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各种清单汇总整理资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各种清单汇总整理资料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事故隐患排查表

01工厂用变' 配电站安全隐患排查表 02电力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表 03租赁房屋(宿舍)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表 04气站和储疆安全隐患排查表 05仓储安全隐患排查表

06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表 07压力容器安全隐患排查表 08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隐患排查表 09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表 10电梯安全隐患排查表 11起重机械安全隐患排查表 12起重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13浮吊安全隐患排查表

14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隐患排查表 15机械加工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表 16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隐患排查表 17作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表 18文明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表

19车间设备、设施布局和安全通道安全隐患排查表

20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表 21车辆安全隐患排查表

22冲、剪' 压机械安全隐患排查表

23移动式/手持式电动工具及漏电保护器安全隐患排查表 24手提式风动砂轮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25固定式砂轮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26电焊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27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28乙煥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29氧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30劳保用品使用安全隐患排查表 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排查表 32脚手架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33高处/舷外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34热工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35空间安全隐患排查表 36喷砂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37啧漆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38压力试验安全隐患排查表 39射线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0危险化学品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1大型结构物吊装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2大型结构物拖拉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3导管架滑移下水及扶正安全隐患排查表 44铺管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5调试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6潜水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47挖掘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48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设备维修安全隐患排查表 49承包商管理安全隐患排查表 50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排查表 51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表 52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表

01工厂用变、配电站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査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变配电站应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变配电站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 并不 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变配电站不应设在人员密 集的场所 2.与有爆炸危险、腐蚀性场所的安全距离应大于30m 3.地势不应低洼或有防积水措施 排査结果 (4/X) 1 地理位置 2 建筑结构 4.应设有能容纳全部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或排油设施:储油池内应 填鹅 卵石,排油设施应用混凝土构筑 L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 蓄电池 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 2.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高、低压室之间的门应向低压 间开: 相邻配电室门应双向开;双向门可代替单向门。门的两面都 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 的实体门。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 室至少应有两个门 3.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贮油坑应 能容 纳100%的油 4.门、窗、孔应装设金属窗网 2 lOOkV-A及以上 变压器 1.变压器不得漏油:油标、油位指示应清晰,油色应透明无杂质, 变压 器油应有定期绝缘测试报告 2.对于56kV A以上变压器应有温度计,油温应低于85P,温度指 示应清 晰,冷却设备应完好 3.绝缘和接地应可靠,并有定期检测记录 4.瓷瓶、套管应清洁、无裂纹或放电痕迹 5.变压器应设置警示标志和护栏 1.配电间设置网状接地体,各电气设备外売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2.接地电阻阻值每年应检査1次,配电间的网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4Q 3 高、低压配电间 3.应有规定的警示标志及工作操纵标志 4.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棒、验电笔等绝缘工具、用具应有定期 测试 记录,并贴有合格证 5.10kV及以下配电装置室的操作通道宽度:固定式上面有开关设 备时 为Im,两面有开关设备时为L5m 1.配电间内瓷瓶、套管、绝缘子应清洁无裂纹 4 配电间内设施 2.母线应清洁、接点接触必须良好;母线温度应低于70-C,相序识 别标 志黄、绿、红三色漆色是否鲜明 3.电缆进户、上杆应穿管保护,以管卡固定。接地线应用16mm2 以上多 股铜绞线焊接,不能釆用铁铝线;电缆头外表应清洁、无漏 油现象,且接地应可靠

4.油断路器应为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有1年1次的维修 检验 记录:1~2年1次的耐压试验记录以及3次跳闸后的检修记录: 油位应正常,油色应透明、无杂质、无漏油和渗油现象 5.操纵机构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有维修检验记录;操 纵应 灵活,连锁应可靠,脱扣保护应合理可靠。 6.空气开关灭弧罩应完整,触头平整 7.电力电容器外壳应无膨胀、无漏油现象 1.变配电站各部间距和屏护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5 间距、屏护 和隔离 2.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 3.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 油 量60〜600kg者须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600kg以上者应安 装在单独的间隔内 1.变、配电所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消防通道 6 通道 2.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 通道 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 应增加出口 1.蓄电池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7 8 9 10 通风 封堵 标志 连锁装置 1.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x10mm的金属网,防止小动物钻 入。通 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予封堵 L变配电站的重要部位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L断路器与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之间、电力电容器的开关与其放电负 荷之 间应装有可靠的连锁装置 1.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油量、油色、温度指示应正常 2.连接点应无松动、过热迹象 11 设备运行 3.门窗、围栏等辅助设施应完好;运行时声音应正常,应无异常气 味 4.瓷绝缘不得掉瓷、不得有裂纹和放电痕迹并保持清洁 5.充油设备不得漏油、渗油 12 1.变配电站应备有绝缘杆、绝缘夹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 绝 安全用具和灭火 器缘站台、各种标示牌、临时接地线、验电器、脚扣、安全带、梯 子等各材 种安全用具。变配电站应配备足量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 火器材 1.变配电站应备有高压系统图、低压系统图、电缆布线图、二次回 路接 线图、设备使用说明书、试验记录、测量记录、检修记录、运 行记录等技术资料 1.变配电站应建立并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工作票制 度、操 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值班制度、巡视 制度、检查制度、检修制度及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13 技术资料 14 管理制度 15 其他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

02电力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排査 项目 责任制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也) 1.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并落实 1.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 2.对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2 规章制度 3.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指定专人负责 4.对承包商实施了有效的安全监督 3 4 证书 培训 1.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2.相关人员接受过安全用电知识培训 1.建立了专(兼)职应急救援抢险队伍 5 应急处置 2.建有供电故障、线路故障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应急 预案并定期演练 3.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齐全完整 6 7 8 消防 特种设备 防雷 1.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安全出口、厂内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完善 2.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检测 3.防雷设施配备完整;定期检验 1.变配电系统设备运行良好 2.电网调度正常,通讯是否畅通 3.架空线路与建筑、公共设施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9 供电管理 4.无\"三线”同杆交越的现象 5.高压电杆、铁塔没有倾斜或倾倒的隐患,无被车辆碰撞的危险 6.电缆沟蓋扳完整,承重符合要求 7.高压电气设备定期试验检测 5 其他情况 排查人员: 排查单位: 03租赁房屋(宿舍)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d 序 号 排査内容 1.建、构筑物的改造应办理相关手续 2.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 1 使用功能 3.不准设置房中房,人均居住面积应大于3平方米 4.留有足够的通道 3 装饰材料 1.内部装饰分隔没有使用可燃材料 1.没有在消防通道上和防火间距内塔建违章建筑, 2.没有堵塞占用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与 疏散通道 3.每层设有安全出口,出口未上锁 4.配有灭火器材 1.电气设备、开关、插座没有安装在可燃材料上 2.电线下方没有堆放可燃物资 4 5 电气设备 3.擅自拉接临时电线和增加用电负荷 4.电气线路应加套管保护 5.空调使用有管理制度和防火措施 6 易燃易爆品 1.没有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确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人 7 安全责任制 2.出租方与承租方签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书 1.建立了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管理制度 8 管理制度 2.建立消防安全检査制度 9 其他 情况 排査单位: 排査人员:

04气站和储罐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齐全有效 1 证照文书 2.有消防验收意见书 1.有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 制度 2.有各类岗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排査结果 (也) 2 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出入库制度、用电审批制度、三级检査制度、 值 班制度、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巡检制度、隐患整改制度) 4.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1.明确安全责任人,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 安全管理 组织 2.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成立义务消防队,员工职责明确、能熟练操作灭火器材 1.主要人员经消防管理部门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4 从业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对新职工、变换工 种的 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 L存储站具备与其充装能力相适应的工艺、设备、公用设施、厂房库房、 道路 和场地条件 2.存储站具备保证安全生产运行的消防、防爆、防雷、防静电、环保设施 及设 施的维护、检修条件 钢瓶存储 站 3.充装后的钢瓶应进行重量检验及检漏,合格后应贴合格证方可出站,严 禁钢 瓶超装 4.充装站设充装间,充装间与瓶库的钢瓶分实瓶区和空瓶区存放 1.变配电房建筑是否良好,耐火等级是否为二级,门是否向外开 10 电器设施 2.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控制室内,没有与其无关的管 道和 线路通过 3.变配电间标志清晰,有防雨、防鼠、鸟等进入设施并通风良好 4.在爆炸危险区域场所,供配电设施设计、安装、维护符合相应的防爆要 求 1.火灾报警和通讯联络设施完好、畅通、有效 11 消防系统 2.气站内设置了小型干粉灭火器和其它简易消防器材 12 13 重大危险 源辨识 其他情况 1.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有监控措施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05仓储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如) 1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2.单位负责人必须了解各类物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入库、储 实情况 存、发放要求,并组织传达到相关人员 1.建立健全仓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規程 2.建立隐患排査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査、 相安全管理制度建 立关方的安全管理制度 情况 3.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定设置安全通道、配备消防器材 4.储存物品的高度、间距、温湿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1.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2 3 安全培 训教2.从业人员(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必须有 针育 对性,培训有记录、有考核 3.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有演练 记录 4 应急管 理情2.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 况 3.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齐全,取用方便 1.有事故管理制度,能第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开 展应急救援行动 5 事故处理 2.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并及时吸取事故教 训,落 实事故整改措施 1.仓库周边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2.车间、仓库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消防疏散通道并保持畅通,消 防器 材设施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有专人维护、管理 3.厂房建筑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的要求 4.场所的防雷装置完好,并定期检测 6 现场管 理要5.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使用场所的电气设备符合国家电气防爆 安全标准 求 6.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 期进 行检测 7.接收、储存和发放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人员经过专门的消防安 全培 训,并持证上岗 8.危险化学物品的灌装容器、包装及其标志,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 标准 9.危险化学物品的储存有专用仓库、货场或其它专用储存设施 10.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没有在 同一 库房'区域内储存 11.危险化学物品没有超量储存 12.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管理人员在发货出施工区域时,应检查 提货 单位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 13.储存场所按规定设置了良好的通风、排毒设施 14.对职业危害釆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15.特种设备进行了定期的检测,有检测合格标志 16.危险性作业场所及设施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置了通风、 泄 压、防爆、阻火、消除静电、自动报警等设施 17.对重大危险源(如Y源)釆取了监控措施 18.安全装置、厂房布局、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符合 有关 的安全标准 19.设备管线没有跑、冒、滴、漏 7 \"—证两书” 制度 1.入库危险化学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1.仓储区域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其他 情况 8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06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是否制定了符合本单位、本岗位实际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执 行落 实情况 1 消防安全制 2.是否制定了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度建立与健 3.是否建立了防火检査、巡查制度 全 4.是否建立了义务消防队,人员经过消防培训,定期演练 1.消防安全责任是否明确,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 2 消防 安全 管2.是否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 全职责 理 3、是否建立了本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防火档案,对防火档案是否及 时进行补充和完善 L被检査单位的建筑物或者场所在施工、使用或者开业前,是否依法办理 了有关审核、验收或者检査手续 建筑物消防 2.建筑物管理单位与使用、承包、租赁等单位是否订立合同(或协议), 是否安全管理 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 3.建筑物管理单位与使用、承包、租赁等单位是否履行各自的职责 1.消防水泵是否运转正常 2.室内外消火栓是否完好,供水是否正常 3.应放空的供水管网是否完全放空、是否有积水现象 4.消防水罐水量是否充足 建筑消防设 施管理 5.各种喷头是否完好 6.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情况 7.消防设施清洁,无跑、冒、滴、漏 8.报警系统是否完好、正常 1.工作现场、岗位有无火灾隐患 2.安全警示标志齐全、醒目 3.岗位人员是否了解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措施,并且做到会报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5 现场管理 4.职工对灭火疏散预案的掌握及熟练操作的能力 5.用电设备接地正确,接地电阻符合标准,测量有记录 6.消防器材配备到位,定期检査 排査结果 3 4 7.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保管、贮存及防火措施 8.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合格的项目使用和改变情况 9.电线、插座、开关、闸刀等正确安装、固定、绝缘 10.有漏电过载保护开关,无乱拉乱接线路、不超负荷用电 1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12.消防值班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6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07压力容器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 项排査内容 目 合格 1.是否有压力容器检验合格使用标识,在使用有效期内,并固定在醒目位置 标识 1.直读式的液位计其液位是否显示清楚,是否能够清晰观察到 排査结果 联系电话:

3*) 1 2.安全阀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检验,铅封是否完整,是否在 检验 有效期内使用 2 安全 附3.压力表表盘直径是否符合规定,最大刻度是否与运行参数是否匹配 件 4.压力表的精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经计量部门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5.按规定装设的温度计是否完好、灵敏可靠 6.按规定应当装设爆破片的压力容器,其爆破片是否完好,是否定期更换 安全保 护装置 1.压力容器的安全阀是否每年到批准的有资质单位校验一次,铅封是否 有效 3 2.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外表防腐层是否保持完整,是否有浮锈现象存在 1.压力容器的运行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等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不存在超压、 超温 等运行 4 压力容 器2.仪器仪表的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是否与直读的水位表、压力表一致 运行 参数 3.运行记录上的各项参数记录是否与实际一致,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4.压力表、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与压力容器实际压力、温度一致 5 紧急处 理1.盛装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特别是储罐)其喷水降温装置是否完好,其实 际演 装置 示是否运行可靠,其他消防措施是否完善 压力容 器1.压力容器本体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或有渗漏迹象 6 本体 状况 2.压力容器本体是否有明显损坏或损坏的痕迹 1.压力容器的承压部位需要修理时,使用单位应先制定技术方案,经技术部 门审 批、报送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 7 其他 情况 排排查查单人位员: :

