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锈钢抛光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May 2006 Electroplating&Pollution Control Vo1.26 No.3 ・抛 光・ 不锈钢抛光 张述林。王晓波。陈世波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rig 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742(2006)03・0034・02 1 引言 不锈钢呈银白色,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和机械 性能。随着不锈钢用途的多样化,在不锈钢表面进 行着色处理,使其具有装饰功能。在国外,彩色不锈 钢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在航天航空、原子能、军工、 轻工、建材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为了获得优质的彩色不锈钢,不锈钢着色前表面处 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着色层的结合力、色彩的 均匀性和制品的光洁度有明显的影响,正确的前处 理是获得优质彩色不锈钢产品的必要条件 ’ 。 前处理目的在于彻底清除不锈钢制品表面污垢 层和氧化层。为了提高制品的光洁度,还必须进行 抛光处理。为降低经过机械加工和经点焊、电焊、亚 弧焊处理及热处理的不锈钢表面粗糙度,须对零件 进行抛光处理,以获取高度光滑和光泽的外观,满足 不锈钢制品表面的精饰。对不锈钢抛光可以采用机 械抛光、化学抛光及电解抛光等 。 2抛光 2.1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指的是,用高速旋转的粘有抛光膏的 抛光轮消除不锈钢制件表面的凹凸不平而获得光亮 表面的机械加工方法。机械抛光通常在制品比较平 整的外表面上进行。抛光轮用不同布料制成,其结 构形式主要有缝合式、折叠式等。抛光轮的软硬程 度不同,对制品基材的磨削作用不同,据此可把机械 抛光分为粗抛、中抛和精抛。不锈钢抛光主要采用 氧化铬和粘结剂制成的坚硬锐利、磨削能力强的绿 抛光膏。 2.2化学抛光" 化学抛光是不锈钢制品表面在化学抛光液中的 化学浸蚀过程。不锈钢表面上微观突起处在化学抛 光液中的溶解速率比微观凹下处的大得多,结果逐 渐被整平而获得平滑光亮的表面。 化学抛光液成份及工艺条件: I Ⅱ Ⅲ 盐酸/(mL・L ) 230 硫酸/(mL・L ) 70 60~80 45~50 硝酸/(mL・L ) 40 180~190 45~50 磷酸/(mL・L ) 150 氢氟酸/(mL・L ) 70~90 醋酸/(mL・L ) 20~25 硝酸铁/(g・L ) 18~20 柠檬酸饱和溶液/(mL・L ) 60 磷酸氢二钠饱和溶液/(mL・L ) 60 磺基水杨酸/(mL・L ) 3.5 /℃ 50~80 50—60 90~95 t/min 3~20 0.5~5 1~3 2.3 电解抛光 2.3.1电解抛光的原理 电解抛光是不锈钢表面的阳极电化学浸蚀过 程。当不锈钢制品为阳极进行电解时,首先是表面 的氧化层借助于不锈钢的化学溶解,以及不锈钢上 析出的氧气泡的物理冲刷剥离氧化物的作用而除 去,随后不锈钢表面被整平,使表面光亮。在不锈钢 阳极上可能进行如下反应: (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离子: M一2e=M (2)氧化膜的生成:M+H,O一2e=MO+2H (3)氧气的析出:2 O一4e=O +4H (4)溶液中其它物质的阳极氧化 不锈钢表面整平光亮的电解抛光过程,可用粘 膜理论解释:当不锈钢制品为阳极进行电解抛光时, 若阳极的溶解速率大于阳极溶解产物离开阳极表面 向电解液深处的扩散速度时,溶解产物就会在阳极 表面附近积累,形成一层电阻比较大的粘性液膜。 它在阳极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凸起处 薄一些,而在表面凹处厚一些,由于凸起处粘膜薄, 电阻小,电流密度大,氧气析出多,液体易更新,所以 凸起处的溶解速率快;而凹处粘膜厚,电阻大,电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5月 电镀与环保 第26卷第3期(总第149期) 35‘ 密度小,溶解缓慢,随着电解抛光时间的延续,阳极 表面上凸起处逐渐被削平,使表面变得平滑光洁 。 