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锦屏基本资料

锦屏基本资料

来源:华佗小知识
1设计基本条件

1.1 工程概况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和盐源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大河湾干流河段上,是雅砻江下游从卡拉至河口河段水电规划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距河口358km,距西昌市直线距离约75km。

锦屏一级水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正常蓄水位1880m,死水位180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77.65亿m³,调节库容49.1亿m³,属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6台,单机容量600MW。

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包括水垫塘和二道坝)、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及开关站等组成,左岸现有建筑物为导流洞及其施工支洞。双曲拱坝最大坝高305m。工程等级为Ⅰ等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1级。

1.2 地质条件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位于普斯罗沟与手爬沟之间约1.5km的雅砻江河段上,河流流向N25°E,河道顺直而狭窄,水流相对平缓。枯期江水位1635.7m时水面宽80~100m,水深6~8m,正常蓄水位1880m处谷宽约410m。两岸山体雄厚,基岩裸露,坡陡谷窄。岩层走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左岸为反向坡、右岸为顺向坡。左岸无大的深切冲沟,1820m高程以下大理岩出露段,地形完整,坡度55°~70°,以上砂岩出露段坡度40°~50°,地形完整性较差,呈山梁与浅沟相间的微地貌特征;右岸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1810m高程以下坡度70°~90°,以上约40°,坝轴线上游为深切的普斯罗沟,沟内有常年水流,1900 m高程以上谷底较开阔,以下为一线天式峡谷,沟壁近直立,坡高160~300m,坝轴线下游有手爬沟深切,沟内常年有水,沟型相对较缓、开阔;河床谷底基岩面平缓,总体缓倾下游,基岩顶面高程从坝轴线附近的1600m向下游至泄洪冲刷区附近逐渐降为1595m。从河面至两岸谷肩有近千米高差,正常蓄水位1880m处,河谷宽高比1.63,呈典型的深切“V”形河谷,但上部岸坡相对较缓。

河床冲积堆积覆盖层一般厚约25.00~35.00m,按物质组成、颗粒大小及结构特征由下至上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①层:含块卵(碎)砂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约4.00~8.00m。块石块径0.25~0.30m,主要成分为大理岩,含量约5~10%;卵(碎)石粒径一般约0.10~0.20m及0.06~0.09m,呈圆~次棱角状,成分砂岩、大理岩、玄武岩,含量约15%;砾石粒径一般约0.01~0.02m及0.03~0.05m,成分砂岩、大理岩,呈角砾状,含量约40~50%;砂为中粗砂,含量约20~25%。

第②层:含卵(碎)砾石粉土层,颗粒较细,颜色呈深灰色,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约10.00~14.00m。偶见块石,块径0.20~0.40m,含量约0~3%;卵石成分主要为大理岩、砂岩、灰岩,粒径0.08~0.15m为主,含量约15~20%;砾石主要成分大理岩、砂岩,磨圆度较好,粒径主要为0.005~0.02m、0.04~0.06m,含量约20~25%;粉土及中细砂混杂呈黄褐~灰褐色,粉土含量约35%,中细砂含量约15%。

第③层:含块碎(卵)砂砾石层,粒径不均匀,混杂分布,厚度变化大,一般厚约8.00~13.00m。块石成分大理岩,含量约5%;碎石粒径一般约0.08~0.10m,成分大理岩、砂岩、玄武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约5~10%;卵石粒径一般约0.06~0.08m,成分大理岩、砂岩、玄武岩,磨圆度较好,呈圆~次圆状,含量约15~20%;砾石粒径一般约0.005~0.01m及0.02~0.04m,成分大理岩、砂岩,部分呈角砾状、次圆状,含量35~45%;砂为中细砂含少量粉土,含量10~15%。

右岸堰肩1680.00m高程以下为崩坡积堆积,岩性为灰褐色块碎石土,厚约10.00~15.00m,碎石成分为大理岩,一般粒径约0.005~0.03m,少量0.05~0.07m,结构松散、局部有架空。

两岸岩体强卸荷、弱风化下限水平深度约15.00~20.00m,弱卸荷下限水平深度约30.00~50.00m。强卸荷带内卸荷裂隙较发育,普遍张开,充填风化岩屑、岩块,部分可见次生泥,岩体块裂特征明显;弱卸荷带内卸荷裂隙不发育,张开宽度较小,无次生充填,岩体多呈次块~镶嵌结构。