08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 机构和人员 1.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设置 2.根据特种设备配备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1.是否建立领导责任制 2 3 4 安全责任 登记证 定期检验 2.是否按照规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安全工作,会议记录是 否齐 全 1.特种设备依法办理注册登记 L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2.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悬挂在设备醒目位置 L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 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按照国家规定每2年复审一次 1.设备档案是否齐全,保管是否良好 2.有出厂资料(设计文件、制度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 说明 等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完整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进行登记,有关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6 设备档案 4.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是否表明设备使用在有效期内,所提出的问题 是否 整改。有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查记录 5.设备的日常维修是否及时,记录是否齐全,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6.是否有人员培训记录,是否及时进行人员培训 1.是否建立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 检验检测等各项规章制度 2.有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 3.制定特种设备日常安全检査及维护保养制度 7 管理制度 4.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落实情况,切实落实和完善 6.是否建立事故防范措施,是否建立紧急事故的处理制度,有无紧急 处理 的演习记录 1.现场安全标志是否符合要求 2.设备使用登记证是否按规定悬挂 3.现场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8 现场安全管 理 4.各项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是否能在现场看到 5.设备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完整,各种签字手 续是 否齐全 6.现场操作人员是否持证 7.紧急处理措施、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8.气瓶等移动式特种设备是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 1.各单位对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不同类别特种设备的现场 安全监 督检査项目,对各自所属特种设备的检査情况 2.本单位特种设备统计情况 3.特种设备检査记录是否齐全 4.有否对特种设备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9 5.《特种设备隐患排査治理情况统计表》和《打击非法制造、非法安 装、非 对特种设备 综法使用情况统计表》填报情况 合管理及 各类6.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 检査的 落实情7.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保管情况 况 8.各单位对租赁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情况 9.是否存在使用有故障、已经报废、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的现象 10.人员档案情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经培训,并有培训记录。上 岗证 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宜贯情况 12.是否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落实责任 10 整改措施情 况 1.是否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中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 制定 相应的整改措施 2.对于特种设备使用中检査发现的问题是否按照整改期限整改完毕 3.对于特种设备使用中检査发现的问题不能立即整改的,是否有否具 体整改 措施、是否有整改否责人、是否专项整改资金、是否有整改期 限 1.特种设备需要安装、维修、改造时,使用单位应先制定技术方案, 经技术 部门审批、报送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11 其他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备注: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 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09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1 排査 项排査内容 目 合格 标1.是否有压力容器检验合格使用标识,在使用有效期内,并固定在醒目位 识 1.按规定装设的减压阀是否可靠,在压力发生变化时,其上的压力表是否 符合要求,指示的压力是否符合规定 2.安全阀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检验的铅封是否完整,是否在检 验有效期内 安全附 件3.压力表表盘直径是否符合规定,最大刻度与运行参数是否匹配;压力表 的精及安 全保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经计量部门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护 装置 4.按规定装设的温度计是否完好、灵敏可靠 5.按规定装设的爆破片是否完好 6.压力管道及其附件的外表防腐层是否保持完整,是否有浮锈现象存在 1.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等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超压、 超温等运行 3*) 2 3 设备运 行2.仪器仪表的运行参数是否正常,是否与直读的水位表、压力表一致 参数 3.运行记录上的各项参数记录是否与实际一致,是否在允许的参数范围内 4 紧急处 理1.输送易燃介质的压力管道,其紧急处理装置是否完好,其他消防措施是 否完装置 善 1.压力管道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 2.压力管道的防腐或者绝热层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破损、脱落现象 3.是否存在异常的振动 压力管 道本体 状况 4.是否存在异常的变形 5.支架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有关配件是否损坏 6.有关阀门、膨胀节、法兰是否完好,有无腐蚀和松动现象 6 其他 情1.压力管道的承压部位需要修理时,使用单位应先制定技术方案,经技术 部门审批、报送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 况 排査人员: 5 排查单位: 10电梯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查 项目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J/X) 1 合格标 识1.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是否固定在电梯内乘坐 人员及警 示标能够观察到的醒目位置 2.在醒目位置,是否设置使用须知和警示标识 识 1.电梯内设置的报警装置是否可靠,与外界联系是否畅通,应急照明系统 是否 可靠 2.呼层、楼层等显示信号系统的功能是否有效,指示是否正确,动作是否 准确 3.超载报警装置是否可靠 2 安全 装4.防止夹人装置是否可靠 置 5.机房内,因停电或者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其手动或者其它补救操作的 措施 是否完善、操作是否可靠 6.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手及手指保护装置是否可靠,入口处是否有安 全开 关 7.门锁、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等重要的安全部件,是否具有有效的型 式试 验合格证书 1.电梯运行是否平稳 2.是否存在夹人或者门未关紧自动运行的现象 3 电梯 运3.通风是否良好 行 状况 4.停靠楼层是否正确 5.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査 1.电梯轿箱内各种按钮是否灵活 2.电梯的本体无明显损坏 设备本 体状况 3.电梯的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各项标志是否完整 4.围裙板是无明显变形 4 5 L电梯需要修理时,使用单位应先制定技术方案,经技术部门审批、报送 其他 情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维修 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1起重机械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1.设备是否办理使用登记 2.是否购买合法起重机械 3.安全技术档案是否齐全 使用 登记 情况 4.起重机械品种(型式)是否满足使用条件要求 5.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6.检验合格标志是否按规定标注 持证E 岗情况 1.起重机司机、司索和信号指挥人员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2.是否建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档案 1.是否建立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査制度 2.是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是否建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邮) 1 2 3 管度情全制立况安理建4.是否制定起重机械操作规程 5.是否建立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和隐患整改制度 6.是否建立起重机械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制度是否适合本单位情况 8.制度是否落实到相关人员 L单位负责人是否了解国家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 4 安全责 任2.是否设置专人负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落实 情况 3.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规程和操作规程掌握情况 1.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标志、吨位等是否醒目 5 2.危险性较大的吊装或施工场所是否有明显标识 安全使 用3.安全区域内是否有无关人员活动 状况 4.制动器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1.高度、行程、起重量、速度等保护装置是否完整、灵敏可靠 4 安全 装2.各种缓冲装置是否完整、牢固 置 3.紧急报警装置是否可靠 4.各种连锁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是否保证进入起重机的门或者司机室门开 时, 总电源不能接通 1.基础或者轨道是否存在损坏、变形 2.钢结构是否存在损坏、变形、腐蚀、开裂现象 3.吊钩有无损伤 4.钢丝绳润滑良好,无变形,其断丝数没有超过规定 5 设备 本体 5.各种制动器零部件是否完整、良好,制动装置运行是否可靠 状况 6.各传动部分运行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 7.各种电气设备及元件是否完整,固定是否牢固,接地是否符合规定,布 线是 否合理,无损坏现象:与使用环境是否相适应 8.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9.驾驶室结构是否牢固,无变形、损坏现象,是否有良好的视野,通风良 好 1.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并固定在醒目位置,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6 2.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其钢丝断数没有超过钢丝数的10% 起重机 的钢丝 绳 3.钢丝绳磨损使其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及以上,即使未断丝也应 报废更 新 4.卷筒上的终端部位和常绕滑轮的部位,绳面应有润滑油 钢丝绳 与1.钢丝绳尾端装卡牢固,压板数目不应少于2个 卷筒 槽匹2.吊钩处于最低点时卷筒上至少留有3圈 配 滑轮 吊钩 L无裂纹缺损,且转动灵活 1.钩体没有裂纹、不许补焊 1.制动器灵敏可靠,摩擦片的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50% 7 8 9 10 制动器 2.制动时间不大于2s 1.过卷扬限位器完好可靠 2.大小车行程限位器完好可靠 3.门窗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完好可靠 11 安全防护系统 4.紧急停止开关完好可靠 5.终端缓冲器完好可靠 6.信号装置齐全完好可靠 7.轨道端部阻挡器完好可靠 8.露天行车夹轨钳完好可靠 9.轨道接地完好可靠 10.转动部位保护罩完好可靠 11.滑线保护挡板完好可靠 12.驾驶室地面绝缘垫完好可靠 13.护栏完好可靠 吊索具 1.吊索具应上架定点摆放,标明额定承重量和色标,性能完好 12 13 其他 情况 排查人员:排查单位: 12起重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2 排査 项目 操作人员 规章制度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1.操作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安全操作规程,机械维修检查和交制度健全 1.承重运行场地平整,基础坚实 2.本机配重件重量足够,起重稳定性可靠,符合技术要求 3.制动装置可靠,有效 4.喇叭、铃哨等音响信号装置齐全、清晰、响亮 5.起升、行走、回转、变幅等构件有明显的色标和灯光信号 6.在明显的位置标有最大起重量,幅度等技术指标 7.升降部位装有开关和高程限位开关,具灵敏可靠 8.回转、变幅部位装有回转、变幅开关,且灵敏可靠 3 起重机械 9.轨道行走部件行程开关,终端有器,夹轨钳灵敏可靠 10各限位开关的联锁装置灵活有效,不准随意拆除关闭 11.操作室视线良好 12.扶梯平台走道的边缘安装防护栏杆,下部有高度为0.15m的挡 板 13.金属架、设备外壳、轨道接地可靠良好,电阻小于4。 14.供电线路电缆绝缘良好 15.检修行灯、音响装置的电压小于50v 16.钢丝绳无破损,符合技术要求 17.吊钩、扁担等无裂纹破损,符合技术要求 1.起重机械工作空间内无架空输电线路 年 月 日 (V/x) 排査结果 2.起重机械工作空间与周围输电线路、设备、建筑物的距离符合安 全要 求 4 作业场所 3.两种以上起重机械工作空间交错时,应有统一的使用规定和指挥 4.场地照明充足 5.作业现场隔离警戒完好有效 5 起吊作业 1.起重作业有专人指挥,各种手势、旗语、哨声等信号准确,通信 联系 可靠 2.起吊前,将物件按规定绑扎牢固,重件转角处应垫木块,在清理 起吊 地点、运行通道、放置场所的障碍后,才准起吊 3.起吊前应试吊,确认可靠后正式起吊 4.起重作业,严格按十不准规定,吊件上禁止站人,重物下面禁止 人员 停留或穿行 5.起吊过程中,速度不宜过快,吊件保持平稳 6.氧气瓶、装液体容器、零星小件等物品应装箱笼吊运 7.大件、超重件等重要设备、器材、爆炸危险物品等应有经审批专 项安 全技术措施并有监护人员 8.吊件不准长时间停留在空中 9.遇强风、暴雨等天气,停止露天起重作业 6 排査单位: 其它情况 排查人员: 13浮吊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1.设备是否办理使用登记 2.是否购买合法起重机械 3.安全技术档案是否齐全 使用登 记情况 4.起重机械品种(型式)是否满足使用条件要求 5.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6.检验合格标志是否按规定标注 1.起重机司机、司索和信号指挥人员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持证上 岗情况 2.是否建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档案 1.是否建立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査制度 2.是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是否建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制度 安全管 理4.是否制定起重机械操作规程 制度 建立3 情 5.是否建立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和隐患整改制度 况 6.是否建立起重机械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制度是否适合本单位情况 8.制度是否落实到相关人员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加) 1 2 1.单位负责人是否了解国家和本公司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法规、规章的 有关 4 规定 任落实 情2.是否设置专人负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 况 3.起重机械维护保养规程和操作规程掌握情况 1.起重机械检验合格标志、吨位等安全标识是否醒目 2.危险性较大的吊装或施工场所是否有明显标识 安全使 用5 3.安全区域内是否有无关人员活动 状况 4.制动器,刹车装置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1.高度、行程、起重量、速度等保护装置是否完整、灵敏可靠 4 安全 装置 2.各种辅助装置是否完整、牢固 3.紧急停机和报警装置是否可靠 4.各种连锁保护装置是否可靠 1.转塔与旋转机构(轨道、滚轮等)是否存在损坏、变形 2.变幅机构是否存在损坏、变形 3.起升机构是否存在损坏、变形 4.钢结构是否存在损坏、变形、腐蚀、开裂现象。 5.吊钩等吊具有无损伤 5 设备 本体 6.钢丝绳润滑良好,无变形,其断丝数没有超过规定 状况 7.各种制动器零部件是否完整、良好,制动装置运行是否可靠 8.各传动部分运行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润滑油品质及油位是否正常 9.各种电气设备及元件是否完整,固定是否牢固,接地是否符合规定,布 线是 否合理,无损坏现象;与使用环境是否相适应 10.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11.驾驶室结构是否牢固,无变形、损坏现象,是否有良好的视野,通风 良好 1.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证,并固定在醒目位置,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6 2.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其钢丝断数没有超过钢丝数的10% 起重机 的 钢丝 绳 3.钢丝绳磨损使其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及以上,即使未断丝也应 报废更新 4.卷筒上的终端部位和常绕滑轮的部位,绳面应有润滑油 1.钢丝绳尾端装卡牢固,压板螺栓是否牢固固定 7 2.吊钩处于最低点时卷筒上至少留有3圈钢丝绳 8 9 滑轮 吊钩 1.无裂纹缺损,且转动灵活 2.钩体没有裂纹、不许补焊 1.制动器(即刹车装置)灵敏可靠,摩擦片的厚度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 10 制动器 2.制动器的调整间隙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 1拔杆角度限位器完好可靠 2.钩头上下行程限位器完好可靠 3.紧急停止开关完好可靠 4.各种指示及报警信号装置齐全完好可靠 安全防 护系统 5各转动部位保护罩完好可靠 6.供电滑环、变压器与开关扳等的保护设施完好可靠 7.驾驶室与配电间地面绝缘垫完好可靠 11 8.起重机的所有固定机构与装置完好可靠 9.护栏完好可靠 吊索具 1.吊索具应上架定点摆放,标明额定承重量,齐全完好 1.起重机上放置的一切可移动机构、机械、装具及物品是否牢固固定 12 13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4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检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寸,) 1 1.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是否取得有效牌照 合格 标记 2.厂内机动车辆安装牌照并粘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以投入使用 1.车辆有关装备、安全装置及附件是否齐全有效 2.车辆转向系统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转向是否灵活 3.车辆及挂车是否有彼此的行车和制动系统,是否可靠 4.整车的制动装置是否可靠 5.车辆的照明系统是否符合规定 设备本 体状况 6.车辆的减震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7.车辆的离合、变速系统是否正常 8.驾驶室的技术状况是否符合规定,视线是否良好 9.车辆传动系统的技术状况是否保持良好状况 2 3 安全使 用2.在用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定期检验不合格或者安全检验 合格 状况 标志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3.厂内机动车辆不得超速、超高、超宽、超限运送物品,驾驶室内不能搭 乘无关 人员 10.易燃、易爆车辆是否备有消防器材和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喷有禁止烟 火的醒 目字样 1.厂内机动车辆使用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生产作业区或者施工现场的实 际情况,按照《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 作业区或者施工现场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和进行交通安全管理 4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5机械加工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2 排査 项目 材料 外形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L机械加工设备本身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没有使用对人体有 害材 料和未经安全卫生检验的材料 1.机械加工设备的外形结构应尽量平整光滑,避免尖锐的棱和角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 1.凡易造成伤害事故的运动部件均应封闭或屏蔽,或采取其它避免操作人 员接 触的防护措施 3 2.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 距离 运动 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件 3.高速旋转的运动部件必须迸行必要的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 4.有惯性冲撞的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 1.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并保证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 间 4 工作 位2.设备工作面的高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置 3.平台和通道必须防滑,必要时设置踏板和栏杆 5 1.机械加工设备应设有防止意外启动而造成危险的保护装置,对危险性较 大的 设备,尽可能配置监控装置 2.显示器应准确、简单、可靠,其性能、形式、数量和大小应适合信息特 征和人 控制 系的感知特征 统 3.危险信号的显示应在信号强度、形式、确切性、对比性等方面突出于其 他信 号,一般应优先采用视、听双重显示器 4.控制器的布置应适用人体的生理特征,控制器的操纵力大小应适合人体 生物 力学要求,控制器的形状、颜色、形象符号应易于操作人员识别 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6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在规定的寿命期限内有足够的强 度、刚 防护 装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安全防护装置应与设备运转联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 备不 置 能运转 4.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其布置的位 置应 保证操作人员易于触及,且不会发生危险 1 .机械加工设备的加油和日常检査不得进入危险区内 7 检验 维2.若需要在危险区内进行检查和维修时,必须釆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 发生 修 危险 3.机械加工设备需要进入检修的部分应有适合人体测量尺寸要求的开口 8 9 1.为提醒操作、调整和维护人员注意危险的存在,在机床的危险部位设置 安全 安全 标标志或涂上安全色,在遮蔽危险部位的防护罩内表面,或在危险零件 的四周表志 面、或直接在危险零件上涂上安全色:使用安全标志和安全色均 应符合标准规定 动力 系1.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统 10 1.润滑、冷却系统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 润滑、冷 却2.机床应尽可能容纳和有效回收冷却液,固定冷却液喷嘴的装置,应能方 便、 系统和 切削 安全、可靠地固定在所需位置上:在切散飞溅部位应设置防护装置 1.工作时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或大量油雾,应设置有效的排气、除尘或 吸雾 有关职业 危装置 害因素 的防2.机床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85dB (A) 护 3.应提供确保紧急安全工作所需的、符合标准的局部照明装置 11 12 其他 情况 1.应在机械加工设备的醒目位置张贴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设备 运转 记录应及时填写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6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W) 1 1.高度在2m以下以及2m以上有平台的旋转部位(如传动带、转 轴、传 金属切削机床的 防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应设 置牢固可靠的防护罩 护罩、防护栏 2.高度在L5m以上的平台,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 1.防卡具脱落装置应齐全完好、安全可靠 防卡具脱落装置 2.未加防护罩的旋转部位的连接销、楔不得凸出 3 挡屑板和清除切 1.金属切削机床的挡屑板等应完好可靠 屑工具 2.机床应备有清楚切屑的专用工具 4 1.加工细长杆件(工件伸出主轴尾部300mm以上时)的机床,应 安装跟 刀架、中心架、托架、支撑等防弯装置 1.机床的限位、联锁、操作手柄应灵活可靠 5 6 限位、联锁 机床的保护接地 1.机床保护接地(零)线应可靠 和照明灯具 2.机床照明灯电压不得高于36V 1.有直梯的大型机床,其高度超过2m的固定钢直梯必须设护笼, 固定 大型机床直梯和 钢直梯和护笼应符合相应条款规定 护笼 2.应在金属切削机床的醒目位置张贴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 程,设 备运转记录应及时填写 7 8 其它 情况 排査单位: 排査人员: 17作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排査 项目 序号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厂区、车间、仓库有定置图,定置图与现场相符 1 定置定位 排査结果 3x) 2.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 突出 或锐边物品 3.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 1.厂区、车间、仓库内车行道(厂内叉车等)、人行道宽度符合标准, 且通 道线明显清晰 2.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 2 道路 3.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 4.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 5.车行道、人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符合标准,且牢固可靠 6.道路占道率小于5% 1.消防器材配备数量足够,正确,拿取方便 2.消防器材在有效期内,并有日常维护记录 3 消防 3.消防标志醒目 4.员工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作业点和安全通道采光符合标准 4 照明 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 5 其他 排査人员:排査单位: 18文明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排査 项目 劳保用品 (PPE)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1.所有进入施工场地、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戴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参 观人员应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 1.场地应合理规划,施工下料区、组对区、余料区等应用隔离墩或其 他隔 离措施分开设置 2.保持施工场地、车间的安全通道和应急通道畅通,非紧急情况不得 占用。导管架、组块高空作业应设应急通道 3.场地应有排水设施,且排水通畅,无积水现象 2 施工场地 4.有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措施 5.场地设置了临时厕所,数量、分布均应合理 6.场地设置了吸烟处,无吸游烟的现象 7.施工场地设置了清晰的车辆通道,且有限速标志 1.材料、设备等按总平面布局合理放置 2.材料对方区域有名称、品种、规格等标牌 3 材料摆放 3.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要分类存放,定期清理,符合“工完、料尽、 场地 清”的要求。危险品等特殊物品,应按照相关规定,回收到专用 的容器中,并由专人负责处理 4.施工余料、垃圾堆放整齐,标出名称、品种 5.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其它危险品,应满足防火、防爆和 隔离 的有关规定,并按照其危害性质,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或设备 6.施工场地移动式气瓶笼,移动配电柜,焊机架等要规格统一,摆放 整齐 牢固,不得占用安全通道和车辆道路。气带、电缆等应架高处理 或釆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不得影响人员和车辆通行 1.有消防制度、措施,灭火器材配备合理 2.组块和导管架施工区域下设置一定消防沙 4 消防要求 3.场地有消防水源,且满足消防要求 4.有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 1.建立了治安保卫制度,责任分解到人 5 治安综合治 理 2.治安防范措施有效,极少发生被盗事件 1.厕所符合卫生要求 6 卫生设施 2.场地、组块及导管架等场所,无随地大小便现象 3.建立了卫生责任制 4.场地能保证供应卫生饮水 7.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并由专人管理 1.有保健医药箱 2.有急救措施和急救器材 7 保健急救 3.有经培训的急救人员 4.开展了卫生防病宣传教育 8 9 1.施工场地及车间的电器设备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保持完好无损并 设专 人负责,发现损坏及时维修。 1.进入场地机动车要进行登记(本场地自备车除外)并服从场地管理, 未 机动车管理 经允许不准进入场地。施工场地及车间不准停放自行车、摩托车, 临时运输车辆按规定停放 电气设备 L各施工场地现场喷砂、防腐作业要有防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2.夜间作业或受限/密闭空间作业灯光照明应符合相关要求 3.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及噪声等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0 作业区域 4.按照相关规定,在明显处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自然形成或由于施 工造 成的坑、池、洼地和下水通道、孔洞等处都有规范的围栏、盖板 和警示标识,并牢固可靠 5.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便于作业人员安全操作 6.在高温或粉尘、易脏和有毒化学物品或毒物作业场所设置专项的清 除设 备、设施 7.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等各类作业场所,应符合防火防爆和防辐射的 有关规 定,并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报警装置、通风装置、安全标志, 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和安全疏散的设施 11 12 13 安全标识 安全 信息栏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施工场地各区域设置了 1.施工场地门口 19车间设备、设施布局和安全通道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排査 项序号 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1.车间安全通道是否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 车冋安全 通2.车间的安全通道的人行道宽应不小于Im,车行道宽应不小于1.8m 道 3.车间安全通道是否被堵塞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Ex) 3 1.作业场所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品及工具柜应进行定置管理、摆 放整 工位器 具、齐、平稳可靠 工件、 材料2.工件、材料等物品的堆放宽度与高度之比应小于1: 2,并有防滑、防倒 措施 摆放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1.车间内自然通风是否良好,是否有强制通风措施,保证空气质量符合要 求 2.车间内自然釆光是否充足 通风及照 明 3.车间内照明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照度在200-300勒克斯范围内 4.逃生出口(安全出口)是否配备应急照明 消防设 备、器材 4 1.车间内是否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器材,消防器材的类型和数量是否满足要 求 5 2.消防设备和器材放置地点是否有明显标志 1.车间内的沟、渠、槽、孔洞是否进行了围护,安全栏杆是否满足1.2M 的要求 6 安全栏杆 和安全标 志 2.车间内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安全标志,如: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通道等 3.车间内各种气体管线顔色标示是否明显 4.车间内配电箱等电气设施安全标志是否明显 7 特殊车间 (喷漆、 喷2.对产生的尘土和有害气体是否进行了处理,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 砂) 3.是否配备了消防设备和器材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査人员: 1.车间内是否配备了通风、照明设备,并符合防爆要求 8

20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一)通用部分 1 安全资质 1.从事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 1.建立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检査制度和事故管理制度 3.建立机驾等岗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2 安全规章制度 4.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5.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6.建立消防管理制度 7.建立应急预案 年 月 日

排鷲)果 1.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安全工作重点、不同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驾 驶员 安全教育 3 安全宣传教育与 培2.开展对职工的日常安全技术培训 训 3.对机驾人员出车(航)前的安全教育 4.开展了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1.采取市场准入,且经营资质经过严格审批 2.对于公路长途运输严格执行安全会签和检査 3.执行了人员、车辆、监控、运行等规定 4 安全监督与保障 4.按规定提取必需的安措经费和安全专项基金 5.参加车辆、第三责任、职工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 6.按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1.建立事故档案、认真进行事故综合分析并按时上报 5 事故管理 2.对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 (二)专用部分 1.机动车驾驶员,有年审合格的驾驶证 2.从事危化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 6 公路运输安全检 查3.从事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特种物件搬运装卸作业,具备专用搬运 装卸 (含危化品运 输) 工具和防护设备,并持有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 搬运装卸作业证 4.从事危化品运输的车辆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且配备相应的防护器.

