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2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1923年6月,中国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党员加入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性。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方面,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受到极大打击,陷入困境。在中国党和苏俄、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宣言》,强调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孙中山还吸收党人参与的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样,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在民主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1999文。理.22.25】
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并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一大
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二)大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高潮。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根据地。1925年7月1日,国民在广州建立。随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军6个军,共8.5万人。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动。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的风暴;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国民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比之以往任何一次,包括辛亥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
(三)大中的中国党
大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在这场中,中国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国党,不会有这场大。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第二,中国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大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这就为国民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军的建立,而且在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由党直接领导的、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此外,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武装更是充当了上海的主力。
(四)大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引起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恐慌。1927年3月24日,英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成为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信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1927年1月,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权益。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演讲,公开。3月,蒋介石连续在赣州、九江、安庆等地制造事件,工农运动,打击党人和左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批党员和群众遭到,史称“四一二”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4、5月间,召开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2000理.9】,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领导下的武汉抱有幻想。这次大会没有担负起挽救的任务。1927年5月中下旬,夏斗寅、许克祥在宜昌、长沙发动叛乱。6月6日,江西省朱培德以“礼送出境”的名义,工农运动。面对局势的日趋紧张,国际和尽管提出一些措施,进行过努力,但却难以阻止的失败命运。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同党决裂。“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锻炼教育了各阶级,扩大了中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方各国的民族运动和亚洲人民的觉
醒。国民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太大。
2。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复杂多变,内部不断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统一战线,使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3。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
4。中国党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在领导上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没有认识到政权、争取领导权、武装斗争、提出土地纲领等问题的重要性,还不善于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
大的胜利和失败,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1。国民时期的历史证明,国共合作的是完全正确的。国共两党关系的状况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遭到重大挫折。
2。国民的历史证明,中国党要领导中国取得胜利,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3。中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1995文.26】,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这个时期的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主张与资产阶级只联合不斗争的策略,使遭到严重挫折。
4。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2000理.31】。只有把广大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并有效地对付资产阶级的叛变。
5。中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要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的武装。正是由于缺少一支强有力的人民作为的坚强后盾,党也就未能对资产阶级的叛变,组织及时和有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