河床基岩顶板高程为1595.00m,基岩无强卸荷,弱卸荷下限铅直埋深约15.00~20.00m,相应高程为1580.00~1575.00m,弱卸荷特征主要表现为岩体总体上较松弛,完整性较差,裂隙有一定轻微张开,中等透水带。河床部位卸荷对岩体的完整性、紧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对岩体透水性影响较为明显。

1.3 水文条件

1.3.1气象

雅砻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地带,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坝址区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很少,日照多、湿度小,日温差大。每年5月~10月为雨季,降雨集中,气温湿润,日照少,湿度较大,日温差小,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95%。根据洼里(三滩)水文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3℃。多年年平均降雨量792.8mm,降雨日数116.1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水温12.2℃,最大风速13m/s。

气象要素特征见表1-1。

表1-1 CZA水文站年降雨量统计表

月份 / 项目 降 雨 量 历年均值 历年最大 历年最小 1 0.9 5.2 0 3 6.8 23.8 0 5 60.8 191.4 16.2 7 177.0 277.9 79.7 9 91.7 148.2 25.0 11 7.0 24.3 0 年 676.5 946.6 4.8 (mm)

降水日数 0.7 2.9 12.3 21.5 17.9 3.2 116.1 气象要素特征见表1-2。

表1-2 气象要素特征表

月份 特征值 气 温 (℃) 降 雨 量 (mm) 地 温 (℃) 相对 湿度 (%) 蒸发量 (mm) 风速 (m/s) 多年平均 134.9 258.7 240.5 118.4 95.7 83.0 多年平均 55 45 60 84 84 74 多年平均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多年平均 占全年百分数(%) 历年一日最大 多年平均 极端最高 极端最低 1 10.5 27.0 -3.0 0.6 0.08 3.0 11.8 46.5 -9.7 3 17.4 38.0 2.0 14.3 1.81 21.4 19.4 .0 -2.8 5 21.7 38.7 8.7 51.4 6.49 25.9 25.1 74.2 7.1 7 21.2 39.7 10.0 199.9 25.2 62.7 24.5 68.0 9.5 9 19.2 39.1 10.1 105.5 13.3 40.6 22.1 58.3 8.8 11 12.8 29.8 2.5 10.0 1.27 12.3 14.8 49.8 -2.3 多年平均 1.7 2.5 1.9 0.9 1.1 1.4

1.3.2 水文

雅砻江流域径流丰沛,径流主要来源由降雨形成,其径流年内变化及地区分布,与降雨变化基本一致,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分配相对稳定。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6~9月为汛期,上游CZC、CZD等地年最大洪水6月即可出现,中、下游地区最大洪水多发生在7、8两月。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大致分为:丰水期6~11月,主要为降雨补给,水量占全年的81.6%,枯水期12月至次年5月,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水量占全年的18.4%。根据CZA水文站1953年6月~1995年5月43年实测水文系列资料统计,坝址区域内多年平均流量为1220m³/s。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850m³/s,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52倍;最小年平均流量为830m³/s,是多年平均流量的0.68倍。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8020m³/s,最小流量236m³/s。本工程施工分期设计洪水、不同频率月、旬平均流量、坝址区各支沟洪水分析成果及CZA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统计成果见表1-3~表1-7。

表1-3 锦屏一级电站分期洪水成果表

均值 使用期 (m³/s)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9 10月 11月 12月

407 341 386 655 1110 5700 2550 1090 618 0.16 0.15 0.24 0.37 0.36 0.29 CV Cv 2 2 8 4 2 4 P=2% 552 454 653 1320 2080 10000 5140 1710 867 P=3.3% 534 441 607 1210 1950 9370 4770 1620 837 P=5% 520 429 570 1130 1840 8850 4460 1540 812 P=10% 492 408 507 978 10 7920 3920 1410 7 P=20% 461 383 444 823 1420 6920 3320 1270 709 P=50% 404 338 359 598 1060 5390 2380 1050 611 Cs Qp(m³/s) 0.40 2.5 0.22 0.18 5 2 表1-4 雅砻江CZA站月平均流量( 单位:m³/s)

月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P=75% 1280 691 427 312 284 295 374 575 1190 2070 1820 2030 P=80% 1220 670 415 308 277 2 3 553 1120 1960 1750 1930 P=85% 1160 6 402 293 268 282 352 528 1040 1850 1690 1830

表1-5 雅砻江CZA站旬平均流量表( 单位:m³/s)

