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繁高速第二合同段路基强夯重夯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王繁高速第二合同段,高填方(≥20m)的路基地段为K21+311-K21+375、K22+607-K22+673、K23+961-K24+204、K24+3-K24+671、K24+922-K24+943、K25+000-K25+100、K26+195-K26+710、K26+820-K26+936、K28+304-K28+420、K29+340-K29+420、K30+085-K30+390、K30+530-K30+830、K31+545-K31+800。该填方路段大多属于高填方,按照设计要求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采用强夯处理。 二、设计要求:
1)路基原地面,采用强夯处理,分层强夯,强夯单击击能力不小于2000KN.M,重夯单击能力不小于600KN.M。
2)强夯采用先点夯后排夯的顺序,夯点布置间距4m×4m梅花形布置。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重夯要求不大于2cm,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遍强夯,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夯实完成后对上部震松的土展整平并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压实度按照原地面标准检测。
3)每遍每点夯实6-8击,夯实3遍,前两遍按3-4m间距跳夯,最后一遍排夯,互相搭接不大于1/2夯痕。
4)夯锤质量要求为不小于12t。
5)强夯影响范围为15米,注意周边15米内对建筑物的影响。 6)做好强夯作业区周边片石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三、强夯施工顺序 1、清理并平整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度,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四、项目部计划投入:
施 工 机 具
序号 1 2 3 4 5 机械名称 强夯机 装载机 平地机 压路机 运输车辆
施 工 人 员
序号 1 2 3 4 5 6 7 职 务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试验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施工员 测量员 姓 名 贺月民 王晓水 乔建伟 张建红 曾旭峰 程强 高龙祥 备注 单位 台 台 台 台 辆 数量 2 1 1 1 7 使用状态 备注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设定试夯区试夯路基碾压整平确定夯击参数第一遍夯点放样排水盲沟设置第一遍点夯施工达到要求回填及整平下一遍点夯施工达到要求回填及整平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夯点布置为梅花形,间距为满夯及碾压不合格能为2000KN〃M,布置如下图:
检 测合格下一道工序
五、强夯施工流程图
1、试夯 在已碾压整
平的场地内做好周边片石盲沟排水沟,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
试夯区,面积200㎡,以检验设备及
4米,夯击
1212121121212112121211111强夯梅花形布置点位图
点夯夯锤重量选择为15吨,直径2.4米,夯锤落高最高为13.34米,单点最大夯击能为2000KN〃M。
夯击就位时选择场地较为平坦的地方安放,确保机械施做时正常运行,点夯时由专人指挥夯锤的起落,夯锤初始落距以10米开始试夯,做好周围安全警示标志,夯锤落下后如出现倾斜情况及时回填片石调整夯锤,待起落正常后提升落锤高度至13.3米。现场技术员测量每次夯锤落距、夯锤下沉深度、周边土体隆起高度,做好记录,待达到最后2击夯沉量之差小于5㎝时停止夯击,记录单点夯击次数。
根据试夯测量数据,绘制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保证土体竖向位移达到最大以及横向位移为最小值,进而确定全面夯击时夯锤落距、单点夯击次数等技术参数,为后续
工作作指导。
做好施工总结,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待建立工程师审核通过后准备全面夯击。 2、夯点布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桩(XY及标高),计算出场地纵横两向控制线的方位角,以控制桩之一为基准建立工程坐标系,工程坐标的纵横轴分别与场地控制线平行。工程坐标建立时应按测量操作规程施工,并按测量复核制度惊醒复核。
根据工程坐标与原坐标的关系计算出平面图中各点的工程坐标值,然后利用全站仪将各点测放定位,并在场地外设置施工保护桩。控制桩应在四周浇注25㎝厚C20砼固定,并设置围栏保护,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
按照设计要求全面布设夯点,间距4m×4m,梅花形布置,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点位轴线用木桩标记,如需要点位可用红色塑料带标示。强夯区域周边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3、强夯施工
根据试夯得出的经验数据参数,做好施工安排,点夯采取跳跃式夯击,流水式作业。尽量保证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以满足施工工期要求。