2.3.2选择电解抛光液的原则 (1)电解液中应含有一定量的氧化剂,这对不 锈钢表面形成氧化膜有利,而不能有破坏氧化膜的 活性离子(如cl一)存在。 (2)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电解液对不锈钢不可 有明显的腐蚀作用。 (3)电解液应有较宽的工作范围(电流密度、温 度等)和通用性。 (4)不论是否通电,电解液都必须足够稳定。 (5)对阳极产物的溶解度大,抛光能力强,价廉 和无毒。 2.3.3不锈钢电解抛光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Ⅱ Ⅳ 磷酸/% 50~60 65 硫酸/% 20~3O 15 铬酐/% 5 甘油/% 12 水/% 2O 3 i(h・dm ) 20~100 10~2O /℃ 50~60 70~9O t/min 1O 4~6 电解液中磷酸、硫酸含量应定期测定和调整。 当溶液中的铁含量按Fe 0,计超过7%时,溶液失去 抛光能力,应部分或全部更新。 2.3.4电解液中各组分的作用 (1)硫酸硫酸是强电解质,主要起导电作用, 能促使阳极较快地溶解。硫酸含量低时,抛光速率 慢,光亮度差;含量高时,抛光速率快,光亮度不太 高,会使表面粗糙。 (2)磷酸磷酸是中强酸,对不锈钢腐蚀较差, 是粘稠的油状液体。在电抛光过程中,能促使抛光 表面产生一层阻化膜,对其溶解起一定的阻化作用, 从而提高阳极极化,使抛光面获得镜面光亮。磷酸 在电解抛光过程中消耗很少。 (3)铬酐铬酐是强氧化剂。不锈钢表面同时 受氧和c ’的氧化作用生成一层钝化膜,促使不锈 钢表面在抛光过程中被整平,获得光亮的表面。铬 酐含量低时不光亮;高时光亮;太高,会降低抛光 速率。 (4)甘油 甘油能吸附在阳极表面,对阳极溶 解起一定的阻化作用,还能与磷酸生成配合物,可能 在阳极表面形成一层更牢固的阻化膜,阻化阳极的 溶解,从而使抛光表面非常光亮细致。含量低时,抛 光面光亮;含量高时,抛光面光亮而细致;太高时,泡 沫太多,影响操作。I∞. 如 7 3 7.~ 一∞~ ~4  5 2.3.5电解抛光工艺条件的影响 为了获得光亮的表面,应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 抛光温度和抛光时间。在电解抛光时保持制品的良 好接触。对电解液进行搅拌,可使温度均匀,防止表 面过热,有利于提高抛光质量,而且搅拌可提高操作 5 电流密度,提高了抛光速率。不锈钢在电解抛光后 Ⅲ 钾¨ 如 5 表面生成一层薄的氧化层,在磷酸或盐酸中除去薄 氧化层,使不锈钢表面活化,呈现出不锈钢的晶体结 构,可提高着色层的结合力和色彩均匀性。 3 结论 il 2i(1)机械抛光只适用于简单工件,其效果也因 所使用的材料而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也不高。 (2)化学抛光不需外加电源,设备简单,均可处 理形状复杂的零件,使不锈钢的内外表面都可获得 均匀的光洁度,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但化学抛光 质量一般略低于电解抛光。 (3)电解抛光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4)抛光不锈钢热加工件时(如热处理、焊接 件),常规抛光工艺繁琐,必须对氧化皮进行松动、去 膜、酸洗等工序。如果采用一步法抛光工艺,可简化 工序,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王先友,蒋汉瀛.彩色不锈钢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材料保 护,1996,29(5):1-2. 张述林.1Cr18Ni9Ti不锈钢彩色化的研究[J].四川I轻化工学 院学报,2000,13(2):56-59. 李青.不锈钢着色工艺及彩色不锈钢的应用[J].材料保护, 1994,27(1):1. 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周元康,王满力.不锈钢着色的色泽控制[J].材料保护,1997, 30(II):2O.2I. 刘福春,石玉敏,等.不锈钢表面处理方法的进展[J].沈阳工 业大学学报,2001.23(1):1. 周金保.不锈钢化学抛光工艺的发展[J].电镀与环保,1998, l8(3):3. 耿强,路云鹤.不锈钢电化学抛光新工艺的研制[J].材料保 护,1995,28(9):22.23. 储荣邦.不锈钢电镀[J].电镀与精饰,1998,24(4):12. 吴昊.影响不锈钢着色的因素[J].电镀与涂饰,2004,23 (1):54.55. 收稿日期:2005-09-20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