月 旬 4 5 10 11 12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P=5% 459 579 744 868 1040 1280 3260 2480 1780 1330 1060 873 743 639 552 P=10% 432 520 660 795 937 1180 2880 2170 1610 1230 979 814 701 595 51 P=20% 405 470 584 707 826 1020 2500 1920 1450 1120 901 752 8 553 480 表1-6 锦屏一级水电站及各支沟洪水成果表

沟 名 矮子沟(左) 矮子沟(右) 羊房沟 五二湾沟 CZB沟 肖厂沟 沟 普罗斯沟 手爬沟 印把子沟 流域面积(km2) 42.1 7.6 27.4 5.0 80 5.6 16.6 9.8 20.4 25.6

P=3.3%(m³/s) 129 31.7 91.5 28.3 179 27.1 66.4 36.6 74.9 .2 P=20%(m³/s) 84.7 19.8 58.1 17.6 114 16.9 41.9 22.9 47.4 56.6 表1-7 CZA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表

年份 1953 1954 8310 19 5320 1974 6290 1984 4450 1994 4420 1955 30 1965 7820 1975 4400 1985 5130 1995 5750 1956 3720 1966 5960 1976 4970 1986 4090 1996 6090 1957 6330 1967 3050 1977 4930 1987 50 1997 4980 1958 5090 1968 4920 1978 4300 1988 4380 1998 7580 1959 5190 1969 4950 1979 4820 19 4660 1999 20 1960 5040 1970 6770 1980 8020 1990 6200 2000 6600 1961 5050 1971 3780 1981 7120 1991 5980 1962 7000 1972 5380 1982 5970 1992 4630 Q(m³/s) 7530 年份 1963 Q(m³/s) 5200 年份 1973 Q(m³/s) 3800 年份 1983 Q(m³/s) 3400 年份 1993 Q(m³/s) 7020 1.4 径流

本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及地区分布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ZD以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海拔高,南来暖湿气流受高山阻挡,故降水量较少,CZD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15mm,径流模数为9.98dm³/(s.km2)。CZD~CZA之间处于中段暴雨地区,雨量增多,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87mm,径流模数为15.4dm³/(s.km2)。CZA~CZF区间处于下段暴雨区,雨量更加丰沛,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81mm,径流模数为31.1dm³/(s.km2)。

本流域面积大,植被良好,对径流起到一定的调蓄作用,径流年内丰枯变幅较小。据CZA(CZB)站1953年6月~2000年5月流量系列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1220 m³/s。径流年内分配大致分为,丰水期6~11月,主要为降雨补给,水量约占全年的81.6%。枯水期12月至次年5月,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水量占全年的18.4 %。

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平均流量1850 m³/s,(1965年6月~1966年5月),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52倍,最小年平均流量830m³/s(1973年6月~1974年5月),是多年平均流量的0.68倍。历年实测最大流量8020 m³/s(1980年8月18日)。最枯流量多发生在2~3月,历年实测最小流量236m³/s(1985年2月11日)。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位于CZA水文站下游约10km处,其区间面积仅占CZA水文站集水面积的0.2%,故直接采用CZA(CZB)站径流资料,按年径流(6月~翌年5月)、汛期径流(6月~11月)、枯期径流(12月~翌年5月)分别进行频率计算。成果见表1-8。

表1-8 CZA站径流成果表

均 值 项 目 (m³/s) 年径流(6月~翌年5月) 汛期(6月~11月) 枯期(12月~翌年5月)

Qp (m³/s) Cv Cs/Cv P=10% 0.20 0.24 0.12 2 2 2 1540 2620 509 P=50% 1200 1950 438 P=90% 920 1410 374 1220 1990 440 根据径流频率计算成果及动能调节计算的要求,选择代表年如下: 丰水代表年:1954年6月~1955年5月,年平均流量1740m³/s。 中水代表年:1982年6月~1983年5月,年平均流量1210m³/s。 枯水代表年:1983年6月~1984年5月,年平均流量855m³/s。

1.5洪 水

雅砻江流域暴雨一般出现在6~9月,主要集中在7、8两月,且多连续降雨。一次降雨过程为3天左右,两次连续过程为5天左右或更长一些,主雨段多在1~2天。

上游CZC、道孚以北,海拔高程多在4000m以上,降水量不大,极少出现日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实测最大日雨量68.6mm(清水河站1986年7月8日)。

