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时,C取5mm 选定铺轨温度应符合《验标》3.3.1b条规定。新铺轨道,其预留的轨缝尺寸应当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的总偏差量记入工程日志,在次日铺轨时调整消除。
竣工时检查轨缝,成段长度不大于1km,检查结果应符合: a、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按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2mm。 b、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瞎缝。 c、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 2)轨距
按《轨排生产表》要求,确定轨距。轨距允许偏差为+2mm,-2mm,变化率不得大于1‰。
3)连接
按设计采用相对式接头。直线地段同一轨节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得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累计差不得大于15mm。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直线段不大于40mm,曲线不大于4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宜利用钢轨长度偏差量在曲线内(困难时可延伸到直线上)调整消除,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
与已铺轨节连接后,新铺轨节应即对中拔正,偏离中线不得大于20mm。 接头螺栓力矩应符合《验标》表3.3.19规定。 4)短轨
根据《轨排生产表》配置短轨,若现场铺轨时,合拢龙口的短轨与表中不符,应及时上报,并予以调整,将实际情况记入施工日志中。同时应符合
《验标》3.3.9.4、3.3.10规定。
●不同轨型和不同轨枕厚度的交接处,轨面高差应用道碴以2‰的坡度向较低方向顺接。
七、整修线路 1)拔道
按线路中心线拔正轨道,达到目视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一般由21人组成一个拔道组,一人目力瞄线,20人(木枕约7—9人)分上下股,面向一侧,用撬棍拔道。
拔道允许偏差为50mm,相邻轨道中心线间距的允许偏差:正线与正线,正线与到发线为±20mm。
轨道方向直线应远视直顺,用10m弦量不大于5mm,曲线应圆顺,有20m弦量不大于6mm。
2)起道
新铺轨道初步整修时,采用顺高就低法,使轨道不忽起忽落,起道应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应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整道主要做好串碴工作,将轨底和吊板地段串实。起道过程中,由技术人员采用倒尺法动态跟测标高,一次整道到位。起道应符合:
a、按水平检起道至设计高程,找平小洼,校正轨道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轨面允许偏差,路基上+50、-30mm,紧靠站台的轨道为+50mm。
b、同一横断面处的两轨面高程相对差在延长6.25m范围内的三角坑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5mm,在起高顺坡地段的水平变化率(含超高)不得大于3‰。
c、同一股钢轨上,轨面应目视平顺。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不超过5mm。 d.空吊板不大于8%。 3)捣固
砼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固,木枕在钢轨两侧各400mm
范围内捣固,钢轨下加强捣固,道床厚度允许偏差±50mm。
八、检查铺轨质量
铺轨完成后,综合队首先自检,校正轨距,补充和更换不合格配件、扣件,更换断枕。根据线路核对方向。
项目部施工技术科按规范和标准检查,合格后报验。 九、环保和安全生产措施
1)人工铺轨现场不得乱扔木条、扫把和施工垃圾,工完料清,注意文明施工。
2)吊装(卸)轨料时,吊车下严禁站人,防止绳索拉断或轨料滑落伤人。 3)人工抬运轨料时,防止挤伤。
4)人工拔轨时,施工人员应全部站在钢轨一侧,统一指挥。翻转钢轨时给出信号,待全部人员离开钢轨确认安全时开始翻转,撬棍前后严禁站人。
5)人员横越轨道时,必须先眺望,确认没有列车时,再垂直通过。 6)既有线施工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十、质量标准
符合《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有关要求。
附表1:
轨 枕 间 距 布 置(mm)
钢轨 类型钢轨(kg/m(m) ) 混凝土枕 每千米 每轨节配置轨 配置轨枕根数 枕根数 1600 1680 40 42 44 46 20 21 22 23 c b a c 木 枕 b a 540 579 630 440 537 635 540 573 598 440 487 605 540 549 570 440 497 575 540 538 544 440 497 575 540 587 638 440 594 0 540 584 600 440 544 610 540 569 570 440 525 580 540 540 544 440 534 550 25 1760 1840 60 1600 1680 12.5 1760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