5.车辆按规定审验 6.出车前认真检査车辆:车辆的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后视镜、 刮 水器等部件符合安全要求 7.无酒后驾驶车辆或超载情况 8.驾驶员在出车前对车辆例行检査 9.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10.按规定使用转向灯、防眩目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尾灯、雾 灯等 信号装置 1L小型客车行驶中,驾驶员和乘员应按规定系好安全带 1.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2.没有私自改装车辆 3.车辆检验、保养、故障维修有验收签字 4.车辆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5.制订有安全操作规程;警示标志明显 7 停车场现场安全 检6.电线排列整齐,无老化;电器开关、插座护罩符合安全要求 査 7.设备机械防护装置齐全,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8.房屋(棚架)无危房;照明灯具(工作灯)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9.废油储存、放置符合安全要求 10.消防器材的配置、种类和设置符合安全要求 11.值班人员(夜间)定时对单位内部重点部位进行巡查 1.船舶、机械、助航设备等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消防设施、救生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齐全 3.船舶系缆设备牢固、可靠。缆绳无断股、损伤 4.船员配备不低于“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 5.作业人员能熟练使用消防、救生设备 8 水上运输企业现 场6.严格执行“安全航行十项禁令” 安全检査 7.认真召开航次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8.认真填写航行日志、轮机日志等记录 9.制定有危险物品装卸、水上交通事故,消防救护等应急救援预案 13.按进出口港船舶安全检査规则对船舶进行检査 14.对事故隐患及时消除或釆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并能限期整改 9 港口码头现场安 1.特种设备按规定进行年检 全检査 2.无国家明令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或设备 3.在作业危险区域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4.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对发包或者出租生产经营项 目、 场所、设备,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5.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6.严禁为“三无船舶”配载 7.制定有冬、夏特殊季节安全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 8.按规定配备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9.严格执行港口码头安全监督检査制度 10.各种机械、防护设备及报警装置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11.船舶助导航系统、信号灯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系泊、靠泊设备、 锚 固设备、水密装置完好:有专人负责维护 12.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13.从业人员能熟练操作消防、救生设备 14.港口码头安全通道平整畅通,安全标识明显 15.堆场货物摆放稳固,有防倾到措施 16.危险化学品的堆放、储存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17.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坚守岗位 18.船舶各类证书和法定文书齐全、有效 19.船员职务适任证书齐全、有效且与实际相符 20.按时收记天气预报,并有异情预警方案 21.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演习 22.认真执行交制度 23.船舶台账资料记录齐全规范 1.制定了各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2.机械操作人员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制定了现场作业安全检査制度 4.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安全检査制度开展了安全检査,并有记录 货物装卸的现场 指挥管理 5.制定有隐患检查整改监督制度 6.现场施工釆取了隔离警示措施 7.车辆行驶遵守港区限速规定 10 8.现场地勤人员遵守现场作业站位规定 9.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和足够的劳保用品 10.现场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11.驳船作业有防坠海措施 12.阿口现场工作人员和车辆遵守闸口安全操作制度 13.严禁人员从吊物、吊具下经过或停留 11 排查单位:

其它情况 排查人员:

21车辆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排查日期: 序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座位数(含驾驶及服务员),与行车执照相符 1 车辆基本资 料 2.有合格定检纪录和下次定检日期 3.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有保险证号码,且在有效期内。 1.安全门可徒手开启;标示及使用说明清楚 2.安全门通道已净空,无座椅无盖板:净宽32公分以上 3.灭火器至少2具,前后各一具:且在有效期限内 2 车辆安全资 料 4.车窗击破器至少3具,位置明显;且标示清楚,可徒手取用 5.驾驶室上方最前方座椅距档风玻璃70公分以上:且设有栏杆或保护 板 6.行李厢:未设置座椅或卧铺 7.轮胎胎纹:胎纹深度1.6厘米以上;且胶皮无脱落。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J/X) 3 其他情况 排査单位: 排

:

22冲、剪、压机械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排査 项目 控制系统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1.检查控制系统的仪表、信号灯、报警器、安全溢流阀和其他安全附 件是 否完好,査压力表的校验标记和资料 1.刚性离合器的转键、键柄和直键应无断裂 2.抽査离合器,现场试车5〜10次,不得出现连冲现象 2 离合器 3.操纵器的杆件、销钉或弹簧应无裂纹、折断 4.牵引电磁铁触点无粘连,中间继电器触点接触可靠 5.离合器应安装紧固,动作可靠并确保滑块无连冲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 1.制动器的制动瓦磨擦垫片(闸皮)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应大于 理论接 触面积的70% 2.抽査制动器,现场试车5〜10次,制动是否灵敏可靠 3.制动器各活动销轴应转动灵活,无退位、卡位、锈死等现象,开口 销齐全 4.制动器小轴或心轴表面应淬火,不许用普通螺栓代替 3 制动器 5.制动瓦磨擦垫片和制动轮表面均不许有油污或其它妨害制动性能的 缺陷 6.杠杆、拉杆、制动臂或套板不能有裂纹 7.弹簧不能有塑性度形或断裂 8.销轴或轴磨损应小于原直径的5% 9.制动轮轮面凹凸不平不能大于1.5mm L大型冲压机前、后面均应装有紧急停止按钮,一般设置在控制点、 给料点 附近人手能迅速触及且不会产生误动作之处 2.抽査紧急按钮,现场试车3〜5次,是否灵敏可靠 4 紧急停止按钮 3当剪板机剪板长度>2500nun时,两侧均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 4.紧急停止按钮要凸出其它按钮的外平面,按钮头应有醒目的红色标 记 1.所有外露的传动部分应设置安全防护罩売,大型设备某些部件受条 件限 制时,可设防止人员触及的防护栏 2.设备大且超过2m高度的,其传动形式为皮带轮或齿轮的,因检修 人员在 修理时要登高,床身顶部应配置登高梯台 3.防护罩、盖、栏的材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无明显的锈蚀或 变形: 安装应牢固,工作时不应与可动部件有接触或产生磨擦,机械 运转时不应与可动部件有接触或产生磨擦,机械运转时防护装置无振 动或松动 4.防护罩、盖、栏安装后便于拆卸、定位合理,不许与主机焊接 5 防护装置 5.安装后的防护装置,与人体接触的各处应无棱边、毛刺,不妨碍正 常操作 6.开启较频繁的危险部位,对防护罩、盖、栏应装设机电联锁装置 1.开机检查设备泵站控制系统,是否灵敏、准确、可靠,各控制开关 的是否 有醒目标志 6 设备泵站及其 受2.检査压力容器是否是定点厂生产、有无产品合格证 压容器和受 压部3.査受压容器和受压部件是否有定期检验记录 件 4.高压管道的焊缝是否有定期探伤检査的记录,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1.是否有自动送、退料装置 7 安全信号装置 2.釆用手动工具送、退料的,除工具满足要求外,还应设置安全装置; 必要 时现场试车5〜10次,当人的手在工作区时,机床应不能启动 3.检査电气开关和信号装置是否齐全完好,是否有醒目标志 1.外露在工作台面外部的脚踏开关,只要有物体撞压可能的,均应在 开关上 部、两侧装设防护罩,并有防滑措施 2.剪板机开关为脚踏杆的,在整个长度上均应安装防护罩(可在伸脚 操作侧 面开孔) 3.脚踏开关的防护罩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足够的强度,无棱角 毛边: 与开关有机连接,以便开关的检修 1.阶梯要与主传动控制联锁,即在爬梯时,应保证断开主传动控制 8 脚踏开关 9 阶梯、平台和 护2.阶梯的高度超过5米后,在阶梯2米以上部位应设置护身圈 栏 3.设备的机身顶面高度超过2米时,要设检修平台及护栏。平台上的 铺板 应是防滑板,边沿至少翘起40毫米,护栏的高度应在1050 «米 以上 L冲、剪、压机械金属结构、电动机壳体、变压器壳体和穿电线金属 管等, 均应PE线联接可靠 2.PE线联接不许搭接或串接:PE线在各接点上接触良好,其接触电 阻应 v=4Q 3.冲、剪、压机械可移动的开关电源线应釆用三芯橡胶电缆线;如有 物件压 砸可能时,应采用槽钢或钢管加以防护 1.使用冲、剪、压机械的操作者,要经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核合格, 取得 安全作业证后,才允许操作冲压设备 2.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模具设计人员,模具调整、安装人员要 进行安 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对各种冲压机械要进行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模具要 逐套检 査,将模具分类,并加不同的标志 4.应建立冲剪压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 设 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 告制度等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5.正常工作时,经常检査高低压管道系统的泄漏及振动情况是否正常 6.经常性检査设备的保护接地(零)线是否松动 10 电气安全 11 使用和管理 12 工业卫生标准 1.照明要合适,推荐各处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下列数值:地面的垂直 照度为 20勒克斯;冲压机械工作台面高度的水平照度为60勒克斯 2.工作环境的噪声应符合国家噪声标准

13

其他 情况 排查人员:

排查单位:

23移动式/手持式电动工具及漏电保护器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项目: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 .各单位是否建立了本单位在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检査台帐 排査结果 3*) 2.定期检査应每3个月一次: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 条件恶 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査周期;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 检査 3检査结果是否一律记入台帐 1 4.各单位的安全部门是否对本单位的检査情况进行监督检査:定期 监督检 査应每3个月一次,对检査合格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 设备、漏电保护器是否按检查季节核发\"合格证” 5.经定期检查合格的工具,是否在工具的适当部位,粘贴检查“合 格”标 识:\"合格”标识是否鲜明、清晰、正确并至少应包括:工具 编号;检查安全检査 要求 单位名称或标记;检査人员姓名或标记;有效日期 6.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接地线(PE)脱落、 插头插 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 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7.在用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漏电保护器是否由公司健 康安全 环保部委托外部有资质的机构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年度检 测,并核发了 \"安全使用证” 8.未经检査的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漏电保护器禁止使 用 9.各使用单位是否对检査发现问题的工具、设备和漏电保护器及时 进行维 修,是否存在带故障使用 10.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拆卸和维 修是 否由经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的电工负责进行 一、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检査 1.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除m类外),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1 2.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 II类 或in类工具 3.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应使用m类工具。如 果使用 使用范围的检 查 II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 5亳安,动 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同时,m类工具的安全隔离 变压器,II类工具的漏电保护电器及II、m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 联接器等必须放在外面,且有人在外监护 4.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以及存在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使用的 工具必须符合相应的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1.是否有产品认证标志及定期检査合格标志 2.外売、手柄有否裂缝或破损 2 日常检査 3.保护接地线(PE)联接是否完好无损;否则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站 在绝缘 垫上使用 4.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5.电源插头规格是否与工具匹配,是否完整无损 6.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 7.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防护罩、盖、手柄是否齐全,是否无破 损、 变形和松动 8.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9.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10.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是否测量了绝缘电 阻;绝缘电阻是否 大于上述规定的数值 1.工具的使用是否满足使用范围的要求 2.工具的绝缘电阻(使用500V的M。表测量)是否满 足下列要求: I类手持电动工具: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 大于2MQ II类手持电动工具: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大于7 Mil in类手持电动工具:工具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大于IMQ 3 定期检査 二、手持电动工具的检査 1.设备是否摆放在通风、防雨、防晒、干燥环境中 2.设备的各种标志、铭牌是否齐全、明显、清晰 1 日常检査 3.安全防护罩売、限位、保护、联锁是否齐备可靠,是否做到“一 机、 一闸、一保护(开关)” 4.保护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电焊机的接地螺 钉不 小于8毫米) 5.电源线或缆线是否与设备匹配,完好无损,且设备有牢固的连接, 无 任意接长或拆换电源线或缆线引出端的 6.所有孔道边缘是否平滑 7.屏护罩是否完全罩住带电的导线端裸露部分 8.设备的吊运搬移装置齐全可靠。 2 定期检査 1.手持电动工具的定期检查,除日常检査的规定外,绝缘电阻(使 用500V的MQ表测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电焊机各导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应不低于下值: 初级回路(包括与之相连的控制回路)与次级回路之间为5MO: 初级回路与机架以及与所有其它各回路之间为2.5MO: 次级回路与机架以及与所有其它各回路之间为2.5MQ; 与初级回路不相连接的控制回路与机架以及与所有其它各回路之间 为2.5MQ其它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值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操作维护手 册的要求 三、漏电保护器的检査 1.触电、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和新、改、扩建工程使用各类低压用 电设 备、插座,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 2.新制造的低压配电柜(箱、屏)、动力柜(箱)、开关箱(柜)、操 作台、试验台,以及机床、起重机械、各种传动机械等机电设备的 动力配电箱,在考虑设备的过载、短路、失压、断相等保护的同时, 是否考虑漏电保护;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是否安装 1 使用范围要求 漏电保护器 3.手持式电动工具(除m类外)、其它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 险性 大的用电设备,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 4.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它导电良好的场所,是 否安装 漏电保护器 5.在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选用防爆型漏电保护器;在潮湿、水汽较 大场所, 是否选用密闭型漏电保护器;在粉尘浓度较高场所,是否 选用防尘型或密闭型漏电保护器 1.漏电保护器投入运行后,使用单位电工是否每月在通电状态下, 按动试 验按钮,检査漏电保护器动作是否可靠;雷雨季节是否増加 试验次数 2.雷击或其它不明原因使漏电保护器动作后,是否进行检査 3.是否针对漏电保护器在运行中的动作特性及其变化,进行动作特 性试 验。 4.漏电保护器是否外观良好,试验装置、信号指示、按钮位置是否 正常 5.漏电保护器的保护范围是否为回路,不与其他线路有电气上 的连 接,且容量符合要求 6.—台漏电保护器容量不够时,不能两台并联使用,应选用容量符 合要求 2. 检査内容 的漏电保护器 7.漏电保护器接线是否正确:线路的工作零线是否接入漏电保护器, 经过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零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 设备的外壳。线路的保护零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 8.安装漏电保护器后的线路/设备是否同时具备符合规定的接地或接 零保 护措施 9.在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它导电良好的场所, 是否根 据规定设置的漏电保护器。(不得用一台漏电保护器同时 保护二台以上的设备或工具) 10.使用不带过电流保护的漏电保护器场所是否根据规定安装了过 电流保 护装置 11.使用的漏电保护器除按漏电保护特性进行定期试验外,对断路器 部分 是否按低压电器有关要求定期检查维护 12.是否委托外部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测试以下项目:测试漏电动 作电 流值;测试漏电不动作电流值; 测试分断时间 四、其他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24手提式风动砂轮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项目: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5<) 1 1.砂轮夹紧装置应完好、不松动。紧固砂轮的主轴端部螺纹旋向应 与砂 轮旋转方向 手提式风动砂轮 机2.砂轮卡盘的直径应不小于砂轮直径的1/3,并配有直径比压紧面 直径大 砂轮夹紧装置 2mm、厚度为l-2mm的软垫 3.左右两卡盘与砂轮应同轴 2 气阀、开关和气 管 L气阀、开关应完好:气路密封应无泄漏:气管应无老化、腐蚀现 象 1.砂轮、铲头和扳子等工作部件应无裂纹 3 工作部件 2.防松脱的锁卡应完好有效 1.防护罩应能将砂轮、砂轮卡盘和砂轮主轴端部罩住,且完好无损, 安 装牢固 4 砂轮防 护罩 2.防护罩的最大开度不得超过180° 3.砂轮卡盘外侧面与防护罩开口边缘的间隙应小于15mm (注:砂 轮直径 不小于50mm的可不设防护罩;有特殊工艺要求的砂轮也可 不设防护罩,但必须定工序、定点使用) 5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査人员:

25固定式砂轮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查内容 1.固定式砂轮机安装地点适当,不准对着其他设备和操作人员,以及过 往通道 排查 项目 排查结果(J /X) 砂轮机安装 地点 2.若确因地形或位置有,可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 护挡 板 2 3 砂轮 除尘装置 1.砂轮无裂纹,磨损至极限时应更换,转动时应平稳、无跳动 1.有两台以上(含两台)的砂轮机安装在同一房间内时,应配有除尘装 置 4 1.砂轮防护罩开口上端应设可调整的挡屑屏板,其宽度应大于砂轮防护 罩宽 挡屑屏板 度,并应牢固地固定在护罩上,砂轮圆周表面与护板间的间隙应小 于6mm 1.砂轮卡盘外侧与砂轮防护罩开口边缘之间的间隙应为5〜15mm。防护 罩应 安装牢固 5 6 7 护罩 卡盘(法兰 1.卡盘(法兰盘)直径应大于砂轮直径的1/3,并有软垫 盘) 保护接地 1.砂轮机保护接地(零)线应可靠 1.砂轮托架应装卡牢固,且可调;砂轮圆周表面与托架间间隙不得大于 3 mm 砂轮机托架 2.磨刀具的砂轮机不能与非磨刀具的砂轮机混用 8 3.磨料头、料边、毛坯和材料进行火花鉴别的砂轮机可不设托架,但必 须设置 固定标志说明 9 其他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26电焊机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2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50 保护接地(零) L电焊机插座是否与插头相匹配,是否装有保护接地(零)线 绝缘电阻 L电焊机变压器的绝缘电阻是否每半年检测1次。电焊机变压器的一 次线圏 与二次线圈之间,引线与引线之间,线组和引线与外壳之间的 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Q 1.电源线、电焊接电缆与电焊机接线处是否有屏护罩 2.固定式电焊机接线、插座到电焊机间的一次线应不超过2m,在不拖 地、不 占道的情况下可不超过3m 3 电焊机 接线 3.固定在生产线工位上的焊机,一次线长度可按工艺适当方宽 4.移动式电焊机一次线超过3m时,必须办理临时用电线路手续 5.二次线接头宜用焊接、压接和插接。二次线接头不允许超过3个 4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27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气瓶是由经当地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批准或国家级劳动部门 审査 同意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厂家生产的 2.气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钢印标记齐全,其它漆色字样符合规定 3.气瓶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纹和重皮 L瓶阀应有防护装置(如气瓶配带瓶帽,瓶帽必须有泄气孔) 2 气瓶附件 2.瓶阀侧面接头的连接机构,能防止可燃气体与非可燃气体错装 3.气瓶上应配带两个防振圈 排査结果 1 设备检査 气瓶充装前,必须由专人对气瓶进行如下检查,有不符合者,禁止 充 装: 1.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相符,且漆色字样无脱落,易于识别气瓶种 类 2.安全附件齐全、无损坏,且符合规定 3 气瓶充装前 3.判明装过何种气体,且瓶内留有余压 4.钢印标记齐全,易于识别 5.钢瓶在检验期限内 6.瓶体经外观检査,无缺陷,能保证安全使用 7.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的瓶体或瓶阀不得沾有油脂 4 充装压力 1.气瓶充装压力气体时,充装完时的压力在气瓶设计压力范围内 1.充装没有过量,执行了充装重量复检制度 5 液化气瓶 2.具有认真填写的充装记录 3.称重器应保持准确 1.取得充气单位同意 6 气瓶改装 2.气瓶的设计压力高于改装后的气体使用气瓶的压力 3.进行了专门清洗,换装相应的附件和更改漆色 1.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 2.盛装情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 7 检验 3.盛装腐蚀性介质的气瓶,每两年检验一次 4.发现有严重腐蚀或严重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8 安全管理 1.制订和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和运 输人 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考核 1.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2.釆购和使用有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不使用超期未检的 气瓶 3.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 安全 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 明书的要求使用气瓶 4.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氧气和可燃气瓶应保持 5米 以上的安全距离 5.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6.夏季应防止曝晒 7.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 8.严禁用温度超过40C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9.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 剩余 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 -1.0%规定充装量的剰余气体 9 使用安全 10.气瓶使用时必须配置止回阀、减压器、压力表等装置 11.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瓶体进行挖补、焊接修理 12.严禁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 13.在危险区内作业前应由有资格的人员事先测试现场可燃气体, 其浓 度值低于LEL的20%时允许作业 14.气瓶使用前检查瓶阀减压器,发现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 或反应 退钝时应及时维修 15.使用的胶管其接头必须用专用卡箍扎紧,严禁使用铁丝绑扎 16.作用前检査所有接头,保证在有压力时不会松脱 17.不能用掐挤胶管的方法来阻止气源,要始终用控制阀关闭气源 18.气瓶使用过程中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 冬季 严禁用温度超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19.操作阀门或减压器时应动作缓慢 20.在有限空间焊接作业时禁止将气瓶移入有限空间 1.运输工具上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2.必须配戴好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防震圈(集装气瓶除 外), 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3.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金属链绳 10 运输安全 4.瓶内气体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不得同 车(厢)运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或与瓶内气体起化学反应 的物品,不得与气瓶一起运输 5.釆用车辆运输时,气瓶应妥善固定。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 的2/3 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一方,垛高不得超过五层且 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6.夏季运输应有遮阳设施,避免曝晒 7.运输可燃气体气瓶时,严禁烟火。运输工具上应备有灭火器材 8.易燃易爆品油脂类腐蚀性物品严禁与气瓶同车运输 9.吊运气瓶时必须使专用托架笼或专用托盘 1.仓库内严禁明火和其它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 射 2.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 体相 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 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或灭火器材 3.必须关紧瓶体阀门将保护帽拧紧,气瓶放置应整齐,配戴好瓶帽。 立 放时,要妥善固定;横放时,头部朝同一方向 4.旋转整齐留有通道堆放时不超过5层 5.气瓶存放应远离热源不能存放在可能成为导电回路区域 6.气瓶在使用时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11 储存安全 12 其它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28乙快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项目: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乙快气瓶应无严重腐浊和严重损伤 2.瓶壁损伤深度不得超过壁厚的1/4,长度不得超过50mm 3.瓶壁凹陷直径不得超过50mm,中心深度不得超过5mm 1 外观检查 4.瓶体表面不得有鼓包、膨胀或弯曲 5.点状腐蚀深度不得超过壁厚的1/3面积不得超过50mm- 6.密集点状腐蚀深度不得超过壁厚的1/4,面积不得超过瓶体表面 30% 7.瓶阀、易壻塞连接螺纹不得有严重腐蚀或损坏 2 3 4 检验周期 起装 标志和标记 乙焼气瓶应在检验周期内使用,乙块气瓶应每3年检验1次 排査结果 3*) 乙焕气瓶应装有压力表,在15P时,限定充装压力为1.55MPa,应 无超装 现象 乙快气瓶上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和钢印标记 1.乙焼气瓶上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 2.钢瓶肩部上应设置易熔塞,培点为(100±5) P 5 安全装置 3.钢瓶应配有固定式瓶帽 4.钢瓶应配有颈圈和底座,并安装牢固,防震胶圈应完好 L乙焼气瓶应单库储存,当库房与耐火等级三级及其以上厂房毗连 时,二 者不得有门、窗、孔洞相通 2.库房内电气设施应为防暴型,线路应穿管敷设:严禁其它管线穿 过储存 库。乙煉气瓶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度。气瓶解冻时应用温 水解冻 6 储存安全 3.乙焼气瓶储存库与明火点的距离不小于15m 4.严禁乙快气瓶与氯气瓶、氧气瓶及其它易燃物品同库储存 5.乙焕气瓶库房应有醒目的\"严禁烟火”标志 7 评定报废 1.根据国家标准GB13076-91《溶解乙煉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的规 定,结 合实际检验过程的技术积累,确定乙快瓶评定报废应遵循的 有关准则 8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29氧气瓶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项目: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氧气瓶需经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批准或同意。劳动部门审查同意, 并报劳 动人事部备案的才能生产 2.氧气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钢印标记齐全,瓶身漆色为天蓝,“氧”字漆 色为 黑色,氧气瓶压力P=200MP时用一道白色环标示,氧气瓶压力 P=300MP时用二道白色环标示 设备检 査 3.氧气瓶外观有裂纹、变形、鼓疤等缺陷,其弯曲度超过2/1000,垂直度 超过1/1000,安全附件不全,瓶体或瓶阀沾有油脂,未经妥善处理,不准 使用 4.氧气瓶应每三年检査一次,由当地劳动部门同意的充气单位或专业检査 单位检 验。如使用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或严重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5.氧气瓶应严禁过量充装 1.瓶体表面不得有裂纹或重皮等缺陷,不得有严重腐蚀或损伤 2.气瓶的容积残余变形率大于10%或重量损失超过5%应予报废或降级使用 2 瓶体 3.禁止撞击,碰撞和沾染油脂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V/x) 1 4.瓶体上两防震圏(厚25〜30mm)应齐备,完好。一只安装在离底部200mm, 另一 只离瓶颈250mm左右的位置上 L瓶阀完好,与瓶体旋装牢固,不漏气 3 瓶阀 2.瓶阀密封釆用的填料,必须是不燃烧、抗氧化和无油脂的材料 3.瓶阀上应有安全片,当受压面积的直径为5mm时,采用0.15mm的磷铜 片。受压 面积直径为7mm时,釆用0.2mm的磷铜片 4 瓶帽 1.必须完整无损,与瓶体旋合紧密,瓶帽上必须有泄气孔 5 减压器 1.减压器精度为1.5级,表面清晰醒目,表计指示灵敏、准确。严禁使用不 合格 的减压器 2.接头螺纹完好,旋装牢固,无泄漏现象 1.氧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培融金属飞溅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等。与明火 相距不 小于10m,否则应釆取可靠的遮护和屏蔽措施 2.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 3.要防止气瓶带电 安放与 储严禁倾倒,滚动 5.氧气瓶库通风良好,严禁烟火,有防火器材,库内有安全通道及装卸平 台 存 6.氧气瓶不得与其它易燃易爆品同室存放 7.氧气瓶卧放应固定,瓶头朝同一方向,堆放高度不超过5层 4.氧气瓶应直立使用,并用栅栏或支架固定牢靠。不能直放时,应卧放枕 高瓶头, 6 8.用肥皂水检查氧气瓶是否漏气,检查瓶内有无易燃气体,可用皮球吸出 瓶内气 体检验 1.旋紧瓶帽,固定好防震圈,禁止用行车或吊车吊运 2.轻装轻卸,严禁从高处摔下或向下滚滑,或地面滚运 7 运输 3.严禁与易燃易爆品、油脂和带油污的物品同车运输,手上严禁烟火 4.汽车装运气瓶应横向放置,瓶头朝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 度,并妥善固定 1.操作者的手、工作服及所用工具不得沾油污 2.开启瓶阀时人要站侧面,缓慢地启开 3.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应留有剰余压力(50kPa以上),并关紧瓶阀 8 使用 4.冬季瓶阀,减压器冻结时,严禁用明火或炽热金属烘烤,不准敲打或撞 击,可用热水蒸汽或红外线辐射解冻 5.氧气瓶起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邻近建筑或或燃物着火,应迅速将氣 气瓶移至安全地点 6.氧气瓶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30年 9 其它情 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30劳保用品使用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L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2.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损坏、过期 3.是否戴了合格安全帽 1 一般配 备劳保 用品4.是否穿了合适的安全工作鞋 使 用情况 5.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安全防护眼镜 6.是否穿了合适的防护工作服 7.高噪音场所是否使用听力保护用品 1.高空或高处作业时施工人员是否使用全身式双吊带安全带 2.焊接、切割、打磨作业时施工人员是否使用专用的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3.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场所是否佩戴口罩或呼吸器 4.射线作业操作者是否佩带辐射计量卡 5.舷外作业人员是否穿工作救生衣和佩戴安全带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Ex) 2 饰健辨购鱗做 3 排査单位: 6.甲板作业是否穿戴救生衣 7.乘坐吊笼是否佩戴合适防护用品 8.高空作业无安全带悬挂点时,是否使用防坠落器 9.上下驳船人员是否穿戴救生衣 10.是否正确使用防护手套 11.是否佩戴油脂手套开关气瓶 12.栈桥是否带有护栏 13.栈桥下是否设有防护网 14.焊工是否佩載安全防护眼镜 15.焊工是否佩戴无防护功能的焊帽随意走动 其它 情况 排査人员:

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现场临时用电设备5台或者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应编制用 电组织 设计:装饰装修工程或其它特殊阶段,应补充单项施工用电 方案 2.临时用电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 人员编 临时用电组织设 计 制,经安全、技术、设备、施工、材料等相关部门审核,企 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进行报验;如果有变更,应及时补充有关的图 纸资料 3.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 合格 后方可投入使用 1.电工要持证上岗,其它用电人员(指直接操作用电设备人员)要 经过相 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有资质的 电工完 成,并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 杂性相适应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 人员管理 排査结果 (V/x) 1 4.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应 检査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5.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解决 6.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7.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安善处理后进行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档案内容 2.用电组织设计全部资料及修改用电组织设计资料 3.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4.用电工程检査验收表 3 安全技术措施 5.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由 设备制 造厂或维修人提供) 6.定期检査(复查)表 7.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4 电器设备防护 8.安全技术档案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电 工工 作记录可由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并应在临时 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9.临时用电应定期检査:施工现场每月一次,基层公司每季一次。 检查 时要检测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 10.临时用电定期检査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要及时处 理,并应履行复査验收手续 1.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 应予 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2.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 处置 1.是否及时维护保养,保持绝缘良好 2.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 的金属 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 3.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4.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 电阻 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的要求 5.电焊机等电气设备的裸露带电部位应有防护罩 6.有相应的触电保护器 7.高压电缆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 8.行灯电压小于36v,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小于12v 5 用电防护 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灰尘少、潮气少、振动小、无腐蚀 介质、 无易燃易爆物及道路畅通的地方 2.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釆取防止雨雪侵入和动物进 入的 措施 3.配电室内的母线涂刷有色油漆,以标志相序:以柜正面方向为基 准,其 涂色符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 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4.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 内配置砂箱和可 6. 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 配电室和配电柜 5.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 6.配电室的照明分别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 7.成列的配电柜和控制柜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 接 8.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 电器。电源隔离开 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 9.配电柜应编号,并应有用途标记 10.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并应 悬挂“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占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1.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 级配电 2.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 荷相 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 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 接控 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7 4.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 时,动 配电箱及开关箱 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设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 严重损 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亦不得装设 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场所。否 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 6.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 堆放 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电箱、开关 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按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 和松动 7.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 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 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 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釆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 颜色标 志应按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 求配置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釆用螺栓压接,应釆用焊接 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9.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 电的金 属底座、外売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 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釆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10.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 11.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 护套 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 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釆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12.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1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严禁使用破损、不合 格的 电器 14.总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电源隔离,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 路、 过载、漏电保护功能 15.开关箱必须装设隔离开关、断路器或胳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 当漏电 保护器是同时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时,可不装设断路器或垮断器。隔离开关应釆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 断点,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并应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当断路器是具有可见分断点时,可不另设隔离开关 16.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 一般 要求》GB 6829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要求》GB13955 的规定 17.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 漏电动 作时间不应大于O.lso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 保护器应釆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18.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 漏电动 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 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 s 19.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 负荷的 相数和线数一致 20.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釆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21.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 22.配电箱、开关箱箱门应配锁,并应由专人负责 23.配电箱、开关箱应定期检査、维修。检査、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 电工。 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 工绝缘工具,并应做检査、维修工作记录 24.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査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 的电 源隔离开关分阿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 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25.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 26.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整洁疋/生产安全365