CZC、道孚以南受地形影响,形成三个稳定的暴雨区。一是位于濯桑~理塘~CZD一带。呈南北向椭圆形分布,该区雨强不大,最大一日点雨量99.2 mm(濯桑1969年7月4日),但笼罩面积较广。二是大坪子~务本一线,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该区雨强较大,最大一日点雨量227.8mm(宁蒗站1969年7月1日)。三是在安宁河上游,最大一日点雨量243.6mm(安宁桥站1975年9月26日),雨区面积也不大。

雅砻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较大洪水多为两次以上的连续降雨形成。汛期内连绵不断的降雨使河流底水逐渐抬高,如发生1~3日较为集中的大面积暴雨,即可形成较大洪水。洪水过程多呈双峰或多峰型,一般单峰过程6~10天,双峰过程12~17天。洪水起涨时底水流量较大,一般可占峰顶流量的1/2~1/3左右。由于流域大部分地区雨强不大,加之流域形状呈狭长带状,不利于洪水汇集,故洪水一般具有洪峰相对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本流域6~9月为汛期,上游CZC、CZD等站年最大洪水6月即可出现,中、下游各站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7、8两月,主要测站年最大流量出现频次见表1-9。

表1-9 雅砻江主要测站年最大流量发生频次统计表

站 名 雅 江 项目 次数 频次% 6月 9 7月 20 8月 9 9月 9 19.1 8 19.5 8 17.4 11 26.2 10月 1 2.4 合计 47 统计年份 1952~1999年 19.1 42.6 19.1 2 4.9 2 4.4 1 2.4 17 14 100 41 100 46 100 42 1957~1998年 100 1959~1991年1993~2000年 1953~1955年1957~1999年 CZA (CZB) 次数 频次% 次数 41.5 34.1 18 18 泸 宁 频次% 次数 CZF 频次%

据CZA(CZB)站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最早发生在6月(1994年6月21日,洪峰流量为4400m³/s),最晚发生在9月(19年9月20日,洪峰流量为4660 m³/s)。历年实测年最大流量的最大值为8020 m³/s(1980年8月18日),年最大流量的最小值为3050m³/s(1967年7月23日)。

39.1 39.1 15 14 35.7 33.3 从洪水地区组成看,形成CZA(CZB)站较大洪峰流量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全流域性洪水,主要雨区先在CZD以上,以后向CZD~CZA(CZB)~CZE区间移动,当暴雨的移动与洪水汇流配合适当时,在CZA(CZB)站形成较大洪峰流量,如1965年、1970年、1984年等,CZD以上来水可达CZA(CZB)站的60~70%。二是CZD~CZA(CZB)区间来水为主,如1974、1981等年,CZD~CZA(CZB)区间来水占CZA站(CZB)的60%左右。从调查和实测洪水统计来看,形成CZA(CZB)站较大洪水多系全流域性洪水。

另外,本流域还发生过异常洪水。1967年6月8日9时左右,上游的CZD县唐古栋村发生大滑坡,堵塞河道,形成高达355m的天然拦河坝,堵断江流9昼夜,蓄水约6.8亿m³,于6月17日8时左右漫顶后溃决,造成雅砻江罕见的特大洪水。据成勘院原雅砻江下游查勘组调查及实测资料,溃决处水位壅高达50.7m, 溃决后最大流量约53000m³/s,主要泄洪历时13h, 泄洪量约6.0亿m³。CZA站出现最大洪峰流量为23600m³/s,CZE站为23100m³/s,CZF站为19900m³/s。

CZA、CZE两河段调查到的首大洪水为1863年,次大洪水为1924年,与1924年洪水同级的有13年洪水。另有1904、1913、1933、1938、1948、1954等年

较大洪水,其中1913年洪水略大于1933年洪水。1933年和1938年洪水为同级,并略大于1948年洪水,1904年洪水与1954年同级,1954年洪水是实测到的最大洪水。

CZA、CZE两河段区间面积只占CZE站集水面积的5.4%,两河段的主要历史洪水是基本对应的,实测资料也表明CZA和CZE两站历年年最大流量发生时间完全相应,所以,在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时可视为同一河段。

鉴于1904年以来历史洪水调查清楚,并未遗漏象实测首大(1954年)那样量级的洪水,因此,历史洪水重现期按两个时段处理,即1863年以来1863年洪水为首位,重现期为138年,1924和13年同级,列二至三位,重现期为55年。另一时段为1904年以来1924年洪水为首位(已在1863年以来排位),1913年洪水为1904年以来第二位,重现期为49年。1933年和1938年洪水为三至四位,重现期为28年;1948年洪水为第五位,重现期为19年。1954年和1904年为六至七位,重现期为15年。

