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
2016
1 / 3
精品文档
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2016
2 / 3
精品文档
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2016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