27.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随意挂接其它用电设备 2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 29.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釆用不符合原规格的壻体代替。漏电 保护器每天使用前应启动漏电试验按钮试跳一次,试跳不正常时严 禁继续使用 30.配电箱、开关箱的进线和出线严禁承受外力,严禁与金属尖锐断 口、 强腐蚀介质和易燃易爆物接触 L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 需要 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釆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 包含淡蓝、绿/黄二和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 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规 范》的要求。根据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 定 3.电缆线路应釆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 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4.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 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 铠装电缆 5.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 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 间距不得小于Im 8 电缆线路 7.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 尘、 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8.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 与电 缆的选配应符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的要求 9.II类用电工具、照明的电缆应尽可能悬空架设,高度以2米以上 为 宜,如条件不允许则须做好标识和防护,同时应避免在走道或逃 生通道口布设临时用电线路 10.绝缘良好,固定处应有绝缘子,不得破损,裸露 12.不使用的临时线路应及时回收,线头包扎好 13.所有临时线路布置应规范,美观 1.在坑、洞、井内作业、夜间施工或厂房、道路、仓库、办公室、 食堂、宿舍、料具堆放场及自然采光差等场所,应设一般照明、局 部照明或混合照明。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得只设局部照明。停电 后,操作人员需及时撤离的施工现场,必须装设自备电源的应急照 明 2.—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器 9 照明 3.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 1. 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 度低于 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2. 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 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 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4.使用行灯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源电压不大于36V 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 灯头与灯体结合牢固,灯头无开关 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 金属网、反光罩、悬吊挂钩固定在灯具的绝缘部位上 5.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接,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 设隔离 开关、短路与过载保护电器和漏电保护器,并应符合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6.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 低于2.5m 1.与建筑物,施工设备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10 变压器 2.起重,挖掘机等作业空间内,不准通过高压线 3.变压器周围设围栏,高度大于1.7并悬挂警告牌 1.使用单位应安排专人对临时用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査 11 安全检査 2.检修电气设备或线路应停电进行并设置警示标志 3.检査结果应保持记录 12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32脚手架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1.架子工是否持证上岗 2.是否使用全身式安全带 1 作业 前 3.材料是否完好,没有缺陷 4.搭设基础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查脚手架标识牌是否挂在脚手架进口的显著位置 2.是否设置踢脚板并且绑扎牢固 3.跳板探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跳板是否绑扎牢固 5.护栏和踢脚板是否符合要求 6.工作平台是否铺板紧密无孔洞 7.梯子探头是否高过工作面1米 8.梯子是否按照与地面75度左右布置(或1: 4) 9.脚手架是否满足承重要求 10.脚手架是否有周检査记录 11.高度超过6米的脚手架,是否在每层梯子之间设置中转平台 2 作业中 12.连墙件是否足够有效 13.是否正确使用垫板 14.是否工作面都由铺板杆支撑 15.作业过程中,是否抛扔材料 16.是否在恶劣天气从事脚手架作业 17.是否有非架子工从事脚手架作业 18.作业前是否设置隔离警示标识 19.人员作业中是否正确使用安全带,实行高挂低用,挂点就近原则 20.梯子、通道是否顺畅无阻 21.重大或风险性较高的脚手架作业是否进行JSA分析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加) 22.脚手架标识牌使用是否正确 23.高空作业是否使用防坠落器 24.无安全带悬挂点的高处作业,是否使用生命绳 25.大跳搭接方式是否正确 26.材料提升装置安装是否正确 作业 结束 1.是否所有材料都分类放置 2.脚手架材料是否阻碍通道 3 4 其它 情况 排查人员:排查单位: 33高处/舷外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高处作业人员是否经体检合格后上岗,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癒 痫病、 恐高症、眩晕症等疾病的人员不应从事高处作业 1 施工人员 2.是否经培训掌握高处作业所需专业知识和安全技能 3.是否正确佩戴和使用坠落防护用具 4.高处作业前是否有饮酒或服用影响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药品 1.是否优先选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作为高处作业平台 2 操作平台与结 构物连结 2.操作平台是否按照规范要求的高度、宽度与结构物连结 排査结果 (也) 3.连结是否牢固 1.脚手架搭设材料是否符合JGJ130-2001和JGJ128-2000的要求 2.脚手架的搭设、修改、拆除是否由专业脚手架搭设作业人员完成 3.搭设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门培训且持证上岗 4.脚手架的搭设是否编制方案,搭设作业前应对钢管、扣件等材料进 行外 观检查,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 5.脚手架搭设完毕,是否经检査验收、悬挂合格标志牌,方准投入使 用 6.脚手架工作平面至少应有三个标准跳板(750mm)宽度,且绑扎牢 固 3 脚手架操作平 台 7.脚手架搭设负责人是否对使用中的脚手架进行经常性的检査;经受 各种 恶劣夭气后,应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査,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 入使用 8.作业平台是否具备完善的坠落防护措施,周围是否装有符合标准的 防护 栏杆系统,地面孔洞或其它漏洞均得到了适当的防护 9.人员上下通道方便稳固,且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要求的安全出 □ 10.脚手架平台堆物整齐、稳固是否超负荷 11.废物、废渣是否及时清理,不得乱丢乱堆 1.上护栏距工作平面的高度为L0-1.2m,中护栏的高度为0.5-0.6m: 当工 作面坡度大于1: 2.2时,护栏的高度应为1.5m以上,并安装安 全立网 2.相邻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m 3.踢脚板高度应不小于100mm,与工作面的间隙不超过6mm 4 护栏系统 4.护栏系统应至少能够承受1000N的冲击力,且各方向的变形不超过 50mm。 5 梯子 1.在使用前是否进行外观检査,存在缺陷的梯子在修复完成前严禁投 入使 用 2.使用直爬梯作为高处作业平台的上下通道时,上端应至少伸出作业 平面 hn,保持4: 1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的斜度,对上下两端进 行妥善固定; 3.直爬梯的总长度不应超过6m,否则应在2m以上部位安装护笼, 超过8m 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4.上下直爬梯时是否面向梯子且双手抓牢,严禁手中持物上下直爬 梯: 5.使用便携式直爬梯进行高处作业,应使梯子保持4: 1的斜度(同 上), 对上下两端进行固定,无法进行固定时,应指派专人在下方看 护;梯上作业人员应面向梯子工作,将安全带系挂于上方的相邻结构 上,严禁将安全带系挂在梯子上; 6.使用便携式折叠梯作业,应将梯子完全打开且挂好防滑锁,人员应 跨骑 在梯子顶部,双脚踏实两侧的梯子横档,将安全带系挂于上方的 相邻结构上,严禁双脚踩踏在同一侧横档上进行作业 7.一个梯子仅限一人攀爬或在其上作业,严禁两人或多人同时攀爬和 使用 同一梯子 1.作业平面、通道上短边尺寸小于500mm但大于50mm的孔口,是 否用坚实 的盖板覆盖,若釆用木制盖板其厚度不应小于20mm,应对 盖板进行妥善固定防止移位,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警告他人不得随意 挪动: 6 孔洞及开口防 护 2.作业平面、通道上边长为500mm-1500mm的洞口,是否使用脚手 架钢管扣 接形成网格,并在其上铺满脚手板 3.作业平面、通道上边长在150(hnm以上的洞口,是否在四周安装标 准防 护栏,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4.高处作业区域墙面或立面高度大于750mm,宽度大于450mm的开 口是否使 用标准护栏系统进行防护 L安全带的选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经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的认 可 2.脚手架搭设作业人员和在无安全防护设施的平台上作业的人员应 使用双 系绳安全带,且始终保持安全带处于系挂状态,双系索不得以 “钩挂钩”的形式使用 3.安全带使用前是否进行外观检査 7 安全带 4.安全带应用于人员坠落防护,不得用作其它用途 5.安全带的使用是否坚持\"高挂低用”的原则 6.安全带是否系挂于人员上方且尽可能靠近作业位置 7.安全带系挂点是否能够承担22295N的冲击力,应优先选用永久性 设施或 已安装完成的结构作为系挂点,不得选用如下物品作为系挂 点:格栅、电线护管、仪表管线、电缆托盘、便携式梯子、未妥善固 定的管线或结构梁、相邻的移动部件等。 1.必须在无防护措施的高处进行作业时,是否安装救生索为作业人员 提供 安全带系挂点 2.救生索应为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丝绳索,使用三个钢丝绳卡子在 系挂点 处进行捆扎固定,每个系挂点是否能够承受至少22295N的冲 击力 8 救生索 3.救生索是否由有起重索具使用经验的人员进行安装,经作业负责人 检査 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水平救生索的安装高度是否略高于作业人员腰部,应连接在同一高 度的 至少两个系挂点上,并预置一定的张力使其绷紧 5.当救生素与锋利边缘接触时,是否加防护垫进行保护。 6.救生索只能用于高处作业人员坠落防护,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L使用液压升降机进行高处作业,是否始终将安全带系在升降机篮框 或相 邻结构上 2.液压升降机使用前是否进行全面检査,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方可 开始 作业 9 液压升降机 3.液压升降机是否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使用 4.是否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升降机操作 5.移动作业位置时,折叠式液压升降机是否恢复到设计的移动状态 1.从事舷外及接近水面的作业是否考虑海况和气象因素 10 2.作业人员是否穿戴工作救生衣,作业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圈 舷外及接近水 面3.是否指派专人进行看护,看护人员应与作业人员及船舶或平台保持 通讯 作业 畅通 4.是否指派守护船在下游方向进行看护 L工作吊篮(含吊索具)是否由专业人员设计、制作、检验,并具有 海洋 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 2.工作吊篮是否定期维护保养和检验 11 3.只有当通过其它途径不能完成作业任务或使用其它工作方法的危 险性更 高时,方可选择使用工作吊篮作业; 4.海上使用工作吊篮作业是否经船长或平台负责人批准;陆地使用吊 篮作 业是否经作业单位生产负责人批准 工作吊篮(含吊 5.作业前,是否对吊机和工作吊篮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机具处 于安 索具) 全状态方可开始作业 6.吊篮中的作业人员数量是否超过核定人数; 7.使用工作吊篮作业是否由起重指挥人员负责吊机指挥 8.起重指挥是否与吊车司机保持通讯畅通,并严格遵守起重作业规程 进行 作业 9.当吊篮中作业人员身体探出吊篮以外作业或其它有坠落危险的时 候,是 否系挂安全带 1.六级以上大风暴雨浓雾等悪劣天气,停止作业 2.雪天、冰冻天气应清除雪、霜、冰和釆取防滑措施、 12 其它 情况 3.夜间从事髙处作业应配备良好的照明器具,作业面照度通常不应低 于30 勒克斯(LUX)或3.0尺烛光(Foot-candle), 4.带电体附近作业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或釆取防护隔离措施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34热工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1.作业前灭火器材是否到位 2.动火作业是否有监护人 3.组块/海上施工是否申请作业许可 4.是否使用防火毯 5.焊机地线是否裸露 1 电焊 作6.电焊是否把线老化、破损严重 业 7.在较危险的作业时,作业前是否做JSA分析 8.作业前是否对热工作业的气瓶、工机具进行安全检查 9.施工人员施工中是否穿戴了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10.动火作业区域内是否有其它危险物品和危险源 11.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完毕,是否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査 1.打磨作业PPE是否完备 2.砂轮机是否有防护罩 3.砂轮机是否手柄 4.是否使用专用工具拆/装砂轮片 打磨 作业 5.是否带电/气拆/装砂轮片 6.砂轮片是否与工具相匹配 7.作业前是否对砂轮片进行检査 8.电动工具是否年检 1.割具、烤把等工具开关手轮是否缺失 2.割具、烤把等是否漏气 3.割具、烤把等是否使用“双回火”装置 3 气割 气4.气割、气刨等作业是否使用黑色防护眼镜 刨 5.气割、气刨等作业是否有效使用防火毯 6.是否使用专用工具开、关气瓶 7.气带连接处是否使用喉箍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Wx) 2 8.气带是否老化 9.气带是否漏气 10.气带颜色是否符合公司体系要求 11.氧气瓶与奥博气瓶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12.气带是否挂起不影响通道畅通 4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35空间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1.作业前是否取得了作业许可证 2.作业前是否进行了作业JAS安全分析 3.作业前是否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了确认 4.是否进行气体检测 5.是否进行工作前通风 1 作业前 6.作业前是否对空间进行了必要的清洗 7.作业人员了解程序/方案/职责 8.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9.作业中是否执行了相应的隔离锁定程序 10.作业区域是否设置了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1.作业过程中未进行气体监测 2.工具不符合作业要求 3.缺乏监护人/监护人离岗 4.气带未使用时是否留在空间内 5.照明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2 作业中 6.作业中是否配戴了合适的防护用品 7.作业中是否保持了有限空间的通风 8.有限空间是否有充足的照明和使用安全电压 9.是否有有效的联络方式 10.电气设备是否防爆 11.是否对需带入有限空间的工机具进行了安全检查登记 3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寸,) 排查人员: 36喷砂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1.喷砂人员作业必须穿戴符合作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喷砂防护服、 耳塞、呼吸器等 2.进行喷砂作业前必须申请作业许可 3.进行喷砂作业前施工负责人必须组织作业风险分析会,做好风险分析 (JSA)纪录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 4.在施工前必须检查供人呼吸管线连接是否良好,风量是否充足,发现问 题及 时纠正或更换 5.作业前严格检査喷砂设备是否按要求正确接地,有资质人员进行接线 6.作业前喷砂管线可靠连接防止挣脱 9 非空 间7.合理设置围挡/现场设备保护 作业 8.搭设脚手架/使用安全带 9.作业现场隔离,设立警示标志 10.作业前清理现场易燃易爆物品 11.作业现场人员监护 12.喷砂作业前严格按照风险分析(JSA)内容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13.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至少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 14.剩余材料、废料妥善回收 1.喷砂人员作业必须穿戴符合作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空气 呼吸 器、防护眼镜等 2.进入空间进行喷砂作业前必须申请作业许可。 3.进入空间进行喷砂作业前施工负责人必须组织作业风险分析会,做 好风 险分析(JSA)纪录 4.在施工前必须检查供人呼吸管线连接是否良好,风量是否充足,发现问 题及 时纠正或更换 10 空间 作6.作业前喷砂管线可靠连接防止挣脱 业 7.合理设置围挡/现场设备保护 8.搭设脚手架/使用安全带 9.空间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入口周围设置隔离区域 10.现场配备急救装置(急救绳、三角架等) 5.作业前严格检査喷漆设备是否按要求正确接地,有资质人员进行接线 11.作业现场人员监护 12.作业前认真检査通风/气体监测装置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13.保持现场连续充分通风 14.材料、工具固定存放 15.使用防爆设备(照明)/安全电压 16.喷砂作业前严格按照风险分析(JSA)内容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17.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至少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 18.进入空间作业前清点记录进入人员、工具、设备等数量 19.作业结束后,清点记录作业人员、设备、工具等,以防留在作业空间 内 20.剩余材料、废料妥善回收 11 其它 情况 排查人员:

排查单位:

37喷漆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E*) 1 1.喷涂室应为密闭或半密闭空间,用钢板制作或用混凝土建造,内壁表面 应平整、 易于清理积漆 2.喷涂室必须用非燃烧材料制造,并有足够的泄压面积,每In?喷涂空间 泄压面 积不应小于0.1m2 喷涂室结 构 3.地面宜用不发火材料铺设 4.配漆室与喷涂作业场所应分开 防火 间距 1.喷涂作业与散发明火点的距离应大于30m,有隔墙的不少于10m 2.浸漆房与烘房共厂房时,间距应大于7.5m 2 3 4 5 门窗 开1.作业场所得门窗应向外开 向 存放量 1.作业场所稀释剂、涂料的存放量不应超过当日用量 电气 设1.作业区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备 1.作业现场应设置防爆排风装置 2.排风装置的风扇叶轮必须采用不发火材料制作 排风 装置 3.及时清除抽风罩及通风口部的积漆 6 4.室内通风应良好,抽风罩口的设置应合理,防止有害气体经过操作者呼 吸带 喷涂限 压、L无空气喷涂的喷应配置自锁安全装置 安全 报警、2.喷涂装置出气端的限压装置和超压安全报警装置应定期试验,并有记录 接 地装置 3.喷涂作用场所得所有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Q 7 8 1.对液压缸、管路液压试验的压力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倍。达到试验 压力, 耐压和气 密lOmin内压力不下降,无变形、无渗漏视为合格,并应有完整的试 验记录 性检査 2.管线布置的最小曲率直径不小于软管宜径的2.5倍 1.作业场所应有醒目的“严禁烟火”标志,不得使用火炉、电炉加热涂料 2.喷涂作业与其它作业在同一车间时,应筑墙隔离,且距明火点10m以外 9 喷涂作业 场3.车间内设置行车时,应有防止行车产生火花下落的措施 所防火 措施 4.每50m2至少配备一只8 kg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源应可靠,水、水带应 齐全 完好 5.作业场所得安全疏散口应不少于2个 10 静电喷涂 1.静电喷涂室的室体宜用玻璃等绝缘材料建造

G%专啓旻王'由

U

互蹭回磁客'舌变显晋暮凶’肆咨星吾務靠箭易如廁基耕旺'矛照H3?尊¥ 卷店(VSf)卯&朝Xi¥ 制'号卯G黝X亦刘協B?旺地Y里咨H鄆典亦羽羣画互梨回亦 别澀画吊 &博逃丫斑£ feiswat 足景亦刘黑申旺环環亦动湛画耳果间多轉哉丫斑7 墙斡渤無物 '器血'醐辯 此耶'皆由燔咨俗至风*遥亦\"与场由?}映王隙磁占虫'矛亦財哲Y熟画T 皆捌専 奮曾溜曾彘姓驰酔博溉等怪’嚳涇制画双漑後配會凶亦可’当箪霧渗画0乙 瓯融變彖冬虫'皆寧薩而回愀劉 '械耳咨陸 '畧展・6【 引闻舫舄揪旺汙'典期1回単霧亦刘・81 海戦単関帀浓用麻画魄觥蚩功壽劫由网3 W珈酉Y迎亦刘・9【 (拾8即曾昭而更期W I刘H勢)回期首將/亦刘辑臺直寻审 田审专在/嚳展备詢由朝切 \"馨51果義録和我画熟舞尊劉’Y阜锄虫章典麻画知那財£1 裂肆职0弥0+混礬最早(VSf)卯巧硯也说舟事配環亦别奏漁fZ【 亦丸*农岸(困圈 '华T)菜网 '區塹瀚四朗留渤查聖彰画丁谄囲:军殍*靠葛禊'風鼠翁因亦4TH 亦 小挈翊回 照毋审圍首工 '械舛0【 5fO非 1\\ II 果手卒由鞘/謂圭峭鼎爵・6 弟咨常泓密距/特留葛涇読号,8 皆咐翻香海曾实施餵梁典亦4T£ 耳龍物取用否引嚳間典亦財,9 橱潺々琪酉Y询顎阜'聘務映王宇養密金晋畧溪湛翊亶我割録典那4TS 国甫工烈泥件岛8?典蓄墨亦别湊画丁谄步上 害相 (VSf)餌g翌X囲制'号卯&例M亦財攝围鱼如Y塡咨工郸典亦刘溟画.£ 也以亦羽黑中旺莎典亦羽誤画7 金勇诩密豹 '器血刮 '漸昨 纹旳’曾由件样农罪関*蓋亦可号场由朝飽卫*導爲旺汙亦刘咨Y媛画I 醐財H囲审舞乾身卻哲Y羽辭・9 器申制無¥垩從目葛涇智器玉务审整田景, 团申驱前在33客混墓引翠画审 農竺号用刃覃:団朝舉面慕县创回Z验中51景与用讐田罩用器千塚审舞上 制兩暑命济余由哥虫'咽馨工恥如爾St郎审器千祝审鲤£ 鄧审黯帀莒中建虱混鱼羽* '当鬱展世虱兜序:挪 旃间發用'&*-□季洪画中県'螭濾L単村籍玉祝用旃与神X虱酷LJ Z 海 5.在施工前必须检査呼吸管线连接是否良好,风量是否充足,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或更换作业前严格检查喷漆设备是否按要求正确接地,有资质人员 进行接线 6.作业前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7.现场配备急救装置 8.作业前认真检査通风/测爆装置是否处在正常状态 9.保持现场连续充分通风 10.作业前清理现场易燃易爆物品 11.合理设置围挡/现场设备保护 12.空间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入口周围设置隔离区域 13.搭设脚手架/使用安全带 14.材料、工具固定存放 15.喷漆作业前严格按照风险分析(JSA)内容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16.进入空间作业前清点记录进入人员、工具、设备等数量 17.作业时喷前方不得有人/修复被堵喷时严禁带压操作 18.现场使用测爆仪连续进行浓度监测 19.使用防爆设备(照明)/安全电压 20.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每工作1小时至少休息15分钟) 21.作业时必须设有专人监护,并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络畅通 22.使用容器收集调试喷时产生的废油漆 23.作业结束回收前注意将管线卸压 24.设备、剩余材料、废料回收到库房,不允许随意抛洒 25.喷漆结束后,作业空间内严禁摆放喷漆设备,剩余涂料和稀料等易燃易 爆危 险品 26.作业结束后,清点记录作业人员、设备、工具等,以防留在作业空间内 1.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劳保服装及其它防护用品 13 2.涂料中加稀释剂进行搅拌时,为防止静电的产生,涂料桶不能放在绝缘 的材料 上,必须放置在潮湿易接地的地面上 3.每次喷漆前必须检査喷漆机接地线(件)及连接是否良好;接地不良时, 应重 喷漆防止 静新牢固接好防静电接地导线 电的措 施 4.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保证每月用防静电测试表检测一次,其防 静电接 地电阻不宜大于30。 5.在容器内进行作业时,喷漆前一定要检査容器接地状况,确保接地良好 可靠 6.对喷漆机接地装置检査及对静电接地电阻测量结果要做好记录 14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38压力试验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作业前是否制定了符合要求的试压方案 2.作业现场是否有技术人员进行支持 3.作业前是否组织相关技术、安全交底会 4.作业前是否相关人员清楚各自职责 5.是否有JSA分析 1 作业前 6.是否申请作业许可 7.是否对试压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8.是否对进出管线、阀门进行隔离锁定 9.作业前检査阀门、法兰是否连接完好 10.试压前是否通知作业相关区域的其它作业人员 1.工具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2.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3.是否具备试压条件(NDT检验等) 4.作业用的压力表是否在标定的有效期内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3/x) 2 鹭5.作业中是否正确使用盲板和插设盲板 6.作业过程中是否有专人指挥 7.如需进罐检验是否单独申请作业许可 8.加压过程是否缓慢进行 9.作业过程是否依照方案进行 10.作业结束后现场是否及时清理 3 其它 情况 排查人排查单位: 员: 39射线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1了源工作许可证 2.丫源工作许可证是否过期 3.丫源工作许可证与相关工作是否符合 4.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 1 资质 证书 5.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是否过期 6.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与相关工作是否符合 7.拍片房监测报告 8.丫源库监测报告 1.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有效期) 2.安全鞋(符合要求类型) 3.安全带(配备合格、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 (PPE) 4.眼部保护(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5.耳部保护(耳塞、耳罩) 6.呼吸器(特殊条件下作业) 7.其它特殊个人防护用品 8.在有危害地区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地方,是否有适当的提醒告示 1.作业现场是否划分安全区域 2.作业人员是否佩戴个人剂量牌 Y射线作业 现场安全 3.作业现场是否有安全标识 4.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射线监控设备(伦琴计) 5.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射线作业操作程序作业 6.作业人员是否会处理紧急事故,是否清楚公司应急管理程序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Wx) 2 3 4 X射线装 1.射线装置运转记录是否齐全 女> 生产安全365

置/作业安 全2.射线装置状态是否正常 检査 3.作业现场射线装置电源接线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4.作业现场是否有安全标识 5.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射线监控设备(伦琴计) 6.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射线作业操作程序作业 7.作业人员是否会处理紧急事故,是否清楚公司应急管理程序 其它 情况 5 排查单位: 排査人员:

9 应急管理情况 1.建立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 议, 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齐全 2.制订有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10 事故处理 1.有事故管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并落 实事故整改措施 1.周边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2.车间、仓库、员工宿舍设置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 定, 不存在“三合一”现象 3.车间、仓库、员工宿舍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消防疏散通道畅 通, 消防器材设施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有专人维护、 管理 4.厂房建筑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的要求 5.生产场所的防雷装置完好,并定期检测 6.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使用场所的电气设备,符合国家电气 防爆 安全标准 7.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 定期 进行检测 8.从事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人员经过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 并持 证上岗 9.危险化学物品的灌装容器、包装及其标志,符合国家标准或行 业标 准;对重复使用的进行了检测 10.危险化学物品的储存有专用仓库、货场或其它专用储存设施 11 现 场 管 理 11.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没有同 一库 房内储存 12.是否超量储存,有无构成重大危险源 13.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管理人员在发货时,应检查提货单位的 《易 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 14.生产场所按规定设置了良好的通风、排毒设施 15.对职业危害釆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1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检测 17.危险性作业场所及设施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置了通 风、泄 压、防爆、阻火、消除静电、自动报警等设施 18.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了监控 19.安全装置、厂房布局、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符 合有关 的安全标准 20.新、改、扩建设项目有'‘三同时”审查 21.企业按规定进行了安全评价 22.设备管线没有跑、冒、滴、漏 12 13 一证两书 其它 情况 1.危险化学品有出厂合格证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 险化 学品安全标签 78

<6生产安全

排查人员:

79

匸匕生产安全365排查单位:

41大型结构物吊装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作业方案是否为最新版,并按照要求由相关方签字批准 2.作业方案是否下发到作业单位 作业 方案 3.作业人员是否了解自身的职责 4.现场实际情况是否和作业方案一致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寸,) 1 1.起重机司机、司索和信号指挥人员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并 持有 证书 2.作业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运转记录、日检记录是否完全 2 作业设 备和人 员 3.使用的索具、卡环等是否合格,有季度颜色标志 4.作业组织机构是否明确,作业总指挥是否唯一 5.通讯是否畅通 1.结构物完工状态是否满足吊装要求 2.结构物上吊点是否经过NDT检验合格,并有检验报告 结构物 状态 3.结构物上所有可能移动、坠落的物体是否被清理完成 4.结构物是否可能对索具产生伤害,是否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 1.结构物运输通道是否畅通,并没有障碍物 2.吊机行走路线是否满足要求,地面承载力是否満足要求 4 场地 清3.吊机作业半径内是否有障碍物 理 4.作业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它无关作业及人员存在 5.作业影响区域是否进行了隔离,并设置监督人员 5 自然 条1.自然条件是否满足作业要求,如:风力、雨雪、雾等 件 1.作业前是否组织了工作安全分析会,制定控制措施和责任人 作业许 可、JSA 2.是否办理了作业许可,签署《大型结构物吊装作业安全评估检査表》 3.JSA表格内容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4.作业前是否对JSA进行了讲解 L作业人员PPE是否齐全合格 5 作业 控2.进行挂扣、摘扣作业时是否有安全可靠的通道 制 3.高处作业是否有防护措施 3 4 80

'幻生产安全365

4.被吊物体下是否有人 5.各台吊机负荷是否与方案设计一致 6.各作业人员与作业总指挥间沟通是否畅通 7.甲板片提升并放置垫墩过程中出现人员车辆在结构物下作业的情况,是 否能 够从设计上(施工程序)进行改进 应急 情况 1.作业现场是否有应急资源,如:医疗、车辆、人员、设备等 2.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应急反应程序 £ 0 7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81

生产安全3砧

42大型结构物拖拉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作业方案是否为最新版,并按照要求由相关方签字批准 2.作业方案是否下发到作业单位 1 作业 方案 3.作业人员是否了解自身的职责 4.现场实际情况是否和作业方案一致,并满足作业条件 L驳船上滑道和固定点是否检验完毕 2.作业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运转记录、日检记录是否完全 3.使用的索具、卡环等是否合格,有季度颜色标志 4.作业组织机构是否明确,作业总指挥是否唯一 5.通讯是否畅通 6.如果使用扁担梁,扁担梁强度是否满足作业要求 7.是否对索具进行了必要的保护 8.滑轮组及钢丝绳固定是否与方案一致 9.滑轮组及钢丝绳是否存在打扭、翻转的危险 10.拖拉系统是否安全完毕,符合作业要求 2 作业设 备11.如果使用拉力千斤顶,所有钢丝是否按顺序连接、固定 和人 员 12.顶推装置是否安装,固定结构是否经过NDT检验 13.滑道钢板及限位筋板是否焊接牢固 14.滑道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润滑 15.驳船系泊系统是否完好,并进行隔离 16.驳船压载系统是否完好,备用泵是否完好 17.人员上下驳船通道是否安全 18.相关测量人员是否到位 19.应急处理和配合施工的人员、设备是否准备完成 20.是否配备了回拖装置 21.如果进行夜间作业,是否配备了足够的照明设备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邮) 3 结构物 1.结构物完工状态是否满足拖拉作业要求 状态 2.拖拉点是否经过NDT检验合格,并有检验报告 3.结构物上所有可能移动、坠落的物体是否被清理或固定 4.结构物上是否还有施工人员 5.结构物上所有能源是否完全切断 6.滑靴的强度是否满足作业要求 7.相应的固定筋板是否焊接完成 8.影响作业的脚手架是否完全拆除 1.滑道两侧是否存在障碍物 2.作业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它无关作业及人员存在 4 场地 清3.作业影响区域是否进行了隔离,并设置监督人员 理 4.港池内是否有影响作业的其它船舶 5.过往船舶是否可能对拖拉作业产生影响 5 自然 条1.自然条件是否满足作业要求,如:风力、雨雪、雾、潮汐、流速等 件 1.作业前是否组织了工作安全分析会,制定控制措施和责任人 2.是否办理了作业许可,签署《大型结构物拖拉作业安全评估检査表》 4 作业许 3.JSA表格内容是否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可、JSA 4.作业前是否对JSA进行了讲解 5.是否建立了作业区域准入制度 1.作业人员PPE是否齐全合格,舷外作业是否有救生衣 2.是否按照设计要求使用顶推千斤顶 3.卷扬机/拉力千斤顶是否缓慢加力 4.组块行走是否平稳 5.两侧拖拉速度是否同步 6.滑道钢板是否起鼓 作业 控制 7.卷扬机/拉力千斤顶工作是否正常 8.拉力千斤顶各钢丝的受力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9.驳船与码头滑道是否偏差过大 10.码头前沿滑道块是否移动/移位 11.滑靴上船时是否按要求进行排载 12.结构物重心转移的各阶段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排载 5 13.作业人员是否在安全通道上通行 14.是否有无关人员进行作业区域 15.作业区域是否设置的监督人员 16.各作业人员与作业总指挥间沟通是否畅通 应急 情况 1.作业现场是否有应急资源,如:医疗、车辆、人员、设备等 2.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应急反应程序 A 0 7 其它 情况 排査单位: 排查人员:

43导管架滑移下水及扶正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作业区域环境是否满足作业条件,如:流速、流向、潮汐、风力等 2.作业区域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它船舶 3.作业区域是否为渔业区、军事禁区等受区域 4.起重船抛锚就位区域是否有海底管线,,电缆,如有是否会对海底管线/电 作业 条缆产生损害 件 5.作业前是否发布航行通告 6.作业方案是否明确 7.作业组织机构是否明确 8.指挥通讯系统是否良好 1.驳船的状态是否良好,压载设备是否运行良好 2 2.配合船舶是否到位,并状况良好 船舶 状3.工作艇状态是否良好 态 4.起重船状态是否良好 L是否有作业方案或程序 2.作业人员是否配备救生衣 3.作业使用的气瓶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固定 3 4.作业区域是否配备的必要的消防设备 临时固 定结构 切割 5.使用的气带是否存在漏气情况 6.气瓶和割具是否都安装了防回火装置 7.气瓶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8.作业产生的火花等是否会对拖拉缆绳造成损伤 1.导管架的结构是否完好 2.导管架上的泥浆管线及阀门是否完好 3.导管架上的注水管线和阀门是否完好 4.导管架上的拖拉缆绳和扶正绳索是否完好 4 下水前 检5.驳船的压载系统是否完好 査 6.作业拖轮状况是否完好 7.起重船是否就位,设备是否正常 8.驳船的顶推装置是否正常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加) 1 9.驳船摇普是否正常 1.导管架拖拉缆绳是否与拖轮正确连接 2.使用工作艇工作时人员是否穿戴了救生衣和其它PPE 3.拖拉缆绳是否存在和导管架壊绕的危险 5 4.驳船上作业人员站位是否正确,并使用了必须的PPE 导管架 滑移下 水 5.各拖轮的位置是否符合方案要求 6.导管架下水后姿势是否正常 7.导管架拖拉时缆绳和锚链是否影响拖轮航行 8.拖轮拖拉速度是否正常,是否可能产生碰撞 L扶正漂浮缆是否正常漂浮 2.扶正索具连接时作业人员PPE是否齐全 3.起重船就位是否精确,是否可能产生碰撞 4.索具、卡环是否按照方案设计进行连接 5.作业人员挂扣是站位是否正确 6 6.扶正索具起吊后是否能正常脱离固定 导管架 扶正就 位 7.扶正索具是否与导管架产生缠绕 8.吊机起吊速度是否合理 9.吊机旋转速度是否合理 10.吊机负荷是否符合设计范围 11.定位人员上下导管架通道是否安全 12.定位人员是否穿戴救生衣 1.是否有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是否对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进行了识别,并制定了有效的预防 和控 制措施 3.相关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应急情况下的反应程序 7 应急 准备 4.作业人员是否接受了船舶应急培训,掌握必要的应急技能 5.施工现场是否配备应急资源,如船舶等 6.是否有可靠的气象预报来源。 8 其它 情况 排查人员:排查单位: 44铺管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查 项目 排査内容 1.所有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五小证”培训 2.所有作业人员上船后是否接受了船舶安全培训 1 人员 培训 3.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书 及资 质 4.是否确定了作业组织机构,人员职责是否明确 5.外籍船舶人员是否有相关的证书 1.作业船舶状态是否良好 2.对于船舶的关键设备,如:动力系统、张紧器、托管架、起重设备、供电 系统、锚机系统、通讯系统等是否正常,并有日常检査记录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V/x) 2 船舶 状3.对于外租船舶,是否提供了每日的船舶检査记录 态 4.如果配备了守护拖轮/作业拖轮,船舶状态是否良好 5.各作业船之间是否沟通良好 1.作业船舶是否办理了作业许可证 2.作业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3 作业 许3.是否发布了航行通告 可 4.如果是外籍船舶是否办理了通关等相关手续 5.作业船舶上相关作业是否有作业许可系统 1.作业人员PPE是否齐全 2.舷外作业人员是否穿戴了救生衣 3.作业区域是否配备了消防器材 4.作业区域内通风是否良好 5.保温使用的加热气瓶是否放置良好,气瓶附件是否齐全 4 海管焊 接6.打磨作业人员是否使用了防护面罩、耳塞 站 7.电焊机接地是否良好 8.电焊把线、电源线绝缘是否良好 9.电焊机配电箱是否执行了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的原则 10.作业流水线照明是否充足 11.电焊头是否进行了回收 1.如果使用放射源进行NDT检验作业,是否进行了防护 2.如果船上有放射源,是否有专用的符合要求的存储库房 5 NDT检 验 3.使用放射源进行作业是否设置了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监护 4.是否有放射源的应急处理程序 5.作业产生的废弃磁粉罐、显影液等是否进行了回收处理 1.作业船舶是否建立了应急处理程序 2.所有作业人员是否接受了应急培训,明确自身职责 3.如果需要直升机,是否进行了试飞 4.对于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管、漂移等情况是否有专项应急措施 6 应急 情5.应急指挥系统是否建立,沟通是否顺畅,如海上和陆地各方面之间的联 系 况 6.是否有可靠的气象信息来源 7.是否有台风应急处理程序 8.船舶上的救生艇数量是否满足施工人员撤离需求 9.应急资源是否配备完善,如拖轮等 1.船舶饮食卫生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7 后勤 2.作业产生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否能够及时处理 3.作业人员的运输/倒班是否有合适的交通工具 8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査人员:

45调试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调试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具有资质 2.是否了解调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邮) 1 作业 人3.参与电气、液压、气压试验或其它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的人员是否经过安 全培 员 训 4.参与调试作业的外来人员例如生产厂家、服务商等是否接受了安全培训 1.液压试验、气压试验、电气设备测试以及需要技要求进行隔离锁定的所 有作 业是否在作业开始之前申请作业许可 2 规章 制2.不属调试交叉作业(公司严禁调试交叉作业) 度 3.电气、液压、气压试验或其它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是否由调试负责人组织 JSA分 析 1.即将调试的设备、设施、仪表、管线的组装、连接等是否按要求施工完 毕、且 具完整性 3 设备 2.调试作业使用前是否对工机具是否进行检査 3.管线、阀门等连接部位无跑、冒、滴、漏现象 4.调试中电源箱是否隔离锁定 1.作业现场是否釆用隔离带、隔离桩的形式进行隔离 2.是否杜绝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域 4 隔离、警 示、与防 3.在各个入口处是否张贴安全警示牌 护 4.调试作业人员是否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5.调试作业即将开始前与作业无关人员是否全部离开 5 1.存在火灾、爆炸可能性的场所,是否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的 性能是 作业 场否与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相适应 所 2.使用易燃、可燃、有毒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物质时,是否有防止危险物 质泄漏 的控制措施和收集措施 1.作业人员之间通讯、联络是否畅通 2.因意外原因需要暂停的是否将系统能量(如:热能、电能、机械能等) 彻底释 放;否则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并经调试负责人和安全人员书面确认 后执行 6 调试作 业 3.调试过程中是否设置监护人 4.调试结束后,是否及时释放系统能量,解除隔离锁定标识并书面确认 其它 情 况 排查单位: 7 排査人员:

46潜水作业前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査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基本 准备 2.潜水作业信息是否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L所有潜水设备和备件是否正确组装和布放 设备 2 准备 4.所有潜水附属设备、工具、照明等是否到位 5.现场是否安装符合要求的潜水梯 1.主和备用供气压力等是否满足潜水现场需要 供气 3 系统 准备 2.空压机控制部件是否标明\"潜水员供气,勿动” 3.压缩空气是否被油烟污染 4.所有过滤器、清洁器和油水分离器是否符合标准 5.所有减压阀和安全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6.核实所有供气软管是否均适当安装 1.所有进气阀、溢流阀及排气阀有无泄漏或故障 2.所有阀门和接头是否有泄漏 呼吸 气源 启动 3.储气罐压力表读数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4.所有气瓶的工作压力是否适合 5.备用气瓶是否完好 6.所有管汇与阀门的工作状况是否完好 7.供气情况是否顺畅 8.所有供气系统是否确认已用“勿动”标示 1.所有供气软管是否排列清晰,是否有防护措施 供气 5 软管 3.所有供气软管和配件有无泄漏 4.脐带连接处状态是否完好 6 供气 1.头盔和面罩供气是否正常 2.所有供气软管是否在吹净后连接 2.是否集合所有潜水作业人员布置潜水任务 3.所有面罩、头盔是否质量合格,性能正常 排査内容 1.潜水现场是否有正在潜水作业的标志 1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Ex) 4 测试 2.排气夜工和单向阀是否正常 3.连接并测试电话通讯是否正常 4.检査主与备用代气是否均能供气 1.确定减压舱无任何可燃物质 2.所有主与备用供气压力表是否完好 7 减压 舱检3.减压舱内是否有异味或其他污染物 查 4.连接并测试电话通讯是否正常 5.主与备用供气是否均能给减压舱供气 1.所有必要的记录、日志是否齐备 8 最后准 备 2.所有的减压表和治疗表是否准备妥当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9 47挖掘作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1 作业 人2.指挥机械设备的人员是否具备有效的资质证书 员 3.是否了解挖掘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开始挖掘或回填作业之前是否办理作业许可证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寸,) 2.是否由专人每天检査所有挖掘工作,且根据土壊特性提出合理安全防护 措施 3.进入有缺氧、毒气、可燃气体或蒸气等潜在可能的深坑作业前是否进行 气体 规章 制检测:是否办理了作业许可证 度 4施工单位是否按要求编制了挖掘作业风险控制计划 5.挖掘作业开始前施工负责人是否组织作业安全分析、现场安全会议进行 安全 交底 6.挖掘作业是否严格按照作业安全分析的内容和相关程序进行 1.是否备好挖掘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如边坡支护材料、挖掘区隔离设施 2.挖掘坑体周围是否用合格的挡板和支柱支撑好 3.机械设备是否经检验合格 4.每天开工前,操作员是否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査 3 设备 5.使用的设备是否远离边縁,放在稳固的场所 6.不存在设备骑跨在挖掘沟体上的情况 7.施工单位是否准备好排水设备以应对挖掘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渗水 8.不存在机械设备将排烟气和尾气排放在挖掘区内或边缘的情况 L是否有相应的警戒线及标识,以警示来往人员和车辆 2.存在一天以上的坑洞是否使用硬围护及标识 3.是否设置警示标识以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挖掘区域 隔离、警 4.拆除支护的方法是否有效、安全 示、与防 5.是否杜绝进入无支撑或没有支撑好的挖掘坑体的行为 护 6.作业人员是否正确穿戴和使用适合的个人保护用品 7.坑体边缘是否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物料掉入坑内 2 4 8.作业人员是否与正在作业的设备进行隔离,无法隔离时是否釆取其它安 全措 施防止人员被设备伤害 '幻生产安全365