CZA(CZB)站经插补后组成1953~2000年年最大洪峰流量、一日洪量、三日洪量、七日洪量、十五日洪量系列(1954年洪水抽出作为特大值处理),加上历史洪水,共同组成不连序系列。历史洪水的经验频率按上述两个考证期,分别以期望公式及钱穆公式计算,实测系列亦按1904年以来统一排位、钱穆公式计算经验频率,其成果见表1-10。

表1-10 CZA站设计洪水成果表(Q:m³/s,W:亿m³)

Cs 项目 均值 Qm W1 W3 W7 W15 Cv Cv 5700 0.29 4.72 0.28 13.4 0.28 27.9 0.31 53.0 0.32 4 4 4 4 4 0.01 16100 13.0 36.8 84.1 165 0.02 15400 12.4 35.1 79.9 156 0.1 13600 10.9 31.0 70.0 137 0.2 12800 10.3 29.3 65.7 128 0.5 11700 9.47 26.9 59.9 116 1.0 10900 8.82 25.0 55.4 107 2.0 10000 8.15 23.1 50.8 98.1 3.33 9370 7. 21.7 47.3 91.2 Qp(%)

1.6 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沟、普罗斯沟坝址两组水尺与CZB站同期水位相关,制作出两组水尺处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实测段。再通过实测水面线将相对靠近的水尺断面水位流量转换至普罗斯沟坝、厂址断面,利用坝、厂址实测大断面作高水延长,从而得到普罗斯沟坝、厂址断面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目前,锦屏一级电站已进入施工期,原有沟、普罗斯沟水位站、CZB水文站于2004年底分别停测水位、流量,取而代之的是坝区的CZB、导流洞进口、导流洞出口、景峰桥、MM滩五个水位站及岚屏水文站,本次复核收集有这六个水文断面2005年5~9月全部水位流量资料、岚屏水文站实测大断面资料及2005年6月3日坝区中水水面线。

点绘CZB、导流洞进口、导流洞出口、景峰桥、MM滩五组水尺与岚屏水文站2005年5~9月同期水位相关,相关关系较好。据此将锦屏一级水文站2005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实测大断面已作高水延长)搬移至各水尺断面,从而制作出各水尺处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再通过实测水面线推算至普罗斯沟坝址及其它指定设计断面。由于施工堆渣影响,本次成果与可研阶段比较,同一流量级的水位抬高2~3m。普罗斯沟坝址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见图。

1.7 支沟洪水

锦屏一级电站电站施工区各支沟缺乏实测洪水资料,故其设计洪水采用由设

计暴雨推求的方法。即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推荐的推理公式Q=0.278(S/n)F计算支沟设计洪水。其成果见下表。

表1-11 锦屏一级电站支沟设计洪水成果表

面积 沟名 (m³/s) 矮子沟(左) 矮子沟(右) 羊房沟 五二弯沟 42.1 7.6 27.4 5.0 (km) 12.3 6.15 10.4 3.83 (‰) 154 329 196 383 P=3.33% 129 31.7 91.5 28.3 P=5% 118 29.1 84.0 25.9 P=10% 100 24.5 71.2 21.7 P=20% 84.7 19.8 58.1 17.6 河长 比降 Qp(m³/s) CZB沟 肖厂沟 沟 普罗斯沟 手爬沟 印把子沟 80.0 5.6 16.6 9.8 20.4 25.6 18.0 4.78 7.69 7.57 9.17 9.41 104 365 258 314 258 183 179 27.1 66.4 36.6 74.9 .2 165 24.8 60.9 33.5 68.7 81.8 139 20.9 51.5 28.2 58.2 69.3 114 16.9 41.9 22.9 47.4 56.6 1.8施工交通

1.8.1对外交通

包括水湾铁路转运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辅助隧洞和辅助道路。 (1)辅助道路,全长约48.46km,其中九龙河口至莲沱营地为场外公路,路基(面)宽度7.5 m(6.5m);莲沱营地至岚屏西桥为场内公路,路基(面)宽度12m(10.5 m)。施工工期计划安排如下:2003年7月10日开工,2003年12月15日具备初步通车条件,除大奔流沟隧洞外所有项目2004年5月31日竣工;大奔流沟隧道和坝区部分场内公路于2004年9月30日竣工。

(2)辅助隧洞,洞长约18km, 2007年上半年初通。 (3)水湾铁路转运站,安排在200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4)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转运站至里庄段)长约61km,计划于2004年6月开工,2005年底竣工。 1.8.2场内交通

