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初一文言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养成诵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趣读中积累语言,做到 “言”“文”合一。在“还原情境,想象对话”中,理解人物形象,创作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演绎,激活兴奋点。
2、神话教学,小学的神话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神话奇特大胆的想象特点的理解,初中的神话阅读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除了想象还要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在探究神话所曲折反映出的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尤其是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的基础上,理解神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理解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作品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
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趣读活动,培养兴趣,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焉”,背诵课文。
2、通过课前质疑、课中释疑、情境对话等活动,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理解共工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推测远古人民创造神话的心理,探究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现实意义。
(本课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疑惑推进课堂教学,每个班级可能会提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问题,课堂依据每个班级的实际学情推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强调文言字词积累的重要性。
2、出示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ppt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趣读活动与落实重、难点字词相结合: (一)掌握易读错的字:“折”“潦” 1、请一个同学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强调“折”“潦”的读音,全班读一遍。 (二)趣读文章,落实字词:
(细腻地趣读活动与落实字词结合)
1、注意讲故事的语调、语速(昔者——要读出遥远感,好像一位长者
慢悠悠地讲起故事来。)
2、读出这个故事的画面感(争、怒、触、折、绝——结合文字本身的声调,如:读“折”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往上扬,画面感就出来了,好像故事就在眼前发生一样。)
3、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西北、满、潦、归
4、强调:“焉” ppt: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其中 )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向这里/向西北方) ③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向这里/向东南方)
(三)趣背文章
过渡:读准了字音,读懂了文章,下面让我们请出主人公。(趣记容易写错的“颛顼”两字)
(设计说明:在趣读中落实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学生喜欢,记得也深,言文合一。趣记“颛顼”易写错的字词。) 三、释疑活动:
1、出示学生课前提出的疑惑: ppt共工到底是英雄还是坏蛋?
(陈骏昊、金王杨、李汝楠、张盛豪、赵子轩、连威棋、蔡雨萱、陈子阳、朱仕展、王晓婧、董芳榕、高慧、黄伊茹、王境等32人 ) 师:共工怒触不周山,这样的行为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坏蛋?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咱班同学很有意思,
很可爱,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有15个同学说共工是英雄,有12个同学说共工是恶神,是坏人,还有22个同学说共工是好人又是坏人。 ppt 共工是英雄:
(金倩欧、李子涵、潘梦婷、林成浪、张博雅、陈梦露等15人 ) 共工是恶神:
(干璐静、黄静静、夏雪怡、刘简妮、方李诺、徐才明等12人 ) 共工是好人又是坏人:
(余骋、李子南、赵逸彤、高慧、黄伊茹、王境、王晓婧等22人 )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或者展开想象,再结合文章语言来说一说自己对共工这个人物的理解。
品读点: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品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展开想象说说。)
品读点: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品读:换字品读,说文解字“触”,结合想象品读“怒”,“天柱折,地维绝”,展开想象说说。)
说文解字“触”
触”: “觸”,造字本义:牛用角相顶撞。(蜀:瞪大眼睛看)
(设计说明:这里的释疑活动结合语言品味,根据学生的课前疑问推进,不同的思维火花在碰撞,在争论中立体地把握人物形象。) 3、ppt情境还原,想象对话:
共工和颛顼狭路相逢,你们心中的共工和颛顼会怎样对话,请用一句简单的文言文来说说: 共工曰: 颛顼曰:
(设计说明:通过情境还原,想象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创作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演绎,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终成能力。)
四、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 1、出示学生课前疑问
ppt共工为什么只触不周山,不触别的山?
(陈子阳、蔡雨萱、连威棋、赵子轩、李汝楠等39位同学) 淮南子为什么要记录《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 (赵逸彤、赵子越、张鹏翔、干璐静、黄静静等27位同学) 古人为什么要创造神话?
(陈梦露、陈路涵、金王杨、陈俊昊、项怡婷等19位同学) 1.结合原文词语句子分析。
2.想象/还原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 2、学生结合神话故事,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品读不周山,推测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 ppt神话中的不周山,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常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4、学生结合神话人物形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5、结课
(设计意图:结合想象挖掘神话的核心价值,品读不周山,探究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各种心理,理解神话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理解神话人物形象、神话作品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意义。) 五、结课,情感升华:
ppt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
ppt神话是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心理的一把钥匙。 ppt神话: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
神话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传承神话人物的精气神,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了解神话产生的根源,神话是古代先民在尝试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时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是我们了解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和心理的一把钥匙。)
六、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
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附板书设计:
挑战
争人造福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