1.在光线较差的条件下挖掘是否保证充足的安全照明 作业 场所 2.在挖掘现场是否有熟悉挖掘工作的专职管理和安全人员进行监护 3.除专业人员外,是否杜绝其它人员进入机械设备施工区域 4.是否杜绝将弃土或其它材料堆放在坑体附近的现象 L是否具备一份用于指示所有地下原有管线或资源的参考图 2.坑体是否保持两个以上出入口 3.开挖前是否测试坑体内可能存在有害气体 挖掘 作4.沟内不到10延米内是否有一个方便作业人员应急上下的梯道 业 5.暴露出的电缆、管道等是否加可靠的支撑(每两米为最大间隔) 6 6.挖掘工作人员是否掌握安全授掘规程和应急程序 7.挖掘支撑的安装、变更或拆除是否经过施工负责人的许可,是否由有经 验的 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监督 7 其它 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48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设备维修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是否向施工人员告知HSE计划内容 1 施工 准2.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备 3.施工和生活废弃物处理是否有措施(如:专用垃圾箱或存放处理告知等) 1.施工队伍是否具有资质 2.特种工种施工人员是否具有资质(持证上岗) 2 资质 3.人员健康证明(健康证) 4.特种工种施工人员技术等级资质(如:焊工、电仪工等) 5.计量器具、特种设备合格安检证书(如:安全阀、压力表等合格证) 1.证书齐全 2.满足使用安全载荷要求 3.目视观察无缺陷(裂纹、打卷、损坏等) 出海集 装箱吊 索具 4.绳索使用时,在绳索与物体接触有尖锐的边缘时进行有效保护 5.正确存放和保养 6.正确的颜色标识 L是否具有必需的个人防护(PPE) 1) 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有效期) 2) 安全鞋(符合要求类型) 3) 安全带(配备合格、正确使用) 4) 眼部保护(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现场 管5) 耳部保护(耳塞、耳罩) 理 6) 呼吸器(特殊条件下作业) 7) 其它特殊个人防护用品 2.在有危害地区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地方,是否有适当的提醒告示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邮) 3 4 1.设有专用安全通道且标记导向齐全(根据项目大小、业主要求及场地实 际情 况确定) 2.进入工作区域通道畅通,无易绊倒人员的危险障碍物,无炎灾隐患 5 文明 施3.材料设备存放是否整洁有序 工 4.焊、焊接电缆、电线等高挂 5.工作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及时清除 6.仓库和堆场保持干净,材料堆放整齐 7.工作现场有正在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8.油漆、溶剂、稀释剂、油料等化学品存放在专门的容器内,并有防溢保 护措 施 9.有害废物和无害废物分类存放 1.工业气瓶的使用与管理符合规定(如:年检证书、减震圈、安全装置等) 2.使用气瓶时垂直放置,并配有防护方倾倒措施 3.乙煉、氧气瓶距动火点,保持安全距离 4.现场不同种类气瓶识别明显,使用和存放符合安全规定和要求 5.氧气乙俠气使用过程中,正确使用时安全装置’配置齐全有效(回火防 止器) 6.气体运输(搬运)符合安全规定,并配有防护帽、减震圈 7.气体导管连接牢固符合要求 8.气瓶是否远离热源、电气设备,与明火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9.压缩气瓶是否保持竖立状态 10.露天作业是否对气瓶釆取了防晒措施 11.气瓶运输过程中是否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12.气瓶的防震胶圈、瓶帽、瓶阀是否完好 13.气瓶阀门、输气软管及是否气密性良好,无破损 6 工业气 体14.气瓶的存放处是否有关断气瓶阀门的工具,以便非常情况下紧急关断 气瓶 使用 15.氧气瓶是否清洁无油污 16.氧气瓶与可燃气瓶是否保持了至少5米的安全距离 17.电焊、气焊同在一场地工作时,是否对氧气瓶釆取了绝缘措施,防止 气瓶导电 18.乙焕瓶是否未放在绝缘物体上 19.乙煉瓶是否安装了防回火装置 20.氧气、乙换是否使用专用气带,不混用?(氧气红色,乙块为黑色或 兰色) 21.气带是否远离油污、热源、和有锐边物体,穿越道路时釆取防压措施 22.气带连联部分是否釆用专用卡箍或铁丝卡紧 23.气带是否固定在走道、梯子的边缘,避免造成人员的磕班、绊 24.作业点是否与易燃易爆物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 距离 25.现场机具、材料存储、堆放布置合理(需要防护的设备、材料有防护) 26.班前会(讲话卡)按要求进行,作业期间无遗漏执行完整 1.临时作业、危险区域进行隔离、警示(如:开孔、进入、试压等) 2.悬外作业时,防舷外坠落的隔离、防坠落保护措施(如:安全带、安全 带缓 冲器) 3.在已启动的设备上工作办理工作许可证,工作前检査设备已经挂牌/上锁 7 4.放射性(射线)作业时的提前通告和现场隔离保护(隔离带围栏、警示 牌、 现场 控制 声光报警灯) 5.特殊作业专人监护(监护人、监火员) 6.危险作业监测仪器配备有效(数量、计量有效期) 7.作业前沟通(作业许可证办理) 8.动火作业时,应急消防器材现场配备 1.陆地与海上 8 配电箱 选用是 否合2.设备动力与工具动力箱 格 3.根据类型配备不同的漏电保护装置 9 其它 情况 排査人员:排查单位: 49承包商管理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V/X) 1.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 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 置2.超过5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管理人员 和安全管理人员配 备 3.超过300人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不少于2名 管理 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各职 1.建立企业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能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制 定和履行 2.企业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安全生产各项管 理1.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 规程、 制度制定与执行 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安全例会 1.建立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且有书面文件 4 各级管理部门安全职 责 2.定期对其安全职责进行考核 1.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且与其职能相符,有书面文件 5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 责 2.定期对其安全职责进行考核 2 3 6 L发生工伤事故时,应及时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严格按 企业工伤事故的处理 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2.做好工伤事故统计,并建立事故档案 1.劳动防护用品的釆购、贮存、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与制 度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 和的相一致 使用 2.从业人员正确穿戴PPE 1.制定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应急救援预案 7 8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2.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每年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习、更新,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安全产生 知识 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或合格证书 2.有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记录;教育培训率100% 9 安全教育 3.有新员工、变换工种人员、复工人员,其它相关人员(如承 包商、 外来参观人员、实习生)等培训和安全教育档案:上述 人员教育培训率100% 4.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完整:持证上岗率100%,证书均在有效期 内 5.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并有相关教育记录; 教育 培训率100% 10 承包施工单位管理 1.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持证上岗率100%,证书均在有效期内 1.现场作业有安全审批手续 11 现场监督 2.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齐全 12 外来人员要求 1.外来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 训,并 取得资格证或合格证书 2.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率100%,证书均在有效期 13 其它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50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1 排査 项目 1.建立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管理 2.所有员工参加了工伤社会保险 1.车间及厂界噪音符合标准,对主要噪声污染源釆取了防治措施 2.无社区居民投诉 2 运行控制 3.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姐) 4.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并保存职 业健 康档案 5.按要求规定使用化学品 1.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2.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了处置对策 4 应急响应 3.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 4.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1.有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记录 5 记录管理 2.员工在需要时能从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6 其它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査人员:

51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1.是否对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灾难及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并建立 了针对 响应突发事件的程序 2.是否明确应急救援行动中的指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 3.是否包括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和其它资源 1 应急预案的 编4.是否明确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的要求 制 5.是否明确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专家 排査结果 3*) 6.应急预案编制是否符合该级别应急响应的要求(所属单位对某一特定 区域或 某一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侧重组织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减损、救 助、抢险和灾后恢复;作业现场强调具体的应急救援对象和应急活动的 实践性:) 1.应急预案是否逐级报备,并按国家有关要求到属地安监管理机机构备 案 2.是否对所辖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2 应急预案管 理 3.是否按照应急预案修订要求进行修订(至少每2年1次) 4.应急指挥委员会成员及联系方式、应急指挥中心联系方式、应急办公 室成员 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否及时更新,并按要求上报(10个工作日) 1.是否编制年度应急培训计划 2.是否建立应急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及考核情况,评价和持 续改进 培训效果 3.是否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4.是否开展全体员工应急状态下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的技能培训 3 应急培训 1.是否制定应急演习计划和方案,合理安排桌面演习、专项演习、综合 性演习, 区域性联动演习,并做好评估和记录 4 应急演习 2.所属单位是否按要求开展应急演习(所属单位每年开展2-3次应急演 习,其 中包括1次综合应急演习) 3.是否督促所辖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做好 应急 演习工作 1.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及时上报应急事件 5 应急事件报 2.是否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应急事件的处理评估和总结(应急事件终止30 天内) 告、评估和总 结 3.是否将年度应急工作总结上报上一级应急管理机构(每年12月底) 1.是否为从事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 应急防护装 备2.是否针对不同的灾害,给员工配备个人逃生的应急防护用品 的配备 6 7 应急指挥中 心 1.应急指挥中心是否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其面积是否满足各种应急办公 设备的 安装和所有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时使用 2.应急指挥中心是否能与应急现场和上级应急管理机构保持通信畅通, 并可实 现有线电话全程录音 3.是否具备清晰、稳定的显示设备,可接受复合视频信号和VGA/RGB 数字信号 等 4.是否具备应急状态下专家视频会商的条件,并可实现多方会商 5.是否配备专用计算机设备,用于处理应急资料、人员动态、生产动态、 气象 信息及应急过程的记录展示 6.是否建立并完善所辖区域的应急基础资料库(如生产设施布置图:工 艺流程 图;危险区域划分图:应急关断图:救生、消防设备布置图;周 围道路、建筑布置图;生产设施照片和三维数字仿真模型、陆地重大危 险源的爆炸模型;敏感区域分布图;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并可在应 急指挥中心随时査询 7.是否配备远程监控设备及有线电视接受设备,在必要时以查看媒体及 作业现 场信息 8.是否支持对互联网及公司局域网的访问,并支持文件共享、数据传输 9.是否配备有应急电源 10.是否安排人员管理、维护设备 1.新建项目是否要求进行三维应急指挥展示平台和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 建设 (新建项目指在2008年6月1日后新建项目和2009年6月1日后 投产的生产型建设项目,2009年6月1日前投产的项目可延迟1年验收): 建设方案是否到总公司HSE部和信息管理部备案 2.是否按要求制定了在生产单元的三维应急指挥展示平台和现场视频监 控系 统的建设规划。(要求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设) 3.是否掌握所辖单位生产作业人员动态(如平台、终端、工厂、井下等) 8 4.是否掌握所辖单位大型生产设施的动态(如船舶、槽车、工程船、钻 井平台 应急管理信 息等) 系统 5.是否掌握所辖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如罐体的危险化学平实时储量 6.是否建立随时能获得最新的气象、海况适时报告、最新的预报和灾害 性天气 警报的渠道 7.是否建立短信平台系统,可实现快速传递应急相关信息(要求2009年 12月 31日前完成建设) 8.是否建立溢油漂移模拟系统(海上生产施工作业単位) 9.是否做好应急信息的灾难备份(可与公司灾备方案结合) 9 其它情况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52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1.是否完全辨识出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点 2.是否列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1.是否按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申报登记 2 申报登记 2.是否及时更新登记的信息 1.是否在重大危险源场所四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牌和周知牌 3 安全标志 2.安全标志是否清晰完好 1.消防器材配备品种、数量、安置地点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并在有效期内 4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也) 1 辩识及 分布 安全应急 设2.可燃气体报警器/其它报警器材是否有效 施 3.安全应急救援器材(如空气呼吸器、防毒服、堵漏工具、防爆电筒等) 是否 配备到位 1.避雷接地是否设置并有效 5 防雷、防静 2.设备、管线等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静电接地设施,并有效: 电 3.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静电专用接地是否设置并有效 6 1.是否建立人员进出、危险化学品进出库、巡回检査、防爆设备管理、劳 动保 管理制度 护等管理制度 2.制度的建立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1.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显示正常 2.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7 监控系统 3.视视频监视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分画面是否齐全,并可远程传送 4.监控室是否有人24小时值班 5.是否家里槽罐车GPS动态监控系统 1.重大危险源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和相关区内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防 火间 距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1) 甲类仓库之间至少20米距离(一、二级耐火等级) 2) 甲类1、2、5、6项仓库周边至少30米无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 的地点 3) 甲类3、4项仓库周边至少40米无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 4) 甲类仓库周边至少15米无其它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 5) 甲类仓库周边至少50米无重要公共建筑 6) 乙类仓库周边至少10米无乙类及以下其它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一、 二级耐火等级) 8 安全距离 其它情况

排査人员:

排査单位:

53 IMCA通用船舶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 号 排査 项目 排査内容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加) 1 1.船上是否保存了上次\"船舶通用检査报告” 上次验 船情况 2.验船师应首先査阅上次的验船报告,并确认不符合项/观察项是否整改完 毕,未完成的整改事宜应按照原始时间记录在备注中 1.船况是否符合入级要求 2.所有的法定证书是否符合要求 1)所有的法定证书和文件是否过期或接近过期 2)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应不超过年检日期两年 3)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应不超过一年 4)货船结构安全证书的有效期应不超过中间检验的五年(如免除需注 明) 5)国际载重线证书的有效期应不超过定期检验的五年 6)防止油污染证书有效期应不超过中间检验的五年 3.船舶是否具备符合ISM规则的安全管理证书(SMC) 1)是否有程序保障制度的执行 2)查阅内审报告,检査不符合项是否已经完成整改 2. 船舶法 定4.船舶是否有HSE方针 证书、 文1)是否在显著的地方张贴管理层签署的方针 件 2)船员是否熟悉现行的HSE方针 5.船上是否有程序文件和图书资料的索引目录 1)检査文件和图书资料是否有效性,错误是否改正 2)船上是否有最新版的下述图书资料: 操作程序/手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污染公约,航路指南, STCW公约,国际避碰规则,搜救公约,SOLAS训练手册,SM规则一2002 版,ISPS规则一2003版,符合船旗国要求的商船船员安全操作文件,相 关指南,如:供应船安全操作指南、货物包装和处置指南 6.起重设备的登记和证书是否符合要求 1)浮吊是否最低每五年进行吊重试验,是否保持年检 2)导链、素具和卡环等是否具备证书 3)备索是否具具颜色标识,是否有误用的、废弃的索具是否隔离并标识 4)吊机和吊点是否标明SWL 5)吊机超重警报和限位等是否齐全有效 7.是否具备认可的系固手册 1)是否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认可 2)是否注明对手册的修正 8.油污记录薄是否有效 1)是否记录有所有的污染事件/事故和违反规定的事项详情 2)是否记录在最近两个12个月内发生的任何事件的处理结果和采取的适 当的 预防措施 9.是否符合报告制度 1)在用的制度的类型是否适合 2)制度是否确保所有的不符合项得以及时地改正 3)制度是否包括来自岸基管理制度的反馈 4)是否存在由于备件失效导致的明显的不合格项 5)是否指定岸基负责人 1.持证船员是否符合要求 1)检査高级船员证书是否有效,抽样检査其它船员的证书 2)检査船员实际人数是否满足最低安全配员要求 3)雇佣的船长/船员是否有不同国家的国籍 4)船员是否由经营人直接雇用 5)船长是否有此类船船的驾驶和操纵培训 6)如果此船可能会连续24小时航行,检查船长是否有这方面的船舶驾 驶经验 7)评价经营人是否有人员资质能力评估程序 3 船员 管理 8)证书是否使用证书开具国的官方语言。如果此语言不是英语,应加入 一份该证书的英文译文 9)是否满足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的必备条件 10)仅仅对于守护船(SBV),要求船长和至少一位船员熟悉直升机事故 处理程 序。所有的守护船甲板值班员应有航空证书/背书 11)为船员医疗急救培训提供的物品是否充足 2.普通船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1)甲板和轮机舱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2)特殊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如吊车司机,快速救助艇(FRC)艇长 等 3)是否缺乏明显的与必需的作业活动有关的经验(个别的或群体的) 4)是否有足够的具备值班证书的各级船员 5)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用共同语交流的能力是否充分 6)经营者应有控制作业时间和尽可能减少员工疲劳的规定 3.国际保安体系是否符合要求 1)安全主管是否清楚地了解他的职责: a) 对船舶进行定期地安全检査 b) 控制计划的运行并在运行中对计划进行改进 C)管理货物装卸安全 d) 提出船舶安全计划修正方案的建议 e) 报告不符合项和与体系相违背项 f) 强化船舶安全意识 g) 报告所有的安全事件/事故 h) 调整港口保安员(PSOs)和公司保安员(CSOs) i) 确保安全设备运转正常和保养良好 2)审核安全活动的程序是否得以执行 3)是否完成必备的培训、演练程序 4)登船的安全措施是否得以强化 4.船员之间和对外的沟通是否符合要求 1)如果不是所有的人都说共同语,那么应釆取措施确保命令和信息可以 有效明 确地传递,例如配备一个负责联系的管理员 2)标志和警告应釆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5.酒精与麻醉品方针的执行是否得到监控 1.是否存在驾驶台和航行计划程序、符合国际规则的船舶操纵和航行实 践的程 序。是否存在驾驶机构和航海程序、关于航行、驾驶、值班、设 备、领港、入港和启航程序的说明和要求。航行设备是否处于可操作状 态 2.船上是否具备有关安全航行的方针声明、操作指南和程序 1)审查方针和程序以确定值班驾驶员的责任是否明确。在驾驶台应保存 方针和 程序的复印件 2)驾驶台上应张贴船舶的操纵特性说明 驶台、航 3)应张贴自动、手动和紧急情况操纵切换程序 行和通 讯3.航海日志是否都用墨水笔记录,无论海上还是港内 设备 4.船上是否有进入油田区500米范围的操作程序 1)程序应详细明确进入油田区进行的各种测试的优先次序 2)使用检査表来帮助进行测验和记录 3)测试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报告 4 5.S常命令和夜航命令记录薄是否符合要求(检査日常命令和夜航命令记 录薄以 确保所有的高级船员都明确他们的责任,经营者发布的议事程序是 否被船长认可并经所有的船舶签字,船长的具体指令是否由包含在关 于可能遭遇的情况的夜航命令簿中的指导条款加以补充)

6.航行设备是否符合船舶要求并状况良好 7.船上是否建立了保持航海图书资料、海图等有效的程序 1)确保使用的海图是按照最新版本统一更新过的 2)确保使用的海图也适用于港口 3)海图上明确了避风港口 4)航行灯表,潮汐表、航行指南、航海天文年历、海图目录、航道计划 应该是最新版本 5)船员随身携带最近的通告,并且有前两个月的记录 6)船上应备有国际通用信号规则副本 7)注意建立航行计划编制系统 8.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航行计划,包括航行和靠离泊 1)明确怎样编制航行计划,选用手工还是选用电脑 2)航行计划应该由船长编制并请专家检验 3)航行计划信息对于值班监护人员简单易用 4)航行计划应包括领港的详细资料和港口登船/登陆 5)路线应标绘在海图上 6)到港和离港之前的清单应完善 7)实际的位置应与航行计划一致 8)在领港期间,船舶位置应保持合理的间距

9.磁罗经和电罗经的误差校对记录是否有效 1)航海设备应有定期检査的记录 2)显示罗经误差曲线 10.航行警告和天气预报的获得途径是否可靠(关注信息资源,例如警报信 号接受器、气象传真或其它信息等) 11 .无线电通讯设备是否状况良好 1)无线电通信信号目录应该保持最新版本 2)应急通信设备操作说明应置于明显可见的位置 3)无线示位标和雷达应答器应定期检验,且其存放位置应明确标示 4)便携式求生高频电台应运行可靠且电力充足 5)应急电池应完好可用,电力充足、定期检验 6)建立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运行手册

12.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由有资质的人员随船维护保养或由承 包商维护保养 13.无线电台日志保管是否符合要求 1.船舶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1)主要人员对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解 2)指定安全监督 3)制定合理的吸烟制度并遵照执行 4)检査船上有足够的船员以应对紧急情况 5)在住舱和易看到的外部区域放置火灾控制图 6)安全标志和其它重要的安全信息应明显易见 7)安全会-定期地记录和检査备忘录 8)提供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带、.锅炉工作服,安全鞋以及眼睛 和耳 朵防护用品等 9)做好甲板上下的传动装置的安全防护 2.所有船员是否参与安全管理 1)寻找船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证据,评价船员参与和管理层的程度 2)船员是否参与解决问题 5 當3)识别参与安全会的人员并记录安全会召开的频率 4)通告板是否标明安全代表 5)安全是否有一个高的优先级 3.对所有上船人员是否进行安全教育 1)是否有充足的措施来保证参观者的安全 2)指定责任人来负责外来人员的安全事宜 3)人员是否接受正规的PTW (作业许可)制度培训 4)干部是否接受安全敎育 5)是否提供风险评估培训 6)检査分包商是否被纳入安全、作业许可和其它在船上的规章制度内 4船上是否有事故/事件/险情的记录和管理程序 1)査明事件率是否很高并记录所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保证具有合适有效的调查程序 3)核实并确保吸取的教训得以贯彻执行 4)是否鼓励报告险情 5) 险情是否被按照事故一样严格对待

6) 险情的发生率与事故率的关系是否符合一般规律(险情的发生率大于 事故率) 7) 进行事故调査的通常是什么人员?他们接受过什么培训 8) 査找趋势分析和跟踪程序监测的证据

9) 分析的结果是否和所有的员工/船员进行了交流,预防措施是否加以 改进

5. 事故/事件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1)记录最近的统计数据 2)釆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事故、事件、伤害和险情 3)检査评价最近的事故'事件或者险情报告并核实是否令人满意 4)在事故调查期间是否有系统的证据来确定事故的根本原因 5)事故是怎样被调查的,什么是根本原因,釆取了什么措施来排除它们 6)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结果和发现是怎么被公布的 7)环境因素是否被囊括在报告体系内

6. 应急计划中是否包含碰撞、搁浅、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程序 7. 船舶是否执行风险评估