强行注意事项:
(1)夯击点偏差不大于5㎝;
(2)强夯机械起重机臂杆部设置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的辅助装置,配备自动脱钩装置。 (3)夯击锤设置2个排气孔,保证通气畅通,以利于夯击时空气排出和减小起锤时的吸力。
(4)强夯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和统一表格记录每一夯点的夯击过程的施工情况。每夯一击均需用水准仪测出夯击点的夯沉量,每次测量时塔尺应位于夯锤正中位置。
(5)当夯坑周边隆起时,应在夯点收锤时测量记录隆起量。
(6)强夯施工时要切实注意安全,有专人统一指挥机台作业,夯击时所有人员应退至安全线外,各种机械设备施工前认真检查,确保性能良好,并有熟练的机械手操作。
4、排夯施工
排夯施工用锤直径2.4米,每次落锤高度6.67米,夯击能1000KN.M。排夯施工要点:排夯按锤印搭接1/2夯锤直径,每次一击,对局部地质较差的部位,可以增加排夯一遍,保证施工质量。
5、施工检测
排夯施工完成后,立即用推土机整平,可以用压路机碾压一遍,请专业检测单位进行竣工检测,检测满足压实度不小于93%,回填区域压实度不小于90%。 六、质量保证措施
1.针对施工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确保分项工程质量符合技术标准。
2.技术及组织措施上严格把好五个重点环节。
3.组织全体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交接好平面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并实地复测、计算、检查是否无误。
4.在确认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无误后,根据施工需要布设测量控制网和护桩,并做好桩的保护和明显标志。
5.对分区边线、转角进行测量放样,钉出明显标志,确保各部位设计尺寸。在施测和复核的方法上,采用极坐标与直观几何关系进行双向控制。
6.作好各测量记录:在复核测量和各部的施工测量放线中,均做测量记录,签字齐全,并附有必要的施工简图。
7.技术关: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施工中的工序技术标准,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8.试验关: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加强施工过程中自检工作,确保产品质量。 9.操作关:严格按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操作规程,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各工种必须持证挂牌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10.检查关:积极配合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质检站的工作,虚心接受质量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自检”与“终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1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努力实现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愈来愈使施工生产有秩序、有节奏的向前发展。
12.充分利用晴天多完成任务,延长作业时间,做到人停机不停,倒班作业。 13.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力,均衡组织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14.强夯施工作业,必须高度重视:
严格按夯点间距布置放线,夯点误差小于5㎝。
准确量测夯锤提升高度,确保夯击能达到设计要求。夯击时,夯锤对准夯击点位置。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固定编号。
按确认的单点夯击能进行每个夯点的夯击,并记录每次夯沉量和总夯沉量,严格按收锤标准进行施工,遇特殊情况立即研究解决。
详细做好各夯点的夯击次数、夯沉量、夯击能等现场记录。
及时总结上一遍夯击的经验教训,为后续施工提出参考意见,使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七、安全保证措施
1.强夯施工应有固定的作业班组,现场管理和施工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坚持班前会进行安全教育。
2.施工前应在强夯区采取隔离措施,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起重机操作室挡风玻璃前,应设防护网遮挡。
4.确保强夯设备使用中安全可靠,防止起重机吊臂在强夯时突然释重而产生后倾,当起吊过重时,宜在起重机上附加门架或支撑架,避免前倾。
5.夯锤起吊后严禁操作人员从夯锤下方通过。当夯锤上升接近脱钩高度时,起重车司机要注意观察,夯锤脱钩起重车要停止卷扬;夯锤脱钩如发生故障时,起重指挥人员必须立即发出信号,并将夯锤降落,判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
6.强夯一段时间后(一般在1000次夯击左右),起重机应进行保养,要检查机械设备、动力线路、钢丝绳磨损等情况,并着重检查调整回转台平衡钩轮与导轨的间隙,避免加大平衡钩轮的冲击负荷。