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乡的芦苇

故乡的芦苇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故乡的芦苇》评课稿

《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文笔亮丽的抒情类写法文章,语言形象、优美.邹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突出两点:(一)朗读有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通过朗读一步步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例如:在初读描写芦苇美景这一句时,谈感受,体会芦苇之美。再读,谈芦苇给乡村增添了美景,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一点点与文本产生共鸣,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的朗读热情被点燃,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书声琅琅中,既品味了作者优美的语言,又品味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让我们听起来亲切自然,水到渠成。可谓是一举两得。(二)在阅读教学中,邹老师力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学习童年趣事时,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更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努力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谈一点看法:语言平淡、缺少激情. 教师的语言、情感决定着一堂课是否成功,特别是语文教师,语言一定要饱含情感,要达到煽情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达到情与情的碰撞,学生的情感才得以释放,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生命在场”的境界中,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总之,这次听课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语文课堂就要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师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那样,语文连同我们自己才会变得简单而又深刻,清晰而又丰富,独特而又生机勃勃,质朴而又楚楚动人

从教三年,没听过有语文老师上口语交际课,大多都是阅读课、识字课。口语交际课怎么上我也很迷茫,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口语表达的人,怎样引导我的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且想且做吧。网上能搜集到的资料很少,给的框架也不一定适用。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提供书籍、搜集视频给学生看。为什么要我来做呢?很大原因是学生的家庭教育和阅历所限。为了这一节课我和学生做了很多工作,我负责铺垫,他们负责设计和创作。由于前期做了太多的工作,又拖了那么久才上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不是很高,这个是我的忽视。

在学生的评价方面,平时由于课时紧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方法的渗透,学生评价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评价,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以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渗透的东西。

另外,有老师提到小组合作有效性和如何避免优秀学生唱主角问题,平时在课堂交流时都有让学生分好工一人说一句,能上来交流的学生也有限,学生自觉性、能力方面也受,不知道其他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呢?

这堂课,虽然上得比较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后我也好好地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心里也颇有感触。首先,这堂课让我成长,让我从一个传统的思品教师转型到新课程下的受益

者!还记得刚开始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把这节课的定位在“何学当一名合格的小导游员”上,所以设计了很多学当导游的活,如看导游录象、归纳当导游时的注意事项、模拟当导游„„想通过此类活动燃起学生争当导游的热情,

把重点、难点都定在“怎样当导游”上。我自信满满,觉得这样一节课上下来,我肯定可以达成教学任务,落实德育目标。但是在同其他老师交流的时候,她们指点我,这样设计“错”了!《学当小小导游员》这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固然比较重要的,但《品德与社会》课强调的还是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在学当小小导游员中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听取了各位老师们的意见,我又重新学习了新课标,重整思路,安排了如上的教学活动,效果不错。我深感新课程不仅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也给我们老师创造了再学习、再提升的空间。我感谢新课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