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与保养
1. 故障的检测与处理
(1) 换热器的常见故障
a、 渗漏、泄露:
——板片间渗漏、泄露部位:泄露槽,见图10。
——板片与压紧板之间渗漏,泄露部位:压紧板内侧面,见图11。
b、 串夜
打开低压侧出口放空,检验是否混有第二种液体。主要原因是板片可能产生裂纹或穿孔。
c、 发现以上问题时,在渗漏区域作上标记,然后拆开换热器检查,详见表1。
d、 传热效果下降主要症状:压降增高、传热能力下降
检查管线上所有阀门是否打开,板式换热器进出口的压力、温度与所规定的值是否一致,详见表2。
2. 板式换热器的装卸
(1) 把合佳紧螺栓的顺序:用扳手或自动液压工装,按图12的顺序使其均匀对称拧紧,两压紧板间应保持平行,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夹紧时B值按铭牌上规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垫片老化应逐步调整B值,严禁使B值小于最小值。(夹紧使请参照《板式换热器安装图册》或产品铭牌中的规定值,以防止板片变形、损坏。)
(2) 拆卸程序
a、 拆卸时,用搬手按图12,以5、6、7、8、9、10、3、4、1、2顺序交叉对称分组松开。
b、 夹紧螺柱拆卸后,将活动压紧板推到支柱一端。
c、 拆卸板片时,先把板片托起,使其移动到上导杆缺口处(悬挂孔为燕尾槽结构时除外),下部向支柱端倾斜即可取出,如图13。
d、 悬挂孔为燕尾槽结构时,可在上导杆任意位置拆卸。
注意:
拆卸板片时应避免划伤密封垫片。
操作者应戴手套,以防划伤。
(3) 更换新板片,必须按照“流程组合图”进行,避免混乱。
(4) 板片一时无备件,而设备不能长时间停运时,可先将坏的和相临的板片同时拆除,
增加板片时同样应成对增加,但相应的夹紧尺寸应按规定调整。
(5) 液压试验
新安装的或经过拆卸维修或更换板片的板式换热器,均应重新进行液压试验,规定如下:
a、 液压试验介质一般采用水,水温≥5℃;奥氏体不锈钢板片组装的板式换热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
b、 试验时应在换热器管线高处设排气口,试验过程应保持板式换热器观察面的干燥。
c、 板式换热器两侧应分别进行单侧液压试验,试验时,另一侧应同时处于无压力状态,实验时应缓慢升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为10分钟,然后降压至设计压力下,保压30分钟无泄露为合格。(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
d、 如果发现泄露,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压紧2-3mm后重新试压。
注意:
升压时排放设备内空气。
不得超压试验。
禁止在设备内有压力时把紧螺柱。
禁止将设备压紧尺寸把紧到最小尺寸。
3. 清洗
(1) 机械清洗,如图所示
注意:
三元乙丙橡胶垫片,其与溶剂的接触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
进行机械清洗时,应避免划伤板片和密封垫片。
采用高压软管冲洗时,应在板片后支承刚性板,以防止变形。
清水冲洗后,请仔细检查板片和密封垫片,板面不允许用固体颗粒及纤维之类的杂物密封垫片如有脱落、损坏应及时补粘、更换。
(2) 化学清洗:
根据结垢物的性质,可选用质量浓度≤4%的碱性清洗剂或质量浓度≤4%的酸性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方法如下:
a、 清洗温度:40~60℃。
b、 不拆开设备反冲洗,这种清洗要求事先要在介质进出口管路上接一管口,将设备与“机械清洗车”连接,把清洗液按介质流动相反的方向打入设备中,循环清洗时间10~
15分钟,介质流速控制在0.4~0.15m/s即可,最后再用清水循环5~10分钟,清水中氯离子含量控制在25ppm以下。
注意:
采用此方法时,预先在设备安装时应留有备用接管,并使清洗液能顺利排掉。
进行反冲洗后必须用清水冲洗换热器。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禁止使用盐酸清洗不锈钢板片,也不能用氯离子含量大于25ppm的水来制备清洗液或冲洗半片。
4.更换密封垫片
(1)更换粘接式垫片
a、将板片水平放置,轻轻撕下已损坏的垫片。
b、清理密封槽原有粘结剂及污物,(若原粘结剂等不易清理干净时,可用丙酮甲基液进行清洗,但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板片。)根据垫片的材料选用适当的粘结剂,粘结剂由我厂提供,用户不得使用氯丁胶水。
c、将粘结剂均匀涂在板片密封槽底部,把垫片轻轻放在密封槽内,粘合均匀,逐张叠放整齐之后,用一重物均匀压紧,自然干燥。冬天至少一天时间,夏天4~6小时即可。
d。、逐张检查,是否粘贴均匀,并清除多余粘结剂。
(2)更换镶嵌式垫片
a、板片水平放置,将垫片上的“纽扣”逐一卸下,如图17。
b将板片密封槽擦干净,新垫放置在相应位置,“纽扣”逐一镶嵌在板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