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上片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试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4分)
(2)如何理解下片中“明月高楼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6分)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 (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4.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一句中“满”字的妙处。(5分)
5.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2、《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
7、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4分)
8、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3分)
二: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参
1、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答:手法:对比。 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
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答: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答: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1)上片1、2句写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1分)第3、4句写到了山、水、斜阳、芳草,(1分)前两句中景物色彩鲜艳浓烈,(1分)后两句景物视角从上到下,由近及远,(1分)使人看到一幅夕阳西垂,芳草萋萋的画面。
(2)“独倚”可见词人夜间想登楼远眺遣愁怀;(2分)但明月团圆,让词人更感孤独寂寞。(2分)“休”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2分)
参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①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4.满:有“布满”“充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1分),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1分),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2分)
5.流落江湖,远谪异地的孤独;仕途失意,忠而被贬的苦闷;思君恋国,实现抱负的渴望。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答: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不畏严寒,傲然(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
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
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2分) “递”和“窥”写得最好。(2分)“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窥”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哪种惊奇的情态。由鸟及人,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2分)
7、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4分)
答: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落笔。
8、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3分)
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