(1)桥梁

为沟通两岸交通,工程区共布置五座桥梁,此外为进行场内交通和施工营地建设布置景峰临时桥。

①岚屏西桥

此桥系沟通两岸的永久跨江大桥,位于坝址下游,桥面高程1670m,桥长118m,荷载标准汽-80,挂-300。该桥已于2004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04年12月31日通车。

②沟#1临时桥

为尽早沟通左右岸交通,使左岸导流洞进口端具备开工条件,在坝址上游沟附近新建#1临时桥,桥面高程1660m,桥长约130m,荷载标准汽-54。该桥

已于2003年11月底开工,预计2004年6月30日具备通车条件。

③沟#2临时桥

在坝址上游沟附近新建#2临时跨江大桥,桥面高程1691.5m,桥长175m,荷载标准汽-80。该桥计划于2004年11月开工,2006年2月竣工。

④下游围堰临时桥

为尽早沟通左右岸交通,使左岸导流洞出口端具备开工条件,在下游围堰附近新建临时桥,桥面高程1656m,桥长约120m,荷载标准汽-54。该桥已于2004年3月底开工,预计2004年6月30日具备通车条件。

⑤景峰临时桥

位于老景峰悬索桥与辅助洞西端进口之间,桥面高程约为1655m。该桥已于2003年11月底开工,预计2004年6月30日具备通车条件。

(2)左岸场内交通线

左岸场内交通线包括左岸低线公路(#2公路)、左岸中线公路(#4公路)、左岸高线公路(#6公路)、左岸#6公路至左岸缆机平台公路(#8公路)、#2公路至印把子沟渣场公路(#10公路)等5条线路。

(3)右岸场内交通线

右岸场内交通线包括右岸低线公路(#1公路)、棉纱沟至大坪1900m高程公路(#3公路)、右岸高线公路(#5公路)、#5公路(在手爬沟接线)至右岸缆机平台公路(#7公路)、#5公路至进水口公路(#9公路)等5条线路。

1.9 施工供电

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施工供电主要包括磨房沟翻越锦屏山至坝址110kV供电线路,磨泸线∏接进磨房沟变电站110kV线路工程,磨房沟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锦屏西一级110kV变电站工程(棉纱沟口),大坝左岸35kV变电站工程、大坝右岸35kV变电站工程、印把子沟35kV变电站工程、大坪10kV变电站工程和大沱10kV变电站工程及其输电线路。

1.10 施工供水

(1)3#营地(大坪营地)供水

3#营地建有供水系统,净水厂修建在营地内约2083m高程,供水规模385m³/h,即将完工。发包人已完成营地内各办公、生活、住宿用房给排水系统建设,

承包人布置于营地内的仓库、辅助生产车间用水由承包人自净水厂高位水池(规模为1000 m³)引接。

(2)坝区供水规划

坝区建有供水系统,该系统主要供应坝址区域大坝、厂房及泄洪洞、左岸基础处理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及其辅助企业施工用水。

供水系统设计日供水规模为80000m³/d,最高取水规模为3700m³/h,采用沟、江水结合方式供水,分别建设高、低位净水处理系统。高位净水处理系统净水厂位于道班沟右岸1850m高程山体内,从道班沟取水,枯水期水量不足时抽取雅砻江江水补给,处理规模为3300m³/h。低位净水处理系统净水厂位于道班沟沟口右岸1670m高程山体内,从雅砻江取水,主要担负坝区左岸供水及枯水期高位水厂补水任务,取水规模为3700m³/h,其中向高位水厂补水规模为2700m³/h,净水厂处理规模为1000m³/h。

1.11施工通信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在施工区建成通讯系统,目前已具备移动和固话通讯条件。

1.12 砂石骨料供应

砂石成品骨料由印坝子沟砂石加工系统统一供应,料源为砂岩。

1.13 油料及火工材料供应

位于坝址下游约13km处的磨子沟已建有油料及火工材料库,现已具备供应条件。所需油料和火工材料可在该处采购。另外2007年6月之前,将在坝上游沟5#公路旁建设主体工程火工材料库,届时,主要从该处采购火工材料。

1.14渣场

渣场为三滩沟渣场和印把子沟渣场。三滩沟渣场位于大坝左岸上游,距大坝约5km,容量约2254万m³,已具备堆渣条件。印把子沟渣场位于大坝左岸下游,距大坝坝址约10km,渣场容量约1443万m³,现已具备堆渣条件。

1.15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位于坝址下游右岸的3#营地,建有办公和生活用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