13均交通量进行测算,全射流式纵向通 风方案仍可满足石鼓隧道右洞的通风需求,但无法满足石鼓 隧道左洞的通风需求。因此针对石鼓隧道左洞的远期状况 考虑可采用如下四种通风方案: (1)方案一:斜井送排式纵向通风。 落,采用单竖井分段送排式纵向通风,能满足通风要求。 (3)方案三:竖井集中排出式纵向通风。 在左线隧道设置竖井一处,将整个隧道通风分为2个段 落,采用单竖井集中排出式纵向通风,能满足通风要求。 (4)方案四:静电集尘式纵向通风。 由于石鼓隧道左线主要是由烟雾浓度控制。针对降低 烟雾浓度,静电集尘技术已经在13本广泛应用,应用该系统 对需风量由烟雾控制左线进行烟雾除尘过滤。结合石鼓隧 道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处静电集尘装置,使过滤后的新鲜 空气进入后一段隧道。采用静电集尘式纵向通风,将整个隧 道通风分为2个段落,能满足通风要求。 由石鼓隧道左线远期运营需风量可知,左线隧道远期 最大需风量为1 111.8 m /s。若此时采用全射流方式通风, 洞内风速将达到10.97 m/s,超过了规范所规定的隧道内风 速小于10 m/s。因此,石鼓隧道左线只有采用分段纵向通 对四种通风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选见表4。 表4 四种通风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隧道长度/m 隧道面积/m 通风分段 分段长度/m 斜井送排式纵 向通风(一方案) 3974 101.32 2 2637/1301 竖井送排式纵 向诵风r一方寨) 3974 101.32 2 1438/2536 竖井排出式纵 向诵风f=方案) 3974 101.32 2 3153/821 静电集尘式纵 向通风(四方案) 3974 101.32 1 2123/l851 设计风量/(m ・8 ) 1l11.8 1111.8 l186.07 l1l1.8 分段设计风速/(m・s ) 当量直径/m 通风斜、竖井 座数/座 总长/m 座数 V1=7.40、V2=4.67 V1=4.0、V2=7.94 Vl=8.71、V2=3.0 Vl=5.86、V2=5.94 8.Ol 1 504.91 1 124.86 8.8 1 245 1 124.86 9.1 1 50 1 124.86 l 74.36 地下风机房 面 m 型号 功率/kW 射流风机 SDS一1120 22 SDS一1120 22 SDS一112O 22 SDS—ll20 22 台数/台 总功率/kW 排风机型号 每台排风机流量/(m ・sI1) 21 462 DTF(R)一28# l60 30 660 DTF(R 一28# 155 51 1122 DTF(R)一28# l48.26 18 396 每台排风机功 ̄g/kW 排风机台数 大型轴流风机 送风机型号 315 4 DTF(R、一26# 285 2 DTF(R)一26# 240 8 每台送风机流量/(m ・sI1) 每台送风机功-3[g/kW 送风机台数 121.23 355 3 118.13 315 6 四川建筑第35卷3期2015.6 91 续表4 大型轴流风机 轴流风机总功率/kw 2325 2460 1920 斜、竖井/万元 施工便道/万元 地下联络风道/万元 1830 30 385 l80o 260 59O 525 30 750 建安费 变配电室、运输通道/万元 地下风机房/万元 风机购置、安装费用/万元 130 380 320o 126 420 36o0 15O 380 370o 1oo 500 7O00 合计,页元 运营管理、维护费/万元 运营费用 电费/万元 5955 930 610o 6796 950 690o 5535 980 7800 760o 880 4500 (10年) 合计/万元 费用总计 总计(万元) 7O3O 12985 7850 14646 8780 14315 538o 12980 从工程造价、技术应用的成熟度以及方便后期养护等方 面考虑,石鼓隧道左线远期使用单斜井分段送排式纵向 通风。 进而选择最优的隧道通风方案。 参考文献 7结束语 【1]删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S] 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从隧道内一氧化碳、烟雾允许浓度、 汽车尾气排放量等因素分析隧道需风量,从工程造价、技术 应用的成熟度以及方便后期养护等对各通风方案进行比选, [2] JB/T 10489—2004隧道用射流风机技术条件[S] [3]JB/T 9450—1999风向风速计[s]. (上接第89页) [2]TB 10621--2014 J 1942--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 [8]GB 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s]. [9]TB 10020—2012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s] [1O]JGJ 243—2011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3]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11]TB 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12]GB 50582—2010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S]. [5]TB 10063—200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12年版)[s] [6]TB 10008—2006铁路电力设计规范[S]. [7]TB 10623—2014 J1980—2015城际铁路设计规范[s]. [13]GB 12666.6—90电线电缆耐火特性试验方法[s]. 四川建筑第35卷3期20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