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言 学 概 论 教学大纲
【说明】
1、“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的目的和任务是阐述有关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揭示语言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介绍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新成果。使学生能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分析、解释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语文教学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课教材的选用应遵循科学、精要、实用的原则。目前我院中文系所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材。这本教材的优点是立足于汉语看世界语言的发展规律,符合中文系学生的特点。而且这本教材是北大两位知名学者编写,有着集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通俗性于一体的特点,是经过长时间检验的,在全国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语言学教材之一。
3、本课的教学方法应以讲解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讨论与练习。在一些曾经有过争议或至今仍有分歧的问题下,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倡导学生向专家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本课程讲授一学期,共36学时。
【本文】
绪论 语言学发展历程简介
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并着重了解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这有利于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语言学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方法基础。
内容要点:
一、 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
二、 个别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书。 三、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1、神话传说时期
2、语文学时期 3、语言学时期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
1
(3)转换生成语言学
如时间允许,可以在介绍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模糊语言学等边缘交叉学科,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方法、主要代表作。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时期诞生的标志?
3、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语文学研究和西方古代的语文学研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
对语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作一个宏观的、全面的阐释,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理论,并能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
内容要点:
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2、 语言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交际工具 3、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4、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不同观点介绍 2、研究语言与思维观点的新思路 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4、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三、 语言和言语
教学方法:讲解与分析,必要时配以讨论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2
授课时数:6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3、简述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
这一章是从语言的结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深切领会和切实掌握本章的要点。
内容要点:
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1、什么是符号?符号与征候的区别。 2、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3、语言符号特有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1、语言的层级体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与提问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简述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2、符号与征候有何区别。
3、语言符号独有的特点是什么?
4、简述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5、思考:当一位科学家发现了某个新的定律,从而要创造一些新的术语来论证它时,从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位科学家对语言的运用是自由的,从什么意义上说又是不自由的呢?
6、思考: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字母就可以拼写汉语普通话中成千上万的词和无限多的句子呢?它和语言的层级装置有什么联系? 7、现在不少人把“风波”读成“风坡”,把“入场券”读成“入场卷”,大家觉得这些人的读音不太正确,但也没有什么大错。但如果把“撑腰”读成“掌腰”,把“滑稽”读成“骨稽”大家就会这个人发音有严重的错误,请说说其中的原因。
3
第三章 语 音 教学目的:
本章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音的基本知识,包括音标、音位、音变等有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自己方言口语中一般语音现象,理解语音变化的规律。
内容要点:
一、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1、语音的性质 2、语音的最小单位 3、音标 二、发音 1、发音器官
2、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 3、元音 4、辅音 三、音位
1、音位的定义
2、划分与归纳音位的原则 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四、音位的聚合 1、区别特征 2、聚合群
五、音位的组合 1、音节
2、语流音变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与电话相结合的手段
授课时数:6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熟记国际音标的读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尤其是与汉语和山西方言有关的音标。
2、用自己的例子解释什么是音位、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和区别特征等。 3、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4、思考:[]、[]、[]这三个元音合为一个音位好,两个因为好,还是分为三个音位好?为什么?
4
第四章
语 法
教学目的: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阐述结构主义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语法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掌握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
内容要点:
一、语法和语法单位 1、说话要符合规则 2、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 二、组合规则
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2、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3、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语法手段) 4、组合的层次性 5、组合的递归性 三、聚合规则 1、词类 2、形态
3、语法范畴 四、变换
1、变换和句型 2、变换和句法同义 3、变换和句法多义
五、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练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5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的组合与聚合。 2、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手段与语法范畴。 3、以英语为例说明形态的作用。
4、以汉语为例说明层次分析和变换分析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5、世界语言都有哪些结构类型?各举例说明其特点。
第五章 词 义
5
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中注意与“现代汉语”的衔接与区别。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组合与聚合与语义的联系,尤其是让学生感受到词义的确定和变化,词义选择的得体与不得体与语境的关系。如果可能,应加进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内容要点:
一、词汇和词义 1、词和词汇 2、词的词汇意义 3、词义的概括性 二、词义的聚合 三、词义的组合
四、词义、语义和语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3课时 作业与思考:
写一篇词义/语义与语境的关系的小论文。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字的性质、特点、起源、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了解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特点。
内容要点:
一、文字和语言 1、文字的作用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和汉语
二、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1、文字的起源 2、文字的发展 3、文字的改革 三、书面语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6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1课时
作业与思考:
1、概括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之间的关系。 2、简述文字的性质。
3、语言没有阶级性,文字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4、比较汉字和拼音文字,你认为二者各有什么优缺点? 5、简述文字的起源。 6、怎样考察文字的发展?
7、世界上现存的和曾经出现过的文字哪些是意音文字?这些文字在形成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8、什么是音节文字?什么是音位文字?各举一个例子说明。汉字是什么文字?为什么?
9、概括书面语与文字、口语的关系。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语言分化、统一的原因和特点,并具有实际解释分析的能力。如果时间许可,也可加进语言起源的内容。
内容要点:
一、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2、 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 3、 语言发展的特点 二、 语言的分化
1、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2、 社会方言 3、 地域方言
4、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三、 语言的统一
1、 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2、 共同语
3、 共同语的规范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7
授课时数:3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简述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简述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产生的原因。
3、世界语言中都有哪些语系?汉藏语系的特点是什么?你能说出几种汉藏语系的语言?
4、民族共同语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说明。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的规律,理解语言融合过程和特点以及语言接触所产生的特殊形式。
内容要点: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1、借词
2、结构规则的借用 二、语言的融合
1、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2、融合的原因
3、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4、融合的过程
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洋泾浜” 3、混合语 4、国际辅助语
教学方法:分析、提问、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3课时 作业与思考:
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都有哪些方法?
2、语言融合有哪两种形式?各举一例说明。语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3、语言融合的必经之路是什么?
4、简述“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异同。
5、什么是国际辅助语?它是什么时间由谁创造的?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8
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汉语系统发展实例阐述语音、语法和词汇、词义的发展。
内容要点:
一、语音的发展
1、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3、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二、语法的发展 1、组合规则的发展 2、聚合规则的发展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 3、词义的演变
教学方法:讲解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1课时 作业与思考:
写一篇关于语言发展的小论文。
帕默尔1983 《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索绪尔1981 《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布龙菲尔德1985 《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徐通锵2000 《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名凯1999 《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高名凯、石安石1963 《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戚雨村1985 《语言学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伍铁平1993 《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邢公畹1992 《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
马学良1981 《语言学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刘伶等1987 《语言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谷兮1987 《语言学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彭泽润2000 《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9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