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形式个性魅力研究(下)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形式个性魅力研究(下)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形式个性魅力研究(下)

作者:褚亚玲 强华力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年第09期

五、微博、轻言笑谈之间的 1、技术支撑

2008年以后,微博在我国开始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出现,如新浪微博、嘀咕微博等。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SNS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和传递等。 2、个性魅力

⑴短小快捷。大部分微博都只有百字左右,效率高、速度快。博友不仅可以上传文字,还可以上传图片和视频。

⑵形成互动。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成熟的互动后,可以形成更好的内容把关和引导格局,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⑶多方同步。用户可以利用QQ、MSN、GTALK、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或借助其它插件进行多点发布;一个用户若有多个网站的微博账号,可选其中一个作为更新的主地址,使更新的内容“同步”到其他微博账号上。这种“同步”最大化了用户的影响力,使用户可以一人对多个网站进行传播。是微博影响的新特点。

⑷公民动力。微博上可以凝眸每个微主的公民动力。每一个普通的公民都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

⑸链式反应。一个微博用户发表的内容可以即时被跟随者或好友看到并转发,而每个转发者的好友或跟随者又可以看到被转发的内容,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链式反应的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微博与博客都是自媒体,二者的区别可以视为,博客是自说自话,微博是结网而存。二者最大的相似点是价值主体,都是个人。 六、数字报纸, 流动指尖的新闻大餐 1、技术支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字报纸是指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各种数字终端可以阅读使用的格式,并保留传统纸质报纸版式样式的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体。大多数多媒体数字报纸都是通过网络在计算机终端呈现给读者的,也有少数多媒体数字报纸已经开始支持PDA、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多媒体数字报纸一般可分为基于版面图的HTML网页式、基于版式文件的CEB格式或PDF格式、基于FLASH等格式的在线多媒体版、离线多媒体版等四类。 2、个性魅力

数字化报纸的发展是纸质媒体利用新技术、在网络空间中探讨适合报纸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尝试。目前,报纸数字化进程继续加速,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把传统纸质报纸的版式直接上网,保持原有纸质报纸的风貌,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传统报纸的亲切感。不仅可以欣赏报纸的版面编排方式,也可以浏览文字内容并增加了多媒体功能,同时,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加人性化,保持了传统报纸内容的完整性。

数字报纸轻松实现数字报纸的制作发布,覆盖传统发行渠道延伸不到的读者,增加广告的浏览量;与组版软件集成,高效率完成数字报纸的标引制作,降低数字报纸的制作成本;基于HTML模板的开放式发布形式,易于被搜索引擎收录,便于内容的推广;完善的期、版索引,方便历史资料的查阅,报纸资料存储检索的另一种方式;采用强大的内容管理系统进行数字报纸的管理,管理功能完善;能够提供标准化的系统接口,方便数字报纸内容的再次利用。

数字报纸还给读者带来了方便,她既保持了纸报原汁原味的报纸版式,又符合受众阅读纸报的传统看报习惯,还融合了网上看新闻的方便和快捷。 3、前景无限

2008年3月5日,《朝鲜日报》启动新概念数字报纸“ireader”服务,推出同时具备报纸的高易读性和网络报纸的便利性的新概念数字报纸。在家里、办公室里、街头、出差地,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就能阅读清晰的《朝鲜日报》的报道文章、照片和图表。这将给外交官、企业驻外人员、留学生等远在海外的读者带来直接买报纸阅读的感觉。

国内目前已确定以报纸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数字化平台、手机二维码、电子商务、户外数字媒体、电子阅读器、移动采编系统等九大类数字报业项目为传统报业创新方向。一些报业集团已积极地进军新媒体领域,如《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了“i-news(手机报)、i-mook(电子杂志)、i-paper(电子报纸)、i- street(公共新闻视屏)”为内容的“4-i”新媒体战略。 七、IPTV,传与受间的互动进行 1、技术支撑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个性魅力

IPTV将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词“IP”和“TV”组合起来,这两个词联系着IT领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和经营者——通信网络提供者和广播电视节目提供者。 ⑴高质量媒体服务。用户可享受到接近DVD水平的数字信号。 ⑵丰富的业务种类。用户可自由选择宽带IP网上的视频节目。

⑶第三方增值业务。IPTV采用的播放平台能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当然,IPTV相对于数字电视来说也有一定的劣势。比如,对于数字电视来讲,开展广播电视业务非常方便,而对IPTV而言,则涉及对电信运营商的承载网络进行改造。因为从现网来看,不能很好地满足IPTV对组播和QoS等需求,可能出现的时延或抖动,都是电视用户不可接受的。IP技术是互联网的技术,优点在于“点对点”,而“点对面”是数字电视的优势。 八、 全媒体,不可阻挡的波涛汹涌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1、技术支撑

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从传播内容形式上涵盖了试、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所用的技术支持平台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等。 2、个性魅力

⑴载体集大成者。全媒体是形式、内容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

⑵受众全面覆盖。全媒体的传播范围广泛,互相整合填充受众的各个注意力空间,对受众的全面覆盖。

⑶需求下的细分。全媒体在以受众需求导向下表现为超细分服务,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实现最佳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国内传媒集团纷纷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加快建立多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和数字化传播网络,加快建立多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和数字化传播网络。抓紧培养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的新闻人才,积极地推荐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已经成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

注:基金项目:石家庄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褚亚玲,女,(1972——),河北藁城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媒体。强华力,男,河北电视台录制部,二级剪辑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