1) 査看最近的风险评价,判断它们是否是日常工作的基础?工作人员/ 船员对它们是否熟悉 2) 如果工作改变,工人和船员发现更多的顼目需要工作,他们是否会重 新评估风险 3) 工人/船员是否知道怎么判断风险和处理风险 4) 是否有新任务的评价程序

5) 是否进行风险评估培训如果可能,查看最近进行的一个操作的风险评 估,以判断船舶是否没有

进行风险评估的合适的程序 6) 改变的识别一评论系统的风险评估是否允许并促进对它的反应

7) 进行随机的抽样检查以确定风险评估是否已经辨识了危险源并釆取 了合适的行动 8) 检査班前会制度是否合适

9) 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风险,从操作到产品,到员工和受约束的承包商, 怎么样? 10) 是否对放射性作业、噪声、手工操作等进行风险评价 8. 是否执行作业许可制度

1) 记录需要作业许可的各种区域,有效的作业许可应包括危险源和减轻 /预防措施 2) 与许可制度相联系的风险评估怎么样 3)隔离是在单独的许可证/证书上识别的吗

4)许可都被审核了吗 5)员工是否接受正规的(PTW)作业许可制度培训 6)许可制度是否有效?它是否被使用和理解 7)是否所有进入封闭空间的人员名单列在了 PTW (作业许可证)上 9.是否制定了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许可制度并执行 1)执行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许可制度(包括氧气和有毒气体检验) 并作 记录以备检查 2)应校准气体测量仪器 3)充分填写所有记录并在作业结束时完成记录 4)进入封闭空间应充分通风 5)备有排风扇且排风模式运行良好 6)备有合适的担架 10.热工作业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1)热工作业必须遵循许可制度且有记录以被检査 2)当热工作业完成时,所有必需的记录都应完成 3)焊接设备状态良好,且有形成文件的安全指导书 4)是否有合适的从远处气瓶到操作地点的固定管线?是否装有回火抑 止器 5)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备用气瓶应分开存放在指定的住舱和轮机舱外 通风良好处,且标示清楚 H.-fa棉管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1)如果存在石棉管理程序,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建立、维持石棉日志 2)检査是否知道制定关于船上石棉的合适的管理程序 12.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管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1)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处应有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副本 2)个人安全用品应放置在容易取到的位置,且须明确指定存放位置 3)是否已进行了风险评估 4)应该张贴警示通告 5)保证危险化学品存储的安全 6)化学药品的堆放应远离钢丝绳和其它易被腐蚀的物质 7)可以反应的化学药品应分开存放 防污染 管理 1.是否有最近一次的防污染演习记录,演习是否每年都应举行 2.对防止油污染是否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程序 6 1)船员的(防止油污染的)意识是否令人满意?询问船员关于演习和设 备等的情况 2)是否有装油程序 3)张贴防污染警示通告 4)不用的燃料舱的管线、排水管、通风口和不使用的测量孔应合适地清 除/密 封 5)液压机械周围应有合适的预防措施 6)当传输燃料时,排水孔应堵紧 7)舱底向外排放的阀门应合理地标示——应张贴相应的安全警告以防 止偶然打 开舱底向外排放的阀门。阀门应拧紧并密封 8)检査员应该通过现场查看和查看船上记录两种方式来确保任何防水 阀门、管 线、水压推进器密封泄露处的安全 9)尽可能地检査并从船长那里获得信息 10)记录在检査过程中发现的任何泄露的证据 3.油水分离器和舱底水分离/过滤系统是否良好 4.是否有垃圾管理计划 1)船舶应有废物/垃圾记录簿,并及时更新 2)船上应有废物管理方案,强化废物管理。方案应包括废物收集、储存、 处理、抛弃的详细程序 1.是否留存历史维修记录 2.是否留存船体结构损坏、船体和管线泄露检测的检査记录 3.防腐蚀材料或防腐蚀系统是否完好可靠 船舶结构状况 4.船体防腐材料腐蚀情况的记录,包括检査的日期和舱室,应该记录任 何缺陷 或被严重腐蚀的地方 5.在检査报告中应记录任何可辨识出的船体损伤区域 6,船舶是否存在任何固有的稳性问题 7.是否具备经认可的稳性计算手册 8.负责压舱调载操作的管理者应该了解可能影响轮船稳性的调载舱室 的数量 9.主管人员是否能在不需要进行更广范的计算条件下确定船舶结构稳 性 10,应保留以前的装载条件和稳性计算记录 7 8 救生设备 救生艇是否状态良好 1.救生艇应该可以随时可用,艇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整齐 2.救生艇应该在有效期的最后三月内更换 3.救生艇上的所用小型设备应该上锁固定或放置于密闭集装箱 中 4.救生艇上大型设备应该置于稳定可靠位置 5,登艇时,确保所有的设备应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包括那些救 Ill

'幻生产安全365

生艇上没有的医用药品 6,锁扣装置上的内容应清楚易辨 7.通讯设备及其存放装置应是可操作的 8.动力和电力设备应经过检验 9.进行随即抽检,以确保食物、饮用水和求生烟雾弹在有效期 内 10,放艇装置及其附件应状态良好 11.救生艇操作说明应放置在显而易见地方 救助艇状况是否良好如配备1.全体人员都必须参加操艇培训并达到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要求 2.救生艇上配备供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头部防护用品 3.定期检查救生艇是否有足够燃料 4.放艇设备是否可靠 5.通信设备是否可靠 6.是否定期进行演练 1.救生筏是否有检验合格证书 2.救生筏外売是否完好 生状是良救筏态否好其他救生设施是否良好 () 3.救生筏必须放置在易于安全下水的位置 4.救生筏的顶棚高度应符合要求 5.登筏梯是否完好,没有缺损、退化 6.救生筏自动释放系统是否可靠,并定期检査 7.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救生筏释放演练 1.是否指定正确的应急集合场地 2.应急集合点是否明确标示 3.每条救生船的求救电台是否能正常工作,且定期检验 6.甲板上的救生衣存放位置是否明确标示 9.应急供氧设备运行可靠 4.救生船上紧急位置指示器无线电信标是否能够自由释放,且 电池定 期更换 5.救生圈、救生灯、求救烟募弹、应急释放设备是否可靠,且 定期进 行检验 7.救生衣或救生服完好可靠,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救生衣或救 生服符 合规定要求 8.求救烟雾弹导索可靠且定期检验合格,保证求救烟礬弹正常 使用 10.担架符合海上救护要求 11.急救医疗包完好可用 1.是否按照SOLAS公约要求进行演习? 2.进行演习的间隔要符合船舶SMS的要求。若演习没有按期进行,应 在下周进 行该演习 3.最近的弃船演习及防火演习记录 4.救生设备和防火设计图是否有效,并包括设备的变更 1.检査设备维修和保养的纪录和详细清单 2.消防管线、泵、软管和喷管应状态完好,且立即可用。随机 抽取一 定数目的消防软管进行物理检査 3.应急消防泵应是充分可操作的。且其启动说明书应张贴在显 著位置 4.固定式消防系统的操作说明应该张貼在显著位置 5.全体船员应熟知固定式消防系统的操作 6.消防和泡沫系统线路中的隔离阀应被清楚标识,且具可操作 性 消防 设备 是否 7.便携式灭火器应放置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且状态良好,同时 配有清 状态 良楚的操作说明 好 8.为消防员配备的空气呼吸器应状态良好,且随时可用 9.空气呼吸器放置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以备紧急使用,且其空 气瓶应充有足量气体 10.应备有完全充满气体的备用的空气瓶 11.国际通岸接头所在位置应清楚标识 9 消防设 备 12.动力舱室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应状态良好 13.固定式灭火系统的附件也应状态良好,如外部火灾监测器 1.呼吸器的穿戴和使用 2.救生艇下水和救生服的穿戴 3.紧急停机时,通风扇的定位和操作 4.通风隔断阀的定位和使用 船员 是5.助消防泵和应急消防泵的操作 否 熟悉 6.固定式消防系统的操作 7.紧急燃料关闭系统 8,应急操舵机的操作 9.逃生路径 和探 警1-固定火灾探测和警报系统是否可操作,且被定期检查 测 2.建立遍及全船的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 3.在非货舱中,是否建立用于监测易燃气体的系统,是否有相 应的记 录,报警器是否状态良好,及其厂商测试程序是否适宜 4.验船师应评估是否配备便携式监测设备,并定期抽样检验和 记录 封 闭 1.封闭/空间是否有通风措施,如机舱、住舱、厨房和 储藏室 等 制 空 2.排气扇制动器应是可操作的(抽样检査),且标识清楚 间 3.关停装置应有维修保养和测试程序 1.系泊设备是否符合船舶操作要求 2,应配备足够的系泊钢丝绳 3.系泊绳索合理设计以将停工倾翻风险降到最小 4.系泊绳索正确地系于缆柱 5.系泊绳索应系于缆柱,不要系于绞筒上 6,系泊缆绳有序地缠绕在绞筒上,同时配备绳卡 7.配备备用系泊缆绳 8.根据不同海况和天气,确保船舶安全停泊 9.有足够数量的系泊缆绳可用,并适合操作程序指定的操作 10.系泊应安全可靠,特别在有很大潮汐差的时候 11.检査员应评估所有系泊设备、刹车和绳素的状态 10 12.是否有最近的剝车装置检验合适证明 系泊系 统 13,系泊绳索状态良好 14,导缆器、卷筒、缆柱和楔子状态令人满意 15.缆绳卡和导缆器应充分润滑并可以自由旋转而没有孔隙 16.刹车衬套应状态良好 17.绞盘底座及与甲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18,锚、缆绳和系固设备是否状态良好 19.锚链卡锁装置状态良好并有效好用 20.除了停泊时(此时锚链卡锁装置应就绪),在进入港口时应好随时 可以使用 21.是否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登船设备(舷梯、安全网、引水梯等) 22,外侧的舷梯应状态良好且装设合理 23.舷梯状态良好,且适当地配备安全网和靠近舷梯/住舱楼梯的救生 圈 24.绳梯应状态良好且装设合理。如果不使用,绳梯应合适地储藏起来 以将损 伤降到最小 1.主机、辅机和应急设备是否运转良好 2.记录不能使用的机械及其原因 急孤备机应设主辅和 3.所有的流体传动和储存系统,例如液压油、油料、冷却水 和人员 使用的淡水等,无泄漏 4,所有的阀门和管线用标签、颜色标识加以辨识 1.是否按照维修保养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维修 保3.船上备有制造商手册并与安装的设备相符合 养 日志 11 机舱(包 括压载) 2.所有隔热材料上无油滴、油脂和其它易燃 燃油、 液压 油3.污染物且状况良好没有暴露热表面 和 润滑 油 4.确保燃油、液压油和润滑油附近的点火源 5.适当地作隔热和屏蔽处理以防备油滴溅落或管线破裂 1.主配电盘(柜)、发电机和关键电器设备是否有防水保护 2.评价如果海水管线包括消防用水管和消防栓发生故障导致 水滴喷 溅的风险。如果主配电盘(柜)没有在轮机控制室或其 它保护场所关键 电内,请标示“注意\" 器 设备 3.主配电盘(柜)、发电机应有防水保护 4.配电盘前后有合适的绝缘保护且状态良好 5.轮船推进和操纵的电动机应有防水保护 1.舱底水系统是否良好 2.舱底应没有油的痕迹 3.泵处于可操作状态 舱底 水4.舱底系统的正常排放应经油水分离器,没有旁路 系 统 5.应急船底吸水管应清晰易识别 6.舱底水位警报系统应定期检验并维持记录 7.有船底排水泵的检查记录 应急 1.应急发电设备是否状况良好 2.记录在用体系的类型。查看常规项目是否大多数囊括在内、 显著 突出 4.所有的制造商手册应使用工程技术人员能理解的语言 5.设备保养是否清洁并无泄露,评价设备保养的一般状态 1.确保轮机日志及时更新且使用墨水笔记录,不要用铅笔 1.燃油、液压油和润滑油是否有隔热处理 <6生产安全%5

电备发设2.应急启动程序应定期检验并证实好用 3.具有在紧急情况下维护和修复主要设备的指导书 4,应有定期检验设备的记录 5.应急发电机油料舱充满油料 6.应急发电机应定期负载试验一最近一次的检验记录 7.清楚地展示简洁的应急发电机启动指导书 8.应急照明电池状态良好 和机统舱报警系 无人值守机舱1-无人值守机舱的设备和机舱报警系统是否定期检验并记录 2.有完整的周期性检査记录 負恥莉典整邮满 机备舵房否态好舵设和机是状良 3.无人值守机舱的报警信号应能传播到值班工程师所在舱室 和公共 场所,例如餐厅 1.轮机舱的机械工具要有充足的适当的眼睛防护装置 2.暴露的轴/齿轮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3.紧急逃生路线应标识清晰、无障碍物且有足够的照明 4.轮机舱紧急停止/关闭装置应标识清晰,定期检验并记录 5.警报应可操作且在船员的休息舱内可闻 6.油舱的液位玻璃管闭合装置应能自动关闭且自动防故障 7.双层底板管线上的自动关闭装置应运行可靠 8.是否张贴一系列轮机长签署的操作程序 ifT9.轮机长是否建立并维护夜晚指令手册?如果建立,检査是 否提供 关于夜间可能遭遇的情况的指导书 10.确保水密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粘贴有操作借示通告 1.对应急操舵机每季度进行检验且保留检验记录——查看最 近一次 记录 2.在舵机房应清楚地放置舵机设备的手动和自动切换操作指 导书 3.所有的轮机员应熟悉舵机在正常和紧急两种状态下的操作 4,所有舵机的液压系统油箱的储油量应满足正常操作水平 5.与驾驶台的通讯保持畅通 6.应能清楚地看到方向舵偏角指示器在辅助/紧急操作位置 7.到舵机的通道无障碍 8.在舵机房安装合适的栅栏和扶手 9,舵机设备的节油装置没有过多的油溅出 1. 压载操作是否有技术操作文件 2.压载的传动系统及相关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3.在轮机控制室存有管线分布图、模型图等 4.应监控压载操作以防止舱体溢流/超压 5.船舶的工程样图在船上应随时可以找到、清晰可读且更新 及时 6.阀门应可清楚地识别 1. 船体无可见的大面积的油漆脱落 压载 操作 船体 状2.船体无可能严重削弱结构强度或影响水密完整性的破裂、 凹痕等 况 3. 船体上的所有标识,如船名、载重线、吃水线、警示标志 位置 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 等, 1.对于露天甲板应检查垃圾堆放、结构问题、碰撞痕迹或住 舱前端 的扭曲 2.甲板照明应充足 3.锚链在链锁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4,链锁门应牢固地封闭 甲板 5.系泊设备和其它装备应妥善保存 状况 6. 前甲板、锁具、把手不能沾水 7.测量点应易识别且可轻松开闭 8. 应充分地保护所有的舱室 9. 外部走廊的地面应防滑 10. 梯子和通道状态应良好 1. 所有甲板门窗,包括水密门和舷窗等是否状态良好 12 总体船 况 (包括 住舱、公 共场所 和 厨房) 所有 甲2. 刹车装置、材料容器和连锁装置应完好可靠。 板 门窗 3.易受海浪冲击的驾驶室窗应有效密封,且装备百叶窗 4. 所有通风排气口是否防水 1. 住舱是否干净整洁 2. 船上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易撞头的地方必须有警示标示 3. 所有安全出口和应急逃生通道都必须明确标示 住舱 4.装备的无线电设备、电视天线、应急逃生照明设备和应急 报警设 备等设备应完好可靠 5.住舱照明必须足够充分 食品 1.食品的储藏室、操作和冷藏室、厨房、餐厅和餐具储藏室 是否干净 整洁 关作相操2.冷藏室警报设备经测试可靠 3.围栏和垫板尺寸符合储藏室和冷藏室要求 5.食品的冷藏室内温度适宜符合要求 6.厨房烤架干净整洁,没有油污 8.陶制餐具必须完好,没有任何可除去污迹 9.食品准备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 1.医务室是否干净整洁 2.药品储藏室应定期检查 4.食品的储藏室和冷藏室卫生条件应符合要求,随机抽查食 品以确 保食品安全且在有效期内 7.配备厨房消防系统,且员工明确消防系统位置以及熟练操 作消防 系统 务医室3.医务室能随时满足应急需要 4.急救工具必须保证可靠 5.医务室报警设备应完好可靠 1.安全监督人员应通过潜在危险分析保证船的安全,并编制相应程序 将风险 降到最低或者消除风险 2.建立能导致滑倒、绊倒和跌落等危险源的特征统计系统,并记录其 发展趋 势 3.所有传动装置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 4.重点记录任何能发现并降低危险的程序 5.重点记录明显不能被彻底消除的风险 13 绊跌险畝和危滑倒落源6,重点记录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风险 7,重点记录工作场所穿者不符合要求的服装的工作人员 8.检査是否存在不稳定、有扣和缺损的护栏和地板 9.检查是否存在缺少护栏和无防坠落装置 10,检査是否存在疲劳状态登梯 11.检査是否有液体溢出但没有及时处理的 12.检查是否存在大量降雨但没有护栏或防滑措施的甲板面 排查单位:

排查人员:

11S

54潜水支持船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1 排査 项目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排査内容 年 月 日 排査结果 (V/x) 2 最近一次发证 检1.记录并保存了最近一次检査的文件、数据、最近一次潜水作业记录 验报告 12个月内潜水 系1.记录并保存了最近一次检査的文件、数据、最近一次潜水作业记录 统/设备检査 文件 2.方案上有执行检査人员的签字,并写明日期 高压氧舱 1.高压氧舱上次一级和二级施放是否良好 3 4 氧气和高压氧 1.储存位置在宽阔,通风良好,并且张贴警示标志 储存 2.灭火器符合要求,且布置合理 证书和设备的 1.证书是否齐备,且在有效期内 维护保养 2.是否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程序 6 其它情况 排查人员:

排査单位: 55水下机器人(ROVs)安全隐患排查表

被排查对象: 单位名称: 序号 排查 项目 1.在ROV安放地点设有保护围栏 1 工作 现2.提供用于高处作业的器材、设备(如:安全带等) 场 3.提供合适的灭火器材 1.起重臂上标明了安全工作载荷 2.进行了载重试验,且对关键组件进行无损检测 3.控制杆上有明确标识 2 ROV 起升 4.在那些有高压液体的地方,张贴了 “高压液体”警告标志 设备 5.旋转部件被覆盖或保护(绞盘、推进器等) 6.为所有水下机器人设备提供操作说明书 7.有水下机器人设备的维修手册 1.配电柜、箱上有“高压危险\"警告标志 2.由具备资格的电器师来操作高压设备 3 电器 安3.船舶配电盘的电路断路器状态良好 装 4.如果是协作潜水,为潜水控制人员和驾驶室人员提供了有线通讯器材 5.水下机器人开关装置上有安全锁 L对所有日常工作进行了正式风险评估 2.建立了管理体系,且随船提供工业指导性说明 安全 管理 3.有相应的程序来管理被第三方带上船的危险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 4.雇主对工作在船上的第三方有明确职责声明 联系电话:

排查日期: 年 月 日 排査内容 排査结果 4 5 其它 情况 排査人员: 排査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