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六合区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质量分析
一、指导思想
依据南京市2009年《中考指导书》要求,以主题与能力立意,契合新课改精神,融会课改理念,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落实历史中考的“双基”要求,基本实现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以及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查目标,充分体现“一模”的检测导向和诊断功能,以便于即将进行的“第二轮”专题复习。 二、试卷特点与考试概况 1、仿真性
全卷模仿2008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向。试卷难度适中,以容易题目为主,适当辅以中等难度题目,以增加区分度。预设均分48左右,难度系数在0.78—0.8之间,实际均分47.48,难度系数0.79。 附表一 内容所占比例、题型得分统计 内容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2、诊断性-
《中考指导书》中明确规定了中考历史学科的考查能力按层次可分为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因此本卷一方面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大大增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二轮复习埋下伏笔。 3、直观性与新颖性
本卷以“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为前提,重视题目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文献资料。在30道选择题中,材料选择题有18道,图片和图表选择题有6道,共引用图片14幅。非选择题中,文字材料1,图片材料5条。让学生根据图片图表材料创设的情景来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因此本卷的新颖性和直观性体现得很明显。 4、覆盖性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来自于 《中考指导书》中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覆盖率高,分布比较均衡。 附表二 知识点分布 备注:主要考点分布情况(★选择题 ☆非选择题,每一个星号为一个得分点) 本次考试考点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 商鞅变法及意义 都江堰建造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者及措施 “医圣”张仲景 江南的开发的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 文成公主入藏 宋代的娱乐场所和民俗 文学、史学作品搭配 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的措施 郑成功收复 所占分值 ★ ☆☆ ★ ☆☆ ★ ★ ★ ★ ★ ★ ★ ☆ ☆☆ ★ ☆☆ ★ ☆☆ ☆☆ ★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9 7 11 9 10 14 均分 8.23 6.52 8.39 8.24 7.76 12.36 得分率 91.4% 93.1% 7.63% 91.4% 77.4% 88.3% 册封“”、“班禅” 林则徐虎门硝烟 洋务运动及性质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 戊戌变法及京师大学堂 新文化运动及其性质或地位 五四运动 中国党成立、遵义会议 九一八事件 “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事件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和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成功典范 、澳门回归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希雅典的民主政治与伯利克里改革 教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 文艺复兴及其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资产阶级与《权利法案》意义 美国内战中的人物及其影响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思想启蒙运动及其人物、观点 第二次工业的成就 罗斯福“新政”及其中心措施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作用 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 欧洲联盟旗帜 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主要错误及归因分析 (一)选择题
依据电脑各题得分率统计,选择题错误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依次是第1、3、6、11、14、18、20、28题,平均得分率只有69.7%。主要原因有:
1、知识概念模糊,或不能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结论,或不能依据试题情景,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新的历史结论。如“1.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3.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和阐释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等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家是(本题得分率只有41%,其实本题重点不再题干的前项,其实这只是干扰项,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意义的理解即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6.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她不仅有开放的对外,还有开明的民族。其中开明的民族体现在”等
2、审题不清、不明题意。如“★11.《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反映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要求是”( 本题得分率只有49%,其实本题的重点是落在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上,那肯定与经济有关,而且还要此前所签订条约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讲评时还可以引申:‚2005年四川万县中考试卷: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其实所谓‚新阶段‛是指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转向以资本输出的经济侵略为主)、“ 14.南京是中国近代史开始的地方,也是中国近代史结束的地方。其标志性事件分别是‛等
3、处理题干或选项中历史材料的能力不足、方法欠缺,常常找不准切入点或关键词。如 “2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准确的填写应该是(很多同学根本无法理解题意,其实本题中标尺的上方是事件的历史意义,而下方是应填的事件和时间)”、“28.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本题很..
多同学题干理解不清,找不到题目的切入点,不知道该题从何处下手。实际上‚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就是指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等 (二)非选择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不太熟悉。很多同学认为既然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因此平时根本就不需要背诵,考试时去找书就行了。
可实际上这次考试中此类问题暴露的比较明显,很多同学由于对教材的不太熟悉,每个题目都去翻书,其结果是试卷根本就没做完,丢了不少分数。
2、文字表达不够严谨、准确、规范。很多同学不能用规范、客观、准确的历史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描述历史事件,做不到答题的要点化。而且很多同学答题时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答案,如“31.(1)根据上述材料或图片分别写出这四大运动的名称(请按材料顺序写出)(本题很多同学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囫囵地把四个事件一些,也不按顺序,准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材料一是、材料二是等)”当然答题不规范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学生在答题时的错别字,如“商鞅的鞅(秧)、戊戌的戌(戍)、嬴政的嬴(赢)、郡县的郡(群)、一国两制的制(治)、明治的明(民)‛等。 3、审理不清,抓不住关键点。
①不能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信息,如‚32.……1985年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人名)进行了改革,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本题关键点在时间‘1985年’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就决定了本题答案只能是戈尔巴乔夫);
②未能准确把握试题提供的信息、考察意图及要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31.(2)请写出材料一所述事件在英国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本题要求学生写出文艺复兴中英国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可很多同学审题不清,却写出了但丁或达〃芬奇,丢了两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本题是要求学生‘概括’材料中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只能从材料中找答案,很多同学从书中去找,多写或答不对题‛);
③不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排除题干中的干扰项来提取题干中的深层次的含义和信息,“33.1959年3月28日进行了民主改革,今年是民主改革50周年。和平在哪一年?(很多同学也不加辨别,就得出答案是1959年,其实这是两个不同概念,前面只是干扰项而已,学生只有剔除干扰项,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关于开放性主观题的答题。本次考试只考了一道开放性主观题,即“33.(5)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本题看似很简单,但很多同学都答错了或没做,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种题。这种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答,而且要先审清题干,弄清本题的‚题眼,‛只要回答与‚题眼‛相关的内容即可,切忌写与常理不符或反动的话语)。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继续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逐条过关,注意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每节课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认真地读书,反思和总结在平时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和错别字,以减少在下次考试中的非知识性失分。 2、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抓好提优工作,另一方面要认真抓好学习困难生的帮扶工作特别是这次“一模”还不及格的同学,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有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有质的提升。 3、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我们要求老师们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要求当堂完成,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节约时间。 4、要引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使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提取材料中有用信息。
5、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历史图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读图、理解图的含意,要针对教材上的一些重要图例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认真地思考